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健全既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所在。在新時代背景下,該體系與現代國家治理之間的互動顯著增強,形成了雙向促進和相互增益的良性互動機制。這種機制展現了政治行為和治理結構之間深層次的相互作用和積極的反饋循環。通過比較研究和案例分析,闡明了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在提升黨建質量、增強執政能力及推動黨內外民主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健全的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不僅是黨的自我革命與提升的戰略選擇,也是構建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堅實基礎,對確保國家長期穩定與發展具有根本作用。同時,提出了一系列理論策略,旨在進一步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在新時代國家治理中的實際應用,為中國治理現代化的深入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和策略指引。
關鍵詞: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國家治理;治理一體化
基金項目:重慶社科規劃法學專項重大項目“習近平法治思想原創性貢獻研究”(2023FX01);重慶市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新文科背景下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模式與實踐育人創新研究”(YJG232016)。
[中圖分類號] D262 [文章編號] 1673-0186(2024)009-0033-0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碼] 10.19631/j.cnki.css.2024.009.00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支柱,對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增強執政能力及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現有研究為理解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視角,但對其在現代國家治理體系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如何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探索仍顯不足。因此,深入分析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如何在新的治理環境中適應和發展,探討其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貢獻,這不僅有助于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也對國家治理體系的持續優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一、文獻梳理與問題提出
“全面從嚴治黨”是一個廣泛的原則、策略或戰略,而“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指的是具體的行動和措施,用于實施這一原則的持續改進和完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中,全面從嚴治黨居于“四個全面”重要地位。它不僅是提升黨和國家治理效能的關鍵保障,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力量。隨著全面從嚴治黨戰略的深入實施,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持續推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圍繞這一主題,國內學者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研究:
(一)關于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理論研究動態
近年來,關于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理論研究日益深入,重點探討如何通過強化黨的政治建設、完善黨內法規制度、提升作風建設和持續反腐敗斗爭來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提高治理效能。王勇認為,全面從嚴治黨對于確保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重要意義,強調制度化建設是黨內監督和權力制約的基礎[2]。同時,理論創新被視為適應新時代國內外變化的關鍵,不斷推動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黨的長期治理和國家的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3]。此外,全面從嚴治黨是健全完善黨的領導和執政制度“倒逼”的產物,是推進黨內治理制度化和現代化的產物[4]。全面從嚴治黨不僅關注當前的治理需求,也為未來黨的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探索新路徑。
(二)關于現代國家治理的理論研究進展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核心內容,強調提升治理效率與效能,以及遵循科學、民主和法治的治理原則。楊立華指出,國家治理現代化不僅涉及政府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的改革,還包括治理理念的更新和治理模式的創新[5]。此外,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理論為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理論指導,強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機制導向和治理理念[6]。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國家治理現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如何有效應對跨界治理挑戰、提高公共服務效能以及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等[7]。這些理論研究不僅推動了治理體系的高效和包容性發展,也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幫助構建更為合理和動態的治理架構。
(三)關于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與現代國家治理關系的探討
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與現代國家治理之間的密切關系表現在多個方面。全面從嚴治黨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顏曉峰和吳曉宇指出,通過強化黨的領導和改善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的組織基礎[8]。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也要求黨的建設和黨的治理能力不斷提升,以適應新的治理需求(如法治、透明度和效率的提高)。新型政黨制度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緊密相連,其創新與發展能夠提升國家治理能力,而制度效能的發揮則直接影響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9]。
