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種植業是農業發展的中心環節,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了直接的影響。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的提升依賴于農業科技的支撐,而加大農業科技的普及力度,就能推動更多的先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運用,從而推動農業的進步和發展。所以,在實踐中,要將各種先進的科技應用于實踐中,結合農業發展的實際,不斷地提升科技推廣的水平。本文對農技推廣在種植生產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討論,期望能引起有關管理和科學研究及技術人員的關注,提升種植水平,促進農業發展,提升生產效率,進而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種植業
農業種植業是國家的支柱產業,關系國家的糧食安全,是促進國家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也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的基礎。隨著農作物的規模化發展,農業種植逐漸走向精細化,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已無法適應多樣化的農業種植需求,但大部分農民對此并未認識到,這必然會影響種植的成效,對我國農業的發展不利。因此,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這一問題的關注,通過各種途徑,對農業技術主動地宣傳,讓更多的農戶能夠體會到新技術的實用性,并把它們運用到實際的種植當中,以此來提升作物的種植效益,為農業產業的現代化升級提供支撐。
1 農業技術推廣的概念
農業技術推廣是一項旨在將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農業生產力的系列行動。它涵蓋了從科技成果的試驗到示范,再到廣泛的宣傳、培訓、指導和咨詢服務,以及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全面支持。這一過程不僅涉及種植業,還包括林業、畜牧業和漁業,是推動農業現代化和提升農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1]。首先,試驗是農業技術推廣的起點??蒲袡C構和高等農業院校通過嚴謹的科學試驗,驗證新技術的性能和適應性。這些試驗不僅關注技術的有效性,還考慮其對環境的影響,確保推廣的技術既能提高產量,又能保護生態環境。接著,示范環節是將科技成果宣傳展示給農民的關鍵步驟。通過建立示范田、示范園或示范養殖場,讓農民親眼看到新技術帶來的實際效益。這種直觀的展示方式有助于增強農民對新技術的信任和興趣。培訓環節則專注于提升農民的技術水平和應用能力。通過現場演示、講座、實操訓練等形式,農民可以學到如何正確使用新技術,如何處理可能遇到的問題。培訓的目的是讓農民能夠獨立、有效地應用所學知識,提高生產效率。指導和咨詢服務則是農業技術推廣的延伸。技術推廣人員和相關專家通過現場指導、電話咨詢、互聯網平臺等多種方式,為農民提供個性化的技術支持,解決他們在生產過程中的疑問和難題。在產前,技術推廣服務幫助農民做好種植或養殖的準備,包括土壤改良、種子選擇、疫病防控等。在生產過程中,技術指導農民如何管理作物或養殖對象,以獲取最佳的產量和品質。在產后,技術推廣服務則幫助農民處理農產品,如儲存、加工和銷售,確保他們的勞動能夠獲得最大的經濟回報。
2 農業技術推廣在種植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2.1 提高種植業生產水平
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但許多農民還沒有掌握科學的耕作方式,只是憑借著多年的種植經驗來進行耕作,這對現代農業的發展極其不利。就拿病蟲害的防治來說,許多農戶不知道如何科學地控制病蟲害,一碰到病蟲害,就會盲目地買些藥物來控制病蟲害,這樣做不但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還會造成各種各樣的環境污染,這對“綠色農業”的發展有很大的阻礙作用。而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則可以為農戶在應對病蟲害時,提供專業的技術建議和引導,從而增強農戶對病蟲害的控制能力,從而為種植業的整體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健全種植業的結構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農作物種植環境差異很大,再加上我國的農業大多是以“家庭小規模”為主體,因此,各類作物的產量并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因此,農產品的市場價格一直處于波動之中,這極大地影響了農戶的收入,對農業的長期發展也是不利的。科學地普及和合理利用現代化農業科技,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這就需要有關部門運用現代科技,深入研究農產品的市場行情;在此基礎上,根據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科學地規劃農產品的品種、種植面積等,使農產品與市場的供需關系更加完善[2]。保持農業產品價格的相對平穩;需要有關部門,在對農業資源進行科學的規劃的基礎上,建立以農產品再加工、運輸等為核心的現代種植服務鏈條,以此來打造種植品牌,提高農戶的經濟效益。因此,有關部門要加強農業科技的推廣。
3 農業技術推廣在種植中的應用
3.1 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農業技術推廣方法
在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中,農民往往受限于傳統的耕種觀念,這導致他們生產出的農產品無法達到預期的效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需要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推廣更適合當地的農業技術,讓農民能夠迅速認識到先進農業技術的優勢,從而縮短技術的傳播和流通時間,使這些技術真正落地,與當地的種植業相結合,形成具有地區特色的新式農業技術。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大幅提高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農業技術的推廣可以從多個方面展開,其中,農作物品種和農藥使用品類是兩個重要的方面。