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提升高校學生黨員核心素養,是優化黨員隊伍建設,深化黨員培養質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儲備強大力量的必然選擇。高校學生黨員在核心素養培育方面還存在學習動機不強烈、學習內容不全面、學習制度不完善以及理論實踐轉化不深入等。針對這些問題,文章從重視黨性教育、完善系統學習、優化教育制度以及深化理論與實踐的轉化方式等方面提出對策。
關鍵詞:高校 學生黨員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F061.3;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10-188-02
一、問題的提出
高校是培養學生黨員的主陣地,高校學生黨員是青年學生群體的先進代表。近年來,隨著高校學生黨員發展的數量不斷上升,在注重“量”的同時,對其“質”的要求也不斷提升。2020年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同志回信時指出:“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1]這不僅是對新時代青年黨員的巨大鼓舞,也是對他們最為殷切的希望。作為青年黨員的組成部分,高校學生黨員理應在“學思踐悟行”中成為新時代廣大青年的榜樣。如何提升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員的培養質量,關于黨員的“核心素養”問題討論逐漸引起學術界的重視。
“核心素養”的概念是國內在引進、借鑒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教育組織和西方發達國家將“Key Competences”作為引領新一輪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的中文翻譯[2]。國內關于“核心素養”最早的文件為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發布。此后,關于核心素養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在教育教學領域方興未艾。關于“核心素養”的概念,《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將其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的六大素養。”[3]這成為學術界研究核心素養的重要參考。
那么,怎么理解高校學生黨員的核心素養?華曉芳認為高校學生黨員的核心素養應包括“堅定的政治立場、牢固的思想認識、扎實的理論基礎、高尚的道德標準”[4];冼梨娜認為互聯網時代大學生黨員核心素養的內涵為理想信念、責任擔當、善學篤行和守正創新”[5];馬加名將“微時代”大學生黨員核心素養界定為“政治素養、創新素養、服務素養和媒介素養”四個維度[6]。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學術界對高校學生黨員核心素養的概念、內涵等并沒有做出較為深入的討論。因此,根據“核心素養”的概念解釋,本研究嘗試將其理解為:學生黨員應具備,能夠適應黨的全面建設、社會發展和民族復興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些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應包含:堅定的理想信念、較高的政治覺悟、高度的責任擔當、扎實的理論功底、高尚的道德品格。
二、新時代強化高校學生黨員核心素養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筑牢學生黨員的思想之基
思想是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或形成的觀點及觀念體系。深化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員的思想需要強大科學理論的引導與教育。高校學生黨員核心素養教育的理論基礎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當前,學生黨員思想理7hyPhBYu74OJNcN4rbqBGQ==論教育主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要內容,同時結合“四史教育”“主題教育”等,全面提升學生黨員的理論修養,筑牢學生黨員的思想之基。
(二)有利于培育合格的學生黨員隊伍
在西方少數國家意識形態不斷滲透的當下,學生往往會成為被滲透被蠱惑的對象。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的主動權,對高校而言就必須提升學生黨員的核心素養,從多個維度對學生黨員的能力進行提升,這樣才能更好地與西方極具迷惑性的意識形態作堅決的斗爭。因此,培育合格的學生黨員隊伍不僅在學生時代要有堅定的理論自信、高度的政治覺悟,也能夠在將來步入社會后擔當起對社會的責任。
(三)有利于強化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是無產階級政黨對黨員提出的基本要求,是黨員先進性純潔性的集中表現[7]。充分發揮黨員模范作用,要在政治標準、思想武裝、理想信念、目標追求等方面做到統一。對于高校學生黨員而言,其核心素養的培育對標黨員模范作用的要求,堅持從學生黨員的實際出發,通過對其核心素養的提升,促進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更好發揮。
(四)有利于拓寬高校思政育人的渠道
