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檔案是黨的重要執政資源,是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組織人事部門和廣大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者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扎實的作風認真做好干部人事檔案工作。自2018年《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發布以來,各中央企業積極推動干部人事檔案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進程,提高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水平和質量,更好地服務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企業改革發展。但仍有一些單位存在檔案管理制度執行不規范、常態化的管檔用檔機制仍需完善、管檔人員適應信息化建設的專業素質能力有待提升、數字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問題。筆者認為做好新時期中央企業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應著力從完善管理體制、健全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式三方面進行改進優化,不斷提升干部人事檔案管理質量和水平,做到干部工作與檔案工作同步發展,使干部人事檔案在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中發揮重要作用。
強化組織領導,健全管理體制
健全組織體系,逐級壓實責任。健全干部人事檔案管理組織體系,必須全面落實黨委主體責任,明確各級組織分工,逐級壓實責任。集團層面成立由黨委副書記牽頭抓總、組織部部長直接負責、有關部門協作配合的專門工作組織;子企業層面成立由黨委副書記牽頭、組織與檔案部門雙雙擔責,組織部門統籌工作開展的常態化工作組織;三級企業層面將工作職責壓實到黨委,形成三級工作責任體系,按照“統一部署、分級負責,自上而下、逐級實施”工作原則,高效推動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
強化頂層設計,健全制度體系。以《條例》為基本遵循,以開展專項審核工作為契機,“以審促改、以審促建”,結合企業實際,建立健全從嚴管理干部人事檔案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嚴肅“管”的紀律、嚴格“用”的程序。通過制度固化干部人事檔案工作的體制機制、內容建設、日常管理、紀律監督等,持續規范完善。抓住檔案管理各關鍵環節,強化制度執行力度,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
明確監管內容,強化監督機制。建立“月度跟蹤統計、季度隨機抽查、半年專項通報、年度考核匯總”的監督機制,通過聽取匯報、調閱資料、座談交流、檔案抽查、開展選人用人專項檢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掌握各級組織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情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逐一登記、銷號管理,對重點問題、重點案卷全程跟蹤指導,確保高標準完成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各項目標。將專項審核任務是否按期完成、工作流程是否規范、信息認定是否準確、檔案是否涉嫌造假等情況作為監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并納入黨建責任制考核,與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和績效薪酬掛鉤,對不認真審核干部人事檔案信息的相關人員進行追責。
科學管檔用檔,完善工作機制
建立長效機制,持續優化任前審核。探索任前審核“前置”機制,堅持“凡提必審”“凡進必審”,在分析研判和動議環節加強人選考察,做到“清淤”和“防污”兩手抓。將專項審核作為干部交流調整的必要前置條件,實行“凡轉必審”,系統了解干部的特點和不足。持續推進新進人員檔案專項審核工作,綜合分析年輕干部成長經歷、學習經歷,有針對性地制定“一人一卡”培養措施。構建完備的管理體系,針對干部人事檔案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以審促改、以審促建,努力推動形成“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長效機制。
從嚴把握程序,科學管檔用檔。在“管”的方面,干部人事檔案工作人員要嚴格遵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和工作要求,嚴把“入口”“出口”和“變更”三關。“入口”關嚴格審核和鑒別,檢驗重要原始材料是否完整規范,做到審核內容不漏項、程序環節不變通,消除歷史遺留問題、避免形成新的問題;“出口”關結合“凡轉必審”機制進行前置專項審核,確保轉遞檔案材料絕對真實、公正客觀、沒有遺漏;“變更”關著重把握年度考核等“時間點”、職務職稱變動等“變化點”、領導班子換屆等“信息點”的變更情況,將有關檔案材料收集歸檔。在“用”的方面,將干部人事檔案利用在貫穿干部培養使用全過程,增強“選育管用”各環節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強化“常查檔、勤用檔”意識,提高科學用檔的本領,重點捕捉干部成長歷程、一貫表現和政治素質等關鍵信息,將檔案記載與日常考察進行綜合比較分析,加強檔案管理,做好干部“政治體檢”。
加強隊伍建設,強化政策培訓。在隊伍建設上,立足現有崗位人員,強化崗位技能培訓;對于新補充的人員,應選擇思想覺悟高,具有組織、人事工作和檔案管理工作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引入競爭機制,加強人才流動,實行競爭上崗制度,激勵先進,強化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隊伍建設。在人才培養上,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正在經歷從紙質檔案到數字檔案、從管實體到管數據、從分散利用到共建共享的變革,對管檔人員應進行針對性、系統性的信息化和網絡安全技術培訓。在業務指導上,整理上級有關制度匯編,形成干部人事檔案審核政策講義、專項審核樣卷、“三齡兩歷”認定常見問題分析等工具包,為工作人員開展具體工作提供政策指引和制度依據。破解管檔工作人員專職少兼職多、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采取“專題培訓、以干代訓、案例交流”等多種手段,切實提高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隊伍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確保做到執行標準、審核標準、認定標準“三個一致”。
數字轉型發展,創新工作方式
檔案管理平臺化,推動統籌管控。加快人事檔案數字化建設,推動檔案管理各環節有機融合,建設并持續完善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平臺,在企業內部全級次單位統籌部署、分級授權,實現統一平臺、統一標準、統一語言。通過數字化手段固化數據結構、業務標準和管理流程,使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各項規章制度通過系統平臺落地落實、有效執行。通過平臺軟硬件資源、系統開發水平、安全防護策略、身份識別機制、操作行為記錄等系列信息系統建設等級保護措施,保證系統平臺的應用安全、數據安全和使用安全,實行標準化操作、杜絕篡改檔案行為、保護干部人事信息。
檔案管理標準化,規范業務行為。檔案建立方面,規范干部人事檔案元數據管理,系統建立參考數據集,采取以數據選項為主、輸入數據規范檢測的信息錄入方式。對已有紙質檔案采用圖像識別、文字識別等技術減少人工操作,引入“RPA數字員工”對識別信息進行校驗核對。信息采集方面,協調各歸檔材料產生部門及時對接平臺,實現任職信息、獎懲情況、培訓記錄、審計結果等數據自動存入電子檔案,確保檔案材料收集、歸檔和鑒別的及時性和規范性。信息鑒別方面,通過建立干部人事檔案知識庫為檔案管理人員鑒別信息提供決策支撐,通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開發信息鑒別應用,為管理人員提供信息鑒別分析報告。檔案查閱方面,建立嚴格的權限體系,對所查閱的檔案所屬單位范圍、人員范圍、檔案內容范圍進行明確地設計,并建立檔案查閱三級審批流程。檔案轉遞方面,全面實行線上檔案轉遞,系統平臺自動檢測待轉遞檔案資料的全面性,將“凡轉必審”各項規定落實到系統平臺中,必審內容完成審核后與接收方建立對接。
檔案資源資產化,挖掘數據價值。干部人事檔案是企業重要的信息資源,承載著企業發展的歷史記憶。通過統一的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平臺,企業收集了大量標準化的文書、照片、錄音、錄像等各類信息數據,可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應用,實現檔案數據的聚合、分類和關聯分析,幫助更好地解讀信息、分析差異、查找不足、發現規律、總結評估,為管理人員提供服務,最大限度發揮檔案數據價值,將檔案信息資源轉變為企業的有效資產,實現由提供檔案向提供知識的轉變,為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提供決策基礎和支撐保障。
(責任編輯:苒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