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培養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畢業生的程序設計能力,本文針對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設置現狀,并以“Python程序設計”課程為教學案例,介紹了Python編程語言教學優勢,確定了“Python程序設計”教學目標,制定相應的課程教學方式,并對學生進行校內、校外項目式教學實踐。希望通過本研究,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數據科學;大數據技術專業;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實踐
一、引言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作為近年各高校開設的一門本科專業,旨在培養學生的數據科學、信息科學等基礎知識素養,確保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和應用大數據采集、大數據處理、數據安全等技術,使學生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和程序設計能力,為學生勝任數據分析、數據系統開發崗位打下基礎[1[。該專業中,為了提升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教師要以“Python程序設計”為教學案例,強化對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設置現狀
數據科學在推動現代化社會的快速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各高校越來越重視對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設置的課程包含大數據計算、大數據系統、離散數學、大數據平臺與應用、數據可視化等,學生通過學習和掌握這些課程,可以提升他們的編程能力和計算機思維,為培養一大批勝任大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可視化工程師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打下基礎。
三、“Python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實踐案例分析
(一)Python語言教學優勢
Python語言是運用面向對象思想設計的一種編程語言,具有以下教學優勢:
1.易學易用,程序框架結構簡單
Python語言具有語法簡單、易理解、易書寫等特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書寫代碼的準確率。Python語言中內置IDLE框架,具有跨平臺性,可被多種操作系統直接運行。因此,方便學生選擇熟悉的操作平臺進行Python程序編寫和運行。另外,Python語言含有字典、元組等多種獨特的數據類型,方便學生熟練運用并解決項目問題。
2.功能強大
Python語言含有多種學習拓展包和插件,學生運用這些拓展包和插件可以直接解決常見的項目問題,提高了程序開發速度,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成本。
3.Python語言底層實現原理是借助C和C++語言所編寫的程序代碼,具有擴展性高、更新持續性強等特點,學生利用Python語言可以直接調用編寫好的模塊完成程序設計,提高程序編寫質量和效率。
(二)“Python程序設計”教學目標
“Python程序設計”借助Python這一編程語言進行程序編寫、設計和展示,并運用計算機思維,將Python語言應用場景分析和相關概念講解進行完美融合,旨在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2]。該專業學生正式進入“Python程序設計”課程學習前,已經學習并熟練掌握C語言編程知識。所以,學生學習Python語言概念以及程序設計基礎上,還要分析思考Python語言與C語言之間的異同點以及聯系。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實踐學習情況,了解對Python語言基本概念掌握情況,通過引導學生學習“Python程序設計”課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思維、編程能力等綜合素養,幫助學生掌握Python語言學習規律,為學生學習其他編程語言打下基礎。該課程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
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和應用Python語言的概念,學會根據實際問題,運用相關理論知識,設計和編寫程序,并確定最佳程序設計方案,從而打造和形成一套系統、完善的Python程序語言知識體系[3]。
2.能力目標
“Python程序設計”課程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思維和思政素質。在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中,通常設置“Python程序設計”這一核心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大數據分析能力和辦公自動化應用能力。同時,要求學生強化對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熱點動態信息的實時關注,并收集和整理Python在相關領域中應用案例,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4]。
3.素養目標
“Python程序設計”課程學習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思維、工程素養等綜合能力,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樹立家國情懷等思政素養,確保學生結合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行業發展需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5]。
(三)“Python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方式
在“Python程序設計”課程中,采用的混合式教學方式涉及課前,線上平臺工作;課上面對面講解教學;課后線上總結三個環節。
1.課前,線上平臺有關工作
在課前學習階段,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提前將錄制好的視頻和優質教學資源發布到在線教學平臺中,并為學生列出課堂需要討論的問題,促使學生根據這些問題,選取和下載難度適中的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當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時,學生可結合自身學習節奏,學習和掌握Python基礎知識;當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扎實時,學生可結合學習興趣,選取和下載多樣化教學資源進行學習,完全符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觀看課程,以此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6]。同時,學生借助互聯網,采用線上探討的方式,主動學習存在疑惑的知識點。當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遇到抽象難懂的知識點時,學生可對視頻進行反復多次觀看和學習,直到所有知識點全部領會、吃透、掌握為止,從而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課前學習環節中,學生可以結合他們的學習能力,借助在線教學平臺,獲取和學習知識點,避免對教師的過度依賴[7]。
2.課上面對面講解教學
