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涵蓋了影響心臟和血管系統的多種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動脈粥樣硬化等。此外,各種心血管疾病之間密切相關,可能相互因果。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約有3.3億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如何做好心血管疾病的日常護理呢?
術中管理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心血管介入治療的主要手段。護理人員需協助患者進行術前準備,包括靜脈注射,并配合麻醉師完成麻醉工作。在介入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需具備豐富的經驗,確保注射操作成功,預防感染,并盡量減少對患者的不良影響。手術時,醫生和護理人員需緊密配合,保證手術的高效和及時性。同時,需實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一旦發現異常,需迅速處理,確保患者安全完成手術。此外,手術室環境應保持清潔、溫暖,便于術后觀察。
術后護理
手術后,患者需接受進一步治療以促進循環系統和心臟功能的恢復。在此期間,護理人員需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定期檢查傷口愈合情況,詢問患者疼痛及其他不適的問題,以便及時發現并處理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評估患者身體狀況,監測注射部位愈合情況,如傷口引流、皮下出血等,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通知醫生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持續監測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確保患者康復穩定。
加強自我管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應積極參與健康教育活動,深入了解誘發因素、定期用藥的重要性,學會自我監測并記錄血壓、血糖、心率和體重的變化;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消除對疾病的恐懼和焦慮;遵醫囑用藥,可以設置服藥手機提醒,確保按時、按量用藥。家屬應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
注意飲食營養
心血管疾病患者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減少高熱量和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少吃肥肉、動物肝臟、奶油等;適量攝入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魚、瘦肉等;避免暴飲暴食。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但應避免籃球、排球、足球等劇烈運動,宜選擇散步、慢跑等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不僅能充分鍛煉四肢、背部和腿部的活動能力,還能改善心臟功能,尤其適合老年患者。太極拳、八段錦是中醫養生運動,在心臟康復方面也有積極的作用。此外,還可以選擇騎自行車、游泳、瑜伽等。但在運動中注意保持正常的呼吸頻率,如果感覺不適,要停止運動。
加強病情監測
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學會自我監測病情,包括定期測量體重、血壓、血糖,并記錄尿量等關鍵指標。一旦發現任何異常,應及時咨詢醫生。出院后,患者應嚴格按照醫囑進行定期檢查,項目可能包括抽血檢查血脂、血糖、尿酸水平,評估肝腎功能,心電圖等,以便醫生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變化,從而調整治療方案,穩定病情。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過程中,科室管理同樣重要,從而為患者康復創造良好的條件。護理人員應定期檢查病房,了解患者病情,記錄病情變化,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問題。同時,需調整病房環境,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加強感染預防,降低環境噪聲,以穩定患者情緒,預防心血管疾病復發。此外,還要重視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制定詳細的治療計劃,監控用藥情況,確保患者安全有效地管理疾病。患者在服藥前,醫護人員應了解其用藥史和過敏史,并詳細解釋藥物副作用,囑咐患者及時報告不適,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患者需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遵循醫囑服藥,確保用藥正確且規范。
保證充足休息
如果患者感覺有心臟出現問題,應立即臥床休息,限制活動以減少身體的耗氧量。建議每晚保證8 h的睡眠時間,中午可小睡1 h左右。
預防便秘
患者入院后,特別是臥床期間,由于活動量減少和飲食、排便習慣的改變,易出現便秘等問題。此時,患者排便時應避免用力過猛,以防止因腹壓驟增導致動脈栓塞、心搏驟停等嚴重后果。若發生便秘,應調整飲食,增加水分攝入,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通便藥物或進行灌腸治療。
心理干預
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常伴高血壓、高脂血癥等慢性疾病,病情復雜,治療難度大,容易出現不良情緒。因此,醫護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積極進行有效溝通,對其不良情緒表示理解和支持。同時,鼓勵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共同營造積極向上的治療氛圍。
體重管理
超重和肥胖會增加心臟壓力,導致高血壓和膽固醇水平,從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控制體重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關鍵。如何才能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呢?最重要的是均衡飲食和適度運動。飲食上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和適量的脂肪;減少高熱量、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適度運動在體重管理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建議每周至少進行 150 min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以及每周2次的肌肉力量鍛煉。當然,要注意調整鍛煉強度和持續時間,避免過度鍛煉造成身體損傷。
有條件的話,最好與醫生或營養師一起制定減肥計劃,確保減肥過程安全有效。
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能夠及時發現潛在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從而及早采取干預措施。血壓作為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標,定期監測尤為重要。此外,高膽固醇與動脈硬化、心臟病風險密切相關,需定期檢查膽固醇水平。
高血糖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緊密相連。通過定期監測血糖水平,可以及時發現并控制糖尿病風險,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圍內。
心電圖作為評估心臟健康狀況的重要手段,能夠記錄心臟的電活動,幫助醫生診斷心律不齊、心肌損傷等問題。
在定期體檢中,全面的生活方式評估同樣不可或缺,包括飲食、體力活動、吸煙和飲酒等習慣的調查,以便醫生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健康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病風險可能更高,因此更應重視定期體檢,以便及時發現并控制潛在的健康風險。
結束語
以上內容旨在提高公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認知。讓我們共同努力,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采取預防措施,守護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