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發和利用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以高中英語外研版教材為例,從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的角度出發,探討信息化視域下完善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案。
關鍵詞:高中英語;核心素養;信息化;外研版教材;使用優化
一、引言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英語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豐富了英語教學資源,提高了英語教學效率。但與此同時,信息化教學也對教師的備課、授課和課后評價帶來了新的挑戰。教師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學會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英語教學,更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本文以《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為指導思想,以高中英語外研版教材為研究對象,提出信息化視域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外研版教材使用優化策略。
二、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含義和內容
(一)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含義
所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所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未來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具體劃分為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四大組成部分。這意味著教師在培養學生與英語語言知識和學習能力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逐步建立起文化自信,要使學生具備廣闊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交際能力。英語本身是一門國際通用的語言,在國際交流交往中有著重要作用。在當前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要求開展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學生的進步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二)信息化視域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在信息洪流中獲取、篩選、理解和應用優質信息的能力。
第一,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信息搜索能力。信息化時代,海量的英語學習資源可供學生選擇,包括電子書籍、網絡課程、學術論文等。學生需要學會利用搜索引擎和數據庫等工具,精準地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
第二,學生需要具備信息評估和篩選的能力。信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是學生在使用信息時需要關注的重點。學生需要學會判斷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和信息內容的真實性,能夠辨別信息中的主次地位,從而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這不僅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能力,還需要學生擁有批判性思維和判斷能力。
第三,學生需要具備信息理解和應用能力。信息化時代,英語學科教學不再局限于講授基礎的語法和詞匯知識,更強調學生對信息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通過英語課程教學,學生應該具備閱讀、分析和理解各種英語文本的能力,如新聞報道、學術論文、文學作品等,同時,還應該具備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的能力,如進行英語演講、寫作和交流等。
(三)高中英語外研版教材中涉及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
1.文化意識層面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有較高的文化意識,能夠將語言學習與文化學習結合起來。在以高中英語外研版教材為基礎的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文化知識的融入和滲透,讓學生能夠了解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促進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在信息化視域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搜集、整合更多的英文資料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提高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2.思維品質層面
思維品質是指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或其他信息化輔助工具,構建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情境,增強語言材料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英語國家的情境,讓學生用英語介紹該國家的文化、食物、風俗習慣等。在這種情境下,學生不僅提升了文化素養,還提升了英語表達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3.學習能力層面
學習能力是學生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特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式學習等能力。在信息化時代,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自主學習以及合作學習,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所需要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將信息化手段和英語教材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三、信息化視域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外研版教材使用優化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奠定學生的語言能力
學生語言能力培養是英語核心素養培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能力涵蓋了學生聽說讀寫等諸多方面的能力,在當前新課改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環境中,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結合信息技術,做好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挖掘。例如,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結合教材內容,將教材中更多涉及到文化背景、語言常識的知識,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結合希沃白板,結合電子課堂進一步提升語言知識的生動性、趣味性,在寓教于樂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教材中的重難點單詞、語法、句型,這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例如,在講解“a perfect day”的相關內容上,教師可以結合視頻、圖片、音頻,將其呈現給學生,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豐富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的表現效果,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小組討論”“微視頻+小組合作”等組合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微課視頻庫,供學生隨時隨地進行預習、復習等自主化學習。此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對微課進行優化和調整。例如,在進行聽力訓練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自己喜歡的英語電影片段或英語綜藝節目,并在觀看后對其片段進行模仿和朗讀。在利用微課開展聽說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不斷豐富微課的形式和內容,使其更有趣味性、互動性和實用性。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微視頻等微教學手段來開發校本教材等,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是高中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結合信息技術的表現力優勢,將其服務于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依據網絡化、信息化工具,挖掘其中的文化意蘊豐富。文化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指導學生逐步形成文化品格。例如,教師在講解“festival”的相關知識時,可以結合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包括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的相關圖片視頻,為學生創設濃郁的節日氛圍,并鼓勵學生在課堂情境中用英語介紹這些傳統節日,這能夠加深學生對傳統節日的深刻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進行中外文化對比,幫助學生認識各國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不同文化的欣賞感,逐步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文化品格。
互聯網是教學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重要渠道。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多樣性、開放性特點,為教師的備課和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持。在開發和利用網上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并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認真梳理,合理利用,例如,在教授“Amazing art”這一課時,教師要將教材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融合,將知識和技能點以微課形式呈現出來。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預習教材內容,通過微課、微視頻等形式幫助學生預習課文內容。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輸入機會。在教師先呈現相關視頻內容,帶領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隨后再以微課為抓手,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設計一些與文化相關的活動來加深學生對不同國家文化差異的理解和認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文化意識。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性品質,它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微視頻+在線互動”的方式開展教學。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播放一個新聞短劇,讓學生根據短劇中的信息來分析、總結、評價新聞中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對新聞事件的理解和自己對新聞事件所持觀點暢所欲言。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其他學生就發言學生的內容提問并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能夠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夠增強自主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教師應當通過對新教材的合理安排,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對學生思維素質的培養。如“Food for thought”的教學,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現不同食物的圖片,并讓學生用合適的形容詞對食物進行描述。通過看圖說話,讓學生在思考詞匯的過程中,訓練了思維的敏捷性與靈活性。教師還可適當安排課外閱讀任務,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思維素質的培養。以必修一第四單元“Friends forever”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提前安排相應的課外閱讀篇目,并設置一些問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組織課外閱讀題目的答案時,結合自己的實際狀況,對照課文,運用本單元學到的句型來表述。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靈活性。當遇到開放式題目時,學生要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猜測,并根據情節發展出相應的情節。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力,又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從而幫助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發揮信息技術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具體表現為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反映出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升學習效率的本領。教師需要善于發揮信息技術的資源優勢,結合信息技術平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的相關內容上,教師可以結合環保主題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線上平臺搜集與環保相關的知識,并要求學生結合所倡導的素材拍攝相應的英文宣傳片。結合本單元教材中的內容和所學的重點詞匯,將其應用于小組宣傳片中,一方面,這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在實踐中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能力。
結合高中英語外研版教材,其中雖然新增了許多課程內容,也體現出了強烈的時代氛圍,但是,由于社會在飛速發展,教材的改變無法及時跟上社會的發展。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靈活地補充。例如,在進行必修三冊《The world of science》的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布置作業的形式進行教學,組織學生通過互聯網搜集課本上沒有提到的或最新、最前沿的科技與應用,并在課堂上向教師和同學展示自己的成果。這種方式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與知識體系與社會的發展保持同頻,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結束語
在信息化視域下,結合英語外研版教材的使用與更新,教師也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使之成為學生英語學習和發展的基礎,促進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綜合發展。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通過信息技術構建課堂生態系統,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在課堂內外,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必備的品格與能力。在信息化視域下,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對英語教材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反思,并以此為契機,不斷優化教學策略,不斷拓展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希望本文能對廣大教育工作者帶來有益借鑒。
作者單位:趙園園 薛城區實驗高中
參考文獻
[1]吳為.高中英語主題語境探究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教學, 2023, (21): 44-45.
[2]劉保葉.基于學科素養的高中英語外研版教材的優化使用[J].中學生英語, 2023, (18): 65-66.
[3]牛順喜.新版高中英語教材的優化使用策略[J].成才之路, 2015, (20): 87.
[4]賴偉昌.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的優化使用[J].教書育人, 2015, (07): 43-44.
[5]支麗芳.例談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的優化使用[J].生活教育,2014,(11): 90-91.
[6]徐瑛. “五嚴”背景下英語教材資源的整合[J].學苑教育, 2012, (24): 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