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5G網絡建設與發展的加速推進,用戶數量及使用流量加速增長。本文從用戶感知角度入手,聚焦抖音點播業務、視頻通話業務和時延敏感類聚業務,旨在通過研究用戶體驗速率與實際感知的映射關系,輸出感知差小區評價體系,為提升5G網絡用戶體驗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字:感知評估、體驗測試、優化思路
一、引言
本研究從用戶感知角度入手,聚焦主流業務,下行聚焦抖音點播業務,上行聚焦微信視頻通話業務,時延敏感類聚焦王者榮耀業務,通過限速匹配主觀體驗預期的速率/時延要求、特定場景體驗測試,輸出2個場景、3個維度的感知差小區評價體系,并據此制定用戶感知提升方案。
二、業務感知測試方法
為評估用戶真實體驗,應從問卷調查、限速測試、速率映射、特定場景體驗測試、對象轉換等五個方面進行測試,制定用戶感知質差體系,從用戶感知角度入手,提升用戶體驗。
(一)問卷調查
通過調查問卷,將用戶體驗轉換為可量化的指標,獲得用戶對典型業務忍受度(體驗差)的感知。
(二)限速測試
針對抖音熱門業務,進行限速和不限速模式下的測試,通過“臨界點用戶體驗”到 UE級“速率”限速,獲得用戶能夠忍受體驗對應UE級速率和時延基線。通過對抖音的限速和非限速測試,研究者得到以下兩個結論:
結論1:抖音業務在空口資源受限及持續滿buffter場景,前臺體驗速率與網管UE throughput接近,可用網管下行低速占比表征體驗差的感知;
結論2:抖音點播業務前臺體驗下行速率低于4Mbps左右,個別短視頻播放出現卡頓,對應網管速率為4Mbps、下行RTT時延為184ms。
(三)速率映射
通過對微信視頻通話、騰訊視頻、今日頭條進行上、下行限速測試,根據前臺體驗速率映射網管UE級速率,確定前臺速率與網管IP速率映射關系,特別是前臺體驗差時刻的映射關系。
1.上行限速測試——微信視頻通話
選取不限速、限速1.6Mbps、限速1Mbps、限速0.5Mbps、限速0.4Mbps共5種不同的限速模式,場景下前/后臺微信視頻通話,對比前臺測試和后臺網管統計速率以及前臺感知到的視頻狀態,如表1所示。
結論:微信視頻通話在空口資源受限時,可用網管上行低速占比表征體驗差的感知,當上行速率低于500Kbps,微信視頻通話出現花屏、卡頓現象。
2.下行限速測試——騰訊視頻
根據騰訊長視頻業務不同畫質模式的碼率對應關系,選取碼率最高的臻彩視聽和1080P進行限速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結論:騰訊視頻滿足主觀體驗預期的速率和時延如下:騰訊視頻1080P 速率4Mbps,RTT時延204ms;騰訊視頻(臻彩視聽)速率基線10Mbps,RTT時延136ms。
3.下行限速測試——今日頭條
在首次打開今日頭條頁面后,初始緩存加載的頁面數據量較多,初始速率可達30多Mbps,初始頁面加載完成后,一般在1~3.5Mbps左右。
結論:今日頭條滿足主觀體驗預期要求的下行速率為3.5Mbps,下行RTT時延基線130ms。
(四)特定場景體驗測試
針對高負荷、弱場、高干擾等特殊場景體驗測試,對限速測試進行補充,確定主觀體驗差的速率、時延波動范圍。
1.覆蓋維度
基于某小區抖音業務拉線測試,當RSRP=-121時,下行速率低于4Mbps,導致抖音卡頓和掉線,需要重點關注掉線率指標。
2.容量維度
高負荷場景抖音業務出現卡頓時刻,下行UE速率為2Mbps-3Mbps,下行RTT時延為160ms-300ms。數據與限速體驗測試結論一致。
3.干擾維度
高干擾場景微信前臺發圖轉圈、微信視頻通話卡頓、王者榮耀卡頓時刻,前臺速率、時延和網管對應時刻用戶級速率和時延接近,與限速體驗測試結論一致。(五)對象轉換
對小區UE和小區速率大于5Mbps區間占比關聯分析發現:當速率大于5Mbps占比的體驗滿足度在80%時,小區平均速率達到拐點(如圖1)。當滿足度在80%—100%之間時,速率與滿足度的曲線將變平緩,進一步提升的優化代價比較高。因此,建議將體驗滿足定為80%。
三、感知差小區評價體系
依據場景測試結論可區分普通場景和重點場景,上行速率、下行速率、時延 “三個維度”分場景和分制式,搭建感知差小區評估體系。
(一)不同場景不同業務的體驗要求
1.普通場景
下行:滿足抖音點播流暢播放,4Mbps的速率要求;
上行:滿足微信視頻通話,500Kbps的速率要求;
時延:綜合業務加權下行RTT時延150ms 、綜合業務加權下行RLC SDU平均時延160ms。
2.重點場景
下行:滿足高清視頻流暢播放,10Mbps的速率要求;
上行:滿足微信超清視頻通話/抖音超清直播,2Mbps的速率要求;
時延:王者榮耀70ms下行RTT時延要求。
根據兩個場景和三個維度對速率、時延的要求,構建如下分場景/分制式的感知體系。
(二)用戶感知優化思路
根據分場景感知評估體系,從基站告警、終端側、傳輸側、核心網側等對數據業務進行多維分析與感知提升。
終端:通過對比不同終端與速率、時延等感知指標對接功能,定位異常終端;
覆蓋:優化覆蓋質量,直接提升用戶可獲得的帶寬和體驗速率;
容量:通過擴容降低無線資源利用率,增加用戶可分配的資源,提升感知;
核心網:排查核心網用戶面網元存在的問題;
傳輸質量:加強對傳輸丟包、亂序、RTT時延等的監控;
SP服務器:排查成功率和時延等較差的服務器。
四、結束語
為評估用戶真實體驗,本文通過問卷調查、限速測試、速率映射、特定場景體驗測試、對象轉換等五個方面分析影響因素、進行效果效果驗證,評估用戶感知質差體系,聚焦主流業務,下行聚焦抖音點播業務,上行聚焦微信視頻通話業務,時延敏感類聚焦王者榮耀業務,輸出感知差小區評價體系,為后續的速率優化提供思路和經驗參考。
作者單位:孟凡強 姜盼盼 韓兆坤 曹潔 曹正潔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東有限公司濟寧分公司
參考文獻
[1]方忠士,張薇,李顥.基于用戶感知的5G網絡評測工具設計及應用[J].上海信息化,2022,(06):30-35.
[2]姚執光,張巧琳.基于用戶感知的數據業務資源配置模型研究[C]//中國通信學會無線及移動通信委員會.2013全國無線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論文集(下).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北有限公司;,2013:6.
[3].范榮明,胡博.基于大數據的客戶感知KQI與KPI關聯研究[C]//2017-2019年“學術金秋”獲獎論文集.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陜西有限公司;,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