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面臨市場競爭加劇、資源配置不優、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挑戰。文章分析了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重要性,指出創新有助于提升市場競爭力、優化資源配置、適應經濟新常態。同時,探討了經濟新常態下創新企業經濟管理的要求,包括注重市場導向、強化風險管理、堅持以人為本等。最后,從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手段創新、組織結構創新三個方面,提出了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企業經濟管理 創新對策 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10-279-03
引言
2023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這為新時期企業經濟管理指明了方向。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運行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主體,必須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應對內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然而,傳統的經濟管理模式已難以滿足新形勢下企業發展的需要。因此,企業急需通過創新經濟管理模式,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一、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重要性
(一)提升市場競爭力
在經濟新常態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這是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根據2023年中國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已超過1.5億戶,同比增長8.4%,市場競爭程度不斷加劇。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企業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不斷創新經濟管理方式。通過創新,企業可以更加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提高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從而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企業可以創新管理理念,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及時捕捉市場需求變化,快速調整產品策略;創新管理模式,引入扁平化、網絡化等先進管理模式,提高決策效率和執行力;創新營銷方式,充分利用新媒體、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拓展營銷渠道,提升品牌影響力。以電商企業為例,它們通過創新商業模式、物流模式、支付模式等,極大地提高了用戶體驗,贏得了大量忠實客戶。2023年,我國電商交易規模達到44.1萬億元,同比增長9.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7.7%,成為拉動消費的重要力量??梢姡瑒撔率瞧髽I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二)優化資源配置
2023年,我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6%,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這就要求企業在生產、運營等各個環節,通過管理創新來優化資源配置。比如在生產領域,企業可以引入精益生產模式,消除一切浪費,最大限度挖掘現有資源潛力;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可以創新用工模式,建立彈性用工機制,根據訂單和生產需求合理調配人力資源。企業還可以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對資源利用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和優化。以鋼鐵行業為例,通過建立資源利用大數據平臺,企業可以精準掌握各環節的資源消耗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不僅可以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還有助于提高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根據測算,如果我國工業能源利用效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為企業節約成本約1萬億元。因此,通過創新經濟管理優化資源配置,無疑將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適應經濟新常態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2023年,我國GDP增速為5.0%,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在這一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等都在發生深刻變化,給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全新挑戰。企業必須通過經濟管理創新來適應這些變化,以更好地把握市場機遇,應對各種挑戰。企業需要創新發展理念,樹立綠色、循環、低碳的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創新產業布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培育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增長動力,依靠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等不斷激發新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過900萬輛,占汽車產銷的比重超過30%,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這得益于企業通過創新發展理念、產品研發、商業模式等,抓住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
二、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創新企業經濟管理的要求
(一)注重市場導向
在經濟新常態下,市場環境日趨復雜多變,消費者需求也在不斷升級。企業必須更加關注市場需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創新,這是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前提和出發點。
企業要建立市場導向的經營理念。傳統的生產導向、產品導向已難以適應當前市場變化,企業必須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將滿足客戶需求作為經營的根本目標。這就要求企業時刻關注市場動態,及時捕捉客戶需求的變化趨勢,根據需求變化調整產品策略、營銷策略等。企業要建立科學的市場調研機制,要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手段,對市場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和預判,掌握市場發展趨勢。同時還要加強與客戶的互動交流,通過客戶反饋、用戶體驗等渠道,直接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
企業要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步伐。根據市場調研結果,對現有產品和服務進行優化升級,或者開發全新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同時還要注重產品個性化定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體驗。企業還需要創新營銷模式,充分利用新媒體、社交平臺等新興渠道,實現精準營銷。要與客戶建立良性互動,傾聽客戶心聲,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只有真正做到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企業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二)強化風險管理
在經濟新常態下,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不斷增加,企業面臨的風險也在與日俱增。無論是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政策法規的調整,還是技術革新、競爭格局的變遷,都可能給企業經營帶來各種風險隱患。因此,在推進經濟管理創新的同時,企業必須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以降低經營風險,確保企業平穩健康發展。
企業要樹立全面風險管理理念。風險管理不能僅局限于財務風險,還要關注運營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環境風險等各個方面的潛在風險因素。要將風險管理融入企業決策和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實現風險管理的全面覆蓋。企業要建立科學的風險識別和評估機制。要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內外部環境進行持續監測,及時發現潛在風險點;同時建立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風險評估模型,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進行科學評判。
