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

2024-10-16 00:00:00匡丹饒盼
老區建設 2024年8期

摘 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能源革命,新型儲能是新能源大規模應用的關鍵支撐,是推動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江西省積極發展新型儲能產業,催生出一批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構建江西省“雙碳”戰略下搶占新能源產業先機的重要舉措。新型儲能產業在推動江西省形成新質生產力和塑造新發展優勢的同時也面臨不少障礙和挑戰。目前江西省新型儲能發展存在政策配套不全、產業生態不優、競爭優勢不顯的突出問題,需通過宏觀政策機制、中觀產業生態、微觀市場主體三個維度進行破解,以促進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雙碳”目標;能源轉型;新型儲能產業;江西省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7544(2024)08-0005-09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較為快速的發展,同時也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碳排放國。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傳統化石能源是實現能源低碳轉型的重要趨勢,因其具有清潔、低碳、資源豐富等優點,在電力結構中的比重不斷提高,然而由于其波動性、間歇性和不可預測性等特征,亟待引入新的技術手段以保證供需平衡和電網穩定運行。儲能系統就是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其中新型儲能克服了傳統抽水蓄能建設周期長、成本巨大、地理位置要求高等弱點,包括機械儲能、電化學儲能、化學儲能、熱儲能、電磁儲能等多種技術路線。

2024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發展新型儲能”,首次將新型儲能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意味著新型儲能作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地位得到廣泛認可。伴隨著中央及地方陸續出臺促進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政策及規劃,各地積極布局搶占發展機遇,新型儲能產業規模實現快速增長。截至2023年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較2022年底增長超過220%,近十倍于“十三五”末期[1];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國已建成投運的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530萬千瓦,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12%,較2023年一季度末增長超過210%,新型儲能產業成為各地培育經濟新動能的超級賽道。

圍繞新NDTTDbIpxm7SXSCKFPVsOQ==型儲能,學界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廣泛探討:一是對新型儲能推動能源轉型形成了共識。林伯強和謝永靖(2023)提出儲能產業的發展能夠有效應對可再生能源發展所面臨的能源消納、網絡規劃和輸電能力不足、項目融資和成本壓力四方面挑戰。[2]二是分析政策、金融、人才、數智化轉型等方面對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支持。通過研究英、美、澳等國家相關政策,李敬如等(2022)提出儲能政策應與儲能發展的不同階段相適應。[3]面對目前儲能產業項目成本高、產業風險大的情形,康荔(2023)認為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4]。李兵等(2023)指出當前儲能領域人才培養機制有待健全,“政產學研用”融合有待深化。[5]李菲菲等(2023)則強調數字化能破解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面臨的項目投資成本過高、商業模式缺乏系統構建、分散式儲能難以形成規模凝聚效應這三大困境。[6]三是對新型儲能產業商業模式的探析。新型儲能商業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當前已初步具備盈利模式,但張森林(2021)分析提出商業模式不清晰、市場主體地位不明確成為制約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的因素[7]。通過對國內市場的實證分析,李明等(2023)指出新型儲能收益來源模糊是制約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8]胡雨晨等(2023)對風光配儲、調頻等輔助服務、獨立共享儲能和工商業儲能等不同商業模式進行了分析。[9]

總體來看,現有研究多關注國家層面的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對省級層面的研究較少。此外,現有研究主要在新型能源體系范疇內對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進行探討,鮮有從更廣闊的視角進行分析,如從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塑造新發展優勢的角度研究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本研究將構建省級層面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統一分析框架,分析江西省新型儲能發展的戰略意義、發展現狀及突出問題,揭示破解發展難題、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實現路徑。

一、江西省發展新型儲能產業的戰略意義

(一)新型儲能是推動江西省綠色發展的“催化劑”

“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考察江西講話中,都提到“綠色”對于江西省發展的重要性,強調要讓綠色成為江西省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省發展寄予的厚望。如何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成為江西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命題。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其中“儲”就是新型儲能。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國內外發展形勢提出的重要要求,指出了新型儲能在能源轉型中的關鍵位置,同時也為江西省發展這一綠色低碳產業和未來產業明確了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對能源低碳轉型提出了要求。從全球看,《巴黎協定》明確21世紀下半葉實現全球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目標,超過130個國家制定了碳中和目標。為實現碳中和,需要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儲能是其中的關鍵保障。中國相關部門密集出臺相關政策,以促進新型儲能技術發展及規模化應用。2022年1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指出: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也是催生國內能源新業態、搶占國際戰略新高地的重要領域。202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儲能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改造。

