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長學制技術技能人培養。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就提出,“支持在培養周期長、技能要求高的專業領域實施長學制培養”。作為探索長學制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在國家政策引導和激勵下,目前職業教育人才貫通培養已經形成諸多模式,如中職與高職專科“3+2”“3+3”、中職與應用(職業)本科“3+4”、高職專科與應用(職業)本科“3+2”“5+2”“4+0”,以及中高職五年一貫制(沙洲,2024)。但是,如果將這些模式放在整個產業發展、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中來看,尤其面對中職生日益高漲的升學需求和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改革發展要求,職業教育人才貫通培養仍然存在一些短板,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
第一,加強頂層設計。國家層面要出臺專門的職業教育人才貫通培養政策,對貫通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內容、主要方式、資源保障、效果評價等進行系統性安排,尤其針對各階段人才培養標準、轉段升學考試等要給予明確要求。省級層面要發揮好統籌功能,在國家文件框架內,結合區域產業、教育資源進行適應性調整和執行,出臺具體的政策文件,規劃職業教育人才貫通培養的工作思路、任務舉措和改革進度,強化資源配置和質量保障,以提升政策效能。
第二,加強理念認beaff119b9370925b76aa591e80b1833同。一方面,要正確認識貫通培養的時代價值和責任。可以將貫通培養作為提升招生數量和質量的手段,但不能用“不用參加高考”作為招生宣傳的“噱頭”,防止貫通培養理念和功能的異化;另一方面,要凸顯類型特色。貫通培養的外在形式是學生的學歷提升,但其實質是通過人才培養的一體化設計來促進學生知識的積累和職業能力的提升,因此,要防止貫通培養偏向于學歷貫通而忽視知識和技能貫通。此外,要提升部分高職院校的政治站位,提升他們對于貫通培養的正確認知水平,不能因為“辦學收益小”而出現不積極主動甚至隨意性較強的行為。
第三,加強一體設計。貫通培養的優勢在于保證人才培養過程的一體性和連續性。貫通培養需要政、校、行、企聯袂推動,尤其是中職、高職、本科院校之間要加強溝通,堅持“一體化設計、一體化實施、一體化治理”理念,真正做到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標準、專業體系、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平臺資源等要素和環節的有機銜接,確保參與貫通培養的各類院校能夠高質量完成人才培養任務。
第四,加強評價改革。一方面,要堅決摒棄“唯分數論”,按照適崗適用原則,根據中考成績制定最低控制線,采取面試、技能考試、職業適應性測試等多種形式選拔優秀畢業生;另一方面,創新學業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各學段退出或延緩機制,尤其是要科學控制轉段升學率,防止成功率過高導致部分學生產生懈怠和“躺平”現象。此外,教育行政部門應強化監督,加強對貫通培養的全過程監控,建立貫通培養的監測機制,定期發布貫通培養辦學績效評價結果,并將其作為獎補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