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新質生產力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取得顯著成效。作為北京市中心城區、經濟強區、數字經濟核心區、國際化窗口區,朝陽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牢牢把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堅持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宜商、宜學、宜游的“五宜”朝陽,在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中邁出堅實步伐。2023年,朝陽區GDP突破8000億元大關、達到8387.2億元,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全市首位,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年保持在千億元規模以上。
以產業為先導
打造首都新質生產力融合發展示范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朝陽區市場聯通輻射面廣、要素流通匹配度高、服務發達鏈接性好、應用集成適用性強,新質生產力培育土壤優質、條件成熟。近年來,朝陽區堅持商務科技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和發展動能變革,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了以金融、商務、科技、文化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匯聚各類市場主體約37萬家、占全市比重保持在15%左右,始終位居全市第一。大力建設國際金融開放前沿區,區內金融機構在全市數量最多、門類最全,總量超1800家,包括全市100%的汽車金融公司和外資再保險公司、80%的外資法人銀行和外資及合資保險公司、70%的國際證券交易所代表處,近10年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3%,稅收年均增長9.6%。著力推動商務服務業高端化發展,區內匯聚了200余家世界級商務服務企業以及世界3大評級機構、9家全球十大律師事務所、8家世界十大咨詢公司、40家百強品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精選賽道建設數字經濟核心區,圍繞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系統構建以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安全為核心的“3+X”產業創新體系,著重發揮互聯網3.0、工業互聯網、數字安全、數字醫療產業的主導作用,多領域開展與京津冀地區的跨區域協作以及與駐區央國企、高校、科研院所的戰略性合作,實現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提升、在全市的顯示度不斷凸顯。區內人工智能、數字安全企業均已實現產業鏈全覆蓋,數字醫療先發優勢逐步顯現,互聯網3.0企業超1200家、在全市形成領跑態勢。全區現有、在建、規劃的各細分領域特色產業園區和平臺41個,政府主導、企業運營、專業機構服務相結合的模式形成了強大的“磁場效應”。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近1/4,增長貢獻率合計超過40%,信息服務業躍升為全區第二大支柱行業。深入實施“文化+”戰略,培育形成102家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園區,其中超三分之一為市級園區、3家為百億級園區,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成為全國首個千億級文化產業集群,藍色港灣數字消費元宇宙、泡泡瑪特城市樂園、微博電競中心等一批數智項目激發文旅新活力。當前,正在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服務業融合為重點,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激發產業活力、重塑產業形態、優化產業結構,積極構建首都新質生產力融合發展示范區。
以開放為引領
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節點樞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開放活力看朝陽,作為中國涉外第一區,朝陽堅持以高水平開放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匯集了近100%的外國駐華使館以及全市90%的外國駐京新聞媒體、80%的國際組織和國際商會、70%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50%以上的國際性會議。近年來,圍繞服務大國主場外交,圓滿完成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服務保障任務,吸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入駐,實現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等會議常設會址落地,形成國家會議中心、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等高端會展場館群以及鳥巢、水立方、新工體等國際文體賽事場館群,區域國際交往功能承載力持續增強。作為對外開放前沿高地,朝陽區于2016年被納入首批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區,2020年CBD和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7.92平方公里被納入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近年來,充分發揮“兩區”政策疊加優勢,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聚焦商務、金融、科技等重點領域,累計推出全國首家另類投資保險資管公司、全市首單本外幣一體化試點等71個改革創新實踐案例,其中11個案例在全國推廣、數量居全市第一。CBD歷經20余年發展,吸引力指數排名躍居全球第七、亞洲第二、始終保持全國第一,今年又當選全球商務區創新聯合會輪值主席機構。不斷完善國際化招商服務體系,設立中國香港、中東、德國等7個全球招商聯絡站,大力推進帶規劃、帶空間、帶生態、帶政策、帶資本“五帶”招商,高頻舉辦北京CBD國際商務季等高規格商貿交流活動,外商投資企業占全市40%,實際利用外資、進出口總額約占全市30%、40%,朝陽區在服貿會期間的意向成交額連續兩年保持全市首位。作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主承載區,朝陽區消費市場繁榮活躍,擁有全市近半數的“夜京城”地標、6成以上的米其林和黑珍珠餐廳,首店、旗艦店數量居全市首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市近1/4。近年來,大力推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主承載區建設提質升級,推動“一縱一橫一核”消費版圖擴容提質,推出國際燈光節、茶香文化節、汽車生活節等國際品牌活動,更新亮相的望京小街、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THEBOX朝外年輕力中心等成為引領國際消費潮流的時尚新地標。