根據中央有關能源發展的決策部署,新型儲能產業必將成為推動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和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支撐。因此,發展新型儲能產業不僅是順應“雙碳”目標、實現全球能源戰略轉型的要求,更是江西省搶占新能源產業先機的關鍵抓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新型儲能是江西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特色牌”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也就是說,培育新質生產力一定要從各地的實際出發,這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江西省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時要有選擇地發展適宜本地的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構建體現江西優勢和特色的新質生產力布局。江西省委十五屆五次全會明確提出積極部署未來產業,為加快江西新質生產力布局指明了基本方向。[10]2023年8月,工信部等四部門印發的《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明確了九大未來產業領域,其中就包括新型儲能領域。因此,根據江西省委的部署,新型儲能產業是江西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賽道。江西省本身具備發展新型儲能的良好條件,可以將其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特色牌”。同時,科技創新是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在全球能源消費電力化的大背景下,新型儲能技術將朝著高安全、長壽命、低成本和高效率方向加速演進,技術創新的推進將推動新型儲能制造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這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目標不謀而合。

(三)新型儲能是江西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全球碳中和愿景和能源低碳轉型為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空間。賽迪研究院結合國內外市場需求測算,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型儲能產業產值將超過3500億元,到2030年有望突破7000億元,未來新型儲能產業將有效支撐新能源大規模應用,成為推動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新型儲能發展空間巨大,搶占產業發展先機,不僅能緊跟國內外能源轉型大勢,還能在未來市場中獲得先發優勢,成為江西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引爆點。

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預計2025年將達到70GW,到2030年將有望達到270GW。市場需求的高速增長有助于推動新型儲能相關產業鏈不斷趨于完善,包括省級層面相關政策和標準體系的不斷優化,如制定《江西省新型儲能發展規劃(2024—2030年)》等文件,賦予新型儲能產業在省級層面的戰略地位,逐步完善相關體制機制,推動產業發展由規模優勢向質量和效率優先變革;還包括全方位推進相關技術創新,如開發高安全、長壽命、低成本的儲能產品,開發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儲能技術等。通過產業、政策和技術的互相促進,形成新型儲能產業良性發展的閉環,持續推動新型儲能成為江西省經濟發展的“動力源”。

二、江西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現狀

截至2023年底,江西省已投產新型儲能30座,規模47.5萬千瓦,位居全國第十六位、華中區域第三位。江西省鋰電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鈉電產業方興未艾,部分儲能產品技術領先,在科技創新和產業應用上已取得一定成果。

(一)資源條件: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

鋰礦和稀土是鋰電儲能及氫儲能的核心原材料,江西省鋰資源和稀土資源豐富,為發展新型儲能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

目前新型儲能主要基于電化學儲能技術路線,主流是鋰電儲能。國家能源局2023年統計數據顯示,鋰電儲能在新型儲能中占比高達97.4%,占據新型儲能技術中的主力位置。江西省有著“亞洲鋰都”的美譽,2022年,鋰資源儲量占全國的40%,位居全國第一,同時鋰礦儲量增量占全國增量的94.5%。

中國鋰資源呈現鋰云母、鋰輝石、鹽湖鋰三足鼎立的格局。受氣候、季節、地形、海拔與其他條件限制,鹽湖鋰資源富集地青藏高原、硬巖型鋰輝石礦富集地川西北和南疆地區無法大規模開采,短期內也無法有較大的產能和供應量。而江西省鋰礦因多地處江南丘陵地帶,鋰云母資源在開發過程中不受海拔、氣候、低溫和淡水等條件制約,可以實現常年大規模開采,有效保障了鋰電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在全國鋰礦資源供應地中占據重要地位。以宜春市為例,其累計查明氧化鋰保有資源量732.68萬噸,含鋰原礦合計生產規模4851萬噸,碳酸鋰產量14.65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37%,是全國最大的碳酸鋰生產基地。再以新余市為例,其龍頭企業贛鋒鋰業與東鵬新材料所控制的鋰礦資源占全球已探明儲量達37.7%,折合成碳酸鋰當量4950萬噸,高新技術開發區鋰鹽產能達到21.75萬噸,占全球產能的20.65%、全國產能的28.06%,金屬鋰材料、鋰電池等產品均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

