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海南省消防救援隊伍應急通信保障工作在各級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本文對近年來海南省發生的滅火救援應急通信保障典型案例進行了分析,結合案例提出當前通信保障工作呈現出的新特點,并就進一步完善通信保障工作機制提出建議。
關鍵詞:無線通信;滅火救援;應急通信;通信保障
一、引言
改革轉制以來,海南省各地消防救援隊伍“抓實建強”應急通信隊伍,強化全員輪訓和專業培訓,配齊語音綜合調度臺、綜合定位、圖像自組網、語音自組網、衛星便攜站、各類無人機、四足偵察機器人、外骨骼、衛星電話等關鍵裝備,狠抓拉動測試、實戰實訓和跨區域演練,磨合優化運行模式、保障機制和規程,在歷次重大消防安保和災害應急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博鰲論壇、消博會、火箭發射等安保活動,以及東方“10.20”八所港油輪爆炸事故、昌江“6.7”森林火災撲救、保亭“2.15”毛拉洞水庫救援等事故救援中經受了實戰檢驗,全省應急通信保障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要看到,隨著“全災種、大應急”職能的轉變,現場救援不斷呈現新的更復雜的特點,給現場通信保障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因此,要結合工作實際認真分析,未雨綢繆,化被動為主動,不斷改進應急通信保障工作機制,實現“組成網、隨人走,不中斷、聯得上,聽得見、看得清,能圖傳、能分析”。
二、近年海南省極端惡劣條件下應急通信保障典型案例分析
(一)水域救援通信保障典型案例
2021年2月15日上午11時22分,保亭縣毛感鄉毛拉洞水庫一艘載客量為12人的沖鋒舟乘載17人開往壩頭,途中由于船體進水發生側翻導致人員落水,12人落水后自救或被救,5人失蹤。現場落水地點距離湖心島約20米、離碼頭約2公里,碼頭離庫區大門口約2公里。救援現場湖心島完全無網、無電、無路,碼頭位置公網信號時有時無、無法架設衛星便攜站,庫區大門口公網信號微弱。總隊應急通信分隊統籌三亞、保亭、五指山應急通信力量,在“斷電、斷網、斷路”條件下,連夜趕赴現場,在島上搭建衛星便攜站,確保了前、后方音視頻不間斷傳輸,在碼頭建立衛星電話值守臺,并規范現場作戰通信,統一規范350M信道,設置指揮、處置、通信保障3個頻道,保障了救援現場信息暢。同時,在庫區大門口依托動中通架設指揮部,確保一旦接到應急管理部、部局連線,隨時能夠互聯互通。共投送7架無人機(總隊2架、三亞2架、保亭1架、五指山2),配合救援人員進行搜索,為指揮部提供全景態勢,錄制救援現場視頻信息,為后期戰評、宣傳提供基礎資料。
(二)森林火災通信保障典型案例
2020年6月7日15時許,昌江縣海尾鎮發生森林火災,造成大范圍蔓延,對附近村莊造成極大威脅,并逼近核電站、加油站油庫、環島動車線路、動車調度信號塔等重點目標。海南省消防救援隊伍迅速行動,第一時間調集力量跨區域增援,經全體參戰指戰員近22個小時的奮力撲救,成功處置了這起海南省有森林火災記錄以來過火面積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災。此次火災共調度了全省7個支大隊應急通信分隊共10車22名通信保障人員參加通信保障工作,現場整合了公網、專網、衛星網,全力保障通信暢通。針對作業面廣、人員分散的復雜通信環境,利用公網、專網對講機建立三級無線指揮網,全過程全時段保障現場指揮暢通。利用衛星網、公網雙鏈路連續保障現場與后方持續22小時不間斷的視頻會議,通過4G布控球、4G單兵、無人機等將現場多路圖像實時回傳。利用無人機編隊全時段監測火勢,整合現場10余架偵察無人機為3個編隊,分布在3個主要戰場,每個編隊由專人指揮、編號作業,梯次升空全面監測火勢發展,為優化力量投放提供有效指引。同時,利用無人機熱成像實時偵察火點位置,實施精準打擊。
(三)石油化工火災通信保障典型案例
2016年10月20日12時57分,東方市八所港危化品碼頭一艘載有3400噸石腦油的油輪發動機艙發生3次爆炸,現場有人員被困。總隊啟動應急聯動預案,先后調集全省9個支隊(大隊)共77輛消防車、450名消防隊員、31名政府專職消防隊員,1個企業專職消防隊及海事、港務、安監、環保等相關部門的聯動力量到場共同參與處置。公安部消防局啟動跨海增援機制,緊急調運廣東、廣西總隊310噸泡沫增援。現場救援歷時5天4夜,通信設備較落后,共調集了總隊及9個支大隊應急通信分隊共12車、38名通信保障人員到場參與處置。第一時間在東方市城市高層建筑頂上架設1部中繼臺,安排廠家技術24小時值守,確保了救援現場二級指揮網無線通信全覆蓋,保障了各職能部門、各救援隊伍之間作戰指揮通信暢通。全程共安排各支大隊應急通信分隊架設了28部單兵圖傳及布控球,全方位全角度向部局、總隊指揮中心上傳現場救援圖像,利用多架無人機進行高空偵察、錄像,為現場指揮決策提供依據。同時,通過支隊指揮中心接入市公安局道路監控資源,全流程全方位監控事故船只和周邊化工裝置的安全,及時為前方指揮部提供預警信息。
