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藝術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憑借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深受群眾的廣泛認可與喜愛。在油畫藝術創作中,合理運用油畫的平面化色彩語言,能夠有效彌補以往油畫作品色彩表現不足的問題,生動形象地展現出畫家的情感思想,帶給觀賞者豐富的視覺體驗和審美感受。更為重要的是,平面化的色彩語言迎合了當代人的藝術審美,對于油畫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一、油畫平面化色彩語言概述
油畫藝術中的平面化色彩語言是一個相對概念,即將物象形體分解成色塊,實現色彩的合理搭配,展現出和諧統一的畫面效果,打破了傳統油畫依靠焦點透視和光影效果來構建三維立體視覺效果的繪畫方式,這一創新性手法實際上是對傳統繪畫法則的一種再創造。平面化色彩語言重點關注畫面上各種色彩搭配平衡、比例適宜,無須過分關注畫面的體積感和透視效果,而采用平涂色彩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物象原有的體積感。由此可見,平面化色彩更加關注物象本體,圍繞物象本體來實現線條、形狀等元素的合理搭配,促使畫面更加和諧、統一。油畫家在簡化造型的同時,打破了傳統色彩使用的束縛,不僅豐富了油畫情感表達的手段,還增強了畫面色彩的裝飾性,帶給觀賞者強烈的審美感受。
實際上,當前我國油畫的平面化色彩語言是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產物,與中國傳統繪畫的隨類賦彩、散點透視有所不同,也并非完全遵循西方繪畫藝術中的色彩表現、焦點透視,而是將這些有機整合創造出的一種新型創作形式。目前國內的油畫藝術發展中,多數油畫家基本上掌握了平面化色彩語言的原理,致力于調和平面與立體之間的關系,重點關注二維平面效果的展現,這也是未來我國油畫創作的主流趨勢。二維平面油畫的創作,無須過分關注明暗變化,重點在于畫面的平面感、裝飾感,以及油畫家情感思想的傳遞。
二、油畫平面化色彩語言的特點
隨著油畫藝術觀念逐步更新,其畫面色彩的處理逐漸朝著平面化方向發展,打破了傳統油畫透視和空間構建法則,能夠帶給觀眾更加豐富的觀賞體驗。就油畫平面化色彩語言的特點看,主要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象征性
象征性是油畫平面化色彩的一個鮮明特征。在傳統的油畫創作中,創作者對于色彩的運用,大多是為了模擬自然光線下的物體色彩,致力于呈現更加逼真的視覺感受。而在使用平面化色彩語言的油畫作品中,色彩不再是單純的現實反映,而是油畫家表達內心情感思想的重要媒介。油畫家圍繞主題選擇不同的色彩,并賦予色彩象征性意義,增強了畫面的深意,引發觀賞者內心深處的強烈共鳴。如油畫家在作品中大面積使用紅色時,能夠使觀賞者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力量和熱情;在油畫中大面積使用綠色時,則賦予畫面勃勃生機和希望。正是平面化色彩語言這種象征性的特點,賦予油畫作品更深層次的解讀空間。
(二)平面化
傳統油畫創作中,油畫家主要遵循透視法則來建構空間結構,致力于在二維平面上呈現出三維立體感受。平面化色彩語言的出現,打破了二維和三維之間的限制,使油畫家不再盲目地追求畫面的立體感,而是在畫布上直接鋪陳各種色彩,以凸顯畫面主體內容。此種平面化的特點使原本的畫面層次得到了進一步精簡,色彩逐漸成為畫面的重要元素,并結合重疊、并置、對比等手法,豐富了油畫作品的裝飾性,營造出更加獨特的視覺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油畫家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藝術呈現方式,為油畫藝術的創作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抽象性
油畫平面化色彩語言的抽象性特點,強調油畫創作不再拘泥于描繪、重現客觀世界的物象,開始探索色彩、形式的獨立關系,尋求更加抽象化的表達方式。在平面化色彩語言的運用中,油畫家采用提煉、簡化以及概括等方式,從客觀物象中提煉出具有代表性的色彩,以最簡單、純粹的色彩呈現出油畫作品的主體。此種抽象化的藝術創作方式,極大地提升了畫面的表現力。