綜上所述,現代國家治理與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全面從嚴治黨不僅是中國共產黨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然而,盡管現有研究為理解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視角,但在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與現代國家治理的互動關系、實踐探索和理論策略等方面仍需深化研究。特別是如何在不斷變化的國內外環境中,進一步優化全面從嚴治黨戰略,以適應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要求,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未來研究應進一步深化對兩者關系的理解,探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通過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
二、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與現代國家治理的適應性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既是政治保障,也是政治引領。”[10]這深刻揭示了全面從嚴治黨與現代國家治理之間的內在聯系,它不僅是加強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關鍵戰略,更是構建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要素。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與現代政治治理之間的互動日益密切,呈現出雙向促進、相互深化的良性循環。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不僅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障和組織基礎,而且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深化需求又不斷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戰略的創新與完善,以適應新的治理需求。
(一)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是現代國家治理的政治引領
政治引領涉及政治力量對社會輿論、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深刻影響與塑造。約瑟夫·奈在《軟實力:權力,從硬實力到軟實力》中指出,國家的軟實力不僅源自其文化和外交政策,更深層地來自政治價值觀的內在力量[11]。在這一理論框架下,全面從嚴治黨展示了其對國家和社會全面發展的引領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開創了中國治理的新境界,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12]。推動我國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一是政治領導力的提升。全面從嚴治黨不僅在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更在政治領導力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中國共產黨通過不斷加強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建設,確保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動上的高度統一。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反腐工作力度空前,共查處了數十萬名違紀黨員干部,其中包括高級領導干部,為黨風政風的根本好轉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簡稱“中央八項規定”),在全黨范圍內大力整頓“四風”問題,有效遏制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不良作風。
二是思想引領力的重塑。全面從嚴治黨極大地推動了思想引領力的提升。中國共產黨通過加強理論學習和教育,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和理解,不斷鞏固全黨全社會的思想基礎。黨通過各種宣傳和教育手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全社會的共同價值追求。同時,黨還通過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積極應對新形勢下的思想挑戰,確保了社會輿論的正確導向和積極健康的思想氛圍。
三是群眾組織力的創新。黨的群眾組織力是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保障,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特征[13]。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通過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群眾工作機制,使黨組織成為群眾的主心骨和貼心人。通過推進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在社區治理、鄉村振興等方面,黨組織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引領作用。
四是社會號召力的引領。全面從嚴治黨在提升社會號召力方面同樣成效顯著。通過加強黨的宣傳工作和輿論引導,黨能夠有效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社會共識。黨通過組織和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國家建設和社會治理,形成了強大的社會合力。特別是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和挑戰時,黨展現了卓越的組織動員能力,充分發揮了引領和號召作用,進一步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14]。
(二)現代國家治理是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價值歸屬
政治系統開放性保證系統內部高度分化,結構和功能更加完善,適應外界條件的變化[15]。現代國家治理的核心在于提升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水平和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質量。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發展的當下,中國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包括經濟轉型、社會變革、環境保護及網絡安全等。這些挑戰要求國家治理不僅要高效,也要具備前瞻性和適應性。因此,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不僅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需要,更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關鍵所在。
一是治理環境的復雜性與響應。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和社會的深刻變革,中國的治理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多樣化。從經濟全球化引發的國際競爭與合作,到信息化進程中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問題,再到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挑戰,這些新情況都對國家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通過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加強黨的領導,促進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有效應對這些治理挑戰,確保國家發展的持續性和社會的穩定性。