以空間為載體
打造超大城市城鄉融合樣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實現了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才能更廣闊、成色才能更足。”朝陽區是北京市高水平城市化綜合改革先行區,農村地區面積占全區3/4,是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腹地和重要載體。朝陽的農村城市化歷經綠隔建設、奧運重點項目帶動、重點村建設、土地儲備、棚改以及新總規實施以來減量發展背景下的城市化建設等多個階段,全區154個行政村中112個完成整體騰退,26萬人實現上樓安置。自2014年啟動非首都功能疏解以來,朝陽區以農村地區為主戰場,拆除違法建設超4000萬平方米,于2023年成功創建基本無違法建設區,在減量提質背景下,全區已建及未來可提供產業空間總量超6400萬平方米,高質量發展潛能進一步釋放。為進一步提高農村發展質量、增強鄉村振興動能,朝陽區于2022年啟動城鄉融合發展三年行動,全面推動南部崛起、東部跨越、北部提升。錨定2035年“一綠建成、二綠建好”的目標,以規劃為引領,明確了未來十年的城市化路徑;今年又緊抓政策機遇,啟動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動,在全市實現了率先啟動、首年任務率先收官,完成3個村和2個平房區58.1萬平方米的拆遷騰退,安置人口1.3萬人。在推動村莊形態向城區演變的同時,盡最大努力推進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化,今年啟動建區以來范圍最廣、人數最多、資金量最大的整體性轉居工程,推動9個鄉7.6萬名農民全面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了城鄉二元結構向一元融合的歷史性轉變。與此同時,創新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大力推動產業項目“村地區管”,農業農村發展活力進一步提升。
以服務為基礎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中外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近年來,朝陽區堅持以營商環境之優謀高質量發展之進,深入落實北京市1.0-7.0版營商環境改革方案,優化建立“1+7”產業政策體系,探索架構金融資本政策服務矩陣,以小切口探索打通外國人來華堵點,發布國內首個知識產權管理國際標準并在全國推廣。大力構建融通高效的產業生態,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不斷優化垂直細分領域產業政策,迭代推出輕微違法行為容錯糾錯清單,大力培育數據要素市場,落地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健全標準化政務服務體系,深入探索“投資中國”“北京服務”的朝陽實踐路徑,在全市率先實施“一業一證”改革、“一件事”集成服務,首創重點企業“服務包”“服務管家”“成長包”等機制,基本實現區級政務服務事項“一門辦理、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商事制度改革獲得國務院辦公廳表彰激勵。與此同時,以“五宜”朝陽建設為抓手,全力構建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優美和諧的生態環境、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實現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醫聯體服務全覆蓋,是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區、醫養結合示范區,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北京市無界公園建設先行示范區,形成了“一半森林一半城”的花園城市生態底色。
以改革為動能
打造充滿生機活力之城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朝陽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緊抓“兩區”、數字經濟核心區、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主承載區建設等機遇,積極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變化要求,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推進高質量發展。深化產業園區改革,整合CBD、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管理機構,實行“一區多園”管理模式,落地全市唯一一個京津協同港口服務中心,推動北京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CBD功能區以占全市千分之五的面積創造了全市8.5%的稅收。深化中關村朝陽園“管委會+平臺公司”體制機制改革,組建科技創新平臺公司、全市首個獨立設置的區級數據局,以市場化方式推進科技創新發展,打造了互聯網3.0產業園、北京市數字人基地等一批行業引領型園區。完成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和798藝術區管理機構整合,推動文化消費試點、影視及文化藝術品保稅等政策率先落地,上線全國首個文化產業云園區,啟動建設全市首個AlGC視聽產業創新中心,區內影視產業的集聚發展成為助力北京“演藝之都”建設的重要力量。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圍繞增強企業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高質量、高起點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組建文旅、科技、城發三大集團,推動國資國企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穩步實施。圍繞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全市率先發布區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建立民營經濟統戰工作聯席會制度,占市場主體九成以上的民營企業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創新活力的重要來源。
當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的時代號角,朝陽區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力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深入實施商務科技雙輪驅動發展戰略,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人民為中心建好“五宜”朝陽,為譜寫新時代首都發展新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
(圖片來源:北京市朝陽區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陳希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