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具有重要的價值,加強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與整合,能夠為文獻信息的利用奠定基礎。公共圖書館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文化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公共圖書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它使信息傳播更為迅速,讀者獲取信息的途徑日益多元;另一方面,信息過載、內容碎片化等問題也凸顯出來。為此,公共圖書館要進行智慧化轉型,成為高質量的文獻信息資源和知識服務中心,結合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實現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整合與利用,更好地服務廣大讀者。基于此,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應抓住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新契機,加大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力度,實施分類開發、有效整合,以讀者為中心提供更具個性化的服務,構建社區文化服務平臺,提高文獻信息資源的閱讀量和瀏覽量,提高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率,進而實現圖書館的各項職能,助力全民閱讀推廣。
一、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契機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推動公共圖書館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是大勢所趨。新媒體時代的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既是對傳統服務模式的創新09b5a01b14c348b987cd9a2f3ada4bb8cf5f1e725668755798e101cec4326b6c,也是對文獻信息服務效能的提升,為知識的傳播與共享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新媒體的開放性特征為公共圖書館拓展讀者服務輻射范圍提供了可能性。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圖書館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實體空間,而是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新媒體平臺將服務拓展至更廣闊的范圍。例如,通過在線數字資源等形式,圖書館能夠隨時隨地為用戶提供學術支持,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實現了公眾與文獻信息資源的無縫銜接。公共圖書館在新媒體時代可以通過建設數字資源管理平臺吸引更多的讀者使用數字資源,使文獻信息資源的開放性得以真正實現。
其次,新媒體的共享性有助于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水平的提升。通過社交媒體平臺、數字資源庫等,圖書館能夠與讀者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2]借助用戶生成的內容,如評論、分享、討論,圖書館可以更好地了解讀者需求,進而調整文獻信息資源的服務方向。這種共享性也體現在圖書館與其他機構、社區的合作中。通過與學校、博物館等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圖書館可以整合各方資源,提供更全面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
最后,新媒體的高效性有助于提升文獻信息資源的傳播效率。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檢索方式可能因為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顯得煩瑣,而新媒體時代的數字化搜索、智能化推薦等功能使用戶能夠更迅速地找到所需信息。例如,通過搜索引擎、在線目錄等工具,讀者可以在海量信息中高效篩選所需信息,提高信息檢索的效率。此外,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推送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圖書館資源更新等信息,讓讀者及時獲取最新的文獻信息資源。
二、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開發、整合與利用的路徑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不再局限于傳統紙質文獻,涵蓋了數字化、網絡化等多維度內容。公共圖書館應當積極整合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程序等手段,構建數字化圖書館,將館藏資源數字化,并提供在線借閱、文獻檢索等服務,滿足讀者多層次、多樣性的需求。
(一)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
新媒體時代是公共圖書館開發文獻信息資源的黃金時期,公共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資源的重要承載者,如何豐富文獻信息來源是當前研究與實踐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公共圖書館應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電子圖書、學術期刊等資源的采集、收藏和開發,[3]豐富數字化文獻信息資源的種類和數量,為讀者提供更為豐富、便捷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其次,圖書館應鼓勵社會機構或個人向本館捐贈各種文獻,對捐贈者要給予相應的榮譽和酬謝,對捐贈文獻及時處理,適宜入藏的文獻應及時分編入藏,對不宜入藏的文獻要做好封存。最后,圖書館應高度重視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積極與行業內其他機構建立合作共享關系,以廣泛收集并整合文獻信息資源。值得注意的是,圖書館在引入文獻信息資源的過程中,應開展用戶調查、征集用戶反饋工作,獲取用戶的閱讀體驗、信息需求等方面的信息,根據用戶意見調整采集方向,還要注意電子文獻和紙質文獻之間的協調和平衡。
(二)文獻信息資源的整合
1.整合不同渠道的文獻信息資源
為更好地滿足用戶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公共圖書館要加強各類資源的采集和管理工作,將文獻信息整合至開放平臺,以供讀者隨時隨地訪問和使用資源。首先,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與開放平臺合作,為讀者提供豐富、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等開放性資源,彌補圖書館館藏學術資源的空缺,實現文獻信息資源的整合。其次,圖書館可以積極構建屬于自己的開放的文獻信息資源數據庫,通過整合各類數字資源,包括圖書、期刊、數據庫等,形成一個涵蓋多元文獻信息資源的綜合性平臺。用戶可以通過該平臺一站式獲取多種形式的文獻信息資源。[4]最后,圖書館還應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構建數字孿生圖書館,將實體圖書館的館藏文獻信息資源與數字化資源進行融合,使用戶在數字平臺上能夠身臨其境地瀏覽、檢索實體圖書館內的文獻信息資源。這種數字孿生圖書館在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的便利性的同時,又能延續傳統圖書館良好的學術氛圍。
2.構建綜合性的文獻信息資源檢索平臺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公共圖書館的數字資源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圖書和期刊,還包括各種電子書、學術數據庫、在線期刊等。為了提高讀者獲取信息的效率,公共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資源的管理者和提供者,應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加強對不同數字資源檢索平臺的整合。具體而言,公共圖書館可以整合各類數字資源,構建一個綜合性的檢索平臺,建立統一的檢索入口,將不同平臺的學術資源整合在一個檢索系統中,使其涵蓋知網、維普、萬方等平臺,包括圖書館館藏、數字圖書、電子期刊、學位論文等,方便用戶能夠在一個平臺上獲取到更為豐富和全面的學術資源,無須分別在不同系統中檢索,一站式獲取所需信息。同時,圖書館還要注重綜合性檢索平臺的不斷優化和更新,確保檢索結果的準確性和全面性。用戶通過在一個平臺上檢索到多種類型的數字資源,能夠避免在不同平臺間來回切換的麻煩,有效提高檢索的便捷性。
