摘要: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做好農村居民人飲供水工程運行管理工作,是實現農民生活富裕的重要舉措。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農村人飲供水工程運行管理的意義,其次,指出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幾項具有一定參考意義的運行管理措施,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農村人飲水;供水工程;水資源;管理措施
從黨的二十大報告內容可以了解到,鄉村振興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繁重且艱巨的任務。作者分析了現階段我國農村人飲供水工程運行現狀,發現水質問題、水污染問題、工程建設管理等問題,仍舊制約著農村地區人飲供水工作質量提升,因此,本文圍繞此做全面的管理升級與改革探討,確保農村地區供水工程質量提升。
1 農村人飲供水工程運行管理的意義
農村人飲供水工程運行管理工作有效展開,能夠確保農村居民的基本生存權和健康生活質量,拉近城鄉差距,為農村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起到助推作用。具體的管理工作開展意義體現如下:
其一,農村供水工程作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主要組成部分,可有效解決飲水困難,有助于減少介水傳染病的發生和相關的醫療費用支出,為農村居民的經濟發展權提供保障,助力農村地區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其二,供水設施作為村鎮重要基礎設施,著重解決生產用水問題,不僅有利于增加產量、穩定和提高產品質量,對于鄉鎮工業的發展速度提升也有支持效用。此外,農村供水工程的建成,改革了農村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群眾的衛生意識,為農民自豪感增強、城鄉差距縮小起到促進作用。
其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管理工作順利推進,對農村的健康發展、鄉鎮企業的有序經營,提供了重要的水資源保障;強化水資源統一管理實效,為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及高效利用起到體制保障作用。
2 農村人飲供水工程運行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水質不達標
水質不達標是當下農村人飲供水工程管理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相關人員的水質檢測工作效果不佳是主要原因。具體如下:
一是檢測標準執行不嚴格。目前我國已頒布農村飲用水工程水質標準,但部分農村地區因技術不足、設備缺失等問題[1],未嚴格按照標準控制水體質量,水資源在pH、化學性狀、化學物質含量以及細菌含量等方面不符合飲用水標準,存在人飲供水安全隱患。
二是水質檢測意識不足。部分農村居民自身的安全飲水的意識不強,也不了解水質檢測的重要性,導致日常生活中忽視水質問題,增加了水污染的風險。
2.2 水污染嚴重
分析農村人飲供水工程運行管理發現,水污染問題比較嚴重,主要體現在下述幾方面:
一是水源污染。部分農村居民環保意識差,對水資源利用與保護認識不足。例如,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生活垃圾隨地亂倒,其產生的滲濾液隨雨水排放到河流湖泊之中,造成水源污染[2]。此外,養殖業發展和居民存在不良生活習性,如將生活垃圾隨意丟棄、使用洗衣粉、肥皂在河中洗衣物,導致化學物質滲入到河流和地下水中污染水源。
二是農業面源污染。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及動物糞便開展農業生產,且未經妥善處理就直接排放到環境中,導致水體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超標,引發水體富營養化加劇水污染。
三是飲水工程建設問題。盡管農村地區的經濟條件有所改善,但飲水工程建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如人飲供水安全質量低、處理設備不完善,都會影響農村居民人飲水質穩定性。
2.3 收費管理模式落后
通過分析農村人飲供水工程運行現狀可以發現,供水收費管理中存在較多空白,影響供水工程質量提升,具體包括下述幾方面:
一是收費標準未能充分考慮農村居民的實際經濟情況,導致部分居民難以承擔供水費用,影響了供水服務的普及性和可持續性。二是供水收費制度缺乏公開透明性,居民對收費依據、標準和使用情況缺乏了解,導致對供水收費的信任度降低[3]。三是收費管理不規范,部分地區的收費管理出現漏洞,如收費過程不透明、賬目不清等,不僅影響供水工程的財務健康,還會引發村民對收費合理性的質疑。四是村民繳費意識不強,部分村民對供水工程的認識不足,不理解繳費必要性,且繳費積極性不高,進一步影響到供水工程的正常運營。
2.4 農村人飲供水工程管理機制不完善