二是傳統治理機制的創新與適應。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推動下,中國的傳統治理機制正在經歷必要的創新與適應,以應對現代國家治理的復雜挑戰。這包括治理結構的優化、決策過程的民主化和透明化,以及政策執行的靈活性提升。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強化了黨和國家機構的協調一致,促使治理機制更加注重法治和制度的規范運作,從而提升政策的適應性和實施的有效性。這些創新不僅提高了治理的質量和效率,也增強了政府對社會經濟變革的應對能力。
三是信息時代的治理創新。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亦需面對信息時代帶來的新型治理挑戰,這包括網絡安全、數據保護、信息流通的管理等領域。通過整合現代信息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健全不僅能更有效地監控和預防腐敗行為,還能增強政府服務的透明度和響應速度。此外,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決策支持系統,可以增強政府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學性,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從而更好地滿足公民的需求和期望。這種治理創新是現代國家治理適應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步驟,也是健全全面從嚴治黨在新時代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表現。
(三)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與現代國家治理的良性互動
在當代社會中,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與現代國家治理之間的緊密關系,不僅僅體現在政策層面上,更深入到治理的深層結構和廣泛領域中。這種良性互動關系在國家治理體系的演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全面從嚴治黨被賦予了深遠的意義和重要的使命,不僅是推動黨的建設新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驅動力。
一是政治引領與文化塑造的協同進化。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在強化黨的領導和提升政治紀律的同時,推動了政治文化的現代化轉型。政治引領不僅限于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更深入到文化塑造和價值觀的普及,確保政治決策與社會價值同步發展。例如,通過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健全不僅塑造了公民的行為準則,也提升了公眾對政治制度的認同和信任。這種文化與政治的協同進化增強了政治決策的社會基礎和文化支撐,為現代政治治理的深度和廣度提供了新的動力。
二是制度創新與法治建設的深度整合。黨的治理能力不僅依賴于內部規章制度的完善,還需要與國家法律體系的協調發展。全面從嚴治黨通過制定和完善黨內法規(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黨的自身建設和反腐倡廉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國家法治建設也在不斷推進,通過立法、司法和執法等各個環節的完善,實現依法治國的目標。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的出臺,加強了對公職人員的監督,體現了黨內監督與國家監察的有效結合。這種制度創新不僅提高了黨的自我凈化能力,還推動了法治國家的建設,確保了國家治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為現代國家治理提供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和法治保障。
三是數據驅動的治理優化與決策支持。在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數據驅動的治理優化與決策支持成為現代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通過引入大數據分析和信息技術,提高了治理的科學性和精準性。大數據技術使得對社會動態、經濟發展和公共需求的實時監測成為可能,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例如,通過數據分析,可以準確把握社會輿情,及時調整政策方向,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此外,數據驅動的治理還體現在公共服務的優化上,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和服務的精準供給,提升了公共管理的效能。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的應用也促進了黨內信息的透明化和公開化,加強了黨內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力度。這種數據驅動的治理模式,不僅提升了政治決策的科學水平,也增強了政府與社會之間的互動,為實現現代政治治理的高效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與現代國家治理的實踐探索
王鴻銘提出:“現代國家的治理本質就是把政黨政治的政治屬性通過國家治理落實為國家治理所衍生的國家治理能力。”[16]在這個框架下,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成為具體的行動和措施,用于實施全面從嚴治黨戰略的持續改進和完善。通過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加深了對黨的建設與國家治理深度融合的理論認識,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對自身角色與使命的新認識,揭示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不僅是黨的自我革命、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的根本保障。
(一)黨建工作與治理能力的相互融合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和依規治黨,通過執政黨的治理現代化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中國特色國家治理的顯著特征和獨特優勢[17]。黨建工作與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融合是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中的一項創新實踐。通過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政治領導力、決策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健全全面從嚴治黨的體系有效地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種融合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國家治理的先進性,并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治理創新的中國經驗和模式。