此外,稀土也是電化學儲能和氫儲能的重要原材料,江西省是稀土資源富集大省,稀土金屬產量位居全國第二,離子型稀土資源儲量占全國同類稀土資源保有儲量的60%以上。豐富的鋰和稀土資源儲量這一“先天優勢”為江西省發展新型儲能產業提供了良好條件。

(二)產業基礎:日趨完善的“后天生態”

江西省已形成多個新能源產業集群,近年來又內培外引了一大批優勢企業,為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全省各地積極布局新型儲能項目。

江西省擁有光伏、鋰電池等新能源產業優勢。南昌、新余、宜春、贛州等市新能源產業集群蓬勃發展,上饒市光伏產業邁入“千億俱樂部”。多地積極布局新型儲能產業,吸引了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科朗等一批行業知名企業落戶,培育了贛鋒鋰業、金輝鋰業、孚能科技、江特電機等一批本地企業。

南昌市大力打造以新建區、經開區儲能電池集聚區和高新區、青山湖區儲能控制產品及以系統集成、先進裝備制造集聚區為主的產業集群。其中,新建區投資56.8億元建設維科鈉電生產基地項目、投資55億元建設南方儲能鋰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經開區投資20億打造振江股份電網側儲能電池生產基地項目。2023年,新余市高新技術開發區鋰電產業營業收入386.69億元,已形成鋰鹽、鋰電池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材料、鋰電池電芯與PACK、電池應用及廢舊電池綜合回收利用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鷹潭市耀寧儲能生產基地、緯景儲能科技等項目簽約和開工建設工作有序開展。上饒市鉛山縣工業園區于2023年引進2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電站項目。江西省新型儲能產業遍地開花,產業生態已初具雛形。

(三)要素保障:逐步夯實的“發展之基”

政策支持與產業人才建設是驅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所在。江西省近年來在政策和學科建設上持續加碼,為推動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打下基礎。

政策層面。“十四五”以來,江西省印發了《江西“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江西省“十四五”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關于做優做強我省鋰電新能源產業的若干政策措施》《江西省新型儲能發展規劃(2024—2030年)》《關于做好新型儲能項目全過程管理的通知》《江西電力調頻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等系列政策文件,不斷優化新型儲能產業布局,逐步完善市場機制,推動產業規模化應用,加大產業發展支持力度。

人才與學科建設層面。2020年,為推動儲能行業人才建設,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三部門聯合制定了《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年)》。當前全國已有63所高校設置了儲能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其中包括景德鎮陶瓷大學。[11]新型儲能產業涉及的學科主要為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能源動力,相關專業除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外,主要還包括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氫能科學與工程。[12]截至2024年,全國開設了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兩個專業的高等院校分別有165、158所[13],其中江西省分別有5、6所。通過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江西省正不斷驅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江西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政策配套不全

1.國家行業標準有待健全。近年來國家層面密集出臺了新型儲能的相關政策,如“十四五”期間就推出了《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規范(暫行)》《“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的指導意見》等重磅文件,在技術發展、市場定位、運行管理等方面強化了政策引導,積極推動和支持新型儲能行業發展。2023年,中國標準化協會組織編制修訂100多項新型儲能重點標準,對儲能產業鏈各個環節進行規范。[14]但是隨著儲能技術創新突飛猛進、產品迭代升級以及應用場景日新月異,相關行業標準和規范的文件相對缺乏或滯后,其中基礎通用規劃設計方面的標準缺失相對較多,部分新型儲能技術缺乏統一的測試方法、安全標準和性能評價方法,給技術推廣和市場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亟待進一步支持行業形成相關標準,持續完善標準體系,促進新型儲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2.省級專項政策有待優化。全國各地相關政策持續加碼,陸續出臺行業支持政策。2024年1月,江西省能源局印發了《江西省新型儲能發展規劃(2024—2030年)》,詳細列舉了96個已開展前期研究的新型儲能項目,重點依托“新能源+儲能”發展模式,明確中長期發展目標和實施路徑,具體包括全省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技術路線等,還提出了源網荷各側儲能發展主要任務和各側規劃項目、新型儲能市場交易體系、價格機制,以穩妥推進江西省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但在新能源配儲標準及政策方面還需研究調整,在獨立儲能電站管理程序政策方面還需細化,共享儲能容量交易等機制還未到位,在完善試點示范項目推進政策等方面還有上升空間。

