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各行各業(yè)都在積極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升管理效能、優(yōu)化資源配置。對于企事業(yè)單位(以下簡稱:單位)而言,項目成本費用管理作為其核心管理環(huán)節(jié)之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單位的運營效率和經濟效益。本文在信息化背景下,以某培訓中心(以下簡稱:培訓中心)為研究案例,探討培訓類單位如何通過實施信息化改革,運用成本費用管理模型,推動項目成本費用管理業(yè)財融合,從而提高項目成本費用管理水平,以期為相關單位提供可借鑒的管理模式和應用策略。
培訓中心業(yè)財融合案例解析
項目成本費用管理作為單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tǒng)的成本費用管理模式往往存在信息不對稱、流程繁瑣、決策滯后等問題。因此,怎樣推動財務管理與業(yè)務管理緊密結合,成為提升項目成本費用管理水平的關鍵所在。
以某培訓中心為例,該培訓中心是一所集政策培訓、黨建培訓、履職能力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性培訓機構。面對近年來培訓覆蓋面不斷擴大和學員需求日益多樣化的發(fā)展現狀與市場需求,為了在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培訓中心以提高項目成本費用管理水平為著力點,通過實施信息化改革,大力推進財務管理與業(yè)務管理融合工作,不斷提升單位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實施路徑
構建信息化平臺。培訓中心建立了包括項目管理系統(tǒng)、財務管理系統(tǒng)、在線培訓系統(tǒng)等多個子系統(tǒng)在內的信息化平臺。這些系統(tǒng)之間實現了數據互通和協(xié)同工作,為項目成本費用管理、業(yè)財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持。
建立管理體系。培訓中心成立了由信息化建設部門牽頭、財務部門和業(yè)務部門共同參與的業(yè)財融合工作小組,由工作小組負責制定業(yè)財融合實施方案并監(jiān)督方案執(zhí)行進度。同時建立了完善的溝通機制和反饋機制,確保財務部門與業(yè)務部門之間緊密配合和信息共享。
強化成本預算管理。培訓中心實施精細化的成本預算管理,建立了預算執(zhí)行共享系統(tǒng),實現了預算的實時編制、審核、調整和監(jiān)控。同時建立了預算執(zhí)行的跟蹤和考核機制,可對預算執(zhí)行情況進行定期評估和反饋,以便及時發(fā)現問題、糾正偏差。
推動成本數據共享。培訓中心盡管尚未實現成本數據共享,但目前正在設計建立統(tǒng)一的數據標準和數據接口規(guī)范的信息化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將目前人工操作的部分以信息化手段處理,從而實現成本數據的實時共享和查詢。待系統(tǒng)建設完成后,財務部門可定期向業(yè)務部門提供成本分析報告和預警信息,幫助業(yè)務部門了解成本變動情況和原因;業(yè)務部門可及時向財務部門反饋項目進展和成本使用情況等信息,以便財務部門進行成本核算和分析工作。
進行成本分析與控制。培訓中心計劃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成本分析與控制工作。一是通過信息化系統(tǒng)對成本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找出成本節(jié)約的潛力和成本控制的關鍵點。二是建立成本預警機制,以便及時發(fā)現成本超支和其他異常情況。三是建立成本考核機制,對各部門和個人的成本控制績效進行評估和獎懲,以激勵全員參與成本控制工作。
實踐成效
管理效率顯著提升。通過信息化手段,簡化了管理流程,減少了人為干預,提高了管理效率。
成本費用明顯降低。通過信息化手段與人工操作相結合的成本預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措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培訓項目成本費用,提高了經濟效益。
服務質量不斷提高。通過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高了教學設施、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服務質量。
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通過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增強了培訓中心市場競爭力,吸引了更多學員前來報名學習。
培訓類單位提高項目成本費用管理水平的策略
由培訓中心項目成本費用管理的案例可見,推進業(yè)財融合是提高項目成本費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其中,成本控制是業(yè)財融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培訓類單位可以建立科學的成本分析體系,即構建成本費用模型,通過分析成本的變動性和固定性、直接性和間接性、可控性和不可控性等特點,更加準確地把握成本的變化規(guī)律,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引入更加先進的成本控制工具,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管理軟件,更加高效地實現成本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控制。
明確成本費用模型的實用價值
一是指導制定定價策略。通過構建成本費用模型,培訓類單位可以清晰地了解各培訓項目成本的構成和金額,從而制定合理的定價策略。
二是針對性地進行成本控制和優(yōu)化。成本費用模型可以幫助培訓類單位識別項目成本的主要來源和構成,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成本控制和優(yōu)化。例如,培訓類單位可以通過優(yōu)化課程內容制作流程、提高師資力量的利用效率、降低運營管理與服務成本等方式來降低總成本,提高項目利潤。
三是提供績效評估與決策支持。成本費用模型可以為項目的績效評估提供數據支持,幫助培訓類單位及時了解各培訓項目成本的投入和產出情況,從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例如,可以通過分析不同課程的收益情況來優(yōu)化課程結構,提高整體項目利潤;或者在課程設計階段預估項目利潤,分析培訓項目的可行性,對于預計無利潤或負利潤的項目及時叫停。
結合實際建立成本費用模型
培訓類單位項目成本費用模型需要涵蓋培訓項目的培訓支出、培訓輔助支出、運維支撐支出、稅金支出等,其設計需要考慮多個方面,以確保預算的準確性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其項目類型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網絡培訓班,其成本包含平臺建設與維護成本(包括網站或APP的開發(fā)、服務器租賃、帶寬費用、數據安全與維護等方面的支出)、課程內容制作成本(包括課程策劃、教學設計、錄制與剪輯、后期制作等方面的支出)、師資成本(包括教師的薪酬、差旅等方面的支出)、運營管理與服務成本(包括學員管理、課程管理、售后服務、技術支持等方面的支出)。二是線下培訓班,其成本包含場地租金、培訓師資薪酬等方面的支出,以及因培訓規(guī)模、培訓管理人員數量增減等其他因素產生的變動支出。綜上所述,在構建培訓類單位項目成本費用模型時,要綜合考慮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培訓固定成本。培訓項目直接發(fā)生的支出,包括但不限于講師薪酬、講師交通費及食宿費、課程錄制費、場租費等。
二是培訓變動成本。保障培訓項目順利進行而發(fā)生的支出,包括但不限于工作人員食宿費、差旅費、交通費、郵寄費、教學資料費等。
三是運維支撐成本。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發(fā)布發(fā)送費、平臺使用費、合作方分成費用等。
四是稅費。根據國家稅法規(guī)定繳納的各項稅費。
采用科學的成本估算方法
一是類比估算法,參考類似培訓項目的實際成本,結合當前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估算。
二是參數模型法,建立數學模型,根據項目的特征參數(如學員人數、培訓天數等)預測項目成本。
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
一是制定詳細的預算方案,明確各項費用的預算金額和支出時間。
二是實行嚴格的費用審批制度,確保每項費用支出均符合預算和規(guī)定。
三是定期對費用執(zhí)行情況進行監(jiān)控和評估,及時調整預算和支出計劃。
四是加強員工成本控制意識的培養(yǎng)和宣傳,提高全員參與成本控制的積極性。
信息化下的業(yè)財融合為培訓類單位項目成本費用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培訓類單位要通過建立業(yè)財融合的管理體系、強化成本預算管理,實現成本數據的實時共享,實施成本分析與控制等措施,提升單位管理效率、降低成本費用、提高服務質量,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
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應用,培訓類單位還需要繼續(xù)深化信息化改革,推動業(yè)財融合深入發(fā)展,為其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
(責任編輯: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