一是強化黨的政治領導效能。根據組織行為學和領導力理論,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需要通過科學設計、有效執行和靈活調整,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并展現治理成果,而這一過程的關鍵在于領導者的素養與能力[18]。黨的建設作為一個多維度的過程,重點在于通過加強理論教育和政治訓練,確保黨員及領導干部能夠深刻理解并準確執行黨的最新理論動態和政策方向。在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框架下,系統地強化理論學習和政治教育,尤其是在黨校及培訓基地中實施的結構化培訓,是提升政治領導力的關鍵。例如,2024年9月重慶市委黨校針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課程,不僅傳授理論知識,更通過案例分析、政策論壇等互動式教學方法,加深黨員對政策的理解和批判性分析能力,從而在實際治理中提升其決策和執行力[19]。
二是提高黨的政策決策能力。決策理論指出,決策的有效性依賴于信息的全面性、決策過程的科學性以及決策者的能力[20]。黨的政策決策能力是確保國家治理現代化和提升政策執行效率的關鍵。在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框架下,黨的建設不僅重視理論教育和政治訓練,更強調決策過程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加強黨內理論學習和政策研究,是提升決策質量的基礎;同時推動決策過程的民主化,通過擴大黨內外的咨詢和討論,廣泛收集來自不同社會層面的意見和建議,為決策提供多元化的視角和參考。黨的決策不僅需要在制定之初就科學嚴謹,還需在執行過程中持續監控和評估政策效果,及時調整和完善政策措施。
三是增進公共服務的質量水平。公共服務理論強調,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的評價反映了公眾期望的滿足程度,提升公共服務滿意度正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21]。在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框架下,通過黨建工作,黨員干部被鼓勵和要求將人民群眾的需求放在首位,持續改進和創新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式。這不僅涉及提高政府部門的服務效能,也包括通過志愿服務、社區參與等形式,直接回應群眾需求,構建更為高效、透明和公正的公共服務體系。例如,在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三服務”“三保障”活動通過黨建引領,實現了政府服務質量的顯著提升,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認可[22]。
(二)制度創新與治理效能的同步提升
根據諾斯的定義,制度是人類為調節相互關系而設立的各種制約形式[23]。這種定義強調了制度在經濟與政治領域中的根本作用,特別是在塑造社會互動和治理效率中的核心地位。在這一框架下,中國共產黨通過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加強黨的制度建設,不僅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的法治化和規范化,而且通過制度創新,有效應對了新的治理挑戰(如數字化治理和環境保護)。這種制度創新展示了其在提升治理效能和應對復雜社會需求中的核心作用,確保了治理體系的適應性、前瞻性和持續發展能力。
一是法治化與規范化的推進。制度建設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石,特別是在推進法治化和規范化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完善黨內法規體系,不僅增強了黨的建設和治理的規范性,也為國家治理體系提供了理論化的引領。例如,《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此外,《中國法治發展報告》指出,通過不斷優化法律法規,中國在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維護社會公正和提高司法透明度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24]。這些數據和分析不僅證明了制度建設在推動法治化進程中的關鍵作用,也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法治建設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二是制度創新提升治理能力。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筑相適應,因此,制度創新是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制度創新是推動法律與治理現代化的核心驅動力,中國的治理能力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制度的不斷優化和創新[25]。通過制度創新,黨的全面領導得到有效加強,特別是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框架下,制度的規范化、程序化和科學化逐步推進,為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制度支撐。具體實踐中,政治制度完善加強了黨內民主和黨的自我監督機制;經濟領域的制度創新推動了市場和政府的有效結合;社會治理創新促進了基層治理和公共服務的提升;生態文明制度的完善則保障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這些創新措施不僅提升了治理效能,還增強了國家應對復雜國際國內局勢的能力,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實踐中得到充分體現。
三是適應性與先進性的優化。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不僅是黨的自我完善和自我革命的過程,也是提升國家治理適應性和先進性的關鍵。在適應性方面,黨對國內外形勢的快速響應體現在對經濟波動、社會需求變化和國際局勢的敏感度上。先進性則通過引入治理創新和先進理念實現(如在反腐敗斗爭中,通過系統設計和科技應用,如區塊鏈技術用于增強透明度和追蹤資金流向,增強了政府操作的透明度和公眾的信任);同時,黨和政府在推廣廉政文化和深化制度設計時,不斷優化決策流程,提升了政府效能。引入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信息化手段,使得社會管理、經濟調控和環境監管更加精準和高效,提升政策的適應性和前瞻性。這些制度創新和技術融合不僅提升了治理的科學性,也保證了中國治理體系持續適應現代國家治理需求,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和國內環境。
(三)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的相互加強
深化黨內民主是推進全面法治和提升人民民主水平的關鍵一步[26]。討論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的相互加強,以及這一過程如何共同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進程時,需要采取更為深入和綜合的視角。一方面,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通過加強黨內民主,確保黨的決策過程科學、民主、法治,從而增強了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為現代國家治理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另一方面,黨內民主的加強又促進了人民民主的廣泛實踐,使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更加貼近人民需求,增強了治理的有效性和公眾參與度。
一是全面從嚴治黨與黨內民主建設。全面從嚴治黨是加強黨內民主建設的基石,其核心在于通過建立嚴格的黨內管理和監督機制,確保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科學化、民主化。從政治學視角來看,民主集中制是黨內民主的重要表現形式,它旨在實現集體決策和個別執行的統一,確保決策過程的民主性和科學性[27]。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優化黨內政治生態,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使黨內決策更加貼近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和需求,從而提升國家治理的民主性和科學性。
