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大山里的孩子們就如背陰處的苔花一樣,即使沒有陽光照耀,卻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蓬勃生長。
——題記
作為一名新聞宣傳戰線的民警,向來都是筆者去聽別人講故事,也許是對故事里支教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真摯情感的向往,讓筆者這次不再當只是聽故事的人。在這個故事里,筆者雖不能像黑貓警長一樣除暴安良,也不能像奧特曼一樣拯救地球,但筆者想認真地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去做照亮苔花的那一縷微光,傾聽他們的渴望,看看他們的需要,就這樣,筆者懷著心中“小夢想”,踏上了遠赴廣西三江的支教之旅。
都說教育是一個閉環,終于,筆者也學著自己老師的模樣走上了三尺講臺,那些上學時老師對筆者說過的話,此時的筆者正在重復著對學生們說。遺憾的是,人不能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悟,最重要的還是把握當下。一年的時間也許不能帶給他們改變一生命運的知識,但筆者還是想盡自己所能,給他們帶來更多,哪怕是一個啟發、一個道理,甚至是一句話。
筆者的父母也都是教師,如今也算繼承衣缽,他們常說,教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筆者怕自己才疏學淺、經驗不足,只能以勤補拙。
初到支教的三江侗族自治縣斗江鎮第二小學,還來不及適應這里的環境,便緊張地為第一節課做準備,帶著期待與忐忑與學生們初見。班主任提前打了“預防針”,說班上40多名學生個個都是“顯眼包”,于是筆者想給自己立一個“嚴厲”的人設,穿著警服、板著臉走進教室,讓他們覺得“這個老師不好惹”。但顯然,筆者低估了三年級學生的膽量,班主任一走,他們就“原形畢露”,說話的說話,吃東西的吃東西,甚至還折紙飛機到處飛來飛去,筆者大部分時間都在維持課堂紀律,第一節課并不順利。下課后,幾個女生圍著筆者說:“老師你好溫柔。”真的哭笑不得,威嚴的人設似乎還沒立起來就塌了。
于是,筆者想了一個獎勵政策,作業完成好、上課積極回答問題、主動來默寫單詞都可以獲得貼紙,攢到十個可以兌換獎品,單元測試考到100分獎勵吃雪糕。在獎懲并用、嚴管厚愛的制度下,上課紀律和學習積極性有了明顯好轉。然而,課堂上的3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讓學生們多學一點,筆者可謂絞盡腦汁。
怕一味地灌輸知識太枯燥乏味,學生沒有興趣,便想到孩子們總愛在課間拉著筆者陪他們玩游戲,那就把知識點融進游戲里。筆者給他們的“123木頭人”增加了難度,要用英語數“One、Two、Three”,抓人的時候也用英語喊口令,比如喊“Apple!”要跑回來,喊“Orange!”要單腳跳回來,喊“Pear!”要雙腳蹦回來,學到哪個單元就換哪個單元的單詞,在游戲中加深記憶。
筆者還有了個外號——補課老師。筆者會利用早讀前一小時和中午一小時給學生們補課,除了這兩個固定時間,在他們上體育課時,筆者經常去教他們打羽毛球和乒乓球,等他們玩累了休息的時候,筆者就趁機拿課本下來,讓他們在長廊邊休息邊讀讀課文、背背單詞,甚至課間看到哪個學生在玩都要抓住零碎時間提問一下,學生們打趣地說:“還好三年級不住校,不然Miss Song肯定也要抓學生們晚上補課。”因為學習這件事,只要付出了努力,日積月累下去一定會有收獲。
筆者也問過孩子們學習的感受,不少孩子表示“讀書好累、感到有壓力”,有個孩子哭著表示“想到爸爸媽媽在外面辛苦打工,可自己的成績一直很差,不知道怎么辦”。
其實孩子們也渴望進步,也想成為父母的驕傲,奈何貪玩的天性讓他們的注意力很快又被吃喝玩樂所吸引,學習沒有手機有趣,作業沒有游戲好玩。有時候也希望他們“少年不識愁滋味”,能無憂無慮快樂成長,但更怕他們“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孩子們的狀態是和家長的重視程度息息相關的。有些家長表示“孩子吃好、喝好、玩好,開心就行”;有些家長知道學習重要,想多賺錢供孩子讀書,卻本末倒置,因為忙于工作忽視了子女的學習和成長。孩子誤以為家長不關心自己,導致出現心理問題,加之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兒童或單親家庭,家長也沒能及時發現和疏導。
有一個男孩,他上課經常發出怪叫,還時不時突然手舞足蹈,稍不留神就要闖禍,作業更是從來不寫,總是被安排坐在最后一排,一提起他,好多學生搶著說他是全校出了名的“混世魔王”。筆者不知道所有人對他的定義是從何而來,又是什么樣的事件使他慢慢發展成現在這樣,一開始筆者并不知道他的名號和事跡,只是沒有二心地去認識他。
起初,他確實不聽講、愛搗亂,但筆者漸漸發現,上課時播放的英文短歌,他總能很快學會,筆者試著問他幾個學過的單詞,他有些不自信,支支吾吾不敢回答,在筆者一遍遍鼓勵下,他小聲回答出正確答案。筆者又引導他做了幾道題,驚訝地發現他并不是完全不會,“你看,你隨便聽聽都能做對幾題,如果認真聽講、認真寫作業,豈不是更厲害啦!老師相信你沒問題的!”他看著筆者沒有說話,眼神似懂非懂。后來某一天,他拿著試卷大步走上講臺,略帶驕傲地說:“老師,作業都做完了!”或許他需要的只是一個不帶偏見的關注和肯定。缺少關愛的孩子就像一面蒙塵的鏡子,用真心去擦拭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
“禮物的力量在于能夠將那些熟悉和理所當然的關系重新變得讓人心動。”孩子們總是非常可愛的,他們總會在不經意間感動你。在美術課做手工,他們會在下課鈴響后第一時間沖進辦公室送給你,有紙做的花朵,有手寫小卡片,有千紙鶴和星星,端午節還會給筆者他們自己包的粽子,還有從田里采摘的野草莓……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兒,于筆者而言卻是最珍貴的禮物!只要付出了真心,便能收獲孩子們熱烈的笑容和純樸的愛。
筆者與孩子們的教育是雙向的,筆者傳授知識,他們包容了筆者初為人師的不完美,給筆者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幾分色彩。可能筆者也曾打開他們看世界的窗戶,但筆者更希望在未來的某天,他們能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想去的地方。此行山高路遠,道阻且長,但前行必有曙光。筆者相信,苔花雖小,亦能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