通過引進新的農作物品種和優化農藥使用,可以幫助農民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從而使農民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引進新的農作物品種,幫助農民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不同地區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不同,因此需要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農作物品種。通過引進新品種,我們可以提高農作物的抗病性、適應性,從而提高產量和質量。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培育本地特色農產品,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加農民的收入。其次,優化農藥使用也是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內容。合理使用農藥可以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害,提高產量和質量。然而,過度使用或不當使用農藥會導致環境污染,影響農產品的安全和健康。因此,我們需要引導農民合理使用農藥,采用更加環保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這樣既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降低生產成本,又可以保護環境,提高農產品的品質。
3.2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農業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國家的社會穩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是提升農業生產力、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手段,因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農業技術推廣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作,它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并且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財政支持力度,確保有足夠的資金用于農業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普及[3]。政府的資金支持不僅是物質上的保障,也是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重視程度的體現,這將極大地激勵農業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其次,建立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確保農業技術有效傳播的基礎。這個體系應該以政府為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形成一個多元化的推廣網絡。政府在其中起到統籌規劃和資源配置的作用,而企業和農民則是推廣的主體,他們的積極參與是農業技術推廣成功的關鍵。此外,地方政府在農業技術推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地方政府應設立專項技術推廣資金,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監管。在資金的審批和使用過程中,應堅持專款專用的原則,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用在刀刃上,發揮最大的效益。最后,技術推廣部門需要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合作,了解基層群眾的具體需求,提供精準高效的農業技術服務。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整合資源,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更有效地推廣農業技術。
3.3 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機制
一是要在農技推廣組織中建立統一的領導與協調機制,使農技推廣工作在整體上得到有效的促進。成立由有關政府部門、農業科研院所及農戶代表等組成的統一的農技推廣領導組織,對農技推廣工作進行統籌協調。這個組織應該具備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制訂政策的能力,并能透過制訂詳細的推廣計劃、推廣政策及有關指數,使推廣組織的行為得以協調。二是要加強與農戶的關系。在農業科技推廣組織之間,必須有一個信息分享和交流的體系,利用現代的信息化技術方法,例如,建設一個農業科技推廣信息平臺,定期召開信息發布和交換會議,讓這些組織能夠相互了解、學習、借鑒其他組織的先進經驗和技術成果,以此來提升整個推廣的水平[4]。三是要構建企業的業績考核與激勵機制。要保證農技推廣順利開展,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指標,對農技推廣成果進行量化評定,并依據考評結果,對農技推廣組織和個人給予適當的激勵與報酬,能夠充分調動農技推廣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農技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切實建立健全、科學的農技推廣體制,保證各項農技推廣工作穩步、有序、優質地開展。
3.4 充分發揮基層農民的力量
基層種植戶不僅是農業技術推廣的接受者,也是實施者,他們的參與和認同對于農業技術推廣的成敗至關重要。因此,負責農業技術推廣的部門必須將基層農民作為工作的重點,不斷加強他們的農業技術知識和意識的宣傳教育。首先,要讓基層農民充分認識到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通過宣傳教育,使他們明白采用先進農業技術可以提高產量、改善品質、降低成本、增強抗風險能力等,從而提升他們的農業技術認同感。這需要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人員深入了解基層農民的實際需求,針對性地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幫助他們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其次,利用多種媒體平臺進行農業技術宣傳。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具有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易于接受等特點,可以有效提升農業技術知識的普及率。通過這些平臺,可以定期發布農業技術知識、市場信息、政策解讀等內容,引導基層農民在遇到問題時能夠主動尋求專業的幫助[5]。最后,建立地方性大數據平臺,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技術推廣相結合,為基層農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這個平臺可以收集和整合各類農業數據,提供在線咨詢、技術交流、市場分析等功能,使基層農民能夠更加方便地獲取所需的信息和技術支持。