二是國家治理的民主化與法治化。加強黨內民主建設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黨內民主不僅能夠促進政策制定和執行的透明度,還能增強公眾對政策制定的監督和參與。這種參與不僅限于政治決策的形式層面,更重要的是實質性的參與,即公眾能夠在決策過程中發表意見、提出建議,甚至ES03UNlg+cSkBcFuutDrHg==對決策結果產生影響。
三是黨建工作促進公眾參與度提升。“社會信任是對國家制度、社會結構及他人之可靠性、可信任度以及誠實度的正面信念,它是現代社會生活中諸多結構中的必要因素之一。”[28]有效的社會參與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社會信任基礎之上,而黨和政府的透明度、責任性、互動性是建立這種信任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基層黨組織的帶領下,通過定期開展“民情懇談會”等活動,直接傾聽群眾意見,并將其反饋到政策制定中,增強了群眾的參與感和政策的實施效果[29]。在此理論框架下,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通過黨建活動深入基層、傾聽群眾意見、反映群眾需求,可以有效提升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施的有效性。同時,通過教育和引導,增強公眾的政治參與意識和能力,不僅能提高政策的接受度和支持度,也是實現國家治理民主化的重要途徑。
四、以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推動現代國家治理的理論策略
全面從嚴治黨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緊密相連,國家治理體系是黨領導下管理國家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體制機制、法律制度安排。然而,深化反腐斗爭、防止權力濫用、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及其現代化能力仍面臨諸多挑戰。為應對這些挑戰,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著重于理論創新、價值觀的深化傳播,以及政治生態的全面改善。這些措施旨在建立一個更為堅定、科學和有效的治理框架,以支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展示了基于中國特色的理論策略和實踐智慧。
(一)理論創新的基礎作用
理論創新是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創新路徑的基石,為黨的建設和治理提供新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治理現代化理論與組織行為理論,旨在構建更高效、透明和有彈性的國家治理體系,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總體要求。
一是全面從嚴治黨與治理現代化的理論融合。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響應現代國家治理的需求,主要體現在通過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強化黨的領導和政治核心作用。治理現代化理論強調系統的整合與協調,通過明確政治責任、優化決策機制、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在黨內治理和國家治理之間實現了深度融合。具體措施包括通過修訂黨內法規,明確黨內紀律和政治責任,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確保黨內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例如,黨內法規的修訂和實施,不僅規范了黨員干部的行為,還通過嚴格的紀律約束和監督,提升了黨的執政能力和公信力,從而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堅實保障。
二是發揮組織行為理論在黨內治理的有效作用。沙因認為,理解領導力和組織文化之間的關系需要具備發展性的視角[30]。根據組織行為理論,組織文化與領導力猶如一個硬幣的一體兩面,組織的效能和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文化如何與組織的結構和員工的行為相協調。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在優化黨內組織結構和流程方面進行了創新性實踐,如推動黨內民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以及通過科學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提升黨員干部的決策效率和執行力。這些措施不僅提高了黨內治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也激發了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強化了黨的領導核心作用。
三是理論創新與治理效能提升策略。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理論創新結合現代治理理論和組織行為理論,在提升治理效能方面具有三大優勢:一是借鑒現代治理理論,應加強黨的治理透明度,并鼓勵黨內外廣泛參與,這不僅能提升治理效率,也能增強公眾對黨的信任;二是優化組織結構與流程,應用組織行為理論對決策流程進行改革,確保決策科學性和效率,同時促進黨內民主和干部能力提升;三是創新激勵與監督機制,結合組織行為理論,強化干部責任感,建立有效的監督體系,防止權力濫用,確保黨的健康發展。相關研究指出,公開透明的決策程序和廣泛的公眾參與顯著提高了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公眾的滿意度[31]。
(二)價值導向的引領作用
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不僅關注制度的完善和規范實施,更強調深入人心的價值觀、倫理和道德建設。這些價值導向增強了黨員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指導和激勵黨員干部,促進黨和國家的長期發展與繁榮。這種價值導向的深化旨在提升道德和文化層面的建設,進一步強化黨的建設和治理能力,確保黨和國家事業的成功傳承與發展。
一是價值觀內化與自覺性提升。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要求黨員干部不僅在行為上遵守規定,更在思想上達到高度的自覺性。組織行為研究指出,組織價值觀對于成員的行為有著顯著的指導作用,能夠有效地塑造組織文化,提升組織的執行力和凝聚力。因此,強化價值導向是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首要任務之一。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學習與實踐,可以有效地引導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為,確保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堅守黨的初心和使命[32]。
二是倫理道德建設的內在需要。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價值導向還體現在對倫理和道德建設的重視。倫理和道德的建設不僅是個人修養的標志,也是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重要內容。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價值觀的沖擊使得黨員干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孔子所言:“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33],強化倫理道德教育對于提升黨員干部的道德標準,構建清正廉潔的黨風,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性。定期開展道德講座和實踐活動能夠顯著提升黨員干部的道德水平和廉潔作風[34]。因此,通過建立和完善黨內的倫理道德規范,加強黨員干部的道德修養,不僅是提升個人素質的需要,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