(三)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
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應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構建以讀者為中心的文獻信息資源利用模式,通過個性化推薦、定制化服務等手段,提高文獻信息資源的使用率,同時引入社交媒體平臺,促進讀者之間的交流與分享,創建更加活躍的學術社區。
1.樹立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
在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不僅要重視文獻信息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更要踐行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首先,公共圖書館應將讀者需求置于首位,樹立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將這種服務理念融入服務全過程。以讀者為中心服務理念的關鍵在于深刻理解讀者多元化的需求,通過新媒體技術手段為其提供更為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5]例如,公共圖書館可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建立個性化的文獻信息推送系統,通過分析讀者的借閱記錄、閱讀興趣、搜索習慣等數據實施精準的推薦服務,使讀者能夠更快捷獲取到符合個人興趣和需求的文獻信息資源。其次,為更好地提供文獻信息資源服務,公共圖書館還可以引入虛擬現實技術,為讀者打造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通過虛擬圖書館、虛擬閱覽室等載體,讀者仿佛置身于實體圖書館一般,能夠在虛擬環境中體會閱讀的樂趣,從而激發其閱讀興趣,促進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率的提升。例如,借助虛擬現實眼鏡,讀者可以在數字圖書館中漫游,瀏覽書架、選擇圖書、與其他讀者交流等。
2.構建社區文化服務平臺
當前,社區是一個充滿多元文化、需求多樣的生態系統。因此,構建社區文化服務平臺成為公共圖書館更好地融入社區的必然選擇。通過將圖書館打造成為社區文化服務中心,整合各類文獻信息資源,能夠滿足居民多層次的文化需求,促進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的高效利用。首先,公共圖書館應利用新媒體技術構建社區文化服務平臺,通過在線社71096f47b84b7988105e4cfc8fca31fb0483aefa082d3f9500ace749c3607486區服務提供討論、分享、互動的空間。例如,通過社區文化服務平臺,居民可以隨時隨地參與社區文化話題的討論,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文藝創作等,促進社區居民之間進行文化交流互動。其次,公共圖書館應打造數字化社區圖書館,通過數字化手段將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并提供在線借閱、閱讀服務。社區居民可以通過這一平臺方便地獲取到所需的文獻信息資源,拓展自身知識面。最后,社區文化服務平臺還應當注重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更為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例如,公共圖書館通過在線講座、藝術展覽、讀書分享會等活動吸引居民參與,激發廣大居民的閱讀興趣,從而使公共圖書館深入社區,更深層次地了解居民的文化需求,進而有針對性地開發和整合文獻信息資源。
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作為服務社區居民的重要場域,應充分發揮其“信息中心、知識中心、文化中心”的作用。公共圖書館的使命不僅是傳承知識、提供信息,更應積極融入社區,搭建社區文化服務平臺,使文獻信息資源更好地服務于社區居民,助力社區文化的繁榮,持續推進全民閱讀創新發展。
3.提供專業、及時的信息咨詢服務
在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應將信息咨詢服務置于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的重要位置,通過專業化、多元化的咨詢服務方式推動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率的提升。
首先,信息咨詢服務的有效性在于專業性,因此,公共圖書館應組建專業的信息咨詢服務團隊,招募具有專業背景的人才,為其提供系統培訓的機會,并且引導其形成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能夠更好地服務于讀者,提升讀者的服務體驗,促進文獻信息資源的高效利用。
其次,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包括信息傳播的實時性和便捷性。為更好地服務讀者,公共圖書館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提供在線咨詢服務,通過建設官方網站、社交媒體賬號等渠道,提供在線實時咨詢服務。具體而言,可以在圖書館的官方網站上設置在線咨詢窗口,方便讀者通過輸入問題直接與專業咨詢團隊進行溝通;同時,圖書館的社交媒體賬號也可以用于咨詢服務,通過私信、留言等方式解答讀者的疑問。最后,公共圖書館可以創新咨詢服務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電話咨詢、視頻咨詢、面對面咨詢等形式。通過多元化的服務形式,公共圖書館能夠更好地滿足讀者個性化的需求。具體而言,圖書館可以明確電話咨詢的服務時間,方便偏遠地區的讀者享受信息咨詢服務;視頻咨詢能夠為讀者提供更為直觀、具體的解答,有助于打破時空限制,保證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的質效。
三、結語
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整合與利用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公共圖書館只有緊跟時代潮流,結合先進技術手段,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才能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發揮公共圖書館在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公共圖書館應當積極借助先進技術手段,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豐富文獻信息資源的來源,以促進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整合不同渠道的文獻信息資源,構建綜合性的文獻信息資源檢索平臺,以促進文獻信息資源的整合;樹立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構建社區文化服務平臺,提供專業及時的信息咨詢服務,以促進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為讀者提供更為全方位、深層次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陳超,王惠君,陳軍,等.專業化建設: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基石[J].圖書館雜志,2023,42(12):4-16.
[2]賈東琴,趙敏慧,王浩東,等.戰略規劃視角下的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路徑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23,67(23):3-17.
[3]蔡沅欣,陳苗,肖鵬.圖書館創新研究綜述:基礎理論、運行機制和實踐應用[J].圖書館學研究,2023(11):2-10.
[4]張煒,高馨.公共圖書館人工智能應用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3,32(05):75-83.
[5]施琳楠.公共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路徑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3(S1):110-114.
(作者簡介:朱倩雯,女,本科,鄭州圖書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文獻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
(責任編輯 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