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語文學科知識,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學會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以及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能夠有效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诖?,本文闡述了“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概念,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中自主學習的應用策略。
在當前教育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顯著變化,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受到教育領域的廣泛關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基于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該教學模式強調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構建開放性、自主性的學習環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其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通過研究“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中自主學習環節,能夠深入理解并合理應用這種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其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關鍵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概念
“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一系列學習環節和學習步驟,自主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和新方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三個學習環節和五種學習形式。三個學習環節分別是“先學、后教和再思”,五個學習步驟是“獨學、對學、群學、班學、固學”。在語文教學中應用“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三環五學”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與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圍繞語文學科的特點,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形成優秀的品質和適應社會的關鍵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協調發展。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學習的關鍵能力之一,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有著極大的幫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三環五學”教學模式,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預習、課堂學習和小組討論等學習環節,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同時,學生還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習形式,如獨學、對學、固學等學習形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三環五學”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先學”“后教”“再思”的學習環節,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悟,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讓學生在自主預習中發現問題,并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學生在預習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并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討論,讓學生在實踐和反思的過程中,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從而有效解決問題。在整個學習環節,學生不僅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還學會運用新方法和新思路去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三環五學”教學模式強調了學習的過程和基本順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在“獨學”環節進行自主預習,并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其次,通過“對學、班學、群學”環節,學生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完成學習任務,并解決實際問題。最后,讓學生在“固學”環節,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鞏固性和拓展性學習。
“三環五學”整個學習環節,主要由“個體——群體——個體”的學習過程和基本順序,突出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團隊合作完成多樣化的學習任務和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通過相互討論、互相啟發,從而實現共同進步,并提高了學習效率。這種團隊合作的自主學習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三環五學”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存問題
(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但在實踐中,有些教師仍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以灌輸知識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沒有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導致學生時常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缺乏學習主動性,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教學評價不完善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評價是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對優化教師的教學活動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有些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活動時,常以考試成績為主,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也有些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和死記硬背,導致學生只注重考試技巧和分數,而忽視了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方面的鍛煉。還有些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相對單一,缺乏個性化評價,導致教師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需求,難以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
四、“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中自主學習的應用策略
(一)基于學生學情,組建學習小組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應當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在互幫互助中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為了科學組建學習小組,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一對一溝通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精心設計學習小組的構成,以確保各小組人數相等且實力均衡。其次,在小組內,教師可以讓各組成員以投票的方式選擇小組職位,如組長、記錄員、分析員、總結員等,讓每個職位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而激發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潛能,為他們的后續學習活動打下堅實基礎。再次,教師可以組織各小組制定小組公約,規范小組成員行為。如,在“先學”中的“獨學”環節,規定小組成員必須安靜地進行自主學習;在“后教”的“對學、群學”環節,要求小組成員結合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學習,并且必須遵守課堂紀律;在“班學”環節,要求小組成員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回答問題時聲音要洪亮;在“固學”環節,要求小組成員獨立完成測試,并且做好總結。最后,由小組成員共同商討為小組起一個隊名,并制定小組學習計劃。教師通過帶領學生組建學習小組,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提高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為后期教學活動的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二)結合教學內容,設計預習活動
基于“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引導者作用,認真且科學地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地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應當深入研究、全面分析教學內容,圍繞教材重難點和教學目標,根據“三環五學”教學模式中的“先學”環節,設計預習活動,鼓勵學生進行“獨學”,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為課堂教學活動打下堅實基礎。
以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為例。本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首先,教師結合本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為學生制定一系列學習目標:理解故事情節和主題;掌握本篇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和表達方式;熟讀課文并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變化。其次,教師讓學生自己制定“獨學”學習計劃:閱讀課文,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整理本文中的關鍵詞匯,理解故事情節;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主人公與火柴的聯系,思考故事的啟示。再次,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如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動畫視頻,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故事情節;為學生繪制部分思維導圖,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并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完善思維導圖。最后,教師布置了預習任務,讓各小組組員以個人為單位,自由默讀本篇課文,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和關鍵句子,用簡短的話講述發生的故事,分析小女孩的心理變化,思考故事所傳達的主題,并寫一篇讀后感。設計這樣的預習活動,旨在讓學生在獨立學習中養成自主思考、自我管理的良好習慣,培養其學習興趣和動力,以此提高學習效率。這種教學方法符合“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理念,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全面發展。
(三)開展小組討論,促進自主學習
在“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中,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關鍵環節之一。教師通過組織課前預習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獨立學習的過程中初步理解課文內容,進行個性化的思考,并提出問題。而在“后教”中的“對學”“班學”“群學”環節,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各組員的優勢,通過互相討論、不斷思考、共同總結,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發表個人意見和想法,要求學生圍繞課文內容闡述個人觀點,并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或任務進行全面分析。在解決問題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提高了創新思維、邏輯思維、自主學習等方面的能力。
以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猴王出世》教學為例。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課文后,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和歸納,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參與小組討論。首先,在“對學”環節,教師讓各小組組員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找出本篇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并熟讀課文內容。同時,要求小組成員在互相監督和評價中,細心觀察其他組員的學習情況,共同解決發現的問題,如互相糾正不正確的讀音,或者相互指導朗讀不通順的地方。在“對學”環節,有的小組學得快,有的小組學得慢,教師讓學得快的小組多學一兩次,以保證學得慢的小組可以有充足的“對學”時間。其次,在“群學”環節,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引導各小組探討:“石猴有哪些性格特點?”“為什么石猴能被群猴拜為猴王?”“石猴身上有哪些優秀的品質?”“總結石猴出世以及成為猴王的經過?!苯處熥尭餍〗M結合這些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共同學習,在相互討論和合作中找到問題的答案。最后,在“班學”環節,教師讓各組選出的“發言員”總結學習的經過和學習成果,由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或補充。再由教師整合各小組的觀點和討論結果,共同探討故事的主題和意義,最終形成班級共識。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先學”之后,再進行針對性的學習,確保學生能夠在“對學”“群學”“班學”環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以此提高學習質量,同時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的發展。
(四)做好教學評價,鞏固知識內容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在“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在“再思”中的“固學”環節,設計評價活動,要求各小組積極參與其中,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從而實現共同進步。
以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猴王出世》教學為例。在復習階段,教師讓各小組回顧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人物特點,并進行總結,從而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首先,教師讓每個小組成立一個“評價團隊”,由小組成員輪流擔任評價者。教師設計評價活動,評價內容是和故事情節、人物特點、主題思想等方面有關的問答題或填空題;評價方式是小組內部輪流進行評價,每個成員都能有機會擔任評價者和被評價者,要求全員參與。其次,在評價完畢后,由組長收集小組評價結果,再由教師進行統一整理和匯總。最后,教師根據評價結果,引導學生針對評價中出現的問題展開思考和交流,并對不同小組的評價結果進行比較和分析。這種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參與的評價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教師應當切實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態度,不斷優化教學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其中,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
注:本文系福建省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課題“學習中心課堂視域下農村小學語文‘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立項編號:KCA2023127)研究成果。
(劉"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