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當前,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遷,美聲歌曲的音樂風格呈現出多樣化發展態勢。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的美聲歌曲音樂風格面臨著與時俱進的巨大考驗。如何平衡好歌曲演唱中的傳統傳承與創新發展,使美聲歌曲與當代社會文化相契合,成為擺在音樂人面前的一大課題。[1]基于此,要想使美聲歌曲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有必要對當前美聲歌曲音樂風格的多元化現象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本文主要探討美聲歌曲音樂風格多樣化發展的意義,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建議,以促進當代美聲藝術更好地發展。
二、美聲歌曲音樂風格的發展趨勢
意大利文“Bel Canto”譯為“美聲唱法”,其原意為“美妙的歌唱”,其中“Bel”指美妙,“Canto”指歌唱,是一種發音或歌唱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歌唱的風格和流派,所以,也有人將其譯作“美聲學派”。[2]如今,美聲歌曲的音樂風格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樣化態勢,這種多樣化不僅體現在歌曲的創作上,也表現在歌唱家的二次創作上。不少創新型作品嘗試將美聲歌曲的音樂風格與流行音樂、世界音樂等多元音樂風格相融合,為古典音樂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有一些富有個人特色的歌唱家憑借獨樹一幟的演繹風格受到廣泛贊譽。然而,美聲演唱風格在多樣化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定問題,部分演唱者為迎合當下審美,其二次創作的歌曲缺乏美聲的固有風格,或者未能真正實現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完美融合;一些年輕演唱者忽視了基本功的重要性,盲目追求演繹風格的創新。從音樂發展史看,優秀的聲樂作品往往能夠跨越時代,其藝術魅力得以永續流傳,如果上述問題得不到及時糾正,必將影響美聲藝術健康、持續地發展。
三、當代美聲歌曲音樂風格多樣化發展的意義
(一)契合聽眾的不同審美需求
當前,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取向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發展態勢。在這種背景下,美聲藝術應與時俱進,努力滿足不同群體的審美需求。傳統美聲歌曲的音樂風格雖然具有獨特魅力,但由于其格調莊重、唱腔嚴謹的特點,在當代社會只能吸引一小部分擁有較高藝術修養的聽眾群體,美聲藝術如果仍然故步自封,必將日漸失去生命力。[3]相較之下,音樂風格多樣化的美聲歌曲則可以吸引更廣泛的聽眾。以美國著名歌手查克·貝里為例,他的演唱風格獨樹一幟,將布魯斯音樂、鄉村音樂等風格融入美聲歌曲的演繹之中,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受到眾多年輕聽眾的青睞,在國際上贏得了廣泛好評,這種跨界演繹突破了傳統美聲藝術的嚴肅性,展現出美聲藝術更多的可能性。由此可見,發展音樂風格多樣化的美聲藝術是吸引年輕聽眾的有效途徑,有助于實現美聲藝術與時俱進。
(二)為古典音樂注入新的活力
美聲藝術作為古典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古典音樂的生命力。長期以來,古典音樂由于其獨特的審美取向和表現形式,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都呈現下降趨勢。尤其對于年輕一代而言,他們更容易接受通俗的流行音樂。如果古典音樂仍然保持著傳統的面貌,必將加速其邊緣化的進程。美聲歌曲多元化的音樂風格無疑為古典音樂帶來了新的生機。當一些具有現代音樂風格的美聲歌曲不斷涌現,傳統美聲藝術的程式化框架也隨之被打破,使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展現出更加年輕化、時尚化的面貌。例如,一些著名美聲女高音歌唱家在堅持傳統美聲唱腔的基礎上,大膽嘗試將美聲歌曲與民族音樂、流行音樂等多種元素融合,演繹出一系列別具一格的音樂作品,贏得了廣泛贊譽。可以說,正是這種頗具創新精神的嘗試,為古典音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之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光彩,贏得了更多年輕聽眾的喜愛。[4]