(二)產業生態不優

1.產業布局集而不群。雖然江西省新型儲能發展已初具產業生態雛形,然而由于產業起步較晚,與廣東省、浙江省、湖南省等“先行軍”相比,產業規模偏小。產業鏈主要集中在電池電芯、鋰電銅箔和碳酸鋰材料生產環節,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系統集成等配套環節尚顯薄弱,除鋰電和光伏行業等細分領域之外尚未形成明顯的產業集聚和規模化效應。雖然各地都有新型儲能產業布局,但都是各自為政,缺乏全省層面的統一布局,容易導致“一哄而上”“同質競爭”等問題,不利于新型儲能產業集群的培育成長,阻礙了生產要素的高效配置、產業鏈供應鏈的有效協作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2.產業應用融而不合。江西省在新型儲能技術應用上進行了積極探索,如推動華中區首個“火電+儲能”調頻項目落地南昌市新昌電廠,成為新型儲能與傳統火電融合發展的先行示范。但目前江西新型儲能應用還存在“融而不合”的問題。當前新型儲能運用范圍在不斷擴張中,電源側的應用主要是新能源配儲以及火儲聯合調頻;電網側的應用是通過輔助服務保障電網穩定運行;用戶側的應用場景較為廣泛且快速拓展,其中主要包括工商業儲能、戶用儲能、新能源汽車服務、便攜式儲能等。伴隨儲能技術的發展,某一功能應用并不應當局限于單一應用場景。例如,平滑輸出和跟蹤出力計劃不僅可應用于發電側,更可運用于電網側和用戶側。而當前江西省新型儲能仍處于商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初期,應用項目少、應用場景單一問題突出。比如,在南昌市6個新型儲能應用項目中,僅有2個已投產運營,其余4個皆處于前期研究階段,且這6個項目的應用場景中僅有1個為電網側,其余皆為電源側。

(三)競爭優勢不顯

1.企業技術路線單一。當前新型儲能技術路線百花齊放,各條技術路線關鍵技術創新突破步伐加快。除占據主導地位的鋰電池儲能之外,中國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領域的技術水準處于國際頭部水平,其中,國內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已進入百兆瓦級時代。此外,抽汽蓄能、重力儲能、氫儲能、飛輪儲能等技術都已進入試點示范階段。但江西省新型儲能企業技術形式較為單一,以宜春市和新余市的鋰電池為主、南昌市的鈉電池為輔,缺乏其他技術路線的創新探索,相關人才儲備不足。技術路線單一將導致企業難以適應儲能多元化需求,難以應對其他儲能技術突破帶來的市場變化,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2.企業數智化程度不足。數智化轉型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推動企業創新發展、提高企業運營效率。目前新型儲能整體行業正處于大規模洗牌階段,投入數智化應用將帶領企業扛過行業周期挑戰,開拓新的市場。因此,新型儲能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是一個重要發展趨勢。但江西省相關企業普遍存在數智化應用程度不足的問題。如贛鋒循環科技雖然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但在回收拆解等部分環節依然需要依靠人工作業。該企業曾經嘗試在上述環節進行數智化轉型,但由于科研支撐不足,轉型瓶頸難以突破,數智化難以完全應用于生產全周期,不利于生產效率的提高和市場適應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四、加快江西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推進路徑

