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園共育背景下,開展幼兒戶外游戲活動,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是一項關鍵性的教育舉措。幼兒教師應與家長共同協商制定游戲教育目標,達成育人共識,通過定期溝通與交流,相互提供資源支持和信息反饋。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共同參與設計多元化的游戲活動,包括前期活動策劃、中后期的活動實施、活動反思與總結,并且定期進行交流與反饋,打造一個完善的戶外游戲活動教育閉環,以此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本文對幼兒戶外游戲中的家校合作原則、策略,以及提升幼兒綜合素質的方法,進行分析與探討,以期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供一些有益參考,共同助力幼兒的健康成長。
一、在家園共育背景下,開展幼兒園戶外游戲教學的原則
在幼兒戶外游戲活動中,家庭與幼兒園需要共同發力,對教學方法、過程進行嚴格把關。在協同開展戶外游戲活動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遵循合作與溝通原則。家庭與幼兒園需要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通過合作與溝通,共同制定幼兒園戶外游戲計劃和目標,形成教育合力,為幼兒全面發展提供助力。
第二,遵循安全性原則。在戶外游戲實施的過程中,安全性是不容忽視的重點,如游戲環境安全、設備安全、材料安全等。因此,教師應提前對游戲場所進行檢查評估,確保每個游戲活動區域都沒有安全隱患,并且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第三,遵循興趣導向原則。教師在組織戶外游戲活動之前,需要和家長多交流,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具有吸引力的游戲項目,以及合適的戶外游戲場所,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
第四,遵循創造性原則。教師在設計游戲環節時,應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為幼兒提供豐富且多元化的游戲工具、游戲器材,如低結構的自然資源、自然材料,或者組織自然探險活動,讓幼兒在自主參與游戲活動中,充分發揮創造力,以此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
第五,遵循實時評價原則。在創設游戲活動時,應構建一個完整的教育閉環。教師應當遵循實時評價原則,對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舉止進行點評,給予幼兒適當的鼓勵和指導。同時,教師應與家長分享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共同持續觀察幼兒的發展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育策略。
二、在家園共育下開展幼兒戶外游戲的策略
(一)家園協同,制定共同目標
制定共同目標的初衷是達成家長與教師的育人共識。在開展戶外游戲活動時,教師應遵循《幼兒園教育保育質量評估指南》要求,評估幼兒的綜合能力,對各項活動進行合理設計。
第一,教師與家長需要共同探討,并且制定幼兒戶外游戲目標,其中包含技能目標、團隊合作目標、創造能力目標、社交技能目標等。教師應將各目標進行量化分析,整理成表格數據,同時對目標進行量化評價,直觀展示幼兒的成長表現情況,確保制定的目標符合幼兒發展需求。例如,教師制定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目標,旨在提升幼兒的耐力與敏捷性、發展平衡性與協調性、強化肌肉力量等相關指標。
第二,為了確保戶外游戲活動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需要積極與家長溝通,結合雙方意見共同制定活動時間表和游戲計劃,包含戶外游戲的頻率、持續時間、具體活動內容等。例如,為了完成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目標,教師與家長商定每周至少進行3-5次戶外游戲,每次持續時間不少于30分鐘,以確保幼兒的身體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促進幼兒身體素質的提升。
第三,在戶外活動中,教師應當對幼兒的表現進行持續觀察與管控,并且與家長分享幼兒參與游戲的情況,為后續進行游戲評價、游戲目標調整提供有利的依據。例如,每次戶外游戲的持續時間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和體力情況進行調整。對于小班的幼兒,單次游戲時間可以稍短一些,約為15-20分鐘;對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兒,單次游戲時間可以延長至30-45分鐘。
總之,教師與家長應當認真遵循《2-3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結合區域保育教育計劃和內容,在制定戶外游戲目標的過程中應確保整個活動的能力培養計劃符合區域教育要求。同時,教師應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實際表現與行為,適當調整目標和方向,從而提升戶外游戲活動的教育效果,增強幼兒的綜合素質。
(二)教師與家長定期溝通
