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危化品泄漏處置較為復雜,須想盡辦法減少傷亡和降低損失,這就要求消防救援隊伍快速處置,高效完成任務。通過近幾年國內的經典案例,分析危化品泄漏事故原因,歸納危化品泄漏事故的特點和危害,闡述具體的處置原則和措施,并結合實際工作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希望以此提高消防救援隊伍處置此類事故的專業能力。
關鍵詞:危化品;泄漏事故;應急救援
中圖分類號:D6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227(2024)08-0045-03
危化品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在我國危化品生產迅猛發展的同時,各種危化品事故也時有出現,危害巨大。
1 典型案例回顧
2021年1月14日16時20分左右,河南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1號水解保護劑罐在進行保護劑扒出作業時發生了一起嚴重的窒息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作業人員在缺乏必要安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違規操作,導致罐內氧氣含量急劇下降,作業人員因缺氧窒息而暈倒。現場其他人員在缺乏專業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的情況下進行盲目救援,導致救援過程組織混亂,未能及時有效地控制事態發展,最終造成事故擴大,導致4人死亡、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1010萬元。事故暴露出企業在應急救援能力方面的嚴重不足。具體表現為:一是現場人員在事故發生后未能有效識別危險,盲目進入罐體進行救援,結果導致更多人員因缺氧而暈倒;二是企業缺乏完善的應急預案和應急演練,現場人員缺乏基本的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未能在第一時間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三是救援組織混亂,指揮不力,導致救援工作效率低下,錯失最佳救援時機。此次事故給企業和相關管理部門敲響了警鐘,強調了在涉及危險化學品作業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強化安全生產意識,提升應急救援能力。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高全員的安全防護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在突發事故中能夠迅速、有序、高效地開展應急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1-2]。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危化品的泄漏存在于生產、運輸、存儲、使用的各個環節,突發性強,泄漏后如不及時處置,極易引發周圍人群的群死群傷。對現場救援人員也存在極大的風險。
2 泄漏事故原因分析
通過一定量的事故分析,可知造成危化品泄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自然災害影響
各類自然災害,比如地震、山體滑坡、雷擊等,對化工企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和破壞,由于自然災害引發的斷電、停水等情況,更會讓化學反應失控,引發火災、爆炸,繼而引發危化品泄漏事故的擴大。
2.2 設備本質安全
由于設備本身達不到技術標準的要求以及設備的老化、帶故運行等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泄漏事故。
2.3 違反操作規程
部分中小型私營化工企業的從業人員缺乏系統的培訓,在職業素養方面尚有提升空間[3],加之企業責任人對于安全生產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既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執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危化品泄漏事故風險。
2.4 交通運輸事故
根據近年來危化品泄漏事故數據來看,交通運輸事故占主要原因。這一現象主要歸因于部分運輸單位缺乏正規準運手續,司機未經專業培訓,以及運輸車輛存在違法超限超載的問題。
3 泄漏事故特點
3.1 突發性強
因危化品的理化特性、生產的特殊性以及運輸環節的機動性,導致了事故的突然性,如自然原因、戰爭原因、工藝設備技術等原因[4],往往導致事故防不勝防,無論是事故預防工作,還是快速處置,都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3.2 涉及面廣
一旦發生危化品泄漏事故,泄漏的氣體和液體往往隨空氣或水源傳播,染毒范圍大,短時間內可快速污染周邊的空氣、道路和生產設施,并且產生二次災害性事故的可能性極大,增加了處置的難度。
3.3 災害性大
由于危化品常具有易燃、易爆、高毒、腐蝕性等多種性質。造成的污染往往長時間難以完全消除。一些危化品泄漏后極易發生火源爆炸,引發火災。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較大。
3.4 處置難度大
在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處置過程中,對現場救援人員和救援設備要求較高,處置難度大,需要消防、公安、交通、氣象、醫療等地方政府部門協同配合,稍有不慎,極易引發嚴重后果。
4 泄漏事故處置原則
4.1 堅持設立事故現場總指揮部
要設立政府領導掛帥、專業力量分工負責的現場總指揮部,視情況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聯動機制。暢通聯絡渠道,形成整體救援合力。
4.2 堅持“救人第一,控制災害”的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救援行動在確保救援隊伍自身安全的基礎上進行,優先救助受困群眾并迅速控制災情。實施此原則時,救援隊伍需要迅速評估現場情況,確定安全的救援路徑和方法,同時部署必要的資源和設備來控制泄漏源,防止災害進一步擴散,從而降低對人員和環境的危害。
4.3 堅持“工藝先行、專業處置”的原則
在化學品泄漏事故應急處置中,必須根據泄漏物質的理化特性和危險性進行科學評估和處置。這包括了解和應用相關的工藝技術、評估設備的結構和功能以及遵循安全防控的基本要求。通過這種方式,救援隊伍可以制定出基于現場實際情況的優化處置方案,規范處置程序,確保在有效控制泄漏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人員和設備的損害。
4.4 堅持“保護環境、減輕污染”的原則
在處理化學品泄漏事故時,必須采取措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特別是對大氣、土壤和水體的影響。這需要救援隊伍使用環保材料和技術,執行嚴格的事故控制措施,如使用隔離帶和防污染屏障,以及采用化學中和等技術,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的擴散,以保護生態環境和公共健康。