3.5 提高農技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
任何一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人的操作和實施,而作為農業科技推廣工作中最主要的對象,基層農民也是推動農業科技推廣的重要力量。隊伍中的人員素質是否高,也是決定農技推廣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想提升農技人員的專業素質,首先就必須引入專業的技術人才,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建立起一支專業化的工作隊伍,在團隊成員的思想交流中,對農業生產中的農業技術的推廣方式進行持續的創新,對原有的推廣工作流程進行了改革和改進。其次,要對這些專業農技人員進行專業的技術評估和工作評估,并且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健全的獎懲制度,根據每位員工的工作業績做出合理的評估,并用適當的獎金等方式來激勵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也能更好地留住專業技術人才[6]。另外,通過對工作的評比,這個獎勵機制也能激發推廣人員的工作反思意識,讓他們在工作過程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對問題進行修正,從而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專業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更好地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專業服務,得到農民的認同,從而提升農業技術的應用效果。
3.6 加強基層公益性推廣服務
加強基層公益性推廣服務組織和相關設施的建設是提升農業技術推廣效率和效果的關鍵。當前,基層的農業技術推廣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包括推廣方式的傳統性、推廣設施的落后性以及信息服務的不完善等。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改進和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首先,應當加大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設施的投資力度,改善推廣環境,提升推廣服務的硬件水平。這包括建立農業技術示范田、推廣站、培訓中心等設施,以及提供必要的儀器設備和工具,使農民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和體驗新技術帶來的效益。其次,需要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方式,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推廣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例如,利用互聯網、移動通信應用小程序等手段,提供在線咨詢、遠程培訓、市場信息服務等,使農民能夠隨時隨地獲取所需的信息和技術支持。同時,要加強基層公共農業技術推廣組織的人才隊伍建設。當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組織的人才隊伍存在不足,需要培養和引進一批具有復合型能力的專業人才。這些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農業科學知識和技術,還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服務意識,能夠深入農村,了解農民的需求,有效地推廣農業技術[7]。最后,還要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人才的培訓和激勵,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通過提供專業培訓、學術交流、職稱評定等支持,激勵他們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4 結語
要重視農業科技推廣的應用,將農業科技應用到農業生產之中,更好地利用信息科技,不斷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提高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在推廣中,應針對當地種植的特點,加以改良,形成高產優質的現代化農業體系,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梁秀雪,卜瑞,鄒麗欣,等.農業技術推廣對提升種植業的作用[J].農業與技術,2021,41(20):71-73.
[2] 丁桂英,管青云,薛濤.試析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種植業中的應用[J].種子科技,2021,39(17):131-132.
[3] 王玉敏.農業技術推廣在種植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及應用探索[J].種子科技,2021,39(12):124-125.
[4] 郎文海.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及發展建議[J].南方農業,2021,15(9):124-125.
[5] 趙艷芳.論“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應用[J].種子科技,2022,40(11):139-141.
[6] 王春雷,牛蘭英.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J].種子科技,2023,41(12):130-132.
[7] 龔靜陽,易冉.基于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推廣應用分析[J].河北農機,2023(1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