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旋轉樓梯上行,轉七個圈,手扶危欄,站在聽風塔頂極目遠眺,遠處的南山風電場,一排排身材修長的風力發電機舉起自由詩般優雅的白色葉片,將陣陣天風凝成的動力源源不斷地送給遠方。
適逢秋分,陽光明媚,天朗氣清,漫山遍野的菊花迎風綻放。農人頭戴五顏六色的遮陽帽,身穿防曬衣,十指尖尖采摘結在枝頭的黃金。山腳的稻園里,脫粒機和三輪車輪番上陣,傳來陣陣轟鳴。粉墻黛瓦的農家庭院里,火紅的辣椒躺在簸籮里享受日光浴,青澀的豇豆掛在晾架上伸伸縮縮,面皮紅潤的老南瓜一臉呆萌地蹲在院墻上歇氣;屋檐下吊著白玉顆粒的玉米,曬壩上鋪開被九齒木耙梳出一圈圈笑紋的稻谷。無論站在哪個角度,你看到的都是一幅色彩斑斕的曬秋圖。
向南,沿塔頂玻璃棧道轉小半圈,面向五谷坡,五谷驛酒店像一個巨型花環,被群峰捧在掌心。紅白相間的觀光火車滿載歡聲笑語,穿過野花爛漫的鐵軌,緩緩駛進森林深處。背包客在然爾營的草地上架設帳篷,全地形車在高低起伏凸凹不平的越野賽道上顛簸前行。五谷街鱗次櫛比的瓦頂上飄散出淡淡炊煙,院子里擠滿了體驗打糍粑磨豆腐的游人,等待開餐的紅男綠女圍坐在八仙桌邊,獨具特色的南山大席已拉開架勢。左看是滾滾紅塵,右看是煙火人間。
腳步向東,目光越過連綿起伏的山巒,三萬畝南山叢林以此為開端,林濤滾滾涌向天邊。松樹、杉樹、柏樹、楊樹組成的綠海深處,若隱若現地點綴著村寨田園,竹籬瓦舍。沿S形公路下行,穿過紅楓、法桐、芭茅草、火棘和綠毛般的草地組成的山體公園,目光停留在小南海湖畔的南山積木世界,身心頓時又來到了童話和科幻時代,大紅大綠的色塊沖擊著瞳孔,喇叭里歡快的音樂沖擊著耳膜。沙灘戲水,浴場沖浪,迷宮尋寶,工坊拼疊,人們各樂其樂。
向北眺望,腳下的紅色拓展訓練營地,卡丁車風馳電掣,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上喊聲陣陣。氣勢雄渾的黎安古哨雄踞山腰,成片的南山院子在林間偶露身影,騰騰熱氣從驛站溫泉的林蔭中升起,于秋涼中傳遞出迷人的溫潤氣息。蜜蜂在蜜園中采花,飛鳥在果園里鳴囀。房車營地和集裝箱酒店門前,“又見南山”鄉舍院落里,三兩休閑客慵懶地枕著躺椅,讀書品茶,盡享南山的悠然。
停車場正中嵌著跨度巨大的入口門樓,拱形天橋上堆疊著高低對應左右對稱的三層亭閣,彰顯著中國傳統建筑的恢宏氣場。壩子里是在建的大型康養社區,西式樓房與徽派庭院交相輝映,與附近村莊無縫融合,為游客提供了活態的鄉居生活體驗。
從息烽南站出G75高速,下行兩公里就到了隱藏在山谷林莽中的南山天沐溫泉。溫泉入口是一條古色古香的水街,泡浴區依山就勢一級級抬升,室內浴室、露天泡池、巖洞藥池渾然一體,酒店、湯屋、航空艙各美其美,構成了一片浪漫歡樂的溫泉水世界。
繞環形棧道一圈,回到原點,發覺當初規劃圖上的景觀設施和產業配套已一一呈現在皇天后土間,仿佛一粒種子入地、破土、出苗,長成參天大樹。回首過往,我禁不住為自己參與和見證過南山的蛻變而自豪。
曾經的南山驛站是川黔古鹽道的咽喉要塞,莽莽蒼蒼的原始叢林中,出沒的不僅是虎豹蛇蟲、猿猱飛鳥,還有箭鏃涂搽著怨毒的弓弩,尖刃閃爍著貪婪的刀槍。清代詩人李專在《息烽道中》這樣描述:
去去前山路,崎嶇不可當。
泥深恐馬滑,樹古看人忙。
生趣杳難得,命根空自長。
停鞭問啼鳥,爾似不悲涼。
貴州沙灘文化大儒莫友芝先生途經此處也禁不住感嘆:
后徑落云根,前徑入林杪。
狠石接輿生,勁風逼人倒。
自來南行客,愁絕息烽道。
健步怪仆夫,度險若飛鳥。
明清兩代,朝廷在此設哨卡,防兵防匪防暴民,迎客迎官迎商隊。哨卡取名“黎安哨”,是懷揣著一個“烽煙永靖,黎庶安康”的夢想。因地處高寒,水源不足,土地破碎,這里的百姓生活極其艱辛,有民謠為證:
有女不嫁南山,天晴下雨把門關。
手頭端碗苞谷飯,腳桿烤起火斑斑。
要想吃白米,除非生大病。
買得白米回,人死梆翹硬。
罡風從山頭上吹過一陣又一陣,星月在天空中輪轉一年又一年,時間的碌碡磨碎了歲月,也磨碎了一方百姓的堅守。南山人失去了耐心,棄山向海,開始背井離鄉闖世界。自此,南山田地荒蕪,村莊空心,人心空落,漸漸失去了活力。