E+iQutCKir2OKSmJdTxP5w==三是文化融合與價值共鳴的發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是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價值導向建設的重要內容。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Joseph S. Nye)在其“軟實力”理論中強調,文化的吸引力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11]。通過融合“和為貴”“仁愛”“誠信”等中華傳統文化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豐富了黨的文化內涵,也提升了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了獨特的黨內文化。有研究顯示,黨內政治文化的道德性體現在實際政治建設中,涵蓋堅守政治信仰、領導力、提高政治能力和優化政治生態四個方面[35]。文化與價值的融合顯著提升了黨員干部對傳統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不僅有助于構建更和諧的社會,也是全面從嚴治黨實踐發展的重要保障。
(三)政治生態的整體優化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是全面從嚴治黨提出的重要目標和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于2014年首次提出“政治生態”概念,強調了政治主體與環境的相互影響和依存,指向了政治行為和環境條件共同塑造的政治狀態。在這一框架下,通過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加強黨內監督和提升治理能力,顯著提高了黨和國家的治理效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障。這種政治生態的優化不僅凈化了黨內外的政治環境,還促進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展現了全面從嚴治黨在新時代的創新路徑和深遠影響。
一是政治生態理論的實踐意義。政治生態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分析框架,探討政治行為與其環境的復雜互動。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該理論揭示了通過加強黨的建設和紀律整頓如何有效地改善政治環境,推動政治生態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從構建健康和諧的政治生態角度看,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需要在黨內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環境,包括加強黨內民主實踐,確保黨員享有公平競爭權利和自由表達觀點的機會,同時實施嚴格的紀律和監督機制以防范腐敗和權力濫用。
二是外部政治生態的積極影響。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顯著增強了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這些是外部政治生態優化的直接表現。公信力是政府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涉及政府在公眾眼中的誠信度和可靠性。政府的公信力提升,直接影響到政策的公眾接受度和執行效果,是政治穩定和社會和諧的基礎。一是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加強了對黨員和官員的監管,從而減少了政府內部的腐敗現象,提升了政府行為的透明度。二是通過強化法治建設,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確保了政策制定和執行的法律基礎,推動了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執行力度的加強。三是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還包括了提升政府的服務效能和質量。政府服務的改進直接關系到民眾的生活質量和滿意度,是政治生態優化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三是黨內外良性互動的必要性。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實施強化了黨的領導和組織結構,確立了黨內外溝通與合作的堅實基礎。根據政治溝通理論,有效的黨內外互動能夠增強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參與性,從而提高政策的科學性和公眾接受度[36]。這種互動不僅涉及黨和政府機構之間的協調,也包括與民眾及民間組織的廣泛聯系。這種開放的溝通機制促使政策更加貼近民眾實際,增加了政策制定的精準性,有助于政策執行過程中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此外,黨內的民主機制和黨外的社會參與相結合,能夠形成有效的監督和平衡機制,避免權力濫用,提升政府的整體責任感和服務效率。最后,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通過內部規范的強化,改善了黨的組織生態,這反過來又通過黨的引導作用,影響到社會政治環境的優化。
五、結語
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應對新時代挑戰中對黨建工作的高度重視及其在復雜國內外環境下展現的堅定決策和策略智慧。通過探索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與現代國家治理的互動機制,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在促進黨的自我完善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研究表明,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在提升黨的建設質量、增強執政能力和推進國家治理民主化與法治化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是構建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基礎。通過理論創新、價值導向和政治生態優化,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不僅為黨自身的自我完善提供了保障,也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注入了強大動力。未來,進一步深化這一體系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將有助于實現國家的長期穩定和發展,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堅實的政治保障。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83.
[2] 王勇.全面從嚴治黨制度的發展邏輯與完善之道[J].治理現代化研究,2020(5):13-19.
[3] 高正禮.中國共產黨“于變局中開新局”的百年歷程和經驗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5):41-47.
[4] 張書林.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邏輯、原則、理路[J].理論研究,2020(4):5-12+21.
[5] 楊立華.文明治理和治理文明: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方向[J].教學與研究,2020(1):40-51.