(一)強化精準政策支持,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政策支持是助推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外在條件,通過引導要素合理流動,起到產業引導和支撐、金融服務和市場規范的作用,是實現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1.完善專項規劃,提升產業戰略地位。目前新型儲能產業尚處在發展初期,在形成持續穩定的盈利模式前,政策支持對推動產業快速發展十分重要。江西省應結合各地資源稟賦,按照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原則,明確細分領域重點任務。比如,電源側重點扶持上饒市、新余市等地光伏配儲發展;電網側重點開展獨立(共享)儲能盈利模式試點;用戶側重點扶持南昌市、宜春市等地工商業儲能和海外戶用儲能發展。還要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以此來推動產業發展。可借鑒廣東省做法,加大對新型儲能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的支持力度,通過提升鋰、鈉離子電池技術水平,融合能源電子技術、氫儲能技術等方式拓寬新型儲能技術發展模式;梯度培育新型儲能企業,鼓勵新型儲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強強聯合,大力提升產業鏈整合能力,打造新型儲能產業集群,為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發展機遇。

2.用好金融政策,護航產業健康發展。新型儲能產業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發展初期面臨投資大、風險高、周期長等困境,需要金融方面的有力支持。江蘇省將新型儲能作為創新金融服務支持的重點對象,利用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撬動產業發展。江西省可借鑒這一做法,通過整合江西省未來產業母基金和江西省現代產業引導基金等現有百億量級基金優勢,重點投向種子期、初創期新型儲能企業,還可借鑒廣東省做法,通過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并設置新能源賽道,讓優秀的儲能企業獲得投資機構關注。另外,引導保險機構設立新型儲能專屬險種。比如,紫金保險聯合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共同開發了國內首款儲能系統質量和性能保修條款,有效解決了國內儲能廠家海外訂單銷售痛點。

(二)構建完善產業生態,促進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產業體系融合化、集群化發展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特征和發展趨勢。新型儲能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必須打造完善的產業生態、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形成新的競爭優勢,這是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1.優化產業布局,實現內驅外需共振。江西省應繼續加大新型儲能產業“鏈式”招引和培育力度,完善產業鏈布局。一方面,“揚優勢”延鏈。宜春市、新余市等地鋰電池產能已超過新能源汽車需求量,應盡快切入新型儲能賽道。通過本土上游電池、集成商合作及組團參與國外大型儲能項目建設等方式加速海外布局。另一方面,“補短板”建鏈。廣東省培育了比亞迪、貝特瑞等優秀科技創新型企業,浙江省為補齊上游裝備業短板,引進了高端裝備企業捷造科技,解決了關鍵環節依賴等問題。可借鑒廣東省、浙江省等省份做法,全面做好缺鏈環節企業的內培外引工作。聚焦聚力正負極材料、儲能控制產品及系統集成、先進裝備制造等缺鏈環節,引進3~4家龍頭企業落戶江西省,解決關鍵環節依賴等問題。

2.創新場景應用,促進制造和應用“雙輪驅動”。重點依托有資質的專業化企業積極拓展應用場景,著力打通儲能產業鏈ae8a7dba885254a851339c1a84f995a2c0ab634722d16fd2bff89cff0213573e到儲能場景應用閉環,實現制造和應用的融合發展。“鍛長板”拓展“新能源+儲能”應用場景。上饒市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生產基地,有巨大的新能源消納需求,應重點抓好“光儲融合”,將其作為“新能源+儲能”重點模式,升級現有光伏產業。在此基礎上,推動分布式“光伏+儲能”在工業園區、大型商場、5G基站、數據中心、高速服務區、水產養殖場等區域示范應用。比如,濟南市東服務區利用儲能技術實現自我中和,成為國內首個“零碳服務區”。推進用戶側定制化應用場景。鼓勵探索綜合能源、智慧能源、虛擬電廠、光制氫加氫一體站等新業態新型儲能應用。比如,福建省重點打造的“光儲充檢”一體化充電站,讓新型儲能在綠色生產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加快數智賦能步伐,鞏固提升企業技術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自主創新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科技創新是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和內在動因。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首提“數智”一詞,體現了數智化的重要引擎作用已成產業發展共識。技術創新和數智賦能是增強新型儲能企業競爭力的根本途徑。