但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總會有逆轉,總能夠于危機中開先機。南山的機緣源于時代的“天命”。2014年,國家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黎安村作為試點,迎來了逆天轉命的生機。百姓得到政府項目的大力支持,改路、改水、改房、改廁、改灶、改庭院。很快,這里硬化了村組公路和串戶路,整治了民居立面,修建起了文體廣場,實施了污水凈化和垃圾清運項目。產業美才是真的美,村、支兩委作規劃,百姓在山上栽種桃木李果,在壩區種植水稻葡萄,夯實了產業基礎。黎安村越來越像一棵樹,從古老的主干和枝椏間生長出了亮眼的精氣神。自駕客經過壩子,忍不住停下車,到山上采果子,到菜園摘蔬菜,到農民家中購買雞鴨肉蛋。還有人專程進村打探,問能否租賃村民房舍避暑。先前毫不起眼、當地人司空見慣的林草生態、田園農莊、涼爽氣候也成為了資源,成為了商品,能賣錢,能夠帶給人們富足。
政府順應民意,決定選一個高點建觀景平臺,讓前來探路的導游能登高望遠,俯瞰美麗村莊,增益鄉村魅力,引流八方游客。正在息烽實施舊城改造的某地產企業墊資承接了這一任務,找我幫忙挖掘地域文化。經過多方調研和論證,我們拿出了恢復黎安哨古城堡作為觀景平臺的設計方案,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認可。施工過程中,公司負責人踏訪了黎安哨方圓幾公里內的森林、山川、田園、河塘,發現了南山作物之美,便又決定投資鄉村旅游,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2016年春,樹梢上的冰雪將將消融,漫山遍野的火棘果還紅滿枝頭,山崖邊一簇簇野百合早已欣然綻放。開發商斥資組建了貴州南山花好月圓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破土動工南山驛站項目。一些回家過年的外出務工村民參觀了南山驛站建設規劃,發覺不需出門也有工可務有錢可掙,便選擇留下來,參與土石方開挖、渣土運輸、栽花種樹、建筑施工。沉寂百年的古哨熱鬧起來了。挖坑、打樁、平基、砌墻、蓋頂,每一道工序,用的都是本地生土建材和傳統工藝,土生土長的民工即學即會,容易上手,便越做越上心,越做越有心得。從晨光熹微到月出東山,山巒叢林間歡聲笑語,機器轟鳴。
2017年底,規劃圖上的南山院子、南山書院、南山茶院、森林餐廳、森林影廳、音樂草坪、帳篷酒店、生態停車場等,仿佛一株株原生植物從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長出來。當地政府乘勢而上,編制了《黎安—坪上農文旅融合脫貧攻堅示范點建設規劃》,期望藉此建成一個可復制的山區脫貧攻堅模板。時值貴陽市推進“千園之城”建設,“南山驛站生態公園”順利入選,一張多規融合的田園綜合體藍圖開始顯山露水。
發展的閘門一旦打開,機遇便會潮涌而來。2018年,第六屆“貴陽農業嘉年華”輪到息烽作為主場,縣里決定將主會場放在南山,按照“一線(核心游線)兩區(田園農莊休閑度假區、森林溫泉康養度假區)三營(紅色拓展訓練營地、房車營地、越野營地)四園(花園、果園、蜜園、稻園)八農莊”規劃,創新“農味十足、趣味無限、莊園引領、共建共享”發展理念,將附近的坪上、新蘿兩村拉進版圖,建設“美麗南山田園綜合體”,深度推進農文旅融合,為息烽山區脫貧攻堅破題。縣里成立了指揮部,啟動了貴遵高速息烽南站、園區水電路訊、入口大門及停車場、游客中心、旅游公廁、小南海濕地等公共設施配套工程;啟動了蜜園、稻園、果園、玫瑰園、菊園、牧馬場、房車營地、越野營地、紅色拓展訓練營,以及五谷街、五谷驛酒店、叢林拓展、森林火車、森林溫泉等產業項目建設。作為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我受命組織文人深挖南山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提出了“美麗南山·心的驛站”的形象定位和“采菊東籬,牧馬南山”的宣介用語。當年,國家宣布將每年秋分日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省農委得知南山田園綜合體搞得紅火,幾次組隊考察,并報省人民政府批準,決定將貴州省“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放在南山,南山于是迎來了更大的機緣和更強勁的推力。政府、企業、百姓三駕馬車一齊驅動,馬不停蹄抓建設、抓綠化、抓活動籌備。2018年9月23日,貴州省“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大幕在五谷坡上隆重拉開,各路媒體記者蜂擁而至,“美麗南山”已經成為一個實質上的響亮品牌,成為古哨黎安嶄新的時代標簽。
