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麻杏石甘湯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參照予以常規對癥治療,研究組在常規對癥治療基礎上予以麻杏石甘湯治療,均治療7 d,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炎癥介質水平、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6.00%)高于參照組(80.00%)(P<0.05);研究組治療后各炎癥介質水平低于參照組;研究組各癥狀體征消失時間短于參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麻杏石甘湯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可提高臨床療效,減輕炎癥反應,促進患者較快康復,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關鍵詞:小兒支氣管肺炎;麻杏石甘湯;化痰鎮咳;咳喘;清肺平喘
小兒抵抗力低下、各臟器發育尚未完善,尤其是肺部彈性組織差、血管豐富、肺泡少,極易受致病菌(病毒、細菌、支原體等)侵襲,引發肺部感染,隨著病情進展,可引發肺炎,表現為咳嗽、咳嗽、氣促等癥狀,甚至合并其他嚴重并發癥,損害小兒健康安全[1]。當前肺炎已成為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常見病因,積極診治至關重要[2]。以往臨床治療多進行病因對癥治療,如抗感染、吸氧、化痰鎮咳等,可有效控制病情進展,然而部分患兒因長期使用抗生素易發生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甚至引發藥物耐藥性現象。因此,進一步優化臨床治療方案已成為當前兒科醫生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中醫將小兒支氣管肺炎歸屬于“肺炎、咳喘”等范疇,認為病因與外感風寒、內傷乳食有關,多見風熱,治療原則為清熱解毒、宣肺通絡。麻杏石甘湯出自《傷寒論》,具有辛涼宣泄、清肺平喘、解毒散結等功效,廣泛治療外感風邪、邪熱壅肺證[3]。本研究旨在探討麻杏石甘湯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兩組年齡、病程、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納入標準:年齡≥3歲;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4]相關標準,且經過血常規、生化檢驗、胸部X線檢查等確診;符合《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中西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2017年制定)》[5]痰熱閉肺證相關診斷(主癥為咳嗽、發熱、氣促、痰鳴等;次癥為舌紅苔黃、脈弦細等);患兒及其主要照顧者知曉研究,并主動參與。排除標準:合并智力障礙、心理疾患等;合并肝腎功能不全、占位性病變等;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呼吸道畸形等;近期接受過其他中藥制劑治療。
1.2 方法
參照組予以常規對癥治療,包括抗感染、化痰鎮咳、解痙平喘等。阿奇霉素10 mg/kg·d+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1次/d,連續治療3 d后停用4 d,改為阿奇霉素干混懸劑口服,根據體重、年齡選擇合適用量,連續口服3 d,1次/d,共治療7 d。鹽酸氨溴索注射液(3~6歲患兒一次7.5 mg、7~12歲患兒一次15 mg)+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
靜脈滴注,2次/d,連續治療7 d。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1 mL+0.9%氯化鈉注射液2 mL霧化吸入,15 min/次,2次/d,連續治療7 d。
研究組在常規對癥治療基礎上予以麻杏石甘湯治療,組方:甘草、麻黃、杏仁、桔梗、陳皮、前胡、瓜蔞仁、桑白皮各6 g,石膏12 g,黃芩、浙貝母各8 g,加水煎煮,取200 mL湯劑,分早晚口服,連續治療7 d。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患兒病情變化,詢LjtiHNY3D4qybG7IGhSWnps3QtC/5caWURhXF1+7EnU=問其感受,定期復查血常規、生化檢驗、胸部X線檢查等,針對異常問題及時干預處理。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總有效率:痊愈,咳嗽、氣促等癥狀徹底消失,改善率≥95%,體溫恢復至正常,X線下肺啰音完全吸收;顯效,上述癥狀明顯改善,改善60%~95%,體溫恢復至正常,X線下肺啰音明顯吸收;有效,上述癥狀有所緩解,改善率30%~60%,X線下肺啰音部分吸收;無效,病情無改變,或加重,改善率<30%[6]。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2)比較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抽取患兒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常溫下靜置1~2 h,離心處理(時間15 min、離心半徑10 cm、轉速3 000 r/min)取血清,保存在-20℃冰箱內待測,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為工具,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和白細胞介素-6(IL-6),采用熒光定量法檢測降鈣素原(PCT),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3)比較兩組病情改善情況:觀察患兒咳嗽、氣促、肺啰音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4)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如胸悶、頭暈、食欲不振等。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參照組的80.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兩組用藥前血清PCT、CRP和IL-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用藥7 d后PCT、CRP和IL-6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3。
