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文科背景下,人文藝術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日益密切,對藝術學設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提出了新的思路,要以“人才觀、質量觀”為基礎,確立“能力培養”的辦學導向,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創新化、實踐性、專業化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為社會和行業培養更多高素質的藝術設計人才。為了提升藝術學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需要對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優化,持續創新教學模式與人才培養模式。文章對新文科做了一些介紹,并在此基礎上,對藝術學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改革的對策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希望能為推動藝術學設計專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給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地學習新技術,轉變教學方式。大數據時代,要突破傳統的傳承,進行教學方式的革新,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設計人才,這就要求在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上作出改變,讓學生在畢業后能更好地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價值。在國家推行新文科教育背景下,原藝術學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在某些方面顯得相對滯后,如專業建設中的課程設置就需進行全方位修正,因其關系到再次理解專業性質,關系到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當然能夠成功轉型的關鍵需要建設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一個產教融合的教學平臺。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以滿足當前大數據環境下的需求,從而培養出能夠直接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因此要進行深入研究,探討一種新的、適合經濟發展的教學模式。
1 新文科背景概述
2019年,教育部推出“新文科”建設,要求培養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先進文化,新文科打破了傳統文科的思維方式,以繼承和創新、交叉和融合、協同和共享為主要方式,推動多學科的深入融合,推進傳統文科的更新和提升,由學科定位到需求驅動,由專業劃分到交叉融合,由適應性服務到支持引導。新文科這一理念的提出,是與我國現階段發展的大環境和對教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密切相關的。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技術也以前所未有的迅速滲透到文科教育的各個層面,成為現代文科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文科正在以一種新的發展理念、發展模式和發展機制,使我們對傳統文科的認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正在推動各個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在藝術學設計專業領域,通過高度密集的綜合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范式,拓展了專業思路,明確了藝術設計的社會需要。為此,藝術學設計專業必須與時代相適應,符合新文科的要求,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持續地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綜合實踐能力。
2 新文科背景下藝術學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存在的一些問題
2.1 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
本科教學目錄規定藝術設計教育,注重學生學習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基礎技能,為社會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但由于受到有限的課時量和有限的軟硬件學習條件的影響,造成師生在專業能力上都無法加大滿足或主導當下市場實際需求,從而暴露了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的問題,因為現實市場需要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藝術設計人才。在新文科教育背景下,要求學生從學習掌握本專業的理論與技能知識,轉變為學習掌握本專業相關理論與技能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以提高專業設計整合能力。
2.2 缺乏跨界融合能力
藝術專業一直是為滿足人們的視覺需求而設立的,我國藝術學科隸屬于文科類,隨著工業化進程加速,藝術設計學科正在逐漸地拉大與“純藝術”的距離,但從今天所倡導的新文科教育理念來看,原藝術設計的專業課程建設仍存在局限性,一些課程知識點無法與新知識建立融合關系,從而無法滿足由技術進步帶來的產業需求,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新文科教育。
2.3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欠缺
在新文科教育背景下的教學模式,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目前我們需加大力度對這一問題進行整改。如參考教育發達國家的本科教學模式,即尊重學生個人對專業的認識去布置課外作業,包括閱讀與課程相關的書籍,熟悉與課程相關的案例并從中獲得跨專業知識。另外,由于數字化技術廣泛應用,教師工作的職能范圍也需調整,培養學生運用大數據資源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以此開發學生專業上的創造力。
2.4 專業建設缺少國際化視野
在新文科教育背景下,藝術設計各專業的教學模式中缺少國際化視野(國內眾多院校存在問題)。如人培方案中課程設置缺少個性化和高層次考慮,課程名稱陳舊,措辭不夠嚴謹(許多外來語),這不僅暴露出專業認知上存在缺失,而且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為此應該通過國際合作與交流方式,拓寬師生的國際化視野,快速融入數字化變革的洪流。
3 新文科背景下藝術學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新轉向
新的藝術學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并非摒棄過去的教育模式,它是以新時期的人才培養需求為基礎,對現有的教育理念與內容進行更新與拓展,并對傳統的專業設計課程進行跨專業、跨領域的理論與技術的融合創新,建立起藝術學設計專業新文科的構建模式,在此基礎上建構一種從被動教育向主動教育轉變的設計學科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新文科背景下,藝術學設計專業就需要打破傳統學科之間的壁壘,將專業課程體系和多學科知識的創新重組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型的多學科交叉與融合架構。在推動新文科建設的進程中,應加強藝術學設計專業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與融合。設計學專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長,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建立起多學科交叉聯系的新的教學模式,并對其進行動態調整,不斷地深化教學制度的全面改革,優化并建立起一種全新的融合教學模式。藝術學設計專業的教學創新改革,就必須針對所面對的特殊問題,對其今后的發展體系進行重新調整與規劃,確定各專業今后的發展方向與定位,以開放式、多樣化的教育視野,探討一種新型的設計專業發展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創新化、實踐性、專業化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為社會和行業培養更多高素質的藝術設計人才。此外,在新文科背景下,要轉變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個性化發展的新的課程體系,使其在理論素質和職業素質上達到平衡發展,對課程系統進行全方位的優化,使設計學專業發生新的轉變。在新文科環境下,設計學專業建設的重點在于重新構建專業理論知識體系,這一新的課程體系優化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核心的教育培養理念,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創新型高質量的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
4 新文科背景下藝術學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研究
4.1 重新梳理和修訂人才培養目標
首先,新文科背景下藝術設計類人才需要具備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新文科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藝術設計類人才需要具備創意思維,能夠獨立創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新穎、獨特的設計作品。同時,藝術設計類人才也需要具備創新精神,能夠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思想,不斷更新自己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要根據學校和學生的特點,在設計學科的專業規劃、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指導。高校要通過深入調查,分析設計產業人才需求的現狀,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嵌入與新文科需求相適應的課程訓練內容,采取產教融合的管理方式來培養學生。在課堂上,要充分認識到科學技術對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打破傳統的專業認知模式,把學科前沿理論和最新的科學技術發展成果融入課堂中,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和基本素質。
