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貿易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所占地位也越來越重要。然而,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現狀并不理想。目前企業與地方政府強烈期望提升貿易便利性,希望進出口通關更為便利化,簡化通關手續。本文主要對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進行介紹,分析其特點,總結現階段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探究我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的優化策略,以供參考。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概述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是指由一個國家統一建立,以標準的數據交換格式,通過單一數據通道與相關機構聯網,實現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單一窗口”是一個涵蓋貿易、運輸、金融服務、海關等領域的綜合性服務平臺,主要目的是簡化和優化進出口程序,實現企業的“一站式”辦理。就世界范圍來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建設與實施,為貿易活動創造了顯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如美國國際貿易數據系統ITDS,英國的貿易便利化機構SITPRO,瑞典的虛擬海關辦公室VCO,日本的空運進口貨物自動化清關系統NACCS與海關情報信息數據管理系統CIS。以新加坡為例,它所使用的是TradeNet 系統,采用公共平臺模式,促使企業快速得到貿易許可,處理的效率水平得到極大提升。“單一窗口”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參與國際貿易活動的政府部門和機構,為了實現進出口貨物從申報到查驗放行全過程的信息共享,在統一的技術標準和規范下,通過應用互聯網、電子政務等技術手段,在口岸管理相關部門和機構之間,建立起一個統一的服務平臺,從而實現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稅務等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之間的數據共享。通過建立“單一窗口”,可以使企業和部門間通過信息共享完成相關手續,提高通關效率。同時可以進一步簡化通關程序,優化通關環境,降低企業成本。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是適應全球一體化發展趨勢,提高口岸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有效途徑,對優化營商環境、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已進入實施階段,將進一步加快應用推廣,推動實現口岸管理各部門間數據的互聯互通,有效提升口岸管理部門之間的協同效率和監管水平。另外,“單一窗口”建設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是我國政府深化改革,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海關監管效率和服務質量,提高企業便利化水平的重大舉措。
單一窗口建設特點
我國在進行“單一窗口”學習之時,積極借鑒了國外的優秀經驗,進而與我國國情特征與貿易情況相結合,對接國際貿易組織執行標準。
辦事涉及部門較多 我國的外貿管理涉及的領域較多,管理的職能主要在各個部門,參與的單位較為分散。由于“單一窗口”是一個平臺,辦理進出口業務的部門較多,主要包括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等十幾個部門。目前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涉及部門較多,各部門需通過該平臺進行數據交換和業務協同。例如,中國海關進出口貨物申報系統是海關與其他部門共同使用的信息化平臺,其數據包括企業基本信息、監管證件信息、納稅信息等。
該平臺由海關總署牽頭建設,主要通過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換實現數據共享。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完成與十幾個部門的對接,包括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務部、交通運輸部等。
海關總署牽頭推動 國家口岸管理的職能在海關總署,并且其肩負著國家口岸規劃與管理的職能,單一窗口建設自然需要海關牽頭推動。2016年由海關總署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的框架意見》通知中,提出了有關我國“單一窗口”建設的指導意見、建設目標、基本原則、總體布局與建設內容等,由此也標志著我國的“單一窗口”建設的頂層設計正式出臺。
貿易便利化發展 全國已有眾多邊境口岸通過“單一窗口”實現與海關、檢驗檢疫、海事等政府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我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經成為我國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與海關等部門的信息互通和數據共享,降低了企業的成本,節省了辦事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但使通關更加便利,而且優化了營商環境,又進一步推動貿易便利化的發展。
智慧口岸信息化建設 在“單一窗口”背景下,智慧口岸信息化建設需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第一,實現“一次申報”。依托單一窗口企業版,整合企業相關部門的系統數據,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提高企業通關效率。