2.3 兩組病情改善情況比較
研究組咳嗽、氣促、肺啰音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討論
阿奇霉素、布地奈德、氨溴索均為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常用藥物,可抗感染、解痙鎮咳、平喘化痰等,其中阿奇霉素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抗菌作用尤為顯著,但患兒易出現胃腸道反應、耐藥性現象等;氨溴索為抗膽堿藥物,可使支氣管松弛,改善氣道通氣,解除支氣管痙攣狀態;布地奈德是一種糖皮質激素,以吸入方式直達肺部,降低肺部炎癥,減輕咳嗽、氣喘等癥狀,但有部分患兒治療效果不顯著[7]。
中醫將小兒支氣管肺炎歸于“肺熱、喘鳴”等范疇,病機為肺熱生痰,痰疲阻塞,肺氣疲阻,造成喘證,以痰熱閉肺為常見證型。麻杏石甘湯方中麻黃可發汗散寒、宣肺平喘;浙貝母可清熱化痰、解毒散結等;杏仁可降氣、止咳平喘;石膏可清熱降火、除煩止渴;陳皮可理氣開胃;黃芩可清熱燥
濕;桑白皮可瀉肺平喘;前胡可降氣化痰,散風清熱等;桔梗可止咳平喘、開宣肺氣等;瓜蔞皮可清熱化痰,利氣寬胸;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伍共奏辛涼宣泄、清肺平喘等功效[8]。現代藥理實驗指出,麻黃中的化學成分麻黃堿具有良好的平喘、鎮咳、祛痰等效果;桔梗化痰止咳平喘;瓜蔞皮中的三萜皂苷、有機酸、生物堿等成分可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癥反應;浙貝母中的化學成分浙貝母堿、貝母素乙等可鎮咳、平喘、舒張氣管平滑肌等。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提示麻杏石甘湯能夠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
炎癥反應參與了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發生及發展過程。CRP是一種急性蛋白,合成于肝臟,正常情況下機體內含量極低,當機體受到創傷、不良刺激時其含量急劇增高,數天或數周后降低至正常范圍。PCT為血清降鈣素的前肽物質,正常情況下機體內含量低,嚴重創傷/感染時其水平升高。IL-6為趨化因子家族的重要組員,在調節促進免疫反應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用藥7 d后血清CRP、IL-6和PCT水平低于參照組,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參照組(P<0.05)。說明麻杏石甘湯抗炎作用顯著,可有效促進患兒病情改善。此外,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麻杏石甘湯治療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麻杏石甘湯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可提高臨床療效,減輕炎癥反應,促進患者較快康復,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參考文獻
[1]朱麗臻,肖達民,石艷紅,等.麻杏石甘湯加減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研究[J].新中醫,2023,55(20):31-35.
[2]王清,劉敏,盧田甜.麻杏石甘湯合清金化痰湯加減輔助西藥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痰熱閉肺證)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23,41(8):101-104.
[3]李蓮,談江波,胡衛均,等.麻杏石甘湯加減聯合阿奇霉素對支氣管肺炎患兒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華夏醫學,2021,34(5):74-77
[4]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37-444.
[5]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童肺炎聯盟.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中西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2017年制定)[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7,32(12):881-885.
[6]張楊,張翔.化裁麻杏石甘湯治療喘息性肺炎(風熱閉肺證)的療效觀察[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23,46(4):522-526.
[7]候明奇,方艷.麻杏石甘湯合二陳湯霧化吸入輔治小兒支氣管肺炎臨床[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2,38(12):2171-2173.
[8]趙琦,袁紅亮,李珊珊.加味麻杏石甘湯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及對機體細胞免疫應答、血清Fbg和G-CSF水平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2,31(10):1399-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