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強調,“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走過百余年崢嶸歲月,追逐盛世圖景,“人民”一直都是我們書寫時代答卷的主題和關鍵詞。人民至上是習近平文化思想貫穿始終的工作導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化建設的鮮明立場。從人民至上視角來看新時代中國文化發展的實踐理路,可更好地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特質。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主體論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可從本體論、價值論、實踐論三個維度對習近平文化思想人民至上的理念進行闡釋。
(一)人民至上基本概念研究
學術界對于人民至上概念是分成“人民”和“至上”進行詮釋的。有學者認為,“人民”在不同的時期包含不同的主體范圍,但始終不變的是他們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力量;“至上”就是最高,人民至上即人民群眾的地位最高。人的文化主體性是一個歷史范疇,是伴隨著人的本質力量的顯現而不斷提升的。資產階級的文化運動中人的文化主體被淹沒成資本的客體。而習近平文化思想從唯物史觀視角出發,強調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是伴隨著人的本質力量的生成發展的一種歷史范疇。
在馬克思、恩格斯眼中創造歷史的不是單個的人,而是絕大多數的人民群體,是推動社會歷史進步的人民群眾。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也講到“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人民群眾是由無數個體組合成的整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民群眾的范圍也會不斷擴大,直到囊括全人類。恩格斯強調“人必須通過勞動來維持生活和得到享受”,人民群眾通過勞動獲得物質財富滿足生存需求,會在精神層面提出更高要求,表明人本質是文化的人,而不是單向度和物化的人。人民通過勞動實踐得到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不是天上掉餡餅,而是在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中產生創造的。人民群眾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又會進行雙向反饋,推動歷史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二)人民至上的時代表達
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不懈奮斗的價值遵循,在百余年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順應文化發展規律,詮釋人民至上的時代表達。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鄧小平提出“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江澤民指出“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胡錦濤提出“一切進步文藝,都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習近平強調“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是“六個必須堅持”之一。貫穿于黨的每一個歷史階段的社會實踐,都凸顯了人民的主體地位和人民至上的價值關懷。不論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道路上,還是在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征程中,都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化建設的人民情懷。
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人民至上,建構主體文化。推進文化現代化,必須堅持人民至上這一鮮明主線,否則文化就是模糊的名詞。中國式現代化強調從人的主體需求出發匹配相對應的文化體系,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百余年奮斗征程中,人民群眾始終擁護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始終用行動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三)人民是文化建設的主體
堅持人民價值主體的建設原則。在我國文化建設的實踐中,黨始終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堅持文化發展依靠人民。人民需要文化,但文化更需要人民,人民內蘊豐富的文化基因,人民群眾的實踐是我們進行文化創新創造的養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由人民創造并最終服務于人民的文化。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始終依靠人民大眾、相信人民大眾,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深入人民實踐、扎根人民生活中進行文藝創造。只有全方位地與人民打成一片,以來自人民、貼近人民的科學理論引導人民,才能發揮對人民大眾的精神領航作用,才能始終保持思想的先進性。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新時代以來,我國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堅持群眾路線,強調文學藝術創作要深入群眾,表達人民的情感和狀態,在依靠人民的基礎上助推文學藝術的創新創造和繁榮發展。同時在破解急難愁盼問題中回應人民群眾關切,實現文化政策和文化實踐的同向同行。也就是說,“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習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人民性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始終堅持人民價值主體的文化建設原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創作導向,將人民至上的鮮明紅線貫穿始終,科學回答了文化發展為了誰、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共享的問題。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價值論
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能促進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文化作為一種對象化活動,不僅是外在客觀世界的映像,更是人的自覺活動的轉化。習近平文化思想將人置于更為廣闊的文化價值維度,以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價值旨歸,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在新時代堅持人民立場,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打造更多優秀的文化盛宴,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從唯物史觀角度理解,作為上層建筑的文化,既是經濟基礎的反映,又對經濟基礎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內在地影響社會生活。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如車之兩輪,只有協調發展,實現物質生活富足和精神文化生活富有的共同富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征程中共同發展。文化建設中堅持人民至上,就是要持續掌握群眾,服務群眾,著力解決人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與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我們要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讓人民群眾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力軍,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錚錚誓言。
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作用體現在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引領社會發展,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人民至上論述作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旨歸,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典范,是在不斷回應時代探索中應運而生的,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立足于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我們要時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關心人民利益需求,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三、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實踐論
堅持正確價值標準。推動文化事業繁榮興盛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標準。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命題,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只有堅持黨對文化建設的全面領導,才能保證文化建設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人民性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鮮紅底色,科學回答了文化源于誰、為了誰、屬于誰的根本問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文化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新時代的文化建設要堅持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密切聯系群眾,將實現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落實到各個領域,努力使文化發展成果經得起歷史的考驗與人民的檢驗。
堅持文化共享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文化共享”理念的引導下,中國共產黨從制度層面提供一個公平自由的文化發展環境,確保人民群眾在法律上平等享有發展成果。黨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促進文化發展的迭代升級,以高標準為老百姓提供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同時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以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樣態,讓更多更好的作品飛入尋常百姓家。公共文化服務能最大限度覆蓋群體文化需求,如何實現文化市場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獲得人民群眾的認可是最終的評判標準,旨在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文化發展帶來的紅利。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人民,是習近平文化思想對我們提出的實踐要求。文化即“人化”,人民大眾并非抽象的符號,而是活生生的現實的人,人天生具有文化本性。我們要努力將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先進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回應人民文化訴求,達到以文化人的效果。新時代的以文化人堅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讓人民群眾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塑造從而實現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文化思想秉持“胸懷天下”的情懷,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積極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世界歷史中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回望歷史,任何一個文化體系,故步自封必然走向衰落,中華文明是克服了資本主義的缺陷,在交流借鑒中破解時代難題、走向輝煌的。我們始終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繪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藍本 。
【參考文獻】
[1]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N].人民日報,2023-10-09(01).
[2]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42.
[3]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4]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1.
[5]江澤民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1.
[6]胡錦濤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41.
[7]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88.
[8]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9.
[9]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促進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N].人民日報,2023-12-12(09).
[10]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J].求是,2019(12).
(作者系山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