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并結合當前初中化學教學現狀,提出了結合互聯網技術進行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希望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挖掘生活素材,認知生活現象,了解其在化學學科中的應用,加強解讀與理解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社會各個領域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在教育領域,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也為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初中化學作為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其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但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將化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探索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所謂生活化教學,是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進行結合,建立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引起學生情感層面的共鳴和感受,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目前的初中化學教學中,仍存在生活化教學策略應用不夠理想的情況。因此,教師應深化教學改革目標,優化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與能力,促進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與轉化。
二、“互聯網+”背景下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必要性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實現生活化教學目標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習內容與生活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導致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但生活化教學可以將常見的生活現象融入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生活化教學可以提高化學學科的教學效果。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探索欲望,生活化教學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引導他們用科學的眼光觀察現象,用化學思維分析生活中的問題。這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三、初中化學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初中化學教學面臨三大挑戰:首先,教師教學理念需更新,部分教師仍偏重知識傳授,忽視學生主體地位與創新能力培養;其次,教學內容處理缺乏深度與創新,實驗教學僅停留于表面現象,與生活實際脫節,未能深入挖掘化學原理及促進知識內化;最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足,部分教師未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與在線平臺豐富教學手段,影響教學互動性與趣味性。
(一)教師教學理念亟待更新
當前,初中化學教學領域面臨的一個顯著問題是教師教學理念相對滯后。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育理念應與時俱進,聚焦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部分教師仍固步自封于傳統的教學框架中,導致學生的學習過程偏向被動接受。為改善此現狀,教師需積極轉變觀念,將教學重點轉向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培養,引導學生深化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二)教學內容處理缺乏深度與創新
部分教師在教學內容處理上顯得過于機械,僅滿足于照搬教科書上的實驗步驟與結論,忽略了實驗原理的深度剖析與設計思路的拓展。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對實驗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現象,難以深入理解實驗背后的化學原理和本質。同時,缺乏創新的教學內容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限制了學生對于實驗本質的理解與掌握,難以促進其知識結構的內化與升華。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實驗教學的重視,深入挖掘實驗背后的化學原理和科學思想,注重實驗設計的原創性和探究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改進和創新,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實驗能力。
例如,在講解酸堿中和反應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來驗證酸堿中和反應的發生,如使用酸堿指示劑、pH 試紙等進行檢測。同時,教師還應促進實驗成果與理論知識的有機融合,讓學生通過實驗現象深入理解化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三)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待提升
信息技術已成為現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然而,部分教師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存在短板,未能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中的潛力。這些教師可能對信息技術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不熟悉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在線教學平臺等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學效果。這不僅影響了教學的互動性與趣味性,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枯燥乏味,也制約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為此,教師應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參加相關的培訓課程或學習活動,學習如何運用互聯網資源搜索教學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運用在線教學平臺進行教學管理等。同時,教師還應積極探索利用互聯網資源創新教學模式,如開展翻轉課堂、在線討論、虛擬實驗等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學習效果。
四、“互聯網+”下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注重生活化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化學學科學習興趣
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主要通過教科書和教師講義獲取知識。但基于“互聯網+”的生活化教學,教師即可利用互聯網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材料。學生可以通過電子書籍、在線視頻、學術論壇等,獲取相關化學知識,拓寬學習視野。同時,學生還可以在網絡上參與討論與其他同學一起解決問題。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生活式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
例如,學習“電解水”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生活化問題,可以在水中加入電解質,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設備呈現內容,例如講解“生活中的鹽”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日常生活中的食用鹽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創設這樣的情境:“請問同學們,父母每天做飯時都需要往炒菜鍋中倒入什么調味料呢?我們每天吃到的有滋有味的食物離不開哪種調料呢?”此時大多數學生就會想到食鹽。之后,教師則可以通過視頻呈現的方式,將食用鹽的成分以及工業制鹽的方式、流程進行呈現,也可以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與視頻相融合的教學模式下,提高他們的課堂注意力。然后,教師可以講解比較枯燥的食用鹽元素價態內容,引導學生嘗試設計實驗,進而驗證猜想和結論,為學生營造的相應情境,教師可以設定研究目標,同時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引導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問題情境與討論。
