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金集中管理,即司庫制度,是眾多大型企業集團普遍實行的一種資本調控方式。其核心理念在于將集團內的所有資金統一匯聚至總部,由總部負責集中調配、管理和運用。財務公司通過在總部集中整個集團的資金,實現資金的統一運用和管理,建立了一個集中資金管理系統。然而,許多集團企業在執行集中資金管理時,由于制度、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的限制,未能實現預期的資源優化配置。在我國資金管理實踐中,財務公司作為資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方式,其資金管理及運行效率也面臨著越來越高的要求。
財務公司資金集中管理的現實意義
有助于加強集團財務控制能力 通過加強對資金的集中管理,使整個企業集團的貨幣資金得以統一的運籌,減少有息負債,可以幫助集團企業加強其對財務控制的能力,增強資金流動性,使企業的資金可以發揮更大的效能和效益。為了更好地實現資金集中管理,企業集團可以通過成立財務公司來幫助管理者及時準確地掌握集團整體資金狀況,了解集團整體融資能力和償債能力,有效加強財務協同力度,從而達到提高集團資金周轉率和運營效率、確保資金運作安全的目的。集團為增強對其成員單位的財務控制能力,需要及時掌握各個成員單位的資金狀況,避免形成與成員單位間的信息不對稱。
有效監督、統籌、管控集團內部資金,減少集團外部整體借款和利息支出,減低資金成本。
有助于企業集團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實行銀行賬戶集中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各成員單位多頭開戶導致的現金流分散,歸集成員單位的現金流進行統一調度,提高企業集團的融資能力。通過統一整合集團授信方式,實行集體借貸,本集團能提高外部融資的議價能力并減少稅務成本。同時,在利率、匯率、費用以及理財回報率等多個方面,更易于獲得優惠條件,有效利用集團資金資源的整合優勢。在集團整體融得的資金和各成員單位賬面資金之間進行調配,確保資金使用率,優化資源高效配置,規避高存款、高貸款和高財務費用,以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有助于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財務公司進行資金集中管理還可以控制和降低企業集團整體的經營風險,保證集團企業的平穩運行。企業破產往往不是因為失去盈利能力,而是由于資金的短缺難以進行進一步的資金周轉。因此企業需要通過合理的資金集中、限額管理保證資金存量,減少資金沉淀。現金流作為企業經營質量的評價指標,可以通過收集月度及年度現金流量表直觀地評價各成員單位財務情況。
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難點
缺乏有約束力的指標和健全的監督考核體系 企業集團主要以下達預算指標、設定經營目標的方式對成員單位的經營進行管控。這些常見的指標主要包括營業收入、經營活動現金流、利潤總額等。除此之外,由于企業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周轉流通,所以企業需要進行大規模的融資,難免會造成帶息負債的增加,隨之還會帶來金融風險。如果企業對資金安全的防控僅僅停留在帶息負債融資規模的考量、銀行賬戶的審批和融資方式選擇和審批,而缺乏更有約束力的指標和流程建設,資金管理的效果往往以體現,無法從集團整體層面真正地實現對金融資源的統籌調配和優化管理。
另外,在進行資金集中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通過完善的內部制度搭建起健全的監督考核體系。只有對資金的集中和使用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監管,減少資金在使用過程中的閑置和浪費,才能保證資金集中管理的實施效果和質量。如果沒有合理的監督考核制度,內部控制管理不嚴格,在資金運行環節的監管出現疏漏,使得資金擅自挪用和轉移的問題難以被發現,從而造成嚴重的影響。
企業集團管控力度有待加強 企業集團集而不團、各成員單位各自為戰的現象使財務公司作為集團資金集中的平臺效果大打折扣。一方面,作為獨立法人的成員企業擁有獨立的經營權,迫于各種預算指標的壓力下,往往更多地從自身盈利角度出發,對資金集中管理產生抵觸。成員單位往往習慣于關注資金開源,而實行資金集中管理后,每一筆資金支出都要上報審批,就需要成員單位業務部門對資金支出提前做好預測,且對預測的要求更加準確。另一方面,如果企業集團在資金集中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可能會進一步導致成員單位在資金集中管理上缺乏積極性,從而形成一種被動局面。
組織架構和信貸政策對集團資金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大型企業集團的主要特征是層級眾多且業務多樣,其中一些集團的層級甚至高達10級。集團總部對資金管理的政策和規定需要層層傳達至各成員單位,這一過程耗費時間。同時,這些成員單位在經營類型上各不相同,一些是依賴資金驅動的企業,急需融資,而另一些則是資金充裕的企業,尋求通過投資獲得收益。因此,有效地配置資金成為一個需要考量的重要問題。