4.5 堅持“保全證據、介入調查”的原則
在事故處置過程中,正確處理和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證據至關重要,這不僅關系到事故調查的準確性,也是后續法律程序和責任認定的基礎。救援隊伍應防止任何可能破壞證據的行為,同時確保所有關鍵信息的記錄和保存。在救援結束后,應將這些證據交給事故調查小組,以便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從而改進未來的應急響應和事故預防策略。
4.6 堅持“信息暢通,協同處理”
救援隊伍在組織事故單位進行工藝技術和工程搶險處置的同時,按照災害類別、事故單位需要和總指揮部要求,靠前指揮或參與搶險。
5 泄漏事故處置措施
5.1 初期管控
第一現場力量在上風方向安全地帶集合,就地成立指揮部;加強同環保、氣象、公安、應急、危化品領域等專家會商研判,明確職責任務,制定應急方案,實施統一領導、統一指揮。
5.2 偵查研判
事故應對處置隊伍需要首先進行現場偵查和研判,這是事故響應的初步而關鍵的步驟。通過詢問現場知情人員和使用各種檢測儀器,救援隊伍能夠快速獲取關于泄漏化學品的信息,包括其類型、濃度及可能造成的危害。這些信息是判斷事故嚴重程度和選擇相應救援策略的基礎,能夠幫助確定緊急撤離區域和安全防護措施。
5.3 警戒隔離
根據事故危險危害程度大小、救援力量強弱、偵檢情況、地勢建筑物分布和天氣狀況等因素,將警戒區域劃分為嚴重危險區(核心區)、中度危險區(事故區)、輕度危險區、安全區四個等級,并根據災情處置和動態監測情況。
5.4 安全保護
在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中,安全保護措施的制定至關重要。所有現場作業人員必須根據危險源的性質和已劃分的控制區域選擇適當的防護級別和防護裝備。在不清楚泄漏物質性質的情況下,應采取最高級別的防護措施;當泄漏物質具備多種危害性質時,應實施全面的防護,確保在完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后續處置工作。
5.5 人員救助
成立搜救小組,救助遇險被困人員,搶救人員生命,在不清楚危化品數量、理化性質、人員被困等情況禁止進入開展搜救工作。搜救時,應明確撤離方向和路線,攜帶簡易防毒面罩、相應藥劑進入現場對被困人員進行簡易處理。當危化品大面積泄漏時,如硫化氫、氨氣、氯氣泄漏,LNG、液化烴泄漏形成蒸汽云,現場指揮部要實時調整搜救疏散范圍,尤其是下風向的處置人員和周邊人員集聚區。
5.6 排除險情
特別是對于危(險)化學品泄漏險情,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準確辨識風險,靈活運用各種技戰術措施,科學進行排險。對泄漏源進行控制,對生產、儲運過程中出現的滲漏,要根據應急情況進行處理。及時采取調料、包料、堵漏等管控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對泄漏物的控制與控制泄漏源同步進行。對處置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和泄漏的液體,應采取有效的收集處理方式。
6 泄漏事故處置工作建議
6.1 貫徹落實法規制度,壓實企業主體責任
要不斷完善,加強人員培訓,尤其是緊急事故狀況下的“逆向”應變能力,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工作,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6.2 建立風險評估機制,發揮網絡云數據效能
由國家相關部門牽頭,引導省、市、縣分級建立產業布局風險評估機制,在制定產業政策、規劃時統籌考慮安全管理、安全布局、安全配套設施、應急救援能力等因素,科學合理協調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借助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等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控危化品生產、儲存和運輸的各個環節。一旦發生泄漏事故,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采取有效的應急處置措施。
6.3 加強專職隊伍建設,實現救早、救小、救初期
危化品企業專職消防隊的事故處置能力對于控制初期事故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為后續國家隊到場處置爭取寶貴時間的關鍵所在。因此,涉危企業要建立相應的專(兼)職處置隊伍,根據本單位生產經營規模,開展日常經常性培訓,熟練掌0b85234ed37503e3dbff5cb0021507b5握初泄事故處置基本技能。確保一旦發生泄漏事故,能做到第一時間響應,并采取有效的工藝處置措施;對化工企業集中成片的園區,推動建立區域聯防機制,構建“相互補位、相互檢查、相互協作”的聯防聯控組織,提高園區的整體設防等級。
6.4 加強社會部門聯動,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
要建立完善的政府統一領導、部門聯勤聯動、消防專業救援、社會聯動處置的化工事故應急處置機制,提高綜合應急救援能力;針對區域化工企業分布特點,組建一支事故綜合處置救援隊伍。對轄區化工企業開展聯合熟悉調研,專項加強泄漏、爆炸及火災事故處置技戰術研究,提高應急救援綜合能力。
7 結束語
消防隊伍改革轉隸以來,面對我國災情事故多發頻發的基本國情,應急管理工作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和提升,構建起了適應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應急管理體系。相信在各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科學組織指揮,多部門協同配合,合理運用技戰術措施,做到安全救援、專業救援、高效救援,真正筑起一道危化品泄漏事故防線,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國家消防救援局.應急管理部公布一批化工和危險化學品生產安全事故典型案例[EB/0L].https://www.119.gov.cn/xw/xfyw/2022/20497.shtml
[2]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駐馬店市河南順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14”較大窒息事故調查報告[EB/0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ODUyNjQ5Mg==&mid=2247512201&idx=4&sn=e5956eee65a73668c8843203e97d86c0&chksm=eaecc67add9b4f6c017b7f582c8cb772288788e695dc2cdc5e63656e3d7cdfec2852798dd7bb&scene=27
[3]孟建明.化學品泄漏漂移預報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評《危險化學品泄露預防與處置》[J].塑料工業,2022,50(4):194.
[4]閆茜,謝諺,盛學佳,等.水上泄漏危化品快速分離工藝探究[J].安全、健康和環境,2022,22(2):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