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區時期的衛生工作隊伍里,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沒有淵博的醫學理論知識,沒有精湛的治病救人技術,也沒有因搶救領導人的生命而立下赫赫戰績,但他們牢牢扎根在連隊一線從事著最基層的衛生工作,不怕艱難困苦,積極主動、創造條件,像“老黃牛”一樣開創了紅軍基層衛生防疫、衛生保健和衛生宣傳工作的全新局面。他們就是以劉良棟衛生長為代表的衛生員。
1934年1月上旬,劉良棟從紅軍衛生學校第一期保健班順利畢業,即將被派往紅九軍團七團當衛生長。畢業典禮上衛生部部長賀誠的講話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衛生長和衛生員是新形勢下的新職務,是我黨衛生工作重心向衛生防疫轉移的主要力量,你們務必艱苦奮斗、勇于開創,全力以赴做好紅軍的衛生防疫、衛生保健和衛生宣傳工作,為增進指戰員的健康水平和提高部隊的戰斗力而努力。
以劉良棟衛生長為代表的衛生員組成了我軍最早的也是黨領導的第一批防病專業隊伍。他們從事著繁重瑣碎的醫務工作,但為了革命戰爭的勝利,他們不辭辛勞,不畏艱苦,任勞任怨,甚至流血犧牲。
當教員培養衛生員
1934年1月下旬,紅九軍團回師江西廣昌縣康都村進行休整,利用這個時間,七團辦起了衛生員訓練班,這是劉良棟當衛生長的第一項工作。訓練班學員是從各連隊選拔的十六七歲、僅有一兩年文化程度的青年戰士,全班共22名學員。經過兩個月少而精的培訓,4月份衛生訓練班結束后,這22名衛生員立即分配到各連隊工作。有的部隊醫院,如紅三軍團總醫院及所屬軍醫院長期堅持辦班,持續培訓衛生員;也有的則開展臨時突擊培訓,以適應反“圍剿”戰爭的救護需要。針對學員文化水平低的情況,部隊軍醫自編教材講義,如戴正華編印了《醫學常識》和《實用藥物學》,將深奧的醫學知識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傳授給學員,深受學員們的歡迎。同時,總衛生部還出版了《衛生員講話》雜志,供紅軍部隊衛生員講課使用,為衛生員工作提供指導,也是衛生員學習的主要材料。
衛生員還是戰場救護的“老師”。曾在中國工農紅軍福建軍區臨時后方中醫院工作的林茂曾回憶衛生員教他們醫療救護知識的情況。在攻打上杭的戰斗中,兩位紅軍女衛生員護送四十多名傷員來到中醫院,一下子接收這么多重傷員,是建院以來頭一次,給醫院帶來一定的壓力。兩位女衛生員在治病過程中,手把手教會醫院的醫護人員清創、止血、固定、包扎、換藥等技術,還傳授了不少醫療救護的知識,被大家親切稱呼為“老師”。衛生員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熟練的醫療護理能力,深深影響著全院人員。
當檢查官檢查指導部隊衛生
一個團有十幾個基層單位,衛生長每天都要在連隊里轉,拉著連長或指導員、值勤排長,帶著衛生員到各班、排和廚房里檢查衛生。部隊每到一地,就要求選擇沒有傳染病、衛生條件好的老鄉家做伙房。伙房衛生,主要看案板、廚具等是否干凈,生熟兩個菜板、兩把菜刀是否分開了,有無變質腐爛的食物。個人衛生,主要檢查指甲剪了沒有;衣服、床單、被單是否洗凈,是否經常洗澡,身上是否生虱子等。環境衛生,主要檢查駐地老鄉的室內、院內、院外的公共場所是否打掃干凈,挖廁所的地方是否合乎衛生要求。檢查后要及時向連長匯報情況,介紹其他單位好的經驗,進行交流,提出改進的建議。據說衛生員負責檢查時,他們能批評連長、指導員等,甚至有的還管起團長來,一方面可見當時紅軍和蘇維埃政府對衛生工作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也可見當時官兵一致和平等。
當宣傳員搞好衛生宣傳工作
