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文化領域改革的目標,對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作出部署。
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加速發展,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賦予了新的活力。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作為網信領域主力軍,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新載體,在守正創新中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新的表現形式、激發新的活力;大力推進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發展,持續拓展文化發展和傳播的空間,創新文化產品的生產方式和傳播格局,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為文化強國建設筑牢“數字基石”。
賦能非遺文脈新傳承提升文化傳播效能
中國移動通過應用數字技術,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大數據體系,突破了傳統時空的限制,拓展非遺傳播路徑,推動非遺傳承,賦能非遺創新性發展,讓非遺文化驚艷世界。
北京中軸線由15處遺產構成要素構成,始建于13世紀,成型于16世紀,歷經逾7個世紀,形成了秩序井然,氣勢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見證了影響中國都城營建傳統兩千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也代表了中華文明在城市規劃建設上的偉大創造。中國移動將現代通信網絡、數字技術與文化遺產保護融會貫通,為中軸線建設了5G+城市數字孿生協同監測系統。該系統兼具遺產保護和游覽展示功能,繪制出中軸線文化遺產數字地圖,讓數字與現實相融合,借助5G消息、數字虛擬游覽、慢直播等手段,打造全新沉浸式體驗。
浙江省溫州瑞安市東源木活字印刷術是已知的我國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不僅是國家級非遺,入選了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遺名錄。中國移動聚焦東源文創場景,充分發揮元宇宙、5G+AI等創新技術優勢,打造了木活字歷史Vlog、數字化木活字、文創商城等數智應用,建設VR木活字展示館,賦予了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生命力。
中國移動利用數字藏品、UGC(用戶原創內容)、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模式,打造江蘇“紫鯨”數字藏品發行平臺,實現數字藏品與元宇宙的有效結合,讓文化遺產“煥發新生”;利用5G全息投影技術,在昆山打造國內首個全息數字劇場,在戶外廣場1:1還原劇院內的昆劇《浣紗記》演出,讓傳統藝術從劇場中“走出來”,實現藝術的“沉浸式觀演”和“超時空接觸”。
中國移動以AIGC、VR繪畫、動作捕捉等創新技術,打造國內首檔聚焦大灣區非遺文化的VR紀錄片《來自大灣區》,多維度呈現粵劇、武術、醒獅等大灣區非遺文化。在記錄澳門“魚行醉龍節”這一傳統節日時,中國移動采用AI模擬人類在不同情緒時的心跳頻率,與鼓點相融合,為用戶提供了360°沉浸式非遺文化體驗。此外,中國移動突出嶺南紅色文化,整合當地紅色文旅基地資料1000余份,打造沉浸式數字博物館,讓塵封的檔案“開口說話”,給觀眾互動、全新的觀展體驗。
豐富發展文旅新體驗促進文化全民共享
中國移動助力建設數字文化基礎設施,通過持續推進5G網絡建設,加強重點旅游區域5G覆蓋和數字化平臺建設,突破了信息獲取障礙,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和服務體驗,推動文旅產業智慧化轉型升級,賦能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中國移動充分發揮大數據價值,打造集數據共享、服務集成、業務聯動于一體的“梧桐文旅”產品體系,高效開展全域旅游監測、管理、數據分析,推動旅游業態、旅游服務和旅游產品創新升級。
隨著三星堆考古不斷“上新”,三星堆博物館持續發“熱”,中國移動在博物館打造的5G網絡、Wi-Fi網絡實現全覆蓋,并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現票務系統云化、自助驗票、智能講解、大數據分析等功能。博物館通過大數據實時分析,能實時監控游客流量,及時發布溫馨提示,實現智慧管理。
依托5G-SA網絡、ULCL分流技術,中國移動為云岡石窟打造了一張高隔離、高定制、高安全、高靈活、高融合的5G雙域專網,讓游客無須跨越千山萬水,通過屏幕即可體驗云岡石窟的巍峨風采;助力云岡研究院建成國內首個以圖形圖像計算能力為主的“數字云岡”中心,建立云岡全息數據檔案,實現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續利用,令文物可觸可感,讓云岡1500多年的石窟藝術走出冰冷石壁,走向世界。
在江蘇巡塘古鎮,中國移動助力打造特色文旅小鎮示范工程——“智慧巡塘”物聯網古鎮。園區智慧平臺依托智能感知、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對古鎮進行三維渲染高精度還原,并同步搭建智慧安防、智慧環境等六大智慧應用模塊,為小鎮管理提供可視化、動態化的參考。
在連云港花果山,中國移動打造“大花果山5G+智慧景區”項目,通過“移動云+5G專網+On eTrip平臺+多項5G應用”,加快推動傳統旅游與5G與擴展現實技術深度結合,實現“一部手機管花果山、一部手機游花果山”的全新體驗和智慧服務。
在湖北,中國移動打造“美好中國·幸福旅程”智慧文旅消息服務,依靠5G全媒介精準觸達能力,整合視頻、照片、音頻、位置信息等資源,廣大游客無須下載任何應用,就能享受“游前沉浸式體驗、游中景點講解和導航、游后文創推薦”的全方位服務,成為當地旅游業“新名片”。
開拓塑造文化新業態激發產業創新活力
隨著傳統文化產業加快數字化轉型,中國移動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完善文化產業“云、網、端”基礎設施,打通“數字化采集—網絡化傳輸—智能化計算”數字鏈條,促進產業互聯互通、文化產品和服務上線上云,加快傳統線下業態數字化轉型升級,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
福建泉州市永春縣五里街是目前保留相對完整,具有閩南騎樓風格特色的傳統古街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內陸起點,承載著海內外閩南人的鄉愁記憶。中國移動在永春五里古街建設了5G沉浸式展映廳,將永春豐富的歷史文化、特色建筑與5G、AR、裸眼3D等技術相結合,打造了歷史名產AR互動墻、白鶴拳AR互動墻、四折幕沉浸式歷史文化展映廳,使游客在3D古鎮穿越中,感受古時的繁華與熱鬧。
在江西,中國移動數字技術賦能傳統陶瓷行業,打造“千年瓷都”景德鎮陶瓷首個VR數字平臺——“國瓷館”。平臺將“國瓷館”搬到了線上,游客足不出戶就能360°實景參觀,感受陶瓷文化魅力。同時,中國移動基于AI+區塊鏈構建的陶瓷文化鑒定平臺,著力攻克陶瓷版權鑒定難題,推動區塊鏈技術+文創版權產業創新發展。
在河南,中國移動打造了紅旗渠紀念館元宇宙劇場。走進劇場,在元宇宙數字人的引導下,通過裸眼3D沉浸式體驗太行山美景,感受當年修渠的震撼場景,讓體驗者“身臨其境”學紅色、“穿越時空”憶當年。
在湖南,中國移動探索數字時代文旅新玩法,打造“張家界星球”景區元宇宙平臺。平臺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構建張家界景區虛擬世界,實現景區客流監測、安防實時監管等數據一屏“統覽”。平臺1:1還原張家界武陵源景區的萬千奇峰,讓景區在地圖上“站”起來,為用戶帶來全新的科技體驗和互動感受。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新時代新征程,以文化數字化賦能文化強國建設,既是加快推進社會數字化進程的時代需要,也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現實訴求。未來,中國移動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以數字文化建設持續提升科技創新對文化創新的支撐力,為建成文化強國貢獻移動智慧、移動方案和移動力量,讓人們享受更加充實、豐富、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責任編輯: 苒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