學生通過運用在線教學平臺經在線學習后,自然會產生很多疑問。課堂學習中,學生帶著這些疑問可以有針對性地聽講,提高學生課堂聽課質量和效率。另外,線下課堂中,教師可以選用具有實用性的,貼近生活的案例,結合該案例,提出多個問題,讓學生在這些問題的驅動下完成小組討論[8]。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機房的電腦進行程序編寫,提高他們的編程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在此基礎上,還為學生提供課堂上面對面答疑和知識點講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方便教師對學生當前學習情況有一個全面地認識和了解。在以上教學模式應用背景下,可以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心靈距離,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3.課后線上總結
將學生全部拉進構建好的微信群中,然后向該微信群中傳遞和共享資料,方便學生自行下載和學習課程資料,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直接借助微信群向教師求教,便于教師掌握每位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進而調整教學內容,保證教學的有效性。當線上、線下教學工作結束后,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歸納和整理,并借助在線教學平臺,發布和更新相關專題,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階段性測試期間,學生采用在線提交作業的方式,與其他同學進行探討。此外,教師結合學生當前的互動交流情況,對不同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促使教學工作向個性化、精細化方向不斷發展。該環節中,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Python編程相關問題,提高學生編程能力,為后期就業打下基礎。
(四)項目式教學實踐
“Python程序設計”課程實質上是培養學生運用計算機思維解決復雜、繁瑣事務的能力。僅借助課堂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忽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會造成學生無法全面地掌握和理解課程內容,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現階段,大部分高校采用教學實踐方式是讓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完成固定的學習實踐任務,這種教學實踐方式過于單一落后,只能培養學生將基礎理論知識與有限情況相結合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創新和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實踐方式,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綜合素養奠定基礎。
1.校內項目式教學實踐
校內項目式實踐方式是指將校內實踐項目劃分為若干個小項目,采用項目規劃的方式,引導學生按照課程規定要求,完成相應的實踐任務。教學實踐設計時,首先教師要結合掌握的課程理論知識以及企業項目,采用項目驅動方式,為學生提供教學實踐活動。例如,實施“Python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實踐時,在課前,教師要根據前沿技術和時事新聞,結合學生學習情況,設置相應的實踐課程主題,如借助網絡爬蟲,搜集全球因疫情死亡人數、治愈人數,并完成對訪問界面的設計,方便用戶快速查詢感興趣的數據;運用Math庫,在不重疊原始標志基礎上,結合第三十三屆冬奧會,設計相應的會標。其次,將所有同學劃分為多個小組,并指定組長,在組長的制定和安排下,小組成員完成各自負責的任務,組合各小組成員的最終完成情況,設計和實現項目規定的功能模塊。當各小組的項目報告被全部批改完畢后,為每個小組設計項目進行打分、排名。最后,運用“身份轉換課堂”的方式,從功能是否齊全、邏輯性是否強大兩個因素,評選出優秀的小組,由優秀小組講解項目編程思維,方便其他小組成員的學習和模仿,為促使自身編程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打下基礎。此外,教師要采用批判性思維,幫助學生指出并改正項目不足的地方,促使學生作品不斷優化和升級。
2.校外的項目式教學實踐
校外項目教師實踐是指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優質資源,直接進入企業中進行實習。例如,實施“Python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實踐時,教師可以與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如應用Python語言編寫自動駕駛等領域的企業,引導學生掌握目前的前沿技術,確保學生經定崗實習,擁有企業工作相關的綜合能力,為他們未來就業打下基礎。定崗實習期間,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企業的規章制度,如多勞多得的酬金分配方式、上下班按時打卡以及企業項目實際生產過程和內容。同時,還要明確學生在企業項目任務中的角色,為他們清晰規劃職業生涯、提高就業成功率創造條件。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中,程序設計課程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始終貫穿計算機人才培養工作中。而Python程序設計課程屬于各高校的選用課程,在培養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和編程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結合Python編程語言特點,確定該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并對學生實施校內、校外項目式教學實踐,提高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實踐效果。
作者單位:孫沖 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參考文獻
[1]梁峰,程永喜,韓朝怡,等.基于OBE-CDIO理念的畢業要求達成度體系構建——以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Java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3,9(1):154-158.
[2]吳舒展,潘保國,熊運鴻,等.課程思政理念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課程建設與實踐——以Python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3(11):113-115.
[3]閆潔.專業數字化升級視域下“Python程序設計”課程建設路徑——以長春某金融高職學校為例[J].科技資訊,2023,21(7):123-127.
[4]徐藝.高職擴招背景下大數據技術用于專升本學生分級教學模式探索——以程序設計類教學為例[J].中國新通信,2022,24(9):167-169.
[5]徐偉,陳凱明,馬建輝,等.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課程在線教學改革探究[J].軟件導刊,2020,19(12):181-184.
[6]趙巖."程序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研究與探索——以Python語言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3(15):105-108.
[7]李曉英,何首武,陳佳,等.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探索[J].軟件導刊,2022,21(7):98-102.
[8]劉勇,田凱,周曉琳,等.以OJ系統和學科競賽為核心的程序設計實踐教學[J].高教學刊,2021(6):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