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了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調研中醫藥大學本科新生在高考填報志愿中選擇醫學專業的情況,探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志愿方向選擇的關系。文章針對北京中醫藥大學2023級新生開展調研。結果顯示,女生報考醫學類相關專業受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程度高于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參加志愿服務和長期接觸醫務工作者熏陶的學生對醫學類專業的關注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中醫藥感興趣、曾使用中醫藥、并得到很好治療、中醫藥傳統文化地位高是影響學生最終選擇中醫藥大學醫學相關專業的重要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社會環境的變化會對高中生報考醫學相關專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學校應做好積極引導教育工作,使之樹立長期的正確的人生觀、職業觀、價值觀。
關鍵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中醫藥教育 中醫藥文化 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F126;R1;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10-199-03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給各行各業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與挑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醫務工作人員感動和影響著億萬同胞,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醫學專業和醫療行業,近年來我國高中生報考醫學類專業的熱度明顯上升[1]。研究選取北京中醫藥大學本科新生為研究對象,采用線上問卷的形式,調查報考醫學相關專業的內在原因。
二、資料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北京中醫藥大學2023級561名本科新生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共回收有效問卷561份,有效率為100%。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編調查問卷,共選取561名本科新生開展調查,由一名同學擔任調查員,調查員對本次調查目的、調查程序完全清楚,能確保后期調查資料和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所有調查問卷均由調查員統一發放和回收。
(三)統計學處理
使用的統計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卡方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運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被調查者個人基本情況、父母工作情況和對醫學關注度的情況均采用卡方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對于被調查者報考中醫藥大學醫學相關專業的多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P<0.05判定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果
我們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對報考專業是否有影響做了進一步的調查,選項“有一定影響,會更加的考慮專業能否為社會醫療衛生服務做出貢獻”和“有極大影響,希望自己以后能投入到醫療工作中,為社會做出貢獻”統一歸為有影響。與之相對立的是沒有影響。結果表明,52.9%的本科新生認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自己報考專業有影響(296/561),47.1%的本科新生認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自己報考專業沒有影響(264/561)。
(一)個人基本情況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報考醫學類相關專業的影響
女生報考醫學類相關專業受PpcNTFnTZSh94eKRZ95hkQ==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程度高于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日常學習成績的年級排名和居住地對于報考醫學類相關專業受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程度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二)父母學歷和職業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報考專業選擇的影響
父母最高學歷為??萍耙韵潞透改傅穆殬I不是醫護人員的本科新生,更能影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報考專業的選擇,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個人經歷對醫學類相關專業的關注度情況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參加過志愿活動和受長期接觸醫務工作者熏陶的學生對醫學類相關專業的選擇具有更高的關注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四)報考中醫藥大學的醫學專業多因素影響Logistic回歸分析
對調查者報考中醫藥大學的醫學專業所有因素進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采用逐步回歸法選擇變量,納入標準定為0.05,排除標準定為0.1,最終共有6個因素進入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見表4。
(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報考中醫藥大學醫學類專業情況分析
對本科新生關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之后更想成為一名醫護人員的欲望增強進行了量表統計,1—5表示很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如圖1)。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大環境的影響下,對于高中生高考填報醫學類專業影響的重要原因前三為強烈的個人理想占(71.61%),周圍人(父母、親戚、師長、朋友)對該專業的認可占(68.93%),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醫務工作人員的奉獻精神感動占(36.25%)(見圖2)。
四、討論
結果顯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高中生志愿填報具有一定影響,全國高中生報考醫學類專業意向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前的報考意向有所提升。
(一)個人基本情況
女生報考醫學類相關專業受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程度高于男生。性別對專業和就業的選擇具有差異性[2]。這與女生在記憶力、耐心程度的優勢明顯高于男生,符合醫學工作和相關學習的要求。此外,女生具有更加細膩的情感,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大環境的影響下,更容易產生共情力[3]。