第一,在幼兒戶外游戲活動中,為了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教師應當整合多元化的教學信息。教師應積極與家長進行定期合作、溝通、互動,找到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例如,幼兒園通過舉辦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幼兒在戶外游戲中的表現和問題。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家長會,將幼兒在家庭學習中的實際情況反饋給教師,并提出戶外游戲活動的改進點和家庭教育的困難點。教師則可以結合家長的反饋,設計或調整戶外游戲活動,幫助家長改善家庭教育方式。例如,每月召開一次家長會,專門討論幼兒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發展情況。讓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幼兒園的訓練計劃、幼兒參與活動的表現和進步情況。
第二,幼兒園應當打造一個互動溝通平臺,通過網絡媒介,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和家長分享幼兒戶外活動情況、戶外游戲中的趣事、幼兒所達成的成就、所面臨的困難等,使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幼兒的日常表現。例如,通過APP、微信群等方式,發布訓練視頻、圖片和相關信息,讓家長隨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訓練情況。
第三,幼兒園可以定期安排家訪,教師通過家訪了解幼兒的家庭環境和其在家中的活動習慣,從而才能制定合理并具有個性化的幼兒戶外游戲計劃,使戶外游戲活動更貼合幼兒的興趣。因此,在開展戶外游戲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家園協同共進,教師通過與家長定期溝通互動、共同開展活動,建立多邊合作關系,對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作用。
(三)邀請家長,提供資源支持
在開展戶外游戲活動中,為了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教師應結合跨學科知識,設計綜合研學項目,如將科學、美術、音樂等學科知識融入戶外游戲活動,豐富游戲內容,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從而提高幼兒的綜合學習水平。然而,幼兒園想要創設多元化的戶外游戲活動,就需要具備豐富的器材資源和游戲材料,同時也需要對這些資源進行高效管控,以此確保游戲的持續開展。例如,在開展“變廢為寶”戶外游戲活動時,幼兒園邀請家長參與活動,如由家長負責現場秩序管理、安全管理等。同時,幼兒園也邀請了一些具備專業技能的家長為幼兒提供專業化的指導。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制作,將一些廢舊物品變廢為寶,如用輪胎制作了秋千、滑梯等游戲器材。通過本次戶外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改善戶外游戲環境,還可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促進幼兒身體協調發展,提高幼兒的多學科綜合能力。
在開展戶外游戲活動時,應選擇合適的戶外游戲場所,如公園、操場等安全場所,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共同參與游戲場所的布置,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的游戲空間。在開展一些大型戶外游戲活動時,則需要充足的人力支持,教師可以邀請家長作為志愿者,提供監管服務,協同教師一起組織游戲活動,確保幼兒在游戲中的安全。同時,幼兒園也可以邀請一些專業人士參與戶外游戲活動,如體育教練、心理咨詢師等,為戶外游戲活動的開展提供專業指導和專項支持,從而提升戶外游戲活動的質量。
(四)共同參與,助力幼兒成長
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戶外游戲活動是增進親子關系的一項關鍵舉措,也是家園共育背景下開展戶外游戲活動的重要一環。教師與家長需要提前溝通,明確各自在整個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定位和職責劃分,共同開展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確保游戲能夠順利進行。通過參與幼兒園游戲活動,家長不僅可以增進與幼兒的感情,還可以與教師、其他家長相互學習,共同商討當前的教育方案。幼兒園可以在每月選取一天為“家長助教日”,邀請有興趣和有專長的家長來園,與孩子分享他們的運動經驗或教授特定的運動技能。
在開展戶外游戲活動之前,教師應當向家長講解本次游戲活動的目的和意義,鼓勵家長發揮各自能力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引導和支持。在家長的共同參與下,可以集思廣益使游戲規則和計劃更加完善,確保戶外游戲活動能夠安全有序地進行。例如,幼兒園與家長共同制定體能挑戰項目“家庭接力賽”和“戶外探險”活動,鼓勵家長與孩子在家中共同完成。首先,教師與家長提前交流,向家長講解本次活動的開展意義,再由家長向幼兒講解游戲規則,幫助其理解游戲目標,從而在戶外游戲活動中實施個性化的教育。其次,在活動實施階段,家長與教師需要對幼兒的游戲表現進行反饋和評估,探討幼兒在游戲中所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為幼兒提供積極的建議與指導,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最后,在游戲結束后,家長與教師應商討本次幼兒戶外游戲活動存在的問題,分享經驗和心得,改進后續的戶外游戲活動方案。
在家園協同共育背景下,教師邀請家長參與游戲活動,鼓勵家長積極與幼兒進行交流互動。如向幼兒講解游戲規則、游戲計劃,以及親自示范游戲的正確玩法,并且向教師反饋幼兒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做到全程參與、全面互動,通過家園共育,提高游戲教學水平。