衛生宣傳zLcxEX0pSJY+Jch/cDp86w==的形式豐富多彩,如到連隊講衛生課、出墻報、黑板報、貼宣傳標語,通過連隊的文藝宣傳隊或衛生隊自己編排小文藝節目,到部隊比較集中的地方進行演出。宣傳的內容主要是講衛生,怎樣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如南方洗衣、刷馬桶都在池塘里,而食用水也是池塘里的水,很不衛生,因此要求連隊每到一地都要派人作為先遣隊先去燒開水,保證部隊到了宿營地有開水喝。部隊出發前燒好一大鍋開水,讓戰士灌滿兩壺,沒有行軍水壺就用打土豪沒收的瓶子裝滿水,以備行軍途中有水喝。宣傳喝酒、吸煙、吃辣椒的弊病,要求25歲以下的青年都不準吸煙、喝酒。而部隊里江西、湖南的同志多,都很能吃辣椒,一餐不吃就饞得慌。為了保證不吃,必須爭取各級首長的支持,否則是搞不好這項工作的。1934年夏天,紅九軍團九團王團長吃了辣椒,被告到羅炳輝軍團長那里,軍團長在電話里狠狠地批評了他,他還主動向軍團衛生部部長作了檢查;還有一個連長因偷喝了一次酒,被反映到團里,被團長狠狠地批評了一頓。部隊宣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軍隊因生虱子斑疹傷寒傳染流行,成千上萬的戰士死亡,嚴重影響了部隊的戰斗力。對此,要求指戰員們在沒有換洗衣服,沒有滅虱子藥的情況下,必須勤洗、勤煮、勤曬衣服,經常洗澡保持皮膚清潔。并宣傳吃蔬菜、水果一定要洗凈。劉良棟和衛生隊長段國權、衛生員李達賢三個人共同排練了一個小話劇,叫“不講衛生害處大”。衛生員李達賢扮演一個吃了沒有洗的李子的戰士,結果在行軍中得了急性腸炎,鬧出了提著褲子追部隊的笑話。演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軍中絕大部分戰士能夠自覺地講衛生,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當衛生專家指導部隊搞好防疫工作
在那段艱苦的歲月里,由于敵人層層包圍和封鎖,連吃飯、穿衣都很困難,藥品更是稀缺之物。在這種情況下,要保持部隊旺盛的戰斗力,唯一的辦法是堅持預防為主、抓好衛生防疫工作。一是指導部隊消滅蚊子,防止瘧疾的發生和流行。那時除地主家有蚊帳、紗窗和蚊香外,窮人家是買不起的。夏天部隊住在老鄉家里,經常因被蚊子叮咬而發生瘧疾,于是對蚊子采取“熏走”和“消滅”兩種辦法。“熏走”就是從老鄉那里買來稻谷糠用火點著,再用青草或蒿子捂上,把門關起來,用煙把蚊子先熏蒙了,而后把窗子打開,蚊子很快就飛走了,然后再把窗戶關起來,就可以睡覺了。“消滅”就是在睡覺前把沒有趕走的蚊子,用油燈燒,用毛巾、拍子打等辦法,把蚊子消滅掉,這樣一來部隊就很少有人得瘧疾了。二是指導大家滅虱子,防止傳染斑疹傷寒。三是防痢疾。除了教育部隊吃水果要洗凈,不準喝生水,不準吃辣子,要注意飲食衛生外,每到一地后,衛生長首先帶領衛生員和首長進行病情調查。1934年7月間,三師的三個團到福建的鐘屋村駐防,這個村子共一千多戶人家,部隊的住房都已安排好了,可是經了解,部隊準備居住的其中十幾戶的全家人都患了痢疾,于是衛生員們一方面給老鄉治病,一方面重新安排部隊住處,以避免傳染。第四次反“圍剿”時,在白軍傷兵中發現了痢疾,當時馬上采取緊急隔離措施和治療,有效防止和避免了痢疾的流行和蔓延。四是防止小腿潰瘍,要求部隊洗腳時要洗凈小腿,行軍時要打好繃帶,扎好褲腿,防止蚊蟲叮咬;指甲要一周剪一次,一旦被蚊蟲咬了,不準用手抓,防止破了化膿;睡覺前,把腳墊高。
這些簡單可行的防疫工作不僅有效普及了防疫知識,而且大大提高了部隊的戰斗力。
當醫生開展戰場救護
那時衛生隊的醫生少,門診看病人都忙不過來,下連隊就更困難了,衛生長要經常帶著衛生員在連隊里巡診治病和戰場救護,肩負起醫生和部隊助手的責任。如:將傷員及時止血并送至繃帶所救護;打掃戰場,指導掩埋尸體;收集、上交藥品器材和醫學書籍;俘虜和管理敵軍醫務人員;統計戰斗傷亡情況、繳獲藥品器材、醫學書籍和俘虜醫務人員等情況,并向上級書面報告。曾任閩贛軍區十二團二連連長的鄭貴卿回憶道:1936年底,我們在打土豪時,我的頭部被敵人的流彈擊傷,戰友們安排我在狗門塘(現名九云墩)村后的山寮里養傷。養傷時,衛生員廖思紅負責照顧我。在我養傷的兩個多月里,他細心護理,為我換藥,我痊愈了,他卻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劉洪輝在紅九軍團衛生工作回憶中提到:團救護所常遭到敵炮火襲擊,或敵人的直接沖擊,連衛生員、團衛生隊看護員、擔架員常有傷亡,衛生部救護站有時也遭到敵人沖擊。例如建寧保衛戰中,衛生部救護站得到撤退通知晚,剛抬著傷員要轉移,背后山上就出現了敵人,敵人叫喊繳槍,并對我們猛烈射擊,子彈雨點般地打在我們腳下的水稻田里,濺得我們滿身泥水,處境十分危險。我們救護站全體同志沉著勇敢,臨危不懼,冒著密集的槍彈,把全部傷員搶運出來,轉移到了安全地點。