分析現階段農村人飲供水工程管理工作現狀發現,管理機制不完善是制約管理水平提升的關鍵因素,具體問題主要體現在下述幾方面:
其一,管理體系不健全,管理標準和操作規范未統一,導致供水工程在運營過程中缺乏相應指導和約束,造成管理混亂,自然無法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另外,人飲供水工程管理責任主體不明確,工程管理責任缺失問題頻發,致使供水工程的長遠效益難以得到保障。
其二,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和技術支持。農村地區相比于城市而言,面臨人才短缺問題頗為嚴重,尤其是供水工程領域,專業技能和管理經驗的人才數量嚴重不足,導致供水工程在運行過程中維護和管理缺乏有效性,且設備老化、損壞等問題也未能及時解決,造成供水安全受到威脅。
其三,資金短缺是制約農村人飲供水工程管理機制完善的關鍵因素。與城市經濟建設相比,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整體偏低,財政投入也有限,造成供水工程在建設和運營期間出現資金不足問題,造成供水工程維護和管理效果不佳,也影響了供水質量和供水安全。
其四,監管機制不完善也是導致農村人飲供水工程管理機制不完善的重點原因。部分農村地區監管部門在供水工程管理中的職責不明確,監管力度不足,無法有效監督和檢查供水工程的運行情況,造成部分供水工程埋藏安全隱患和出現管理漏洞,影響農村人飲水工程整體管理質量。
3 農村人飲供水工程運行管理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3.1 強化水質監測工作
強化農村人飲供水工程運行管理中的水質檢測工作時,重點做好下述工作很有必要:
一是嚴格執行水質檢測標準。一方面,應加強對農村飲用水工程水質標準的宣傳和執行力度,確保所有供水工程都按照標準進行檢測[4]。另一方面對于不達標的供水工程,全面加大監督及整改力度,直至符合標準方可投放到人飲供水中。
二是增強村民安全飲水意識。首先可借助宣傳教育、培訓等方式,提高村民對安全飲水的認識和理解,并知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護水源、減少水污染。
三是引進先進的水質檢測設備和技術,加大對農村水質檢測設備和技術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體系,定期對供水工程進行水質檢測。對于檢測結果不合格的供水工程,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確保供水安全。
四是建立縣級農村飲水工程專管機構,負責對轄區各供水站的管理,通過政府部門牽頭,在全縣范圍要求環保部門和水利部門保持配合,對水源地進行保護和管理,防止水源受到污染。
3.2 重視水污染治理
農村人飲供水工程管理中,必須做好水污染管控工作,具體如下:
一是解決水源污染問題。首先,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教育,增強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了解水資源保護方法[5]。其次,加大水源保護力度,嚴禁在水源附近從事有害活動,如排放污水、傾倒垃圾等。此外,已經被污染的水源,需做好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開展生態修復等工作。
二是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一方面,推廣科學的農業生產方式,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鼓勵農民采用有機肥和生物防治等環保措施。另一方面,加強農田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和農藥殘留對水源的污染。
三是解決飲水工程建設問題。首先,應加大資金投入及技術人才引入,提高污水處理設備和技術水平。其次,更新改造老舊、落后的供水設施,確保其滿足飲水安全標準。
3.3 更新收費管理模式
結合農村人飲供水工程運行管理中的用水收費問題,需要從下述幾個視角做工作模式上的更新:
一是完善收費制度。需要根據農村當地供水工程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收費制度、合適水價,確保水價能夠覆蓋供水工程的運行和維護成本,尤其是偏遠山區,需要重點考慮村民的承受能力,避免過高的水價給山區村民帶來過大的經濟壓力。二是規范收費管理,加強收費管理的規范性,確保收費過程公開透明,賬目清晰可查[6]。可以建立專門的收費管理機構,負責供水工程的收費工作,同時加強對收費人員的培訓和管理;也可專門研發適用于農村地區的網絡消費平臺,村民通過手機登錄平臺,可實現一鍵繳費,提升繳費效率。三是建立獎懲機制,對于按時繳費的村民,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或優惠,對于拖欠繳費的村民,可以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如停止供水等,以督促所有村民盡快補繳費用。
3.4 建立健全農村人飲供水工程管理機制