三、油畫藝術創作中平面化色彩語言的作用
當前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愈加密切,各種藝術形式之間的界限愈加模糊,平面化的色彩語言逐漸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與喜愛。油畫藝術創作中,平面化色彩語言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
(一)創新表現形式
平面化的色彩語言能夠打破傳統油畫空間透視的限制,創新油畫創作的表現形式。以往的油畫藝術創作中,油畫家通過色彩濃淡、光影變化來塑造立體形象,增強畫面的空間感和立體感。而平面化的色彩語言強調色彩本身的純粹性與表現力,油畫家通過色彩互補、對比與融合等方式,能夠極大地增強畫面的韻律感與節奏感,不僅增強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還引發觀賞者深層次的情感共鳴。
(二)升華作品主題
平面化色彩語言能夠烘托油畫作品的情感,升華作品的主題。油畫藝術創作中,圍繞創作主題選擇不同的色彩組合,能夠營造出不同的藝術氛圍,傳遞不同的情感色彩,便于觀賞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題和油畫家的情感。例如,鮮艷的色彩能夠營造出一種活潑、歡快的畫面氛圍,而暗淡的色彩能夠傳遞出沉思、憂郁的情緒感受。由此可以看出,合理運用平面化色彩語言能夠更好地傳遞作品的情感思想,增強畫面整體的藝術表現力。
四、油畫藝術創作中平面化色彩語言的藝術性表達
(一)畫面空間感的弱化
油畫藝術創作中,越來越多油畫家不再盲目追捧西方油畫藝術的造型觀念,開始針對平面化色彩語言展開深入研究,畫面效果營造方面適當地降低了三維結構和視覺焦點的占比,反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弱化畫面空間感上,使用大面積的色塊來代替細致的筆觸,消除細微的過渡色彩,使畫面色彩和諧統一。在具體創作中,油畫家首先應處理好畫面背景,營造和諧、統一的氛圍,確定作品的主題和物象所處的環境。部分油畫家傾向于選擇相對弱的色度來處理背景,這樣能使背景與物象主體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物象的形狀、色彩。也有的油畫家結合自身需求,采用較為單一的色調作為背景,或是不使用其他色彩渲染背景,直接以畫布本身顏色充當背景。例如,喻紅在創作《紫色肖像》時,選擇黃色來描繪背景,而背景和人物的紫色之間對比強烈,給人一種完全割裂之感,但彼此之間卻又存在著微妙的聯系,這種背景和人物的關系,不突出空間感,而且可以側面展現出油畫家獨特的藝術理念。又如,在油畫作品《流金歲月》《花下》中,畫家將灰色作為主色調,這一選擇主要是因為畫家營造出想象空間,致力于在朦朧的感受中追求真實感。這兩幅作品主要素材取決于實際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在色彩搭配中注重整體協調、統一,通過不同色彩的疊加,使色彩根據輪廓調整,明暗交界邊緣線條弱化,色彩處理方式較為單純,在冷暖色彩搭配下,實現畫面的均衡、和諧。
其次,有些油畫家會適當地模糊背景和主體之間的關系,選擇對比較弱、較為柔和的色彩進行搭配,色彩趨向統一,使畫面上各種元素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并且通過弱化主體和背景之間的邊緣線來弱化畫面的縱深感,使觀賞者更容易感受其中蘊含的情感思想。例如,王克舉的油畫作品《桃花山谷》中,畫面充滿大量紅黑色的線條,用于描繪各種自然界的事物,從表面上很難第一時間找到畫作的主體。作品整體選擇平涂的方式,色彩變化微弱,使作品整體的感染力更強,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意境,讓觀賞者產生一種意猶未盡的感受,想要繼續探究作品更深層次的內容。除此之外,有些油畫家在創作中還會精簡主體內部結構,弱化畫面整體的立體感,相應地也會減少畫面的色彩變化,讓平面化的色彩更加和諧。甚至有些油畫家直接用簡單的暗色調,僅僅描繪出主體輪廓,背景則為單色,整體給人一種抽象感,能夠更好地引導觀賞者的視線。
(二)畫面裝飾效果的增強