歷史上的每一個盛世,發展的潮流總是一浪高過一浪,促使一些準備充分的區域蓬勃發展,南山就是被這盛世的浪潮持續推上浪尖。以黎安哨為根,這棵長在深山的大樹不斷長高、長壯,向四周開枝散葉,開花結果,逐漸長成政府、企業、村民和游客想要的模樣。這其間當然也有坎坷曲折,比如先天不足引發的磨合的陣痛,比如自身缺鈣導致的畸形生長。在與百姓的一次次思想碰撞和溝通協調中,企業員工有昂奮,有沮喪,有堅定,有茫然,身體和心靈備受煎熬,又倍感鼓舞。
一開始,老百姓和企業像樹上生出的兩股枝丫,各往一個方向長。企業要發展,需要流轉和出讓土地。流轉的土地用于農業產業的集約化經營,出讓的土地用于建設經營性設施。幾千年的農耕文明,讓百姓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得知企業要征用,老百姓有不解、有不舍,也有不甘。第一輪博弈下來,企業鎩羽而歸,引發了我們深層次的思考:“和”“合”二字是人與人相處的法寶,企業要與百姓和諧共生,融合發展,必須同心同向,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價值觀和利益共享機制,才能實現共贏。我們一頭扎進“故紙堆”,深挖地域歷史,結合前人把“息烽”解讀為“息息相關,烽煙永靖”的愿景,提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息息相關、生生不息”的發展模式漸漸浮出水面。這種共生共榮的模式更貼近黎安實際,更接地氣,也更能接納這片天空中的陽光,汲取這片土壤中的水分,沐浴這片熱土上的雨露。
適逢上級出臺實施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美麗南山田園綜合體正好可以作為一塊“試驗田”,為全縣“三變”改革蹚出一條路。在縣“三變”辦指導下,村集體成立合作社,將農民手中的田地、山林、草地、河塘等的使用權和多余的房產整合,入股到公司,參與生產、經營、分紅,公司又聘用老百姓作為員工種地、建房、提供服務。農民不僅變成了股東,還“華麗轉身”,成為了企業員工。企業利潤成為百姓利益,百姓就會悉心呵護企業成長。一些農民在企業上班掌握了技術,學會了經營,便將自家閑置的房屋打理出來,開商店、建客棧、辦農家樂,利用企業引流的客源當起了小老板,與公司一起生長,從小樹長成大樹,從低端走向高端。
隨著五谷驛酒店、鹿窩溫泉、叢林穿越、叢林飛棱、山地越野,以及花園、蜜園、稻園、果園等項目的建成,美麗南山的業態逐漸豐滿,旅行社、自駕客、研學團隊開始關注南山,省、市領導多次到南山調研,要求縣里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深耕地域文化,設計一套發展理念,打造一個發展樣板。
2020年夏天,美麗南山田園綜合體的經營項目正式開放,游客蜂擁而至,有自駕游客、旅行團隊,也有企業來拓展、學生來研學,五谷驛酒店一房難求,年平均入住率達到70%以上,超過了息烽城區所有酒店。原本為入住游客配套的驛站溫泉天天爆滿,成為了網紅打卡點。超高的人氣一時間弄得經營團隊手足無措,游客抱怨住不下、吃不好、玩不爽,但批評正是前進的動力,商機就這樣給罵了出來。當年冬季,八大莊園之一的玫瑰共享莊園開工,啟動建一個醫養結合的大型養老社區,美麗南山田園綜合體這棵大樹又往上長高了一截。縣旅投、縣農投等企業也看到了商機,陸續進入,建成了南山天沐溫泉、南山積木世界、“又見南山”鄉舍。社科專家考察南山,夸我們打造隱居文化的這個點找得準,企業家心靜如水,不浮不躁,不急功近利毀林建房挖山修路,將傳統民居隱逸在青山綠水的庇護之下,做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詩意與塵寰天人合一。
夕陽西下,紅霞滿天。我站在聽風塔頂,沐浴習習天風,飽覽南山秋景,感覺這片山林、河湖、村莊,已形成了一個農耕、鄉居、康養多元融合的數據模型,將觸角伸進泥土、溪流、樹梢,伸進百姓身體里的每個神經元,聯體生長。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美麗南山正乘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浩蕩東風,不斷長個子,長肌肉,長體力,長文化素質。我相信南山,只有天空才是她蓬勃生長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