一是做好供水工程養護管網工作。首先,應建立健全養護管網工作的規章制度,確保管網養護操作規范性,明確供水管網養護工作內容、標準、頻次和方法,還需設立專門的養護管理部門,負責監督和執行管網養護工作,確保供水工程管網養護工作得到有效落實[7]。其次,加強管網設備的日常檢查與維護。定期對管網設備進行檢查,包括管道、閥門、接頭等部件的完好性和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如管網出現老化和損壞情況,須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確保管網的正常供水運行。
二是做好供水工程凈水管控工作。首先,引入先進一體化凈水設備,利用高科技完成預處理、過濾、消毒等多重凈水工藝,去除水中的懸浮物、沉淀物、微生物和有機物等雜質,保障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其次,定期對凈水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良好工作狀態,提高凈水效率和質量。最后,加強對凈水工程的管理和監督,確保凈水工藝和操作規程的嚴格執行。對凈水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提高凈水技術人員專業技能和素質,確保其熟練、準確地操作凈水設備,為居民人飲供水提供保障。此外,還可引入第三方評估與監督凈水工程質量,并根據第三方機構的評估結果,及時對凈水工程進行改進和優化。
3.5 建立高效的運行服務信息公開制度
在農村人飲供水工程運行管理中,建立高效的運行服務信息公開制度至關重要,能夠更好地保障供水工程的運行狀況、服務質量、收費標準等重要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全面地傳達給廣大村民,從而增強供水工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升村民的滿意度和信任度[8]。具體來說,建立高效的運行服務信息公開制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明確信息公開的內容和范圍,將村民關注的供水工程的運行狀態、水質情況、設備維護、人員管理、費用收支等焦點全部對外公開相應數據,并將其作為后續供水工程運行管理效果評價的參考依據。
二是選擇適當的信息公開方式,綜合考量農村地域特征及村民的信息獲取習慣,為其提供多種信息公開方式,如村務公開欄、村民大會、微信公眾號、廣播等,確保供水信息的及時傳遞和廣泛覆蓋在各個村內。
三是建立信息公開的更新和維護機制,供水工程的運行往往伴隨時間和季節有所改變,因此公開信息也須及時更新。可每季度或每年更新一次,對于重大事件或突發事件,應及時進行信息更新和發布。四是加強信息公開的監督和考核,建立相應的監督和考核機制。可以設立專門的監督機構或監督人員,對信息公開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評估,對于信息不公開或公開不及時的行為做出糾正并處罰。為了進一步提升信息公開的效果和村民的參與度,還可在村委會設立意見箱、開展線上問卷調查等,收集村民對供水工程運行管理的意見和建議,為農村人飲供水工程管理改進提供參考。
4 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人飲供水工程運行管理中,想要進一步提升工作開展質量,首先應該針對水質檢測做好把控,以此預防水污染問題出現;其次,需要針對傳統的收費管理模式進行更新,為農村地區人飲供水工程效益增長、居民用水滿意度提升提供支持。此外,還應建立高效化供水工程服務信息公開制度,最終為農村人飲供水工程運行質量全面優化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酩鈞.農村人飲供水工程運行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國航班,2023(21):230-232.
[2] 趙錦平.農村人飲供水工程運行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國際援助,2022(4):40-42.
[3] 彭曉晶.農村飲用水安全治理問題研究——以寨崗鎮陽愛村為例[J].食品界,2023(2):84-86.
[4] 白玉亮.涇源縣農村飲水安全提升改造工程主干管網監測系統的建設研究[J].科技資訊,2023,21(20):168-171.
[5] 董瑛萍.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運維及應急管理分析[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24,53(1):56-57.
[6] 史開瑜.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建材與裝飾,2023,19(24):157-159.
[7] 汪立峰.昌圖縣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水利科技,2022,50(5):235-237.
[8] 李壯壯.武山縣農村供水鞏固提升工程運行管理問題淺析[J].新農業,2022(10):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