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信息量的急劇增長,小學生正面臨來自家庭、學校及社會各界的多種壓力。這些壓力不僅涉及學業負擔,還包括家庭關系及同伴關系等多個層面,可能誘發學生的焦慮、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進而對其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此外,家庭結構的日益多樣化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使得部分學生在家庭環境中缺乏充分的關愛與支持,這進一步加劇了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與惡化。同時,學校教育體系面臨著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淡薄等問題,限制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因此,在小學教育中,班主任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策略與措施,積極推進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打下堅固的基礎。
一、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過程中,班主任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責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班主任是學生在校期間的親密伙伴,應當承擔起提供情感支撐與關懷的重任。面對學生在成長道路上遭遇的困境、挫敗和情緒波動,班主任需要展現出敏銳的洞察力,及時傾聽學生的心聲,理解其困境,并及時給予鼓勵與引導,以幫助學生塑造積極向上的心態,增強面對挑戰的心理韌性。
其次,班主任是學校、家庭與學生之間的紐帶,能夠促進三者之間的有效溝通與緊密合作。通過充分發揮自己的紐帶作用,班主任可以引導各方共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協作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進而實現學校、家庭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最后,班主任應積極協調校內外資源,策劃并組織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心理知識講座、一對一咨詢、心理輔導課程等。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心理教育內容,拓寬了心理教育的渠道,還提高了心理教育的質量,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環境與條件。
二、小學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需求
1.調查和評估工具的應用。為了有效推進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班主任的首要任務是精準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與個性化需求。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對調查與評估工具的有效應用。例如,筆者所在的蘇州市草橋實驗小學校積極引入多元化的工具,以幫助班主任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開學的第一周,學校便針對一年級新生組織了一場線上心理問卷調查活動。該問卷多維度、全方位地收集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數據,包括但不限于情緒穩定性、自我認知清晰度、人際關系和諧度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數據。通過這一舉措,班主任能夠快速建立對學生心理狀態的初步認知,并敏銳地發現潛在的心理問題,為后續的心理輔導與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學校面向一至六年級學生群體,創造性地舉辦了線下樹木人格投射測試活動,鼓勵學生通過繪制一棵樹來展示內心世界與情感狀態。樹木的形態、色彩、生長狀況等細節,均被視為學生內心需求與潛在問題的直觀反映。樹木人格投射測試以其客觀性與科學性,為班主任提供了深入了解學生心理的一扇窗。
2.定期心理健康檢查機制。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檢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該檢查的目的是及早識別學生潛在的心理問題,并為班主任采取恰當的干預與支持措施提供依據。以筆者所在的蘇州市草橋實驗小學校為例,首先,學校要求班主任與學生定期進行個別面談,通過一對一的深入交談,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情緒變化、學習壓力及家庭環境等情況,捕捉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跡象。其次,學校積極引入心理問卷與測試工具實施定期的集體篩查,全面評估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最后,學校積極倡導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動態,通過定期溝通學生在校與在家的表現及變化,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以便班主任更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識別并處理學生潛在的心理問題。
(二)營造支持性的班級氛圍
1.班級建設活動。以筆者所在的蘇州市草橋實驗小學校為例,為了營造溫馨、支持性的班級氛圍,各班主任精心策劃了多項班級建設活動。這些活動旨在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增強學生間的相互信任,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首先,學校組織了一系列班級合作項目,如班級演講比賽、團隊建設游戲等,鼓勵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完成挑戰性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凝聚力,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其次,學校設立了班級活動日,鼓勵各班級定期舉辦主題分享會、班級文化展示、座談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我,增進學生間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最后,學校倡導并支持班級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如社區志愿服務、慰問孤寡老人、義務清理垃圾等,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同時提高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這些活動的成功開展,在校園和班級內營造了充滿正能量、團結互助的良好氛圍,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來自同伴和教師的關懷與支持,進而激發出更高的參與熱情,積極投身各項集體活動。