高校一般都會在學生黨員中推選先進或者典型。這些被推先出來的學生黨員在自身綜合素養方面一般都是同一群體中的佼佼者,他們往往會被作為典型或者榜樣在高校宣傳學習。以這些被選中的典型或者是榜樣的感人事跡、優良品德等作為宣傳事跡,帶領其他黨員乃至非黨員學生群體進行學習,往往也會成為高校思政教育的鮮活素材。這無疑會拓寬高校思政育人的渠道,以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開展高校學生思政教育更能提升思政教育的說服力、感染力與影響力。
三、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員核心素養提升存在的問題
(一)黨的理論知識學習動機不強烈
保持對黨的先進理論學習的積極動機及端正態度是高校學生黨員的基本理論自覺。盡管在入黨的過程中,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在入黨動機的趨勢下,高校學生能夠對學校規定的入黨理論教育進行學習,但是在入黨之后,在具體的學生黨員教育中,明顯能夠發現部分黨員對黨的新思想新理論學習存在一種懈怠與松懈的消極態度。即便是在各種黨員集中理論教育、黨課學習中,依然有部分學生黨員對理論學習認識不足,認為這是一種枯燥的、無聊的形式主義,甚至存在抵觸情緒。
(二)黨的理論知識內容學習不全面
高校學生黨員核心素養的提升是系統性、全面性的。在黨員的理論教育過程中,部分學生黨員教育組織及人員存在對黨的理論知識理解不全面、不透徹的問題,不能及時更新黨員教育的內容,導致在黨員發展及培養過程中所接受的理論知識是片面的、斷層的,使得黨員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事實上,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本是一項連貫性的工作,即便是已經發展成為黨員,但對其教育仍要始終一以貫之,不能放松,尤其在新形勢下,開展學生黨員的教育,不僅要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教育,同時也要結合主題教育強化“四史”教育,培養學生黨員的歷史思維與歷史觀念。
(三)黨的理論知識學習制度不完善
高校在培養學生黨員的過程中除了要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之外,更要結合學生黨員受教育水平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開展黨性教育。但是在實際的學生黨員教育過程中我們發現,除了“三會一課”之外,對于黨員其他形式的日常理論教育依然比較匱乏,成文的理論知識學習制度依然不完善。盡管一些學生黨員培養部門會鼓勵黨員要積極自學,并撰寫自學心得,但是這種形式到底效果如何,還有待商榷。
(四)黨的理論知識實踐轉化不深入
理論學習如果不能轉化為實踐,那么理論可能會永遠停留在淺學的表面。對于學生黨員而言,學習黨的理論知識是進行實踐的基礎,但在具體的實踐中,先前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又可以指導實踐,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實際中,一些學生黨員僅僅只是“學”,而忽略了怎么去“行”。在e1CY7PmUWZfWoSV783nrfG622V6nZE9D9VLNIlld3Ig=疫情期間,我們看到有許許多多的大學生黨員懷著“強國有我,請黨放心”的堅定信念,投身抗疫一線,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我們也發現在一些急需奉獻的志愿服務中、大學生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及調查、鄉村支教等公共事務中,部分學生黨員因為沒去過、不熟悉、害怕等原因就打退堂鼓,黨員的責任擔當意識依然不夠。
四、新時代提升高校學生黨員核心素養的路徑
(一)重視學生黨員發展前的黨性教育
黨員的發展具有一套嚴格的程序。從申請入黨到最后成為一名黨員需要經歷一段較長的時間。對于高校相關部門而言,在啟動入黨申請程序之前就應該對具有入黨意向的大學生進行初步的黨性教育。通過發展之前的黨性教育,讓有意申請入黨的大學生純潔入黨動機,端正入黨態度,讓他們從內心深處對為什么入黨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提升自己的政治覺悟。如何開展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前的黨性教育,一方面可以利用新生入學教育等機會,由負責黨員發展的老師對有入黨意向的學生就他們關心的入黨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并開展黨課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自己觀看入黨教育宣傳片及觀看體會撰寫的方式,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性,開展入黨前的黨性教育,通過學生的所思所想初步判斷學生對于入黨的認知,對入黨有認知偏差的學生要及時開展談心談話,從入黨前就做好有意入黨學生的黨性教育。
(二)完善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中的系統學習