1.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推動多維技術創新。江西省應盡快梳理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問題清單,開展重點領域研發布局。支持省會南昌市打造儲能產業創新中心,推動贛鋒鋰業等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在技術創新中“挑大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成立博士后工作站、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省級專家工作站,拓展與國內外院校的技術合作廣度與深度,打破校企“合而不作”“合深作淺”等問題。重點建設新余—宜春鋰電新能源科創城,聚焦氫儲能技術、能源電子技術,加強電堆、雙極板、膜材料、催化劑等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研究,推進綠氫制取、儲氫產品等研發攻關。

2.實施數智賦能行動,實現企業智能運維。數智賦能是數字時代的主要趨勢和特征,促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智技術在新型儲能企業的深度應用,既是企業深入感知、洞察市場變化的需要,又是企業提質增效、優化資源配置的必然要求。利用景德鎮陶瓷大學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宜春學院新能源產業學院等省內高校科研平臺,通過政府“牽線搭臺”,幫助解決新型儲能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技術難題,探索產業鏈各環節數字賦能。例如,電池回收環節可參照深圳市寶安區做法,將區塊鏈通信模塊安裝在電池管理系統上,從源頭實現電池數據上鏈,精準記錄電池生命周期,實現電池高效流通利用。

參考文獻:

[1]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儲能產業年度回顧及趨勢展望——暨2023年儲能產業數據發布[R].廣州: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2023.

[2]林伯強,謝永靖.中國能源低碳轉型與儲能產業的發展[J].廣東社會科學,2023,(5).

[3]李敬如,萬志偉,宋毅,等.國外新型儲能政策研究及對中國儲能發展的啟示[J].中國電力,2022,(11).

[4]康荔.金融支持我國儲能產業發展情況的分析[J].北方金融,2023,(9).

[5]李兵,周洪,王麗平,等.全球儲能領域高水平基礎研究人才結構特征和研究主題分析[J].儲能科學與技術,2023,(5).

[6]李菲菲,崔金棟,汪羽晴,等.碳中和視角下新型儲能產業與數字化耦合發展路徑研究[J].情報科學,2023,(11).

[7]張森林.以市場化機制引導新型儲能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思考[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1,(28).

[8]李明,鄭云平,亞夏爾·吐爾洪,等.新型儲能政策分析與建議[J].儲能科學與技術,2023,(6).

[9]胡宇晨,龔芷以.投資新型儲能產業[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23.

[10]龔志堅,龍強,羅峻.聚焦未來產業發展重點加快江西新質生產力布局[J].老區建設,2024,(5).

[11]饒中浩,劉新健,劉臣臻,等.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進展與探討[J].儲能科學與技術,2024,(3).

[12]李建林,王哲,王力.儲能學科建設的現狀及啟示[J].儲能科學與技術,2021,(2).

[13]陳海需,李莉,劉文富,等.河南省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集群發展研究[J/OL].儲能科學與技術,1-15[2024-08-07].https://doi.org/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429.

[14]林冬.淺談我國電化學儲能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工程咨詢,2024,(7).

Research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Storage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Jiangxi Province

Kuang Dan Rao Pan

Abstract: 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carbon neutrality require a broad and profound energy revolution, and new energy storage is the key support for 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and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energy revolution. Jiangxi Province has actively developed a new energy storage industry, giving birth to a number of new energy storage industry formats and models,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under the 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of Jiangxi Province. While promoting Jiangxi's formation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and shaping new development advantages, the new energy storage industry also faces many obstacles and challenges. At present, there are prominent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storage in Jiangxi Province, such as incomplete policy support, poor industrial ecology, and insignificant competitive advantages. Thes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through three dimensions: macro policy mechanisms, meso industrial ecology, and micro market entit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nergy storage industry.

Key words: 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Energy transition; New energy storage industry;Jiangxi Province

責任編輯:嚴玉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成人综合网址|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五月天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亚洲区欧美区| 性69交片免费看|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伊人欧美在线|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毛片视频网|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v在线直播| 日韩欧美网址|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国产欧美另类| 99热最新网址|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国产二级毛片|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她的性爱视频| 色综合五月婷婷|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黄色不卡视频|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不卡午夜视频| 青青草久久伊人| 99国产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亚洲aⅴ天堂|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免费看a级毛片|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亚洲三级成人|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综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