其次,新文科背景下藝術設計類人才需要具備實踐能力。在新文科背景下,教育不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而是更加注重實踐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模式應該以實踐為重點,通過實際操作、項目實踐等方式,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和理論,實踐能力是新文科教育的另一個核心要素,藝術設計類人才需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設計中,能夠快速適應工作環境和任務,同時,藝術設計類人才也需要具備實踐精神,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際項目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設計水平和工作能力,高校要立足于新文科和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從教學的實際出發,對專業的知識特征進行了剖析,突出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促進對學生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成為實踐教學的主體,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特征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實現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實現知識的交叉與構建,走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之路,構建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最后,新文科背景下藝術設計類人才需要具備跨界合作能力。跨界合作能力是新文科教育的另一個核心要素。藝術設計類人才需要具備跨學科的知識和能力,能夠與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合作,共同完成跨界項目。同時,藝術設計類人才也需要具備跨界精神,能夠理解和尊重不同領域的文化和思維方式,能夠在跨界合作中起到積極的作用。新文科背景下藝術設計類人才的培養目標具備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跨界合作能力,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為社會創造出有價值的設計作品和解決方案。
4.2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構建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1)新文科藝術vXJMW0iDm+S2Umf/63k32kUDzHQhZDtIZGDorq1vefw=設計類公共基礎課程設置
藝術設計類公共基礎課程是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基礎,是提高教育質量、強化學生綜合素質、適應市場需求的重要手段。在新文科背景下,藝術設計類公共基礎課程應多元化、實踐化,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市場需求,提高教學質量,以培養更多的優秀藝術設計人才。
(2)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是藝術設計專業適應新文科發展要求的重要舉措之一。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課程體系,能夠提高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①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基礎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是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設計基礎課程應該包括設計原理、設計史、設計概論、設計思維等內容,以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設計基礎課程也應該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融合,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②藝術史與文化課程。藝術史與文化類課程要成為藝術設計專業必修課程之一,也應該是與文化藝術領域交叉的重要課程之一。藝術史與文化人類學課程應該包括藝術、文化類等方面的內容,以加強學生對于藝術設計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的了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綜合素質。③藝術設計與科技有機結合。藝術設計教育需要更多地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將藝術設計與科技融合,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新技術,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例如,在動畫設計教育中,學生需要掌握3D建模、角色設計、動作設計、材質貼圖等技能,結合科技可以更好地實現動畫效果。④營銷與管理課程。營銷與管理課程是與商業領域交叉的重要課程之一。營銷與管理課程應該包括市場營銷、品牌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商業意識和管理能力。同時,營銷與管理課程也能夠將藝術設計與商業領域進行有機結合,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空間。
新文科建設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套多學科融合系統,加強各學科之間的交流,使學科的特點得到充分的內化。新工科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更好地將新的技術手段和應用體系引入到設計學專業的建設中去,設計學專業應該積極借鑒新工科建設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交叉、全面的學科優勢,把科學理性與設計創新緊密地融合在一起,融合各學科的發展成就,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增強中國設計的國際影響力與自信力。在學科設置上,要根據新工科、新農科、新醫學等自然科學發展的實際情況,實現設計與科學、創新互相融合,在新文科背景下,設計專業將突破傳統文科教育的范疇,突破學科間的界限,促進多學科的創新與融合,激發設計學專業的發展活力,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課程能夠提高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新文科的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需要適應新文科的發展要求,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課程體系,以便更好地滿足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
(3)實施科學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
新文科背景下要實施科學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傳統的藝術設計類教學方法主要是傳授知識,但在新文科背景下,需要將教學方法轉變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即“以學生為主導、以教師為輔助”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和啟發者,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自主探索和學習。
①融合實踐與理論教學
在新文科背景下,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需要更加注重實踐性,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通過案例分析、實踐操作、講解理論等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深入了解創新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將其應用到實踐中。實踐性教學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實踐課程,二是實踐性作業。在實踐課程中,學生需要通過實踐來學習知識,如構成基礎、模型制作、設計表現等。在實踐性作業中,學生需要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項目中,如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家居空間設計、文創產品開發等。通過實踐性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提升實踐能力。
②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藝術學設計專業必須以新文科為中心,實施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在藝術設計的基礎上,通過對教學方法的改進,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同時也要加強對專業素養的培養,以點帶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可以使用模擬案例分析、問題分析法,在教室里建立一個適用于案例擴展的虛擬氛圍,為學生創造一個展現自己的平臺,讓他們從案例分析入手,對整個課程進行深度的分析研究,并通過提問來激發學生的思維,無論是科學的、藝術的、現實的,還是抽象的,教師都要把握好這些創意的亮點,積極地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豐富設計觀念,教師可以把班級劃分為幾個小組,然后通過分組的方式,對成果進行研究和驗證。這個辦法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共同去解決知識上的困難以及課堂上