日常學習成績排名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專業選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日常成績排名前50%的學生會更多地選擇報考醫學相關專業,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指出,要采取措施吸引優秀生源報考醫學專業,提高生源質量,以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4]。因此,高考成績錄取分數線也提高了,可能是因日常年級成績排名前50%的學生更多地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環境影響下選擇醫學相關專業的原因。居住地在農村和城市的學生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選擇報考醫學相關專業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跟社會發展加速,城鄉一體化顯著,農村和城市的基礎設施、醫療水平、防疫政策達到了互通有關。
(二)父母的職業和教育背景
父母的最高學歷是否為醫學職業背景對學生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選擇報考醫學相關專業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社會教育公平的理念下,我們會認為家庭教育很重要,包括父母的學歷和家庭條件。但通過本研究我們也可以發現,高考制度具有的公平特性,給每一位孩子同樣的受教育權,而這個權利并不會受到家庭中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響。醫學類相關職業一直是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形象,但伴隨而來的是這個行業的全年無休,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對孩子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這一因素并不能影響高考選擇醫學相關專業。
(三)有志愿服務經歷和長期接觸醫務工作者
結果顯示,參加過志愿服務的學生對醫學類專業的關注度更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涌現出了無數的無名英雄,他們身上強烈的生命至上、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在抗疫中,學生也積極投入到抗疫斗爭中,這種親身經歷帶給青少年們更直觀的沖擊,更能激發學生的使命感,使得更多的學生在報考專業時考慮醫學相關的專業。
受長期接觸醫務工作者熏陶的學生,對醫學類專業的關注度更高。在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這幾年,我們看到了無數關于醫務工作者無私奉獻的報道,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抒寫愛國情懷,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著青少年。以實際行動踐行個人理想,最直接的選擇就是在高考中做的決定。
(四)報考中醫藥大學的醫學專業多因素分析
中醫藥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大規模爆發期間,憑借其傳統醫術,辨證論治的治療理念和因人而異個性化的治療體系,發揮了顯著的臨床效果。使之成為當下高考報考專業的熱門領域之一。此外因社會環境造成很多人認為醫生的社會地位高,也會在某種層面上影響高考報考志愿的選擇。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對中醫藥的興趣與報考中醫藥大學的醫學專業有顯著的相關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曾使用過中醫藥,并得到很好治療與報考中醫藥大學的醫學專業有顯著的相關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中醫藥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具有獨特的防治優勢和診療特色,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中醫藥并學習中醫藥文化知識,雖然中醫藥文化傳播的途徑有很多,包括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但對中醫仍不乏片面認知。所以很多人只有親自使用才會由衷認可,這個結果也提醒我們,加強中醫藥文化的普及與宣傳依然是艱巨的任務,需要更多的中醫藥人投入其中。
中醫藥傳統文化地位的提高與報考中醫藥大學的醫學專業也有顯著的相關性。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匯集了我國人民認識生命、健康養生、疾病防治的知識和經驗,是對人類智慧的高度提煉。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推進中醫藥發展的相關政策。中醫藥的社會地位大幅度提高,對高考生來說有較好的未來發展選擇優勢。
(五)報考中醫藥大學醫學類專業原因分析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之后更想成為一名醫護人員的欲望增強,表示非常同意、很同意和同意的情況占比86.99%,數據表明是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醫務人員的奉獻精神所感動的人占據大多數。公共衛生事件突發前,高考生報考醫學專業的意愿為28.77%,較往年有所增加。而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強化了有學醫意愿的高中生的選擇,也鼓勵了一批沒有報考醫學專業意愿的學生。主流媒體對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精神進行了大量正面報道,極大地影響了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高中生,增加了報考醫學專業的意愿。因此,(下轉第202頁)(上接第23e04326c0718533a88a810845c7e3f676585d79fed2d336dee91a74be3febe2a00頁)能夠加強社會正向能量的引導、鼓勵學生關注國家大事、結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開展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使之不僅聚焦當下的專業選擇,還有未來的目標設置和自我成就感。
五、結論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于學生報考醫學類專業的影響多為積極的、正向的,但這種影響是否具有一過性的時效性,還需要我們在學生的教育規劃中做好引導,使之堅定不移地選擇醫學類相關專業,成為有責任感、有能力肩負起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中堅力量,保障國家和民族未來的發展,使更多的學生熱愛醫學,報考醫學專業,為未來醫療事業的人才儲備源源不斷地輸送優秀的后備人才。
參考文獻:
[1] 孫娟娟,代文秀,王佳斌等.疫情背景下西部農村地區高中生及家長對醫學專業報考意愿的調查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2,40(04):123-5.
[2] 柯心瑜,張天齊,羅爾丹等.藥學本科畢業生擇業意向、心態及行為的性別差異分析[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2,30(03):318-22+27.
[3] 李飛,王劍利,胡燕.選擇學醫的動機與社會流動的期待[J].思想戰線,2015,41(03):36-9.
[4] 張婷婷,楊子珺.高校畢業生擇業動機的對偶比較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13):2475-8.
[5] 吳限,張英楠,張娜.不同學制醫學生職業規劃意識現狀比較與思考[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8(01):11-4.
[課題項目: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22年立項課題(MS2022187);2022年度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會課題(zyycxcy2022001)]
[第一作者簡介:王利(1991—),男,講師,北京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通訊作者簡介:宋萌(1982—),女,副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招生與就業處,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