(五)開展多元化的游戲活動
幼兒園開展多元化的游戲活動,將不同領域知識、技能融入游戲內容,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也可以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
第一,幼兒園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戶外游戲選項,如傳統游戲、團隊合作游戲、創意游戲等。通過提供不同類型的游戲活動,以此滿足幼兒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其全面發展。基于此,幼兒園可以打造一個創意工作坊,在工作坊中融合幼兒園、家長和教師的建議,并且記錄幼兒園所舉辦的各類游戲活動。
第二,根據教學目標劃分多元化的活動項目,如針對語言目標,開展互動交際游戲,由家長帶領幼兒參與語言學習,通過方言教學活動和普通話教學活動,增強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針對社交情感目標,開展交友游戲活動,組織幼兒園各班級共同參加,讓幼兒在與不同班級、不同年齡的幼兒互動交流中,提高自身的交際能力;針對情緒管理目標,開展“小小探險家”活動,在游戲中設置一些簡單的障礙和挑戰環節,增強幼兒的抗挫折能力,培養幼兒面對困難時的勇氣與堅持。
第三,不同項目具備不同的游戲規則,雖然每個項目中還包含一些細項,但是規則不是死板的,相關規則可以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適當調整。例如,在“自然百寶箱”戶外游戲活動中,當家長反饋游戲過于簡單時,教師可以豐富和擴展“自然百寶箱”探險游戲的規則,如擴大探索范圍、融入其他學科元素等,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
總之,幼兒園在打造創意工作坊時,應對戶外游戲活動進行多元化開發,并根據游戲的實施情況,及時調整游戲項目和規則,優化活動環境、完善活動目標,從而提高幼兒園的教育水平,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六)強調反饋和評估,形成教學閉環
反饋與評估是游戲活動的重要環節,反饋內容需要與前期制定的游戲目標相對應,確保游戲活動的有效性,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閉環。
第一,家庭與幼兒園之間需要互相反饋幼兒在家或在幼兒園的參與戶外游戲活動情況,彼此了解幼兒的行為表現,以便及時調整教育方案,共同促進幼兒成長與進步。例如,家長與教師可以通過錄制視頻,或者設計戶外游戲得分標準,反饋幼兒的學習情況,讓家長和教師都能夠深入了解每一位幼兒的潛力和素質,以此制定符合幼兒個性化發展的教育策略。
第二,在反饋評價環節,設置多元化的評估機制,通過觀察、記錄、問卷調研、成就獎勵等方式,了解幼兒參與游戲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在反饋和評估過程中需要以游戲目標為導向,根據最初的游戲目標進行精準反饋、精準引導,以此確保反饋與評估過程具備實際意義和參考價值。
第三,幼兒園與家長需要根據反饋信息對幼兒在戶外游戲中的實際表現進行整理,將相關信息梳理成能力曲線,記錄關鍵事件里程碑,評估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情況,為下一階段的游戲活動和綜合素質培養活動,提供相應的參照指標。
總之,通過反饋與互動可以構建戶外游戲活動的閉環結構。在家長與幼兒園的共同努力下,通過綜合反饋與評價,能夠為后續類似戶外游戲項目的開展,提供參照和指示。
三、在家園共育下開展戶外游戲活動的注意事項
開展戶外游戲活動,需要家庭和幼兒園共同發力,提升幼兒綜合素質和能力。幼兒園想要打造高品質的戶外游戲活動,應當注意以下事項。
第一,通過對上述活動內容、活動過程的分析不難發現,家長需要全過程參與,與幼兒園、教師保持有效溝通,才能共同助力幼兒成長,但是一些家長因特殊原因,很難參與幼兒戶外游戲活動。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利用新媒介、數字化工具,優化活動內容、活動細項,或者通過錄制視頻或直播的方式,向家長分享幼兒在戶外活動中的表現,打破時空與距離上的溝通障礙,讓家長可以遠程參與幼兒的成長過程。
第二,有些家長的固有認知會影響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開展方向和開展過程。因此,教師應當認真思考家長的提議是否合理、正確,如有不同想法,應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盡力達成育人共識。
第三,創設的戶外游戲活動應當具備教育意義,教師結合構建主義教學理念,對活動類型、活動過程、活動方法進行密切把關,從而確保活動項目能夠提質增效,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
第四,在家園共育下,教師還應導入多元化的議題和項目,聯合家長共同發力,將活動中的多元化資源進行梳理與整合,同時應對游戲資源合理規劃、節約利用,保證戶外游戲活動能夠循環可持續開展,逐步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水平。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家園共育背景下,開展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需要整合多方資源和多方力量,打造一個完整的教育閉環結構。在多個主體的參與下,確保游戲活動的質量和效率都能夠得到大幅提升,通過家園協同發力,共同助力幼兒全面發展。
(劉"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