當干部做實思想政治工作
衛生長和衛生員都要掌握一套做政治工作的本領,要鼓勵傷病員樹立信心、克服困難、戰勝傷病、看到光明、奪取勝利。要與不講衛生的戰士進行個別談話,幫助其提高衛生意識,時刻增強“健康就是戰斗力”的政治覺悟。要時刻保持關注醫生、工作人員和患者的政治情緒,尤其是對患者的關心慰問是否足夠,使傷病員們安心養傷,早日重返戰場殺敵立功。曾任紅軍三軍團衛生員的巫仰光回憶:在那個時期,部隊沒有正式劇團,傷病員住在山溝里很寂寞。為了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我們請楊尚昆同志的愛人李伯釗同志教我們跳舞、唱歌、自編自演節目。差不多十天半月就演出一次,附近的老百姓都跑來觀看,不僅很受歡迎而且起到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其中有一首歌,對傷病員的鼓舞很大。有一次當我們唱完“敵人在燒殺,父老兄弟在遭殃,前方在召喚!傷友們,養好傷,上前線,保衛蘇區,保衛家園”這首歌以后,不少傷員傷口還沒有全好,就立即要求醫生讓他們上前線去殺敵立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行政村設衛生委員,在自然村設衛生員,后發展為衛生保健員、半農半醫、赤腳醫生、鄉村醫生、鄉村衛生員、社會衛生員。時光荏苒、初心始終,他們扎根基層賡續紅色血脈,讓“健康第一、生命至上”的旗幟高高飄揚在祖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熱土上,成為老百姓的健康“守門人”。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新時代新征程,我們既要深刻緬懷追思先輩,更要學習他們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學習他們對工作始終如一、決不懈怠的實干品質;學習他們一心耕作、心無旁騖持續進取和開拓的革命意志,做新長征路上的“老黃牛”!
【參考文獻】
[1]高恩顯、高良、陳錦石編:《新中國預防醫學歷史資料選編(一)》,人民軍醫出版社,1986.
[2]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編:《福建黨史月刊》2007年第2期。
[3]賀誠、傅連暲著:《創業維艱——紅軍時期的衛生工作》,人民軍醫出版社,1983.
[4]鄭貴卿的回憶文章:《在密密的叢林里——回憶在閩西三年游擊戰的日子里》(載《閩西黨史資料通訊》第3期),1984.6.
[5]顧英奇.認真總結經驗 進一步發展農村衛生事業[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1990(01):3-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思政課教師專項項目(編號:SZZX22123)、202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20BDJ074)的階段成果。
(作者系贛南醫科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黃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