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真武湯加味;西醫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終末期表現,標志著心臟泵血功能因多種有害過程的累積而受到損傷,患者通常表現出靜息或活動時呼吸困難、乏力、液體潴留等一系列癥狀,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1]。西醫治療旨在通過藥物控制心力衰竭的進展,減輕心臟的負荷和壓力,具有療效顯著和使用方便等優點,但長期依賴藥物可能導致電解質紊亂、低血壓等不良反應,甚至加重病情,且療效存在個體差異[2]。中醫認為,陽虛水泛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表現為心悸怔忡,伴有胸悶氣促與呼吸困難等癥狀。中醫治療以溫陽利水、益氣活血、健脾補腎為原則,調整患者陰陽平衡,改善患者全身癥狀,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減少不良反應[3]。真武湯加味具有溫陽利水、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改善患者心功能[4]。基于此,探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真武湯加味與西醫聯合治療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無錫市中醫醫院進行治療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為對照組(接受常規西醫治療)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方案基礎上加用真武湯加味),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為21例,女性為9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55.32±6.41)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為20例,女性為10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5.23±6.23)歲。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納入標準:⑴西醫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5];⑵中醫符合陽虛水泛證的辨證標準[6](主證:心悸氣喘,畏寒肢冷,面肢浮腫,煩躁出汗;次證:顏面灰白,口唇青紫,尿少腹脹;舌脈象:舌暗淡或暗紅,苔白滑,脈細促),符合2項主證和2項次證并結合舌脈象即可確診;⑶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級[7]為Ⅱ~Ⅳ級;⑷近期未接受相關藥物治療者。排除標準:⑴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⑵合并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者;⑶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者;⑷合并肝、腎功能不全者。本研究經無錫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西醫治療(新四聯療法),口服下列藥物: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34426,規格:50mg/片(沙庫巴曲24mg、纈沙坦26mg)],50mg/次,2次/d;酒石酸美托洛爾片(河北愛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34707,規格:50mg/片),6.25mg/次,2次/d;螺內酯片(廣州康和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3416,規格:20mg/片),20mg/次,1次/d;達格列凈片[山東魯抗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815,規格:5mg/片(以C21H25ClO6計)],10mg/次,1次/d。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真武湯加味治療。真武湯加味組方:茯苓、白術、葶藶子和黃芪各15g,丹參12g,附子、白芍藥、干姜和仙靈脾各9g。加水500mL,小火煎煮30min,取湯汁200mL,100mL/次,2次/d。所有患者均治療14d。
1.3觀察指標⑴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效果。臨床癥狀(即肢體水腫、氣喘等)消失,NYHA分級達到Ⅰ級即判斷為顯效;臨床癥狀有好轉,NYHA分級有改善但未達到Ⅰ級即判斷為有效;臨床癥狀未見改善,且NYHA分級無變化甚至加重即判斷為無效[6]。⑵比較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悸氣喘、畏寒肢冷、面肢浮腫與煩躁出汗等癥狀,每個癥狀按無(1分)、輕度(2分)、中度(3分)和重度(4分)進行評分,中醫證候積分越高則代表臨床癥狀越重。⑶比較兩組患者明尼蘇達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質量量表(MLHFQ)評分、Lee氏心力衰竭積分。MLHFQ共22個項目,每個項目總分為0~5分,滿分0~110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8];Lee氏心力衰竭積分總分最高為19分,分數由低至高分為輕度心力衰竭(6~10分)、中度心力衰竭(11~14分)和重度心力衰竭(15~19分),分數越高代表心力衰竭越嚴重[9]。⑷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水平。用多普勒超聲診斷系統(徐州市凱爾醫學儀器有限公司,型號:KR-C80)對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每搏輸出量(SV)、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和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水平予測定(于治療前和治療后測定)。
1.4統計學分析用SPSS22.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更優,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各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下降,且觀察組的各項積分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MLHFQ評分、Lee氏心力衰竭積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的MLHFQ評分、Lee氏心力衰竭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MLHFQ評分、Lee氏心力衰竭積分均下降,且觀察組的積分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LVEF、SV水平均上升,LVESD、LVEDD水平均下降,且觀察組的心功能指標水平改善均更優,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3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為心血管疾病的終末表現,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西醫治療主要通過藥物改善患者心功能、減輕心力衰竭癥狀,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在中醫理論中,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時主張扶正祛邪、標本兼治,采用具有溫陽利水、益氣活血和健脾補腎的方劑或療法,通過調和機體陰陽平衡以抵御病邪,同時針對具體病癥根源進行治療。而真武湯加味具有溫腎化水、活血化瘀等功效,能夠調理和改善臟腑功能,實現對慢性心力衰竭的預防和治療。
本研究觀察組患者的整體療效更佳,且總有效率更高,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提示觀察組治療方案可從多個環節協同發揮作用,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分析原因為,新四聯療法主要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活性,降低血管緊張素Ⅱ水平,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減輕心臟負荷以改善心功能。真武湯加味中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葶藶子可瀉肺平喘、利水消腫;黃芪能夠利水消腫;丹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附子除濕、補火助陽;白芍藥能夠平抑肝陽、斂陰養血;干姜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仙靈脾具有補腎陽的功效;諸藥合用,具有溫陽驅寒、利水滲濕、活血化瘀的功效,從而改善患者癥狀[10]。
LVEF降低提示心臟收縮功能減弱;SV降低提示心臟泵血功能減弱;LVESD升高提示左心室在收縮時不能完全排空血液,導致心臟收縮功能減弱;LVEDD升高提示左心室舒張功能降低。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的MLHFQ評分、Lee氏心力衰竭積分、LVESD與LVEDD水平均下降,LVEF、SV水平均上升,且觀察組MLHFQ評分、Lee氏心力衰竭積分、LVESD、LVEDD水平均更低,LVEF、SV水平均更高。這提示觀察組應用的治療方案可以提高心功能。分析原因為,真武湯中茯苓利水滲濕,白芍柔肝利水,附子、白術等藥材具有溫陽健脾功效,對脾腎陽虛、水濕內停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顯著的調節作用,如增強陽氣、提升脾胃功能等,改善患者體內水液代謝失衡的狀態,減輕水腫、改善循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4]。而新四聯療法中,利尿劑增加尿量,減少水鈉潴留;β受體阻滯劑降低心率,減少心肌耗氧;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則通過抑制神經內分泌系統的過度激活,保護心肌細胞,延緩心室重構,改善患者心臟功能,提升生活質量。兩者聯合應用,真武湯的溫陽益氣作用能夠增強患者對西藥的耐受性;同時,新四聯療法的強效利尿、擴血管及改善心肌功能作用,還能進一步鞏固真武湯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
綜上所述,真武湯加味聯合新四聯療法能夠提升療效,減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癥狀,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