學生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查閱文獻資料,設計科學有效的實驗方案,積極參與實驗探究。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學生的思維意識、創新能力以及化學學科素養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提升,這也更加有利于學生在未來形成分析問題、整合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促進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升他們的化學學科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二)挖掘生活現象,通過現象解讀化學知識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課程資源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實則就是學生知識獲取的過程。在當前初中化學學科教學過程中,許多抽象的概念對初中生而言確實存在困難。但如果可以將其與生活結合起來,則可以通過生活素材剖析,提取其中的化學知識和相關元素,將抽象概念進行形象化處理,從而使學習變得簡單。為此,教師首先需要指導學生分析教材,找到化學與生活、科技和社會的關聯,這樣有助于建立新舊知識點的聯系,引發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調動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快速進入思考。
例如,講解紅磷燃燒反應時,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紅磷可以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那么在商店購買燈泡時,你有沒有細看過燈泡玻璃的內部?其實通過觀察鎢絲金屬絲上是否有紅色的東西,即紅磷,就可以判斷出燈泡的質量。”同時,向學生介紹化學物質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分析哪些化學物質在生活中確實存在。例如,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鹽、醋、酒,均含有二氧化碳。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將生活中的生活現象進行引入,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化學學習的意義與實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近幾年生活案例,讓學生通過案例了解化學知識的實用價值,感受化學學科魅力。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問題解決能力。
(三)結合互聯網積累生活經驗,實現知識遷移
在化學學科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而在初中化學實驗中,有一些實驗難以在課堂上完成,此時需要借助信息技術實現。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智慧課堂開始成為教育領域的新趨勢。在化學教學中,智慧課堂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和工具。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教師通過投影儀展示復雜的化學實驗過程,讓學生感受化學實驗的神奇。同時,智慧課堂還配備了在線實驗模擬軟件,讓學生能夠完成虛擬化學實驗,觀察反應過程,預測實驗結果,加深他們對化學實驗的理解和記憶。
首先,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打造智慧課堂,讓學生在課前通過互聯網資源提前預習化學知識。例如,學習“燃燒-滅火”時,教師可以提前通過互聯網資源將滅火原理、滅火方法和滅火器材等信息展示給學生。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手機、電腦引導學生觀察這些信息。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置互動環節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預習心得,提出疑問或分享有趣的發現。例如,教師可以邀請幾位學生上臺,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展示他們找到的關于滅火原理的動畫視頻,并引導他們討論視頻中的關鍵點,如“為什么水能撲滅木材火,卻不能用于電氣火災?”這樣的問題能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最后,在課堂上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例如,學習“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資源向學生展示二氧化硫與水發生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利用二氧化硫滅火。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參與化學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技術分析化學問題,并引導學生解決化學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四)布置生活化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后作業設計與安排是檢驗教師教學成果和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選擇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作業設計,以加強學生的生活化學習效果。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設定相應的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形成活躍的思維狀態和愉快的學習感受。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搭建網絡學習平臺和智慧課堂,使學生更好地探究化學之謎。
在課后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設計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方式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學習“酸堿中和反應”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調查家庭中常用的酸堿物質,了解它們的性質和用途,并設計實驗演示酸堿中和反應的過程。學生可以使用在線平臺提交作業,教師批改后及時給予學生反饋。
五、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化學學科需要進行改革與創新。因此,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革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豐富與完善教學內容。教師要善用互聯網技術,加強生活化情景創設和引入生活化素材,建立學科知識內容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真正感受化學學科的實用性,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思考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將不斷得到完善和推廣。在“互聯網+”的助力下,初中化學教學將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與活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郭建勛 甘肅省靜寧縣阿陽實驗學校
參考文獻
[1]唐壽.淺談“雙減”背景下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學周刊,2023(33):99-101.
[2]張徐寧.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J].學周刊,2023(32):91-93.
[3]高玲敏.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構建[J].試題與研究,2023(27):129-131.
[4]於亦佳.基于生活的化學主題式探究教學[J].文理導航(中旬),2023(09):49-51.
[5]趙聞.初中化學教科書中探究活動的設計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3(25):1-3.
[6]張典仁.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啟迪與智慧(上),2023(09):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