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約車行業的快速崛起給城市交通帶來了眾多便利,同時伴隨出現了一系列安全隱患和監管問題。國家和地方有必要出臺政策規定,引導行業健康有序。自國家修訂《網約車管理暫行辦法》以來,各地出臺系列新政,暫緩網約車入市進程,提高網約車準入門檻。這些政策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網約車行業合規管理,但同時也制約了網約車行業發展。因此,各地在完善網約車治理體系時,應當要著重注意出臺政策規定的科學性,充分依托信息化數字化工具決策,并盡快完善網約車協同監管機制與考核退出機制。
關鍵詞:網約車 政策規定 治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F0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10-007-02
一、引言
網約車憑借高效合理的資源配置與便利優質的出行服務等優勢,在我國迅速發展擴張。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國共有網約車平臺公司334家,網約車司機633.4萬人,運營車輛270.6萬臺,僅10月就完成網約車訂單8.09億單。一方面可以看到網約車行業的高速發展,但另一方面不可忽視的是高速發展帶來的安全、合規等方面的問題。國家和地方有必要出臺相關政策規定,引導行業健康有序。但作為新興產業,過度監管也可能會對網約車行業的發展帶來限制、抑制其創新。如何實現監管與發展的平衡,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治理體系,需針對網約車治理問題展開進一步研究。
二、網約車新政概述
2022年12月,國家六部委發布《關于修改〈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對國家層面網約車管理辦法進行了二次修訂。相較于此前,本次修訂進一步明確了相關主體責任,對網約車合規經營服務管理作出具體要求;同時,辦法充分考慮違規行為帶來的危害影響和違規主體的承受能力,對有關違規懲處措施進行進一步精細劃分。此后,各地根據新修訂的上位法,啟動了地方網約車管理辦法修訂程序,并頒布了系列網約車新政。新政內容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一)暫緩網約車入市進程
2023年5月,三亞市交通運輸局發布《關于暫停受理網約車經營許可及車輛運輸證核發業務的通告》,宣布為進一步維護網約車行業市場秩序,保障乘客和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決定暫停受理網約車經營許可及運輸證核發業務。同月,長沙市交通運輸局發布《關于暫停受理網約車運輸證業務的通告》,宣布在全市范圍內暫停受理網約車運輸證新增業務。7月,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發布《關于暫停受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相關業務的通告》,決定暫停受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相關業務。11月,貴陽市交通委員會發布《關于暫停受理網約車經營許可及車輛運輸證核發業務的公告》,決定暫停受理網約車經營許可及車輛運輸證核發業務。
除上述幾地宣布暫停受理網約車有關業務外,實際自2018年以來,南京、銀川、太原、武漢、大慶、深圳、重慶等地就已陸續發布類似通知,出臺規定暫緩網約車平臺或車輛的入市進程,此舉已成為各地治理網約車趨勢。
(二)提高網約車準入門檻
2023年6月,杭州市政府頒布《杭州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和《杭州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車輛技術標準》,新出臺的兩項規定,在杭州原有網約車管理實施細則基礎上進行更新調整,同時拆分為二。實施細則完善了對上位法的銜接,調整有關職責分工,強化安全管理及數字化監管措施。技術標準則進一步提高網約車入市門檻,一是在車輛使用年限方面,將原先申請成為網約車需要求車輛使用年限不超過5年,改為必須使用出廠新車;二是限制網約車車輛類型,規定必須使用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或車輛購置的計稅價格在15萬元以上的非新能源純電動汽車;三是進一步提升網約車性能參數要求,明確車輛軸距最低為2700毫米,行李箱容積不小于400升,續航里程不少于400公里,對比原有規定,參數標準有較大提升;四是強制要求網約車必須安裝車輛衛星定位裝置和應急報警裝置等設施設備,并要求接入道路運輸監管平臺,強化信息化監管。
同月,天津市發布《出租汽車領域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在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啟動《天津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辦法》修訂程序,調整天津網約車車輛準入標準,新申請從事網約車經營的車輛必須為新能源汽車。此類規定進一步提高了從事網約車運營準入門檻。
三、網約車新政可能會造成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國家和地方不斷修訂完善網約車管理辦法、出臺相關規定,進一步規范了網約車經營服務管理,明確各方主體責任,保障各方權益。同時,各地根據市場監管大數據分析本地網約車市場趨近飽和,主動進行市場干預,從一定程度上對網約車行業規模進行了有效控制,防止出現運力過剩或行業無序擴張等不良影響。此外,各地進一步提升網約車準入門檻,以此保證從業人員素質與網約車車輛安全性,有利于提升網約車行業服務質量與出行安全。整體而言,網約車治理呈現出合規化、精細化、信息化管理趨勢。
(二)制約因素
網約車新政一方面促進了行業的合規化管理,但另一方面,如此強硬的市場干預方法,“一刀切”式政策,也會給市場帶來較大反應,產生系列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抑制網約車行業發展空間。各地頒布暫緩網約車入市的規定,大多是基于本地網約車數量、網約車乘客規模、網約車訂單量等基礎指標。但網約車服務的供給與需求實際上是更為復雜的動態過程,單純憑借某些基礎指標就判定網約車市場基本飽和的科學性有待驗證。一旦在網約車市場規模未達到飽和前就限制網約車平臺和車輛入市,不僅使整個城市的出行需求得不到滿足,更限制了網約車行業的發展空間。
