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時期是個體發展的基礎時期,為幼兒營造安全的成長環境,是家長和教師共同的期望。由于幼兒年齡較小、經驗不足,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安全問題。為了保持幼兒的身心健康,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已成為家長和教師的首要教育職責。此外,創新幼兒安全教育模式,構建全方位安全教育體系,是開展幼兒安全教育的關鍵措施。幼兒園應采取多種策略,幫助幼兒學習必要的安全技能,確保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保護自我。
一、創新幼兒安全教育模式,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一)基于互動課件,增強幼兒自我防范意識
3~6歲幼兒處于思維發展階段,換句話說,幼兒開始通過感知可見、有形、可觸摸的事物來產生思維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為了避免教育內容僵化,教師在進行安全教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與幼兒進行互動,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示安全教育內容。教師應利用安全教育課件展示生動的圖像和逼真的動畫,將抽象知識轉化為可視化內容,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安全教育活動,增強其自我防范意識。
在開展“交通安全”教育時,教師可以提前設計互動課件,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交通工具的圖片或動畫及信號燈規則,隨后模擬交通場景,根據課件中的動畫和提示邀請幼兒參與互動游戲。例如,當動畫顯示紅燈時,幼兒要靜止不動;綠燈亮起時,幼兒可以前進;黃燈時,幼兒需要單腿跳躍。這種互動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直觀地學習交通安全知識,還可以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再如,在“火災逃生”教育中,教師可以使用互動式課件,讓幼兒在電子白板上學習滅火器的正確使用順序,從而加深他們對滅火器操作流程的理解。教師還可以提出“火災發生后,我們應該怎么做”這一問題,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并鼓勵幼兒在課堂上演示逃生技巧。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幼兒在游戲中提高對危險的警覺性。
(二)通過角色扮演,提高幼兒主動探索能力
角色扮演活動對幼兒而言具有較高的娛樂價值,是一種促進幼兒積極探究與學習的有效方式。在參與角色扮演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能夠通過模仿成人的行為,深入理解社會規則及角色定位。當幼兒扮演消防員、警察等安全守護者角色時,他們不僅能夠了解這些職業的基本職責,領悟安全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還能在實踐中掌握自我保護的技能。教師可以在角色扮演活動中設計包含潛在危險的場景,引導幼兒應對這些危險情況,從而加深對安全知識的理解。幼兒參與這樣的角色扮演活動,能夠在游戲化的環境中學習安全知識,提高主動探索的能力。
在開展“與陌生人相遇”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道具,并安排部分幼兒扮演放學時等待家長的兒童,而自己則扮演陌生人的角色。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以陌生人的身份與幼兒進行交流,引導幼兒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行為,據此初步判斷陌生人的意圖,并學會拒絕與陌生人進行過多的接觸。此外,教師可以模擬陌生人拉扯或哄騙幼兒的行為,據此觀察幼兒的反應,并指導他們探索自我保護的方法,從而提高幼兒在角色扮演活動中的主動探索能力。
(三)利用模擬演練,提高幼兒應對能力
在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實踐中,模擬演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幼兒將安全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提高在幼兒真實安全事件中的應對能力。幼兒園應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應急預案演練活動,包括防震、防火、防范陌生人拐騙等。這些演練可以使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如何規避安全風險,并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幼兒園應與相關部門合作,開展突發性演練,通過演練觀察教師和幼兒的表現,并不斷吸取經驗教訓,以便在未來的演練中取得更好的效果。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幼兒園應確保演練活動的強度適中,在幼兒可接受的范圍內。
例如,在開展“防火應急演練”時,幼兒園管理者可與地方消防部門合作,在適宜的區域內使用安全的“消防煙幕彈”。教師要指導幼兒學習如何正確使用濕毛巾覆蓋口鼻,并以低姿勢迅速撤離至安全區域。這種模擬演練不僅可以檢驗幼兒的合作能力,還可以考驗教師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演練結束后,教師可以與幼兒交流各自的體驗。雖然“防火應急演練”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教師和幼兒的緊張情緒,但其實際效果顯著,能夠激發幼兒在緊急情況下的團隊合作精神,并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增強其自救與互救意識。
(四)強化家幼合作,推動幼兒安全教育發展
加強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合作是推動幼兒安全教育發展的基礎。為了加強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合作,教師應定期與家長進行交流,掌握家庭安全教育的實施情況,并向家長闡明幼兒園安全教育的目標與內容。同時,教師應邀請家長參與園內的安全教育活動,以提高家長對幼兒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此外,教師要鼓勵家長在家庭環境中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從而實現家庭與幼兒園安全教育的同步推進,確保幼兒接受統一且連貫的安全教育。