近年來,基于我國對信貸政策的調整為企業提供了更多樣的融資途徑。企業不僅能通過常規的銀行借貸獲取資金,還可以選擇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應收賬款保理和押匯等多元化融資方式。同時,在這些融資方法中,還涌現出了許多創新的金融產品。企業集團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同時進行融資,擴大融資規模,但融資方式的多元化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的同時也增加了金融風險和管理的難度。
財務公司資金集中管理的對策分析
完善資金管理的指標體系和資金集中后的監督體系 對于缺乏有約束力的指標的集團企業而言,應從完善資金管理指標體系著手。基于此,財務公司需要首先確定好自身在集團中的職能定位,積極與集團溝通,發揮財務公司與成員單位的“血緣關系”,展開測算和分析,挖掘、整合資金資源,減少資金沉淀。借鑒商業銀行的信用評價指標,分析各成員單位資金使用、資金上繳、賬戶資金集中度、資金管理相關業務的往來情況及借還款信譽,發現資金管理中存在的疏漏,根據集團的市場環境、經營特點、戰略目標,對整個集團的資金情況做全方位的總結考慮。在集團內部搭建完善的預算指標體系和信用評價體制,通過預算指標和嚴格執行內部信用評價機制開展資金管理工作。
當財務公司將資金集中管理,把個別賬戶的風險轉移到整個集團,財務公司就要嚴格監督集中資金的管理體系,確保其完整性和高效性。這包括密切關注旗下各成員單位的資金使用狀況、主要商業活動及資本相關事宜,同時增強風險控制能力,并加強內部資金流轉的監督。
提高財務公司資金集中管理和風險管控水平 在制度建設層面,本集團不斷強化和優化我們的資金集中管理體系,這涵蓋了管理職責和審批流程等各個方面,確保資金管理工作能夠順暢執行,并受到制度上的支持。通過OA辦公系統等工具,對各項操作和審批流程進行標準化,包括銀行賬戶的開設和關閉、集團內部的借貸行為、資金調撥、債券和股權投資、收益的分配等,從而實現對銀行賬戶、外部支付,以及融資管理等關鍵業務的集中化處理。并督促成員企業嚴格實施,通過流程管控提高管理執行的規范度。
賬戶管理方面,對成員企業開立銀行賬戶的性質、數量等進行規定,實現集中開戶。同時,內部統籌資金安排,降低對外融資成本,通過集團綜合授信,擴大整體授信規模。
另外,積極推進財務公司與各成員企業間的資金聯動,及時回籠沉淀閑置資金,提高整體資源配置效率。
除了體系制度建設,資金集中管理的關鍵還在于集團總部的管控能力與管控力度。財務公司一方面可以提高資金集中的廣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資金集中管理的深度。探索基于現金池,通過創新票據和應收賬款等領域,實施全面、整體的集中管理。發揮集團內部資金監控、預測和預算的功能。同時處理日常資金管理,為成員企業提供財務、稅務和資金咨詢服務,并給出指導意見,以優化企業集團資源配置。加強融資和投資管理,如授信情況、債務和股權融資管理,以及集團內投資組合、貨幣市場、債券和股票市場投資的管理,以提高資金集中管理的效率和成效。從多角度綜合審視,財務公司才能徹底優化企業集團的資金運作效率,并充分發揮其作為金融領域與企業內部銀行的雙重角色。
加強財務公司信息化建設 財務公司作為服務于企業集團內部,執行集團資金管理職能的金融機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便是財務公司所要面臨的難題之一。財務公司主要依靠同業存款利率和企業存款利率之間產生的利差來盈利,其發展離不開政策和監管機構的支持,在未來存款利率自由定價的環境下,會迎來與商業銀行的激烈競爭。目前,除了對國有銀行的存款產品利率進行調整之外,許多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也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它們的利率。特別是在中長期大額存款方面,利率的變化相當顯著。財務公司要注重從技術平臺上提升自己,跟隨金融科技發展和信息化建設步伐,以技術助推業務發展。實行集中管理資金的財務公司主要依靠信息化技術。它們必須從銀行和成員單位收集大量數據進行分析,以便進一步進行資金分配和賬務管理。因此,對信息化建設的要求極為嚴格。
財務公司通常使用來自外部供應商的標準化資金管理軟件,但這些軟件的功能并不總能完全符合其業務需求。資金的數字化和信息化處理,以及監控與分析的管理水平,都受限于這些系統的先進性。但相比商業銀行,財務公司的業務系統可以根據客戶需要,在技術支持上持續的完善和優化,兼容客戶個性需求,加強雙方的依存度。一方面,財務公司通過集團的資金預算、賬務處理系統和ERP系統,實現資金的權限管理、支付監控。另一方面,還致力于增強與銀行的信息交換,探索使用電子方式自動傳輸數據,從而減少手工處理。這包括采用新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電子掃描系統等先進技術,以提升財務公司的工作效率。
通過資金集中管理,財務公司可以幫助企業從整體上對資金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提高集團整體管控能力和經濟效益。在追求規模化和長期發展時,企業應探索適合自身的資金管理策略,以提高效益和規避風險。這包括完善管理體制、優化流程,并建立有效的資金集中管理系統。通過這些措施,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優化資源分配,提升資金運營效率,增強企業的整體財務實力。這將有助于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優勢,實現健康、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作者單位:岳池發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