第二,實現“信息共享”。在海關、國檢、交通等部門的支持下,通過單一窗口實現數據共享。同時,各部門數據共享后,通過口岸管理部門和交通部門的信息共享和聯動機制,提高口岸監管效能。通過單一窗口實現企業申報一個單證,就能向海關、國檢、交通等相關部門提出申請。同時,相關部門在數據交換的基礎上,進行聯網核查和后續處理等工作。
建設單一窗口的意義
節約國際貿易成本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持續增長,國際貿易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各國、各地區相互依賴。與此同時,貿易便利化問題就變得尤為突出。單一窗口的功能覆蓋口岸執法及進出口貿易管理全過程,由過去的企業對多個執法部門變為對應一個專門平臺,這種轉變使得企業的人力與物力得到最大的節約,極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出口競爭力。
提升通關效率 通過“單一窗口”,企業可在線辦理報關單申報、檢驗檢疫申報、退稅申報、稅款繳納等業務,并通過網上提交紙質資料,向海關提出通關作業改革申請,口岸各相關管理部門、機構或企業通過“單一窗口”將其所需資料傳遞給口岸管理部門。
口岸管理部門通過“單一窗口”向各相關管理部門辦理申報手續,并與企業共享所需資料,實現無紙化通關。例如,在深圳海關,出口貨物運抵海關監管場所后,企業可通過“單一窗口”在線申報出口報關信息和報關單信息等。在海關監管場所完成報關后,企業可直接提離貨物;在深圳港口集團的集裝箱碼頭,集裝箱從出口貨物裝上碼頭到運抵堆場的時間平均縮短了近1-2個小時。
優化國際貿易營商環境 單一窗口適應國際貿易發展的客觀要求,各口岸通過數字化轉型,全面優化營商環境軟實力。貿易便利化能夠促進可持續發展,符合各國的價值觀,有利于形成區域貿易共同體,促進國際、國內經濟一體化發展,使得國際貿易的營商環境得以優化,建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企業來華投資。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現狀
頂層設計不明顯 全國只有一個單一窗口的總體框架和技術規范,缺乏相應的管理機構、統一的規劃和組織協調機制。單一窗口建設沒有形成統一的運營模式,各參與主體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運行機制。從功能設計看,貨物申報、運輸工具申報、各項許可申請、貿易便利化工具等,設計得較為分散,與國際貿易各參與主體和相關政府部門的業務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單一窗口銜接性不強 在貿易便利化方面,包括通關和物流成本較高、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在監管方面,包括檢驗檢疫效率偏低、口岸通關時間較長、執法成本高、通關便利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在服務貿易便利化方面,缺乏統一的服務標準。
解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問題的措施
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 完善的法律法規是形成單一窗口的重要條件,完善配套的法規政策,會為企業的信息安全、政府的數據共享與協同起到保護作用,同時為單一窗口運行創造優良的制度性保障,做到立法先行。
第一,加強頂層設計。推動政府部門形成合力,建立高效協調的工作機制和責任機制,明確部門職責分工,解決跨部門信息不共享、業務流程不協同等問題。第二,推廣應用。在已經完成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試點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擴大應用范圍,加快推廣應用。
第三,強化地方參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離不開地方政府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地方政府要在中央層面加強指導協調和溝通聯系。第四,加強宣傳培訓。加強對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相關政策和業務的宣傳培訓力度。
完善責任分工 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各地方政府的職責分工。在企業方面,要由政府部門牽頭建立統一、高效的信息化平臺,明確企業在單一窗口中的角色定位,確保企業能夠在相關部門、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完成“單一窗口”建設工作。在地方政府方面,應進一步建立統一、高效的信息化平臺,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工作關系,協調相關政府部門完善跨部門間信息交換平臺等。只有明確各部門、各地方政府的責任分工,才能為“單一窗口”建設提供基礎保障。
借鑒國外應用 我國可積極借鑒參考其他國家的單一窗口建設經驗。以美國為例,單一窗口建設需由國家最高部門將各方力量統籌調動起來,以此為推動單一窗口制定各種法律法規、數據標準,利用強有力的領導結構,推動頂層設計工作,加強和所有利益相關人員的良好合作。
單一窗口未來發展方向 加快平臺技術研發的進程。發揮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作用,推動單一窗口發展,將單一窗口便利化作為主要建設目標,持續增強單一窗口的技術扶持,加速貿易服務水平提升,有效實現社會成本的節約。單一窗口的前期階段,所需耗費的資金數量較多,并且時間也較長,因此政府需使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與各個貿易參與方深入開展技術方面的交流,以此得到他們的需求與意見,加速科研機構、高校等各類個體的單一窗口制度研究的建設工作。
現如今,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經逐漸發展成為許多國家推動貿易便利化的重要工具,因此,把單一窗口建設作為重要契機,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新形勢。將單一窗口的建設工作重視起來,形成集約高效,協調統一的“大通關”新格局,繼而為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作者單位:高化學(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