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和法治觀念的關鍵環節,有效的課程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效果。基于信息技術的導入方法,如時政熱點啟迪思維、實物導入建聯系、生活情境體驗法和談話式導入啟思考,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本文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導入的重要性、原則和策略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究,旨在為教師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導入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導入;信息技術
一、引言
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背景下,教育領域正經歷著一場深刻變革。尤其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導入,已成為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究的重要課題。信息技術為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它不僅能夠豐富教學手段,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本文將深入探究基于信息技術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導入方法,為教師提供具有實操性的導入策略,以期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他們的道德素養和法治觀念。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導入的重要性
(一)引起學生興趣,提升課堂參與度
導入環節對于一堂課來說,如同序曲對于一場音樂會,它需要瞬間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這一環節尤為關鍵。當教師運用富有吸引力的故事、鮮活的時事新聞或模擬真實生活情境實施課程導入時,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會立刻被激發[1]。這種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緊密結合,使原本顯得略顯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且有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入學習狀態,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自然會提高,從而為整堂課的學習效果奠定了基礎。
(二)明確學習目標,指引學生學習方向
導入不僅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清晰的學習導航。該環節中,教師會對課程學習內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簡要介紹。這樣學生在開始正式學習之前,就已經對即將接觸的知識有了一個大致的認知。這種認知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消化新知識,還能幫助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此外,明確的導入也能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有力的框架,確保整堂課的教學內容和節奏都更加有條不紊。
(三)建立情感基礎,促進師生交流互動
導入環節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但同樣重要的作用,即為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搭建一個平臺[2]。通過這一環節,教師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興趣點,而學生也能感受教師的關心和投入。這種情感上的交流不僅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能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創造更加和諧、積極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更愿意表達觀點,而教師也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解答。這種積極的互動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還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導入的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原則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導入環節中異常關鍵。初中生正處于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強烈的年齡階段,因此增加導入環節的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課程內容的興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圖片、視頻、音頻等,為學生帶來豐富的感官體驗。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有趣的故事、情景模擬或互動游戲等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課程學習。
(二)生活性原則
生活性原則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導入環節中體現為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觀察和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將生活經驗與課程內容相結合。通過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理解和思考課程內容,教師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并應用于實際生活中。例如,在“親情之愛”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與家人相處的點滴,分享親情故事和體驗,從而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家庭關系的內涵和重要性。同時,這種生活化的導入方式還有助于拉近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課程內容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三)時效性原則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在課堂導入環節中注重時效性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引入當前時政熱點或社會現象作為導入案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3]。時效性的案例能夠引發學生的共鳴,激發他們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例如,講解“法律在我們身邊”時,教師可以引入近期發生的法律事件或社會熱點,引導學生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識,從而加深他們對法律的認識和理解。
(四)政治性原則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課堂導入中,政治性原則至關重要。這一原則強調在導入環節中正確把握政治立場,確保傳遞正確的思想導向。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過程中,因此正確的思想導向對他們的成長具有深遠影響。在選擇導入案例時,教師應注重案例的正能量,避免引入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案例[4]。同時,即使講解反面案例時,教師也應通過問題設置,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使他們能夠從中吸取教訓,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
四、基于信息技術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導入策略
(一)時政熱點啟迪思維,培育政治素養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信息技術為教育領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資源和手段,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而言,時政熱點導入法是一種富有創意且實用的教學策略。
在傳統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搜集、整理時政熱點資料。而現在通過利用搜索引擎、新聞網站、社交媒體,教師和學生可以輕松地獲取最新的、與課程主題相關的時政熱點,這不僅大大節省了時間和精力,還能確保信息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利用多媒體,教師可以將時政熱點以圖文、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使時政熱點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的呈現方式不僅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時政熱點知識。通過在線教學平臺或社交媒體,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在線討論、小組合作,讓他們針對時政熱點發表觀點。這樣的互動和參與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政治素養。