平面化色彩語言有著極強的美學價值,在油畫藝術創作中可以起到裝飾性的作用。在構圖上,油畫家通過壓縮立體空間的縱深感,運用物象的重疊、對比、變形等手法,將立體的物象結構轉化成為較為整體和諧的色塊關系,對畫面中的元素進行排列組合,形成一種裝飾性的畫面感。當代油畫創作中,很多本土油畫家嘗試融合地域色彩,致力于烘托情感氛圍,更加深刻地表達創作的意圖。油畫家采用平面化色彩語言,在保留物象客觀形象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二次加工處理,最終所呈現的視覺效果是極為夸張的。油畫家脫離原本的色彩形象,結合自身的藝術審美進行藝術加工,能夠挖掘和展現色彩蘊含的情感,讓畫面整體更加生動、形象,從而較好地呈現作品的裝飾性效果。
平面化色彩語言中的平涂法應用較為普遍,它并非簡單的涂抹,而是選擇色度、色相相近的色彩進行描繪,在不需要凸顯筆觸的前提下塑造物象的形體。畫家在采用平涂法時,多采用較多的油來調色,這樣可以讓畫面顏色更加淡薄,更好地起到裝飾性的效果??梢?,油畫創作中采用平面化的色彩語言,能夠極大地增強油畫的裝飾性,增強畫面的表現力和張力。例如,油畫作品《童真世界》,采用了豐富、明艷的色彩,畫面視覺沖擊力較強,但又使人不覺得突兀,營造出一種優雅的藝術氛圍。畫家通過運用平涂創作技法,細膩地描繪了人物面部輪廓,使人物面部更加柔和,與大眾審美需求相契合。
(三)意象表現的追求
意象屬于中國傳統美學理念,在描繪客觀物象的同時有機融合油畫家的情感態度,從而烘托畫面的氛圍,傳遞油畫家內心的情感思想。油畫家要認識到,藝術創作并非憑空捏造,而要融入真情實感,對客觀事物進行藝術加工,并將自身的精神氣韻和審美情趣融入其中,以營造一種內斂、含蓄的畫面氛圍,帶給觀賞者更加強烈的情感體驗。油畫藝術創作中,畫家采用平面化的色彩語言可以打破真實色彩對創作的限制,挖掘色彩的象征意義,選擇不同的色彩搭配組合,讓畫面中的各項元素表現出更強的流動感與節奏感,凸顯意象表達,充分抒發畫家的情感思想。如吳冠中作為當代著名油畫家,采用平面化色彩語言來描繪物象,圍繞創作主題實現點、線元素的合理搭配。需要注意是,不同元素搭配中要注重運用簡單色調,遵循色彩減法原則,描繪各種客觀物象,在引導觀賞者欣賞畫面的同時,促進更深層次聯想與想象的產生。
總之,畫家在運用平面化色彩語言時,可以選擇更加直觀、簡潔的方式來描繪物象,將內心情感在畫布上生動呈現,采用創新性的藝術手法,在帶給觀賞者獨特觀賞體驗的同時,為油畫藝術創作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五、結語
綜上所述,油畫創作中,平面化色彩語言的運用愈發受到重視,油畫家不應將其簡單看作平面化元素的發展,而要了解和認識到其藝術價值,圍繞創作主題合理運用平面化的色彩語言,以此來提升畫面整體的視覺效果,烘托作品的氛圍,更好地傳遞油畫家的情感思想和作品的深刻內涵。
參考文獻:
[1]左娜,程可欣.淺談吳冠中和他的油畫創作——以《長江三峽》為例[J].收藏與投資,2024,15(02):20-22.
[2]梁靚.色塊劃分算法在數字圖像油畫化轉換中的應用[J].自動化技術與應用,2024,43(02):53-55.
[3]車焱森.用生命詮釋藝術 以色彩創造意境——張利華及其油畫藝術[J].美術觀察,2024(02):124-125.
[4]潘春竹.油畫藝術創作中色彩的情感表達作用探究[J].美與時代(中),2024(01):36-38.
[5]趙瑩.論油畫線條與色彩組合運用的情緒表現邏輯[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3(12):53-55.
[6]王曉儀.山水與風景題材油畫色彩語言的表達技巧研究[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3(12):74-76.
[7]樹東.寫意性色彩語言在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運用[J].新美域,2023(12):28-30.
[8]周帥,丁華杰.現當代中國油畫的平面化形式語言探究[J].美與時代(中),2023(11):21-23.
[9]段文姣.探究中國傳統元素在當代油畫藝術中的運用和發展[J].明日風尚,2023(18):79-81.
(作者簡介:宋吉喆,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哈爾濱師范大學,研究方向:造型藝術<油畫>)
(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