(三)推動音樂創作的多樣化發展
音樂風格多樣化的美聲藝術為聲樂歌曲創作者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創作空間和無限的可能性。相較于傳統單一的演繹形式,現當代美聲演唱者在演唱時不僅可以嘗試將其他音樂風格融入演繹之中,還可以根據個人的音樂理念和審美傾向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例如,創作者將美聲歌曲與流行音樂相結合,所創作出的作品不僅保留了美聲的藝術魅力,又兼具通俗性的特質,從而讓更多聽眾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同時,這種創新型的美聲歌曲還為古典音樂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文化的融合。由此可見,美聲風格的多樣化發展為音樂創作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推動了音樂創作向多元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聲樂歌曲創作者在這個過程中既可以借鑒其他音樂流派的長處,又可以依據自身的音樂理念和藝術風格進行自由創作,不斷推陳出新,推動美聲藝術持續的革新和發展。[5]
四、當代美聲音樂風格多樣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新興作品音樂風格同質化嚴重
隨著美聲歌曲的音樂風格朝著日益多元化的趨勢發展,一些新興的美聲歌曲應運而生。這些歌曲在引入流行音樂、世界音樂等多種現代音樂風格的同時,也保留了美聲藝術的特質。然而,這些歌曲在創作初期,由于一些創作者盲目地跟風模仿,導致大批歌曲音樂風格同質化現象嚴重,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一味迎合市場需求。為了迎合當下年輕聽眾的品位,某些美聲歌曲創作者過度應用流行音樂的創作技法,在創作中大量照搬流行音樂的編曲手法和音樂特點,使作品缺乏美聲藝術原本的特質,導致諸多美聲音樂作品在音樂風格和曲調上存在嚴重的同質化現象,甚至令人難以分辨它們之間的差異,大大削弱了作品的藝術性。例如,近年來,美聲音樂市場上出現了將美聲藝術與流行、嘻哈等相結合的作品,其演唱風格夸張,對于美聲演唱者而言頗具新鮮感,很快被許多人競相模仿,缺乏內在探索與創新,使“美聲嘻哈”作品越來越趨向同質化。
(二)美聲演唱中古典風格與現代元素難以平衡
多元化的美聲音樂風格雖然為古典音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如何平衡好音樂創作中傳統與創新的關系,做到古典風格與現代元素的完美融合,是擺在音樂家面前的一大挑戰。遺憾的是,一些作品在這方面做得并不理想,致使傳統與創新的結合顯得生澀做作。具體表現為,某些創作者雖然力圖在創新的同時兼顧傳統的美聲藝術風格,但具體的處理手法卻過于生硬。這不僅使美聲作品缺乏內在的和諧統一,更使作品的演繹效果突兀違和,整體給人以不和諧的感覺,使聽眾無法真正體會作品的情感和內涵。例如,有些創作者為了兼顧傳統派美聲演唱者的藝術理念和當今聽眾的審美水平,在創作中并沒有真正突破古典音樂風格的限制,而是將現代音樂風格簡單地加入作品之中,導致作品中古典音樂風格與現代音樂風格兩者割裂,無法帶給聽眾較好的聽覺體驗,也給美聲歌曲創作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三)獨具風格的演唱者人數不足
一個音樂藝術門類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具有獨特個人風格的代表性音樂人。然而當前獨具個人風格的美聲演唱家并不多,具有持久影響力的代表性演唱者同樣匱乏,這成為阻礙這一藝術形式持續繁榮的重要因素。其根源在于當下美聲藝術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在客觀上加劇了演唱風格的趨同性,導致很多年輕的美聲演唱者在追求個人風格時也受此影響,不同演唱者的演繹風格如出一轍,缺少鮮明的個人風格,甚至不同流派之間亦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缺乏風格獨樹一幟的演唱家,也與當今社會的音樂教育環境和培養模式有著密切關系。部分音樂院校和培訓機構在培養學員時過于注重技巧訓練,忽視了藝術個性的塑造,這使一些學員難以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
五、當代美聲音樂風格多樣化發展的實踐路徑
(一)堅持原創精神和個性化表達
