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高速發展,孩子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渠道和途徑有很多。一些家長時常感嘆:現在的孩子太聰明了,許多知識和話語都不知道是從哪學來的。很多家長搞不懂的東西,孩子說起來卻如數家珍,讓家長自嘆不如。
孩子小小年紀就已經懂這么多了,相比之下,家長無論人生閱歷還是生活經驗都遠勝于孩子,又有什么理由不大步趕超孩子,與他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讓自己在他們心里的地位更穩固、形象更高大呢?
親子閱讀,在閱讀中同學共進
家長可以在周五或者周六晚上,規定一個雷打不動的時間段作為親子閱讀時間。家長和孩子可以共同讀一本書,或者各自讀喜歡的書。在靜謐、專注的閱讀時光里,一起感受書籍的美好和力量。家長可以和孩子一邊讀一邊寫閱讀筆記,閱讀結束后交換著看。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分享閱讀中印象深刻的段落或句子,分享彼此的心得感受,在分享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進行觀點的交融、碰撞,增進親子之間的了解和理解。
每周固定一個親子閱讀時間并不是例行公事,而是一個起點。在家長工作的間隙和孩子的課余時間,家長和孩子可以分別去閱讀自己喜歡的書,即使是利用每天睡前半小時,一年堅持下來,也能讓孩子在邏輯思維和寫作上不斷進步,還能培養耐心與毅力。同時,能讓家長提升自我修養與知識水平,緩解壓力與放松身心。
同學技能,生活多彩親情加深
現在學習很多技能都不用走出家門,通過網絡教程、課程可以自學掌握。家長可以尋找和孩子共同的興趣點,學習諸如插花、茶道、整理收納等技能。這些技能有的休閑、有的高雅、有的實用,家長和孩子學起來不僅不費力,還能一起增長知識、豐富業余生活,親子間也能共同切磋、互相指點、彼此配合,讓默契慢慢生發。
家長和孩子學會同一項技能后,還可以開展比賽,看誰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得又快又好。完成之后,家長和孩子給彼此打分、指出缺點和不足,同時學習對方做得比自己好的地方。這樣彼此都能在對方身上發現閃光點,找到令人欽佩的地方。家長和孩子還可以拍照發到朋友圈,讓大家點評、欣賞。凡此種種,都能讓親子間的感情更融洽,也能推動親子共同學習更多技能,一起成為生活的強者。
分享見聞,在聊天中增進彼此理解
很多孩子在學校特別愛和同學談天說地,回到家卻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不和家長交流。很多家長在單位愛和同事聊“八卦”,跟自己的孩子卻說不到一塊兒去。其實,家長和孩子可以打破對彼此的“偏見”,嘗試著每晚飯后坐下來聊一聊。家長說說對職場、老板和同事的看法,孩子說說學校、老師、同學發生的趣事。雖然是各說各話,但孩子可以了解家長工作的內容,感受職場的艱辛和掙錢的不容易。家長可以了解孩子喜歡的老師是誰,喜歡和什么樣的同學交朋友。
當家長在職場中遇到煩心事,孩子在學校遇到事情不知該如何處理時,可以坦誠地、不帶任何情緒地彼此傾訴。家長可以聽聽孩子的看法,孩子可以借鑒家長的經驗。家長不要嫌孩子什么也不懂,孩子也不要覺得家長啰唆。家長放低身段,孩子放下戒心,像朋友一樣彼此傾訴,即使不能獲得有用的意見,但在彼此信任的氣氛下,也能放松身心,給生活松綁,讓親子間感受到無聲的支持與默默的陪伴,也許那些看起來很嚴重的事,不過是日后的笑談。
科技探索,增強親子情感聯結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很多新技術應用于生活與學習的多個場景中。很多孩子從小就被科技應用包圍,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最新的科技成果與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在這方面,家長也不能故步自封,要緊跟潮流,和孩子一起學習AI人工智能、編程、無人機操作等。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學習,如果孩子已經學過,家長可以自學并讓孩子做自己的小老師,向孩子請教一些問題,和孩子一起研究和探討。
有很多博物館和展覽中有VR和AR技術,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去體驗,通過沉浸式的體驗和多種模式的互動,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能夠增強,對空間的感知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夠提高。家長也能在感受高科技的同時,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情感陪伴,也能夠實現更多的親子互動與交流,增強親子間的情感聯結。
提升素養,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為了培養孩子多方面的技能,不惜花錢讓孩子考取諸如鋼琴考級、朗誦考級、書法考級等五花八門的證書,孩子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考級,提升了自信、掌握了技能,有了更廣闊的施展才能的平臺。家長不要只注重培養孩子,自己也要與時俱進,無論是對職場有幫助的職業資格證書、在職研究生、各種職業進修課程,還是諸如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高考志愿規劃師等職業技能證書,都可以利用業余時間考取。
當孩子對學習考證抵觸或偷懶時,看到家長工作那么忙,還要擠出寶貴的休息時間積極學習、進修,每晚挑燈夜讀、埋頭做題,孩子在受到感染的同時,自然能提起十二分精神,一鼓作氣將考級進行下去。家長可以跟孩子比一比,看誰在五年時間內考取的證書、獲得的榮譽更多。孩子的好勝心也會在跟家長的競爭中被激發,從而心甘情愿地繼續努力。而家長在給孩子“打樣”的過程中也能提升職場競爭力,提升自己的自驅力。
研學陪伴,長見識增能力
有條件的時候,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游學活動,到紅色旅游景區、人文氣息濃郁的特色小鎮等地體驗風土人情,一起制作“非遺”手工、穿戴民族服飾、參加親子互動活動等,孩子在游學中可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家長也能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放松身心、拓展人脈,有些深度游學還會安排一些學習課程,讓家長和孩子都能收獲滿滿。
家長也可以自駕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帶孩子自由行,無論是游覽名勝古跡、特色景點,還是帶孩子一路逛街逛吃,都能讓孩子學到如何規劃路線、如何處理突發情況,家長在旅途中也能發現孩子在性格、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在彼此的陪伴中,共同欣賞美景、共同解決問題,知道如何相處才更融洽、更舒服、更自在。另外,家長給同事、朋友挑選伴手禮表達心意的同時,也可以鼓勵孩子用零花錢給同學、朋友選購富有地方特色的書簽、冰箱貼、小擺件等,讓孩子懂得“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成長的路上,孩子并不是孤單一人,而是有家長一路相隨,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也能與孩子一同收獲人生中的驚喜和感動。想讓孩子變得聰敏優秀,家長也應該以更大的變化和更強的姿態成為孩子仰望的目標!
(作者系甘肅省和政縣職業技術學校教師)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