2.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心理健康主題班會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臺。以筆者所在的蘇州市草橋實驗小學校為例,學校高度重視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的開展,各班班主任在學校的支持下,精心策劃并開展了一系列具有啟發性和實用性的心理健康主題班會活動。這些班會圍繞情緒管理、壓力釋放、人際關系處理等核心議題展開,全面覆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問題。班主任通過班會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向其傳授科學有效的心理調適方法。同時,為了增強活動的互動性,班主任創造性地引入了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多種活動形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促進了學生間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此外,在學校的支持下,班主任積極引入專業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如邀請心理專家、學校心理輔導員等專業人士參與班會活動,為學生提供權威、專業的心理健康指導和咨詢服務。這些舉措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理解,還在他們遇到困惑時提供了及時的解答和支持。
(三)組織課外活動和推薦心理健康資源
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應積極策劃并開展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如心理健康趣味游戲、團隊合作項目及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等。這些活動可以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能學到心理健康知識,還能有效提高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筆者所在的蘇州市草橋實驗小學校為例,學校鼓勵班主任積極組織班級學生參加學校舉辦的心理健康知識競賽。這一舉措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熱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并加深了學生對心理健康領域的了解。此外,在學校的支持下,班主任積極向學生推薦高質量的心理健康資源,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書籍、在線課程及心理學習網站等。這些資源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視野,幫助學生提高了心理素質與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精心挑選并向學生推薦了《情緒的力量》等心理健康讀物。同時,班主任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掌握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等關鍵技能,從而促進了學生自我認知與情商的全面發展。
(四)適時進行心理干預和支持
以筆者所在的蘇州市草橋實驗小學校為例,該校支持班主任適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和支持,以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1.心理談話和輔導。心理談話與輔導是班主任針對個別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困擾與問題所進行的一種交流及指導活動,旨在通過深入溝通,洞悉學生的內心世界與情緒狀態,進而協助其解決心理難題,并提高其心理調適能力。在實施心理談話和輔導時,班主任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傾聽與理解是心理談話和輔導的關鍵。在與學生溝通時,班主任應展現出足夠的耐心與同理心,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使其能夠自由表達內心的感受與困擾,從而架起師生間的信任橋梁,為后續的心理干預與支持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情緒疏導至關重要。在明確學生的情緒狀態與問題所在后,班主任需要運用恰當的情緒引導與疏導技巧,幫助學生整理思緒,調整情緒,以有效應對生活中的挑戰與困境。最后,解決問題與指導發展不容忽視。除了情緒層面的疏導,班主任還要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專業指導與建議,并制定科學合理的心理輔導計劃,以引導學生逐步克服障礙,實現自我成長與全面發展。
2.行為管理和情緒調節技巧。在心理健康主題活動中,班主任應系統地向學生闡述各類情緒調節技巧的理論基礎與實施方法,并強調這些技巧在維護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班主任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多樣化的調節身心的活動,包括但不限于體育課程、藝術課程及戶外探險等。這些活動能夠讓學生在運動中揮灑汗水,在繪畫中抒發情感,在戶外游戲中放松心情,從而有效釋放壓力與負面情緒,顯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此外,班主任要向學生傳授情緒表達與溝通的技巧,指導學生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個人情感,以及在面對問題與沖突時采取建設性的溝通策略,通過積極的對話來解決問題、消除分歧,從而有效預防情緒緊張與沖突的升級。
結語
筆者所在的蘇州市草橋實驗小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被視作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班主任成功構建了一個充滿關愛與關懷的教育環境,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穩健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班主任不僅定期組織班級心理健康工作會議,還積極安排專業的心理減壓培訓,同時策劃并執行豐富多彩的心理團體輔導活動,并針對個別學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與援助。這一系列舉措深刻彰顯了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高度重視與深切關懷。展望未來,蘇州市草橋實驗小學校的班主任將持續優化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為學生的全面成長與健康發展貢獻力量,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溫馨和諧、包容并蓄的校園氛圍中茁壯成長,最終成為具備堅韌心理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作者單位:蘇州市草橋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