針對美聲歌曲音樂風格同質化的問題,創作者應當堅守原創精神,強調個性化表達,秉持個人獨特的藝術理念,進行深入的獨立思考,并在作品中深情融入個人情感與獨特視角,以彰顯作品的差異性和深度,在此基礎上勇于跨越傳統界限,廣泛挖掘并融合不同文化、民族和時代的音樂元素,通過多元化的素材來豐富創作的內容,使美聲歌曲煥發新的生機。總之,創作者應保持敏銳的洞察力,既要關注主流審美趨勢,也要重視小眾群體的聲音,針對不同聽眾群體創作多樣化的美聲歌曲作品,以滿足多樣化的審美需求,從而避免作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的問題,為美聲歌曲的創作開辟一個更加廣闊且多元化的空間。
(二)鼓勵藝術探索和創新
當下,越來越多有識之士意識到美聲藝術的創新發展是大勢所趨。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就曾提出,美聲要想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在傳承經典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否則難免被時代所淘汰。創新是任何藝術形式發展的動力,美聲藝術自然也不例外。事實上,美聲藝術本身就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我們可以從多個層面著手,促進其多元化、創新性發展。比如在音樂風格上,除了繼承古典音樂風格外,還可適當借鑒流行音樂、民族音樂等風格;在演繹方式上,演唱者可以嘗試結合現代話劇、舞蹈等藝術形式,使表現手段更加多元立體;在作品內容上,創作者可以將現代人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等元素融入創作中,賦予作品深刻內涵和現實意義;在表現手段上,創作者可以積極擁抱現代科技,如運用數字音樂制作等先進手段,為美聲歌曲的創作注入新的活力與可能性,勇于進行音樂實驗,大膽嘗試不同的和聲編排、節奏類型和音樂結構,以打破古典音樂創作技巧的束縛,開拓音樂邊界。[6]因此,我們應當鼓勵有志之士在這條道路上勇敢探索,讓美聲藝術在創新中煥發新的活力,促進創作者堅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于嘗試,不斷挖掘美聲藝術的價值,并注入現代音樂元素,平衡好美聲歌曲嚴肅性風格和現代音樂通俗性風格之間的關系,創作出和諧、優美的美聲歌曲作品,促進美聲藝術更好地實現多樣化發展。
(三)培養具有個人風格的演唱者
美聲藝術音樂風格的多樣化發展,離不開具有獨特個人魅力的演唱者作為支撐。一個持續發展、充滿生機的音樂藝術門類,必須擁有足夠數量的富有代表性的藝術家群體。要培養這樣一批充滿個人特色的演唱者,首先要樹立新型的培養理念。從業機構和音樂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演唱技巧的訓練,而且要注重發展學員的個性,培養其藝術氣質,給予其發揮自身音樂天賦的空間。其次,各大媒體平臺在音樂推廣的過程中,也要為這些具有個人風格的演唱家提供展示平臺,使他們能夠在藝術實踐中不斷提高。[7]最后,相關部門也要加大對這一群體的扶持力度,為其創作提供有利條件,讓他們的才華在事業道路上得以充分發揮。只有如此,美聲藝術才能更好地發展,以適應當代聽眾的審美水平和文化需求。
六、結語
美聲歌曲音樂風格的多樣化是音樂發展的必然趨勢,符合當代社會對音樂藝術的審美要求。然而,這一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新興作品音樂風格同質化嚴重,音樂創作中古典風格與現代元素難以平衡,獨具風格的演唱者人數不足等。因此,我們應鼓勵藝術探索和創新,重視培養具有個人風格的演唱者,為這一經典的藝術形式注入新的活力。只有這樣,美聲藝術才能在當代社會煥發新的光彩,獲得更多年輕人的喜愛。
參考文獻:
[1]牛亞莉.聲樂藝術演唱風格分析[J].中國文藝家,2022(07):40-42.
[2]宋化新.聲樂歌曲中美聲演唱的技巧與情感表達[J].藝術大觀,2024(02):67-69.
[3]焦洋.美聲演唱技巧的特點及教學方法[J].陜西教育(高教),2022(05):90-91.
[4]董鵬.中國藝術歌曲美聲化的演唱風格探析[J].普洱學院學報,2021,37(03):68-70.
[5]趙婷.美聲演唱技巧與聲樂教學方法研究——評《聲樂教學藝術與演唱實踐》[J].新聞愛好者,2018(08):106.
[6]李杰.流行聲樂演唱的控制方法[J].藝術科技,2017,30(02):164+166.
[7]李鳴鏑.中國民族演唱與美聲演唱中音色的審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05):82-84.
(作者簡介:劉瀟童,女,碩士研究生,河南女子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聲樂<美聲>)
(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