在黨員發展的過程中,雖然有不同的程序與步驟,但是對申請入黨的學生的新思想新理論的學習要求不能間斷。無論是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還是預備黨員,不同階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設計理論學習的內容。尤其要對黨的重要思想理論學習,不能淺嘗輒止,蜻蜓點水。因此,完善高校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中的系統學習,一方面負責黨員發展的部門要編訂一套合理的理論學習教材,以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為依據,突出重點,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通過專題黨課的方式進行持續性黨員理論教育;另一方面要強化黨員培養對象對黨的光輝形象的感知。組織黨員培養對象在寒暑假或重要的紀念日走進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紀念基地等開展主題教育或者黨日活動,切身實地的去感受去體會,從靈魂、思想深處增強申請入黨學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三)優化學生黨員發展完成后的教育制度
黨員發展完成并不代表黨員教育的結束,因為學生黨員不僅包括本科學生黨員也包括研究生學生黨員。在將申請入黨的學生培養成為一名正式黨員之后,對于正式黨員群體的教育同樣不能松懈。但這往往成為在學生黨員教育過程中容易忽略的問題。本研究認為學生黨員的核心素養應該包括堅定的理性信念、較高的政治覺悟、高度的責任當擔、扎實的理論功底、高尚的道德品格。對于學生黨員,一方面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部門要及時組織督促學生黨員積極參加“三會一課”來接受黨員再教育;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學校青年馬克思主義社團、馬克思主義讀書班、黨的理論宣講團等平臺定期進行新思想新理論的研討學習及宣講,不斷深化對新思想、新理論的領悟,持續打牢自己的理論功底。
(四)深化學生黨員理論與實踐的轉化方式
無論是學生黨員還是非學生黨員,在進行理論學習的過程中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與轉化。正確的先進的理論可以指導我們更好地實踐。對于學生黨員而言,因為缺少社會經驗以及成長環境的不同,盡管一些學生黨員能夠認識到新思想新理論對自身的重要意義,但一旦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則又顯得顧此失彼。尤其在需要學生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起帶頭作用的關鍵事情上,一些學生黨員的大局意識、思想覺悟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當然,這并不能怪學生不懂事,而是針對這樣的問題,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尋找問題的癥結,通過與學生黨員溝通交流來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以榜樣的力量來激勵鼓勵;另一方面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由其他學生黨員進行“一對一”的幫扶,強化被幫扶者的自信心,促使學生黨員在理論與實踐相互轉化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黨員核心素養。
五、結語
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員核心素養的養成,對培養一支擁有堅定理想信念、較高政治覺悟、高度責任擔當、扎實理論功底、高尚道德品格的黨員隊伍意義重大。高校學生黨員核心素養的提升既要高校黨員教育管理部門積極作為,也需要學生黨員自身領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深刻內涵。同時,社會亦需要積極參與,協同配合好高校相關部門,為其在黨員教育過程中盡可能提供便利,共同為新時代黨員隊伍建設及優化注入強大活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儲備一支強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習近平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隊員的回信[J].雷鋒,2020(07):2.
[2] 李顏如,李強.核心素養的意涵再探及其教育教學框架重構[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9(01):25-31.
[3]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J].上海教育科研,2016(10):85.
[4] 華曉芳.高校學生黨員的核心素養及其培養路徑[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05):130-135.
[5] 冼梨娜.互聯網時代大學生黨員核心素養研究:內涵、價值意蘊及培養路徑[J].新鄉學院學報,2022,39(10):73-76.
[6] 馬加名.“微時代”大學生黨員核心素養構成及教育路徑[J].高校輔導員,2018(06):67-70.
[7] 孫明增.新時代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內涵、價值和實踐路徑[J].理論視野,2023(06):77-82.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趙永安(1990—),男,黑龍江哈爾濱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通訊作者,雒春生(1993—)男,甘肅白銀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