二是干擾網約車市場競爭秩序。限制新網約車平臺注冊,限制車輛登記成為網約車,本身就是對正常市場競爭秩序的干擾。該舉措意在打擊網約車市場惡性競爭,但同樣也可能會造成新的競爭問題。在原有市場自由競爭與優勝劣汰機制下,合規化程度更高、服務質量更好的網約車平臺才可以生存下來,行業競爭活力得到激發。但新政限制新網約車平臺注冊,競爭壓力減小,原有即將可能被市場淘汰的網約車平臺反而可能因此得以喘息。同時,缺少競爭活力也會對網約車服務質量造成影響,雖然新政保護了現有網約車平臺與司機的利益,但網約車平臺、司機間競爭不充分,會致使他們缺少提升服務質量的動力,以前一些行業亂象也會容易因此反彈。此外,限制車輛登記成為網約車,使網約車車輛與有資質的司機成為稀缺資源,為搶奪稀缺資源,平臺間也可能會產生新型惡性競爭行為。
三是增大網約車行業從業壓力。各地提高網約車行業準入門檻,雖然有效提高了網約車服務的質量與安全性。但另一方面,過高的標準也會增加網約車司機的就業壓力與網約車平臺的生存壓力。網約車行業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對從業人員要求不高,一直以來是靈活就業人員的熱門選擇,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社會就業壓力。但限制網約車車輛類型,提高網約車性能參數標準,提升網約車車輛價格,都直接或間接提高了網約車行業的從業成本,很多靈活就業人員可能會因為成本過高而無法從業。此外,網約車平臺也會增大運營成本,如車輛購置、車輛維護等等,此部分成本將會轉移到行業其他主體上,使得網約車行業整體從業壓力急劇增大。
四、網約車治理體系建設對策建議
網約車是新興業態的代表,相比傳統行業其具有新穎性、信息化、主體多元性等特殊性質,這給網約車治理帶來了不小挑戰,各地網約車治理體系建設還需繼續探討與完善。
(一)科學制定網約車治理政策規定
各地在制定網約車治理有關政策規定時,需更加注重政策規定的科學性。針對網約車市場出現的有關問題,要進行充分分析論證,廣泛調研驗證后再制定解決方案。YZhR/wBoTXI6OV9/l8p39fU4lRnW8d34yiRoI9ZbsPw=同時,政策規定的設計不能操之過急,要注重循序漸進,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給予一定的彈性空間,設計政策規定的過渡期,讓各責任主體得以平穩適應新政。此外,在設計政策規定時,也要充分考慮當地特色。當前國內不同城市網約車市場特點差異較大,各地要充分考慮當地網約車市場現狀特點,因地制宜出臺符合當地現狀需求的網約車管理辦法,科學謀劃、精準施策。
(二)充分借助信息化數字化治理工具
網約車行業規模不斷擴張,監管難度也不斷增大,傳統治理方式的精力有限、資源有限,無法對平臺、車輛、司機進行全面有效覆蓋。同時,網約車運營本身也依托于互聯網,具有信息化數字化特點。因此,在建設網約車治理體系時,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數字化工具,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將傳統監管手段與新興監管方式結合起來,實時跟蹤監測網約車平臺、司機的合規運營,及時查處不合規行為。接入信用體系建設,以增大違規成本的方式引導平臺、司機合規運營。以數據分析為基礎,充分借助信息化數字化工具給出智能化判斷,為網約車市場調控和治理決策提供參考。
(三)建立協同監管下的考核退出機制
各地暫緩網約車入市進程,控制網約車行業規模的同時,也要設計網約車行業考核退出機制。要建立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證、車輛運輸證、網約車司機資格證的考核機制,出臺考核辦法,考核合格才可以繼續從業,以此激發行業競爭活力,也可借此淘汰不合格平臺、車輛、司機,提升行業整體合規性、安全性和服務質量。同時,要強化協同監管。不僅是交通、公安、市場監管、網信等政府部門要強化協同監管,網約車平臺、聚合平臺等也要承擔起監管本平臺的主體責任。網約車平臺要嚴格審核、考核本平臺車輛、司機;聚合平臺也要嚴格審核、考核接入的網約車平臺。同時,還要不斷強化政企配合,逐步形成多方共同參與的協同監管考核退出機制。
五、結語
網約車治理,既要考慮監管手段的有效性,也要注意行業發展不會受到抑制。各地在陸續出臺修訂地方網約車管理辦法時,除了需與上位法保持一致外,也要充分考Nm0kGWJq/BTNsfNyCJGIA/U5dUZ8jPuLtufMzo1NBRw=慮當地實際情況,避免“一刀切”式政策規定。要考慮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制定科學適度的監管政策規定,實現監管與發展的平衡。要充分發揮政策規定的引導作用,不斷優化治理體系,避免過多干預市場。同時,要多利用信息化數字化工具科學決策,以促使整個網約車行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向堅持,王耀光.基于網絡生態視域的網約車安全治理體系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20,43(06):19-26.
[2] 付淑換,石巋然.網約車行業監管困境的演化博弈分析及優化對策[J].經濟問題,2019(12):8-15+51.
[3] 劉鵬.以網管網:第三方平臺監管的興起及其邏輯[J].治理研究,2021,37(05):51-58.
[4] 雷麗彩,高尚.網約車新政下平臺和乘客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及策略研究[J].運籌與管理,2022,31(09):14-20.
[5] 王瑨,向堅持,王耀光.我國網約車安全現狀及治理研究[J].經濟師,2021(01):41-42+45.
[基金項目: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網絡生態視域下的我國網約車安全治理體系研究》(18JL06)]
[作者簡介:向堅持,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信息系統等。]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