三、極端惡劣條件下應急通信保障的難點堵點
(一)通信保障工作站位不高
部分通信保障指戰員對“主力軍、國家隊”的職能定位和“綜合性”“全災種”應急通信保障要求認識不足,聯動保障意識不強。特別是在各類重大災害事故保障中,部分單位未在第一時間啟動聯動通信保障機制,到達現場后存在“分區劃片”現象,與其他單位通信保障工作銜接不緊密。在東方“10.20”八所港油輪爆炸事故通信保障任務中,沒有預判到事故時間跨度長、救援單位多、現場情況復雜等特點,沒有及時調派通信力量,導致前期通信力量捉襟見肘。
(二)現場通信組織能力不強
在昌江“6.7”森林火災通信保障工作中,部分單位對災情情況不了解,力量、裝備調集不充足,協同通信保障不到位;部分單位未第一時間明確現場通信負責人,指揮體系不健全,分級責任制落實不到位,值守報備意識不強,現場通信指令得不到有效落實。在東方“10.20”八所港油輪爆炸事故通信保障任務中,總隊、支隊通信隊伍分工協作不到位,任務下達和信息上傳不及時,導致前期出現對講機信道分配不清楚,各隊伍指揮員通信不暢通、作戰信道相互干擾等火場通信混亂等問題。
(三)崗位人員業務能力偏弱
在保亭“2.15”毛拉洞水庫救援通信保障中,現場通信人員不掌握復雜地形和惡劣氣象條件下衛星便攜站選址架設方法,上線超時嚴重;第一到場人員未利用“接力傳輸”等方法第一時間將現場情況傳輸至指揮中心,無人機拍攝的畫面質量較差,無法反映現場救援態勢。在昌江“6.7”森林火災通信保障工作中,個別通信員對通信指揮車操作不熟練,出現指揮車上線較慢、圖像未及時切換等問題,個別通信員對無人機的操作不熟練,制作的全景圖光線不足,效果較差。
(四)裝備建設和管理維護仍有差距
在各類典型災害事故通信保障工作中,部分單位未按要求配備雙光版及測繪小型無人機、多卡聚合路由器、便攜電源、夜間照明等設備、不能滿足晝夜持續作戰的需要;部分單位通信裝備日常維護保養不到位,出現無人機電池放電過快、對講機電池不耐用、圖傳高清接線松動、指揮車電流音雜音明顯等問題,導致關鍵時刻連不上、通不了,聲音畫面較差。
(五)聯勤聯動制度機制仍然不健全
以上案例中,消防救援隊伍在通信保障過程中,與通信管理、無線電、三大運營商的聯動過少,特別是在“斷路斷電斷網”極端條件下,與電信、移動、聯通聯動機制不夠完善,運營商未及時到場保障,錯過了關鍵的救援保障時間點,無法為救援隊伍和受災群眾提供可靠的公網覆蓋服務。
四、新型無線通信技術在極端條件下的應用
(一)高山自組網基站
建議結合海南全島區域范圍小、中部高山多等特點,在中部及沿海區域部署“不接市電、不聯公網”的高山無線自組網基站,基站通過“太陽能+風能+蓄電池”的方式供電,通過遠距離無線橋接的方式聯網,實現各級消防指揮中心與消防救援隊伍之間無線通信暢通,保證了極端惡劣條件下全島區域24小時不間斷通信覆蓋。此類設備主要應用于臺風災害導致大面積公網癱瘓,加上狂風暴雨時衛星設備無法使用的場景,解決了總隊指揮中心與各支隊救援隊伍之間一級網通信難題,避免出現個別救援隊伍因公網癱瘓、衛星設備無法使用情況下人員“失聯”問題。
(二)新型衛星設備
加強高通量衛星平板的配備,利用該設備接入近地軌道、高速率衛星的特點,可以實現強風暴雨、“三斷”等情況下重點救援現場圖像的傳輸。推廣“天通貓”在全省的使用,著力解決衛星電話對星難、值守頻繁斷續的問題。以上設備主要應用于公網癱瘓的救援行動中,特別是山岳、水域等救援時,可以利用高通量衛星平板傳輸圖像,為救援隊伍和受災群眾提供互聯網WiFi信號。
(三)圖像自組網設備
強化圖像自組網設備在“三斷”等情況的戰法應用,通過圖像自組網基站接力傳輸的方式,組成一張圖像傳輸網絡,將各救援一線的圖像通過無線多級跳轉的方式,遠距離傳輸至前方指揮部,為前方指揮部指揮決策和力量部署提供依據。此類設備主要用于大面積洪澇災害救援中,當運營商基站因電力中斷退服時,利用此類設備可以實現各消防救援隊伍之間通信暢通,也可以將各救援點圖像傳輸至前方指揮部和指揮中心,為指揮決策提供依據。
五、完善極端惡劣條件下應急通信保障工作機制的建議
要按照“立足極端條件,從嚴從難從緊建設通信體系”的要求,加強“公網癱瘓、道路損毀、電力中斷、惡劣天氣”等極端復雜惡劣條件下的應急通信體系建設是必須堅持的導向。對此,要堅持問題導向,結合海南省實際,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加強訓練演練、抓好通信保障體系建設、健全各項制度機制,不斷加強和完善應急通信保障工作,確保各類災害事故現場保障高效救援。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重特大災害事故應急通信保障工作的緊迫感、使命感