例如,幼兒園可以與地方交通部門合作,在假期開展“交通志愿者”活動。在活動中,幼兒將在教師和家長的引導下穿上交通安全背心,與交警一同體驗交通指揮工作。這不僅可以使幼兒學習基礎交通規則,還可以使他們深入了解交警的工作職責,從而認識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此外,在活動中,家長可以在真實道路環境中指導幼兒,教授他們如何正確過馬路,避免出現在馬路上奔跑等危險行為。這種家庭、學校與社會三方合作的安全教育模式,不僅能夠豐富幼兒的安全教育體驗,還能夠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為幼兒的安全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二、構建全方位安全教育體系,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
(一)整合多元化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的多元化不僅包括內容、種類的增加,還涉及教育形式和傳播媒介的創新。例如,教師將傳統的打印材料與現代數字媒體相結合,可以為幼兒帶來更豐富的視覺和聽覺體驗。多元化的教學資源能包容不同年齡和能力層次的幼兒,使得每個幼兒都能在最適宜的環境中學習安全知識。
在針對幼兒的安全教育項目中,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利用AR技術的互動游戲。這些游戲能夠使幼兒在模擬環境中學習識別日常生活中的潛在危險,如辨識有害食品等。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模擬真實生活場景的教學方式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便于他們理解和記憶重要的安全知識。此外,這種教學模式的引入有助于教師和家長更直觀地掌握幼兒在安全教育方面的需求和反應,進而實施更有效的個性化教學策略。
(二)強化師資力量與教育培訓
教師不僅要掌握專業的安全教育知識,還要具備運用多種教育工具的能力。因此,教育培訓的內容必須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轉變為實踐技能與心理應對技能的培養。這種轉變旨在確保教師能在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中有效識別和應對安全風險,從而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對教師進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訓包括緊急情況處理、心理健康支持、環境風險評估等。通過這些安全教育培訓,教師不僅能在理論上掌握幼兒安全教育的核心內容,還能在實際教學中靈活應用。
某幼兒園推行了一項創新的師資培訓計劃,該計劃注重模擬教學與案例分析的融合應用。在此框架內,教師參與了由專業安全顧問團隊設計的緊急情況演練,如火災逃生、地震避險等。這種親身實踐能夠使教師在實際操作中引導幼兒進行恰當的應急反應,并在日常教學中更有效地向幼兒傳授這些技能。案例分析結束后,教師可以學習如何從以往的安全事故中吸取教訓,并將這些教訓轉化為教學內容,使安全教育更加生動、直觀、易于幼兒理解與接受。
(三)營造校園安全文化氛圍
營造校園安全文化氛圍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需要采取系統化的方法,將安全意識融入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在幼兒園內,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成為開展幼兒安全教育的絕佳場所。幼兒園通過在墻壁上張貼安全提示,設置互動式安全教育展板,可以在幼兒心中播下安全的種子,讓他們在游戲與探索中學習安全知識。
教師承擔著示范引領的重要職責,他們的言談舉止會對幼兒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幼兒園開展安全培訓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向幼兒傳授理論知識,還要設置情景模擬環節,親自演示安全行為。這種做法可以有效提高幼兒應對安全問題的能力,并促進他們對安全行為的模仿。
(四)拓寬社區與政府的合作渠道
社區作為幼兒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擔著幼兒安全教育的基礎職責;政府作為公共安全的捍衛者,擁有豐富的資源。雙方的緊密合作能夠形成協同效應,有助于營造全面、多維度的安全教育環境,進而提升幼兒的綜合安全素養。社區與政府的聯合行動不僅能夠提供豐富的安全教育資源,還能夠借助政策支持與執行保障,確保安全教育的深入推進。
某幼兒園通過與社區、政府的合作,構建了全方位安全教育體系。在社區層面,該幼兒園定期舉辦親子安全活動,并與社區居委會聯合策劃以安全為主題的活動,如模擬火災逃生和交通安全體驗等。同時,社區警務人員定期在幼兒園舉辦安全講座,向幼兒傳授基礎的自我保護知識和技能,以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在政府層面,該幼兒園得到了地方教育部門的政策扶持。地方教育部門定期派遣安全教育專家入園進行指導,提供最新的安全教育資料和培訓課程,確保教育內容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此外,政府通過財政資助,為該幼兒園配備了先進的安全設施和設備,包括智能監控系統、緊急報警裝置等,從而提高了園內的安全管理水平。
結語
近年來,校園安全事件頻發,對教師而言,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在幼兒教育領域,安全教育尤為關鍵,它不僅關系到幼兒的身心健康,還影響著他們未來的發展。因此,在幼兒園開展安全教育,不應僅限于知識傳授,還應結合幼兒已有的認知水平,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幼兒能夠學會自我保護。幼兒安全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師、家長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不懈努力。因此,教師、家長及社會各界必須持續關注幼兒的安全狀況,為他們營造安全的學習環境,以保持幼兒身心健康。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文馨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