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加強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論宣講工作是黨的理論武裝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傳播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和教育基層干部群眾的有效途徑。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這個首要政治任務”。作為國資央企,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分公司(以下簡稱:西南油氣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聚焦首要政治任務,做好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工作,探索形成黨的創新理論宣講“西油模式”。

“西油模式” 的做法及成績
西南油氣田注重在專題講座、主題黨課、研討座談、展覽展板、知識競賽等傳統宣講載體基礎上,立足石油天然氣行業特點,組織開展各類形式多樣的理論宣講活動,著力理論宣講“四色”傳播載體,以“紅色、特色、亮色、底色”相融合,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點、線、面”立體傳播。
突出紅色,建立“一核多點”研學陣地。西南油氣田立足“中國天然氣工業搖籃和未來”的定位,始終以“深化石油精神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再學習再教育再實踐再傳播”為核心,打造具有西南油氣田特點的宣講陣地,打造以毛澤東主席視察隆昌氣礦紀念館為代表,輻射延伸出紅村會戰舊址、32111英雄鉆井隊紀念園、“征氣驛道”“石油記憶”主題街等理論紅色宣講陣地,形成了“一核多點”紅色游學地圖。注重將黨的光輝歷史搬上展示墻、將黨的偉大成就拍進宣傳片、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講解詞,對參觀者進行沉浸式和面對面講述。三年來,西南油氣田所在川渝兩地十余處石油精神教育基地、黨員教育基地、工業文化遺產等,累計參觀近100萬人次,不僅起到了傳播石油精神、展示油氣田形象的作用,同時也讓黨的創新理論在紅色陣地廣泛傳播。
彰顯特色,舉辦“主題展演+互動研習”宣講活動。連續五年在黨內集中教育、主題教育總結階段,在紀念鐵人王進喜誕辰100周年等重大活動期間,舉辦“現場+網絡直播”主題展演,以老領導、老專家、老石油代表、講述人的視角,通過現場訪談、故事分享、專家解讀、情景再現的方式,講理論、講歷史、講傳統、講精神、講奉獻,生動展示和宣講油氣田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和實踐。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建立常態化研學互動機制,多次舉辦“西油故事·融媒研習社”活動。活動采取“交流分享、案例解析、情景演練”的形式,邀請當地政府、媒體、高校的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授課,提升新聞輿論工作者媒介素養和專業技能,不斷鞏固“政、企、媒、學”新聞輿論工作四方聯動機制,為西南油氣田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輿論支持。
增強亮色,打造“大流量+現象級”融媒作品。以官方微信“西油記”為核心,報、臺、網、微、端協同發力,將傳統形式與現代手段相結合,把互動問答、新媒體技術等新手段巧妙運用于其中,制作了一批圖文、音視頻、漫畫、H5等爆款理論宣講作品,如“總經理微課堂”“處長談效”等作品,實現了理論傳播的“落地”與“出圈”。 其中,主題黨日活動“在紅色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傳承革命薪火”在央視欄目《新聞直播間》播出。“數字化如何在西南油氣田C位出道”登上新華社“一帶一路”國家直播平臺,引發廣泛關注。萬米深井——深地川科1井開鉆,在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現場直播,取得了良好成效,總點擊量達到10.97億人次。反映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微電影《曉光》榮獲國務院國資委2021年度中央企業優秀品牌故事,成為中國石油品牌中唯一入選的微電影作品。策劃編印《大地之眼》融媒體讀物,創新采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融媒體傳播方式,展現川渝地區重點氣田發現過程,引導公司干部員工全方位、立體化了解四川油氣田60多年的勘探開發輝煌成果。在建黨100周年策劃推出油氣田首部系列紀錄片和同名紀錄電影《青春紅》,出版《川油史記》系列歷史圖文集,匯編出版《氣美家國》《大地之眼》等一批特色鮮明、形式新穎的宣講作品,充分發揮融媒體在宣講中傳播快、影響大、覆蓋廣的優勢。
提升成色,形成“多方參與+院士領銜”研究生態。牽頭主辦四川省石油系統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把油氣田思想政治工作的難點、重點作為理論研究的著力點,堅持每半年編印、刊發一期《工作與研究》,推出一大批有分量、有價值的理論研究闡釋成果,為油氣田各單位在黨的創新理論宣講上提供有益參考和借鑒。連續9年開設文化建設軟科學項目,從《天然氣文化研究》到《天然氣產業文化創新》研究,創新采用“1+4”多機構聯合攻關形式,全面推動項目高質量完成,形成40萬字專著,有效夯實理論研究成果。2024年,首次成立由6位院士牽頭開展的《中國天然氣工業(發源地)文化傳承和文明探源》專題項目,以獨特視角,獨具創意的聯合研究方式,從“井史”“技術史”“產量史”“文化史”四個方面,深入挖掘四川盆地天然氣工業精神根脈,首次將中國天然氣工業(發源地)發展史與企業文化傳承融合研究,全方位呈現天然氣工業發展成果,為打造國內最具特色的“中國天然氣工業基地”品牌提供有力的理論保障和支撐,為油氣田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地方經濟、保障民生需求、推動事業發展提供不竭動能。
“西油模式”的經驗啟示
加強優勢資源整合,多渠道加強宣講隊伍建設。西南油氣田企業員工年齡跨度大、文化水平差異大。不同年齡、文化、工種的員工,思想上具有不同的疑惑,使得宣講對象呈現出多樣化、分眾化的新特點。因此,要多渠道加強宣講隊伍建設,加強黨建內訓師、青年講師團培養,提升黨支部(副)書記理論素養,用好用活各類先進典型,加強外部專業講師力量引入,樹立 “每名黨員都是宣講員”意識,同時加強宣講技巧的專業化培訓,進一步打造“人人都是宣講員”的格局。
加強線上線下融合,多手段拓展宣講載體。西南油氣田企業下屬單位存在點多、線長、面廣的共性特點,容易導致理論宣講向基層組織延伸不夠、向基層群眾拓展不夠,宣講覆蓋面容易存在盲點盲區。因此,要加強新媒體、主題展演、知識競賽等生動式、互動式載體的應用推廣,同時堅持小而精的分眾化、片區化宣講,增強宣講方式的靈活性、趣味性和多樣性。
加強頂層系統設計,全方位建立宣講保障機制。黨的創新理論一直在不斷豐富拓展,是一個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系統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學體系。因此,要加強宣講工作的頂層化設計,突出宣講工作制度的建設和保障機制的建立,明確宣講工作經費來源渠道,制定表彰激勵政策,建立資源成果共享機制和效果反饋機制,持續提升基層黨的創新理論宣講水平。
(責任編輯:冉智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