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便趕往延安,在革命圣地重溫抗戰時期黨中央的崢嶸歲月,不僅體現了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的緬懷,而且也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傳承紅色基因的決心和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延安時期形成和發揚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培育形成的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代代傳承下去”。延安精神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中具有新的時代意義和學習價值,我們需要深刻貫徹和把握延安精神。
一、延安精神的科學內涵
(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反對分裂,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為奪取全國政權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黨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因為沒有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深入學習,對馬克思主義理解過于簡單化、片面化,由此出現“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嚴重阻礙我國革命事業發展。1938年中共召開了六屆六中全會,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號召全黨必須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隨后我們黨開展了一系列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活動,創辦各類學校,加強干部教育的同時也重視群眾教育,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參與到相關的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對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運用能力,認清“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至關重要。
(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延安精神的精髓,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不斷開拓創新。黨的歷史上,曾多次出現過“左”傾和右傾的錯誤,使革命遭受重大損失。從認識論的角度看,這兩種錯誤,都是認識與實踐相脫節的結果,因此針對理論以及實踐的研究受到了廣泛關注。毛澤東指出,“我們的結論應是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一切離開具體歷史的‘左’的或右的錯誤思想知和行的統一”。延安時期最能反映和說明我們黨實事求是的典型范例就是整風運動,其精神實質即為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同時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與靈魂,延安精神得以形成和發展并貫穿其始終的,同時又體現在延安精神各個方面中的最本質的東西。
(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響亮地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口號,并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因為這種高尚精神的熏染,陜甘寧邊區政府遵循中央的指示精神,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理念落實到邊區各項具體工作和行動中去,成為人人夸贊的為人民服務的好政府,在人民群眾中深受好評。正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中一次次堅守了為人民服務這一理念,才使人民堅定了跟著共產黨走的信念,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四)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延安時期,黨領導的大生產運動,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在艱苦的環境下,黨領導人民不僅克服了物質條件的困難,也錘煉了黨員干部的堅強意志。面臨國民黨反動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陜甘寧邊區軍民不怕困難,同心合力,開展大生產運動,從而滿足自身生產以及發展的要求。359旅將士們苦中作樂,從旅長到士兵積極投入南泥灣開墾,在資金不足、工具缺乏的惡劣條件下,將士通過自己動手開墾荒地、制作工具,最終,將南泥灣建設成為一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以359旅開發南泥灣為代表的邊區大生產運動,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經濟封鎖,基本實現豐衣足食,而且為后續開展革命活動提供了支撐與保障,鞏固了抗日根據地,鑄就了中國共產黨人克服困難的頑強毅力,使“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成為戰勝困難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挑戰
(一)面臨國際挑戰
經濟上,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各國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2008年金融危機對于全球各國產生了深遠影響,這種影響至今仍然存在,很多國家經濟仍然萎靡不振,難以有效復蘇。盡管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顯著,然而受到貿易保護主義等因素影響,導致我國在全球市場中仍然面臨壓力。如何有序參與國際競爭直接關系到民眾生產、生活。在這種形勢下,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黨的領導下有序開展各項工作,逐步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才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在政治層面上,不同意識形態的交鋒更加激烈,國際輿論環境復雜多變,對黨的執政能力和國際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受到諸多因素影響,當下仍未形成完善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恐怖主義威脅尚未消除。面對此類問題,更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堅定引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彰顯世界意義,打消“中國威脅論”等西方偏見,保證我國的合法權益。
(二)面臨國內挑戰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奮進,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結構深刻變化,黨員干部隊伍中出現了理想信念動搖、道德失范、腐敗現象等,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和聲譽。這些均說明了全面從嚴治黨的緊迫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打鐵還需自身硬”,必須全面從嚴管黨治黨,改變散漫、脫離群眾的現象,提高自身領導力,方可真正發揮自身領導作用,才能夠對得起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三、延安精神對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現實啟示
(一)加強黨的思想建設
延安精神強調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對全面從嚴治黨具有深刻啟示。在我們黨長期執政和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部分黨員黨性弱化、腐化墮落、缺乏進取心,更有部分黨員出現理想信念不堅定、政治立場動搖等嚴重問題。針對種種不良現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共產黨人如果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必然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全體黨員要努力學習,打牢理論基礎,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致力于在思想上與黨中央的一致性。
(二)恪守執政為民職責
延安精神中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要求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什么延安時期,時任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能夠深入農民家中調查研究?為什么老百姓能義無反顧地跟黨走?因為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能夠保證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因此能得到人民群眾支持。全黨要守初心、敢擔當、講忠誠、比奉獻,全身心投入群眾工作中去,恪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深入群眾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勤懇為群眾辦事并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三)重視干部隊伍建設
黨員干部隊伍的素質高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能否取得成功密切相關。
當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以及其他因素的綜合影響,一些黨員干部已經受到了沖擊,導致有理想信念缺失甚至出現貪污受賄增多等情況。鄧小平指出,“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對這個問題要清醒”。在新形勢下,面部分黨員干部在思想和行動上出現的問題,更需要追究其根本,查找源頭,繼續發揚延安精神,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
(四)加強黨的紀律建設
政治紀律是黨最重要、最根本的紀律,是任何一個黨員都不能觸碰的“帶電的高壓線”。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黨正是因為有著嚴明的紀律,遵循黨內規矩,才能一步步的發展壯大起來,成為領導著14億多人口大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也為開展經濟建設活動提供保障。延安時期的整風運動,帶來的是黨內精神面貌的煥然一新,推動了各項事業順利開展。1938年,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沒有紀律,黨就無法率領群眾與軍隊進行勝利的斗爭”。因此,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要從嚴抓好黨的紀律建設,通過加強紀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增強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自覺做到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同時,堅定清除黨內腐化墮落分子的決心,提高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守紀律的意識和講規矩的決心,加大對違紀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形成有力震懾,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推動形成全面從嚴治黨的嶄新局面。
四、結語
回顧歷史,總結經驗。全面從嚴治黨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的寶貴經驗。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黨全面從嚴治黨過程中的經驗以及實踐活動的綜合,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和新形勢新任務,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積極強化延安精神學習,理解延安精神的深刻內涵,以延安精神為指引,這樣才能不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實踐中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時強調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 為實現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而團結奮斗[J].黨建,2022(11):31-33.
[2]習近平.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把黨的偉大自我革命進行到底[J].求知,2024(04):4-5.
[3]毛澤東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296.
[4]李世明.延安精神[M].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109-110.
[5]閆偉.論延安精神的本質特征及其歷史啟示[J].東方論壇,2015,5.
[6]毛澤東選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95.
[7]毛澤東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284-285.
[8]習近平關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論述摘編[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131.
(作者劉敬東系江蘇開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吳肄瑋系南京市人民中學中級教師)
責任編輯/陳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