[6] 龐金友.國家治理現代化深刻變革中的理論創新[J].人民論壇,2019(27):40-42.
[7] 楊嶸均.論網絡空間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性制度供給[J].行政論壇,2019(2):11-20.
[8] 顏曉峰,吳曉宇.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全面從嚴治黨:意義及挑戰[J].人民論壇,2015(21):11-13.
[9] 吳偉,吳向偉.新型政黨制度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優勢與路徑[J].黨政研究,2020(2):71-78.
[10]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2021年版)[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454.
[11] 約瑟夫·奈.軟實力:權力,從硬實力到軟實力[M].馬娟娟,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2]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5.
[13] 尹傳政.增強黨的群眾組織力探析[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20(2):100-106.
[14] 唐任伍.中國共產黨強大的動員力、向心力和凝聚力[J].人民論壇,2021(8):24-27.
[15] 蘇曉偉,楊雪.政治生態系統的理論淵源及其特性[J].知與行,2016(11):141-144.
[16] 王鴻銘.論黨的政治建設與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J].社會主義研究,2021(6): 93-100.
[17] 張文顯.中國式國家治理新形態[J].治理研究,2023(1):4-27+2+157.
[18] 詹紹文,安耀祖.制度優勢向治理效能轉變過程中領導素養變量的干擾與優化[J].領導科學,2020(24):46-49.
[19] 陶玉蓮.重慶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讀書班結業[EB/OL].[2024-8-19].http://www.cq.xinhuanet.com/20240819/f6f92b5ba99c4f4d9310dd2520113e24/c.html.
[20] 王華.淺析如何形成科學決策[J].法制與社會,2009(13):268.
[21] 蔡立輝,郝宇坤.政府間接管理方式下公共服務滿意度提升研究[J].行政論壇,2021(3):30-40.
[22] 馬俊,江浩,黃國平.構建“三服務、三保障”體系 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三十崗鄉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情況調查報告[J].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2013(3):14-18.
[23] 道格拉斯·C·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劉守英,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3-5.
[24] 莫紀宏,田禾.法治藍皮書 中國法治發展報告NO.21 2023[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42-45.
[25] 莫紀宏.“制度之治”是法治的內在邏輯述要[J].現代法學,2020(3):3-13.
[26] 任中平.依法治黨:黨內民主發展的必然要求[J].探索,2013(1):21-25.
[27] 曲青山.民主集中制:共產黨的重要法寶[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9(1):1-6.
[28] 王泓.新時代我國社會信任的構建與發展[J].甘肅社會科學,2019(1):200-205.
[29] 林志彬,郭文亮.聽民聲 察民情 解民困——東源縣通過“民情懇談會”活動密切黨群關系的經驗與啟示[J].世紀橋,2012(17):7-9.
[30] 埃德加·沙因.組織文化與領導力[M].馬紅宇,王斌,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3.
[31] 黎瑞,朱兵強.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的實效性及其提升路徑[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5):38-43+50.
[32] 佟斐.以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幾點思考[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6):137-140.
[33] 梁國德.晏然自若 聽學者講晏子[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21:105.
[34] 蔣成會,張榮臣.新時代黨員干部提升道德修養的路徑研究[J].學習論壇,2020(7):27-34.
[35] 穆鵬程,高福進.合法性與道義性:黨內政治文化認同的雙重特性[J].廣西社會科學,2021(6):38-44.
[36] 楊新紅.黨群溝通:目標取向、運行機理及優化策略[J].理論導刊,2015(12):60-63.
The comprehensive and rigorous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system, along with its interaction with modern national governance,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theoretical strategies
Deng Bin Huang Jinlong
(School of Marxism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 Chongqing 401120)
Abstract: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is both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a key to advanc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is system and modern political governance has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 forming a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mutually reinforcing positive interaction mechanism. This mechanism demonstrates the deep interplay and positive feedback loop between political behavior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s. Through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ies, the vital role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governance system in enhancing party construction quality, strengthening ruling capacity, and promoting democratic development within and outside the party has been clarified.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a robust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governance system is not only a strategic choice for the party's self-innovation and enhancement but also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onstructing a modern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playing a fundamental role in ensuring the long-term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dditionally,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further enhanc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governance system in new era national governance,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strategic direction for the deepening of modern governance in China.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System; Modern national Governance; Integrated 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