企業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風險應對預案。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對不同風險采取相應的規避、分散、轉移或承擔策略,并明確風險處置的具體措施和責任人,確保風險可控。企業還需加強風險管理的制度建設,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組織架構,明確職責分工;制定風險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形成長效機制;加大風險管理培訓力度,提高全員風險意識和防范能力。
(三)堅持以人為本
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根本動力。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高度重視人力資源建設,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企業注入持久的創新活力。
企業要完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員工職業發展通道。要根據不同崗位特點,制定科學的員工培養計劃,為員工提供多層次、多渠道的培訓機會,幫助員工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同時,要建立公平公正的晉升機制,為員工創造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企業要優化薪酬福利體系,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要將員工收入與工作績效、創新貢獻緊密掛鉤,讓員工的付出得到應有回報。另外,還要關注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個性化的職業發展輔導,幫助員工實現自我價值。
企業要營造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鼓勵員工大膽創新,允許失敗,給予創新者應有的榮譽和回報。同時,要加強創新團隊建設,促進不同專業背景人員的交流融合,形成創新的強大合力。企業還要高度重視員工的身心健康。合理控制工作強度,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開展心理咨詢等活動,緩解員工的工作壓力。只有身心健康的員工,才能充分發揮創新潛能。
三、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路徑分析
(一)管理理念創新
在經濟新常態下,傳統的管理理念如重資產、封閉運營、層級管理等已難以適應日新月異的市場環境,企業亟需轉變管理理念,樹立創新、開放、共享的新理念,以指導經濟管理實踐。
企業要樹立創新理念,將創新視為第一生產力。首先,要破除僵化思維,勇于嘗試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術,主動擁抱變革。其次,要將創新理念融入企業文化,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鼓勵員工大膽創新,并為創新者提供必要的資源保障。企業要樹立開放理念,主動融入全球價值鏈。再次,要打破資源稟賦等傳統約束,通過開放合作拓展發展空間。積極吸納國內外先進理念和人才,推動管理模式、技術工藝等不斷創新。最后,要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協同配合,形成利益共同體。
企業要樹立共享理念,推動資源高效流動。首先,要順應共享經濟潮流,打造平臺型企業,實現資源開放共享。通過互聯網等渠道,整合各方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其次,要加強內部資源整合,打破部門墻,促進跨部門協作,實現優勢互補。最后,企業還需要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精益管理、敏捷管理、平臺經濟等,來指導和規范經濟管理實踐。精益管理可以幫助企業持續消除浪費,提高效率;敏捷管理有助于企業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平臺經濟則能夠打破資源稟賦限制,實現優化配置。
(二)管理手段創新
在經濟新常態下,傳統的經濟管理手段已難以完全適應日新月異的市場環境。企業急需借助信息技術等先進手段,創新經濟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決策水平。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為管理手段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以大數據為例,2023年我國數據資源規模超過120ZB,數據要素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市場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全面掌握市場動態,為經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企業可以構建大數據分析平臺,整合內外部數據資源,對用戶畫像、消費習慣、市場趨勢等進行多維度分析,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優化產品策略和營銷策略。同時,還可以基于大數據預測模型,對未來市場走勢進行預判,為企業戰略布局提供決策支持。
企業還可以借助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實現生產運營的智能化管理。通過部署云平臺,企業可以集中管理各類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通過物聯網感知設備,企業可以實時監控生產運營狀態,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人工智能技術也為企業經濟管理帶來全新機遇。企業可以應用智能決策系統,輔助管理者進行風險評估、方案選擇等,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同時,人工智能在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等領域也大有可為,有助于企業提升管理精度和效率。
(三)組織結構創新
在經濟新常態下,市場環境瞬息萬變,企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挑戰。為了提高組織機動性和響應速度,適應市場變化,企業需要對傳統的組織結74e29c2deb13d2cb49b10bf05d2e9d5765ad4c5bc8cc259801c995594fa01411構進行創新調整。
企業可以建立扁平化的組織架構,壓縮管理層級,縮短決策鏈條。傳統的層層把關決策模式已難以適應當前快節奏的市場變化,扁平化組織有利于提高決策效率,加快對市場的響應速度。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管理層級為4.8層,同比下降6.3%,扁平化改革成效初現。企業可以探索網絡化的組織形態,打破職能部門的壁壘,促進跨部門協同。在網絡化組織中,不同部門通過信息共享和緊密協作,形成一個高效的有機整體,能夠充分發揮各自專長,提高組織的整體績效。
企業可以設立專門的創新團隊或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經濟管理創新工作。創新團隊可以匯聚企業內外部的創新力量,集中精力研究創新課題,為企業注入持久的創新動力。同時,創新部門還可以建立創新項目庫和人才庫,系統推進創新項目的落地實施。企業還可以借鑒“賽馬理論”,在組織內部營造“內部市場”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通過建立扁平化、網絡化、創新型的組織架構,企業將更加靈活高效,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抓住發展機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企業只有不斷創新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組織結構,才能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抓住市場機遇,應對各種挑戰。同時,企業經濟管理創新也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企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推進經濟管理創新,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和風險防范能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姍姍.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路徑研究[J].質量與市場,2022(22):94-96.
[2] 蔡子建.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路徑[C]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經濟技術與管理創新交流會論文集.2022:3.
[3] 廖金葉.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路徑[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2(09):81-83.
[4] 張力.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路徑[J].商場現代化,2021(21):119-121.
[5] 李沁怡.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研究[J].營銷界,2020(12):161-162.
[2024年吉林省高教科研重點自籌課題《基于云平臺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案例庫建設與應用研究》(JGJX24C164)]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