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科學的工作方法和有力的思想武器。探究這一思想蘊含的科學思維方法,不僅有利于總結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也可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更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借鑒。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的戰略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自覺站在戰略高度、運用戰略思維,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作出戰略性部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回答了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問題。
(一)從全局上統籌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新發展理念中,包含綠色發展這一重要理念。這些戰略部署充分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對于黨和國家的重要戰略意義。生態文明建設能夠在破解我國發展的現實難題中發揮關鍵作用。例如,推進降碳減排工作,實現“雙碳”目標有助于緩解當前我國巨大的環境壓力、回應人民對優質生態環境的美好期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全局性和前瞻性的角度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戰略規劃,為破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難題,探索高質量發展的科學路徑,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戰略指引。
(二)從長遠上把握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從長遠上把握生態文明建設,關鍵是要統籌好當前發展與未來發展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生態文明建設并不意味著徹底否定工業化發展方式,也絕對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一錘子買賣,而是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發展方式,推動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三)從整體上部署生態文明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堅持系統觀念,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更加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一方面,既強調了自然界本身作為一個系統,需要對山水林田湖草沙各部分進行綜合治理,也強調了自然界作為人類社會中的一個子系統,需要實現與經濟政治社會等的協調發展,使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各項需要。另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價值高度,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推動全球合作,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全球合力,共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的辯證思維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善于發揮辯證思維,客觀、全面、發展地分析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辯證統一關系,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辯證統一關系。
(一)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辯證統一關系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已經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經濟建設作為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二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經濟發展是解決我國發展問題的總鑰匙,能夠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物質基礎,而良好的生態文明能夠為經濟建設提供有利的前提條件。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具有推動經濟發展的潛在價值,還要以推動經濟發展作為自身建設的方向之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然生產力在現實條件的支持下可以轉化為社會生產力,要充分重視“綠水青山”的經濟效益,遵循自然規律合理運用生態資源,也要促進經濟發展以惠及人類,促進產業發展更好地反哺生態治理,實現經濟繁榮與生態平衡共生共榮,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正確處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辯證統一關系
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是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就不可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馬克思、恩格斯發現并敏銳地指出是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加劇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由于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存在,人們一味地向自然進行索取,企圖最大化地掠奪自然資源以滿足人類無窮無盡的欲望,在長期的索取與回報不成正比的惡性關系之下,人與自然間的物質變換就會出現斷裂,導致人與自然關系之間的對抗沖突,加劇生態危機。這種矛盾與對抗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將長期存在,只有建立起社會主義社會,才能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真正和解。習近平指出,“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繼承與發展,主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實現對于資本主義技術化生存邏輯的積極揚棄,推動經濟增長模式綠色化、低碳化轉型,要求在合理限度內利用和改造自然,既滿足人們生存發展的需要,又能使自然得到充分恢復和保護,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在人與自然的持續良性互動中,不斷深化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規律性認識,保持人與自然之間的動態平衡,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的系統思維
系統思維是一種在認識、分析問題時看到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與結構,注重從整體性出發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系統思維,強調生態系統內部不同的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強調從整體上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充分發揮生態文明建設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一)強調生態系統內部不同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系統不是一塊堅如磐石的純粹鐵板,也不是各種無關成分混雜于一體的混合物,而是一個由許多彼此聯系、相互作用的復雜元素構成的具有整體性功能的有機體,如果生態系統某一部分出現漏洞,固然與該部分本身存在的問題有關,但是從根本原因上看在于該系統的結構不合理。所以問題的解決不能停留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要堅持系統思維,從根本上深入問題根源,從源頭出發系統實施生態環境的修復與保護工作,實現生態系統的優化重構。
(二)強調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性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謀劃部署充分體現了其始終堅持系統思維的特點。一是在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6條重要原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二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圍繞“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等方面進行整體部署。三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現了對于“體”和“用”的系統考量,作出一系列關于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推動綠色發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防范化解生態風險、提高環境治理水平等在內的整體性部署,形成一整套科學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科學的方法指引。此外,“打造生態市場”“征收環境保護稅”“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生態保護補償”等新理念新舉措也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不同領域之間的系統性建構。
(三)注重發揮生態文化建設在社會大系統中的作用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體現了對于大自然的尊重與保護,同時也重視發揮生態文明的現實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現實生活中違法排污、違規建筑、亂砍亂伐、亂掘亂挖、亂捕濫殺等無視生態規律的行為還時有發生,究其深層原因是我們還缺乏深厚的生態文化”。生態文明建設應該促使生態文明理念在人民群眾心中生根發芽,使得與之相符合的生態文明理念成為全社會所認可并積極倡導的共同價值理念,并在未來的生產生活中自覺踐行。
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在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時,突破原有思維局限性,尋找新思路和新方法實現突破性發展的思維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堅持運用創新思維,實現了理論創新,同時注重在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創新,為開創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提供了強大創新活力。
2018年全國環境保護大會上首次概括性闡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創新理論為工作新局面的開創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生態發展觀主要從保護與發展關系的角度,解答了如何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互作用、相互統一的問題,生態價值觀則聚焦生態文明的價值目標層面,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生態治理觀則從實踐的角度,系統闡釋了生態環境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的關鍵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方式方法創新。一是注重在市場機制層面實現創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充分認識到生態文明政策能夠為具體實踐提供方向指引,同時也看到了政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關鍵還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健全生態產品交易機制,打造公平合理的生態交易市場,使得生態環境要素能夠在市場上自由流動,借助市場優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二是強調在供給側實現產品創新。企業在設計生產產品時,需要結合消費趨勢,融入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從而進一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潛力和市場需求。三是強調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賦能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技術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科學技術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作用,構建完善的生態環境科技體系,推動綠色金融繁榮發展,積極培育各類綠色技術創新主體,為綠色技術研發應用提供有力保障,健全綠色技術創新政策,為技術創新提供指引,積極探索實現綠水青山有效轉化的切實可行的技術方式,實現經濟發展的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 人民出版社,2022.
[2]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N].人民日報,2023–7–19.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4]習近平.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
[5]習近平.之江新語[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系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陳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