以“堅持改革開放”為例,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利用時政熱點導入法實施教學。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互聯網搜集近年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典型案例。其次,通過多媒體展示這些成就和案例,引導學生思考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和意義。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在線討論,讓他們分享觀點和看法,并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探討改革開放對國家和個人的影響。通過這樣的導入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還能培養他們的政治素養和合作探究意識。
(二)實物導入建聯系,生活化原則引興趣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實物導入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得到了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實物導入方法不僅建立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與信息技術的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立體的學習體驗[5]。
傳統的實物導入依賴于教師攜帶實物進入課堂,而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教師可以利用數字技術將實物進行數字化處理,制作成具有交互性和動態性的數字模型或虛擬現實(VR)體驗。這樣一來,學生可以通過電腦或移動設備進行在線觀察、操作和互動,打破了實物展示的局限性,使學習更加便捷和高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實物置于特定的情境中,通過聲音、圖像、動畫等形式還原真實場景,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學習環境。例如,學習“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帶入一個模擬的選舉現場,通過觀察投票箱、選民證等實物,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選舉流程和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此外,信息技術還為實物導入法提供了互動與反饋機制。教師可以通過在線平臺發布實物相關的探究任務,引導學生完成小組討論、在線調查。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現,促進信息的交流與共享。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在線評價系統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此調整教學策略,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基于信息技術的實物導入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具有深遠的意義,它不僅拓展了實物導入法的應用范圍,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而且通過情境創設、互動反饋功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參與度。
(三)生活情境體驗法,真實場景激發興趣
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生活情境體驗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日益豐富。這種導入方法通過模擬或再現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知識的魅力,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信息技術為生活情境體驗法提供了更廣闊的素材來源,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索引擎、社交媒體等工具,發現和收集與課程主題相關的生活情境素材。這些素材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音頻,通過信息技術的處理和編輯,教師可以將其整合成具有教育意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生動的學習體驗。信息技術增強了生活情境體驗法的互動性和參與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生活情境以動態、立體的形式呈現出來,如通過投影儀或電子屏幕展示動態圖像、播放相關音頻或視頻。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設計互動環節,如角色扮演、在線問答、小組討論,在參與中加深他們對情境的理解和思考。例如,在“友誼與成長同行”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再現學生日常生活中與朋友的交往情境。通過播放一段關于朋友之間互助互愛的視頻或展示朋友之間溫馨瞬間的照片,引導學生回憶友情經歷,并思考友誼對個人成長的意義。接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他們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模擬情境中體驗友誼的珍貴。
所以,基于信息技術的生活情境體驗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豐富了教學資源,提高了教學效果,而且通過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互動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四)談話式導入啟思考,雙向交流助新課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談話式導入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煥發出新的活力。這種導入方法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為新課的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
信息技術為談話式導入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庫,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輕松獲取與課程主題相關的最新視頻、文字材料,這些素材往往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和真實性,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創新永無止境”一課中,教師可以選取關于中國北斗導航系統最新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感受科技創新的力量。而信息技術提升了談話式導入的互動性和效率,在傳統的談話式導入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可能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借助信息技術,如在線教學平臺或社交媒體工具,教師可以實現與學生的即時互動,無論在線問答、投票還是討論區留言,都能讓學生參與談話,提高了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以“創新永無止境”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在線教學平臺發布一段關于北斗導航系統的視頻資料,并設置問題供學生思考。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電子屏幕展示視頻資料,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接著,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在不知道路線的情況下,如何到達威海呢?”“這些APP用了哪種導航系統?”“北斗的研制成功說明了什么問題?”等等。通過這些問題,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深入地交流和討論,引導他們理解創新的重要性和意義。
所以,基于信息技術的談話式導入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具有顯著的優勢,它不僅豐富了教學資源,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通過增強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激發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熱情。
五、結束語
信息技術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更多的可能。通過時政熱點啟迪思維、實物導入建聯系、生活情境體驗法和談話式導入啟思考等策略,教師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這些策略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和法治意識。然而,信息技術只是輔助手段,教師運用時應結合實際,合理選擇和調整策略,確保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邱傳彩 泰安東岳中學
參考文獻
[1]袁婧.借助信息技術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11):37-39.
[2]劉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情景教學法[J].文理導航(上旬),2023,(10):70-72.
[3]胡紅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時政教學的引入探究[J].求知導刊,2023,(25): 35-37.
[4]吳庚偉.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3,(08):29-30.
[5]文琳. 信息技術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探究[J].中國新通信,2023,25(04):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