應急通信作為偵查災情、指揮作戰的關鍵支撐,事關科學決策、力量調度和作戰指令上傳下達,是新時代應急救援指揮體系高效運轉的基礎和前提。各級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清當前面508d629da511ebc1a127e23db3653d41884fe72f1734eca35627ed86406cb261臨的形勢任務和嚴峻挑戰,以“推進消防救援體系和救援能力現代化”為總目標,把應急通信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加快構建科學高效、穩定可靠的應急通信體系,全面提升服務實戰指揮決策和快速建設指揮部的能力。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和指揮員要著眼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從根子轉變思想觀念、解決認識問題,牢固樹立“過不了通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的意識,深入剖析短板弱項,逐項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落實到位,增強運用各類通信手段強化指揮調度的能力和水平。
(二)建強隊伍,提升復雜惡劣條件下的應急通信保障能力
各級要立足實戰、科學統籌,盡快配齊配強應急通信保障力量,落實專人專責、定人定崗要求。要按照“以點帶面、逐級輪訓”等方式,參照全國應急通信師資骨干力量培訓班的模式和標準,組織開展業務理論培訓和實戰化訓練演練,提升專業素養和實戰能力。要按照《關于印發應急救援作戰指揮力量體系建設指導意見》配備標準,盡快配齊前突通信通信車、通信器材運輸車、方艙通信指揮車、衛星便攜站、便攜式電源等車輛裝備,加快構建“專網為主、公專結合”的應急通信網絡。救援期間,凡遇有斷網、斷路、斷電等“三斷”情況時,要第一時間運用北斗有源終端、衛星電話等保底手段報告災情,再逐步開辟通信節點、架設通信網絡,建立救援一線與上級指揮中心的音視頻聯絡,保障指揮調度、研判會商和科學決策。要清點現有裝備,加快老舊設備升級改造,做好日常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查測試,保證性能優越、完整好用。
(三)加強訓練,做好打大仗、打惡仗、救大災的應急通信準備
各級要針對“訓戰脫節、應變能力弱、匯報不及時不規范”等突出問題,深入崇山峻嶺、高山峽谷等復雜地形,在強對流、強降雨等惡劣天氣條件下,有針對性地開展衛星電話、衛星便攜站、衛星通信車等衛星通信裝備測試訓練,熟練掌握衛星對星和規避干擾的方法、步驟、技巧。要組織開展衛星通信車途中駐停匯報、單兵邊拍攝邊匯報、手機橫屏拍攝和無人機實時回傳圖像等專項訓練,熟練掌握報告要領、要點、要素,以及無人機與衛星設備連接方法。建立與各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準確掌握實時氣象、道路交通、信號覆蓋、電力保障等情況,立足“斷網、斷路、斷電”和72小時自我保障要求,在高風險地區前置保障力量,編制應急通信響應預案及編程,組織通信測試和實戰演練。要同公安、交通、水利、氣象、電力等部門和單位加強信息互通,約定通信聯絡規則,加強與電信運營商的對接協調,定期開展聯合通信演練和綜合會商,整合多方通信資源,提升整體保障水平。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面對極端惡劣條件下的滅火救援通信保障任務,必須充分認識應急通信保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完善聯勤聯動保障機制,加強隊伍建設和技術支撐能力培養,提高各類災害事故通信保障的應急實戰能力,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作者單位:麥宜 海南省消防救援總隊應急通信與車輛勤務大隊
參考文獻
[1]朱劍,李濤.無線通信技術在消防滅火救援中的應用[J].信息技術與應用,2018(5):98-101.
[2]王麗娟.極端惡劣條件下無線通信設備的改進與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9(3):37-39.
[3]劉軍.無線通信技術在消防應急救援中的應用[J].電信快報,2017(8):56-59.
[4]楊海濤.消防部隊無線通信系統的應用與發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4):67-69.
[5]周勇.極端惡劣條件下滅火救援中的無線通信技術應用研究[J].中國應急救援,2019(1):37-40.
[6]王寧.無線通信技術在消防救援中的應用及發展[J].中國新通信,2019(5):45-48.
[7]陳華.消防部隊無線通信系統的應用及發展前景[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8(4):78-81.
[8]馬曉明.無線通信技術在消防滅火救援中的應用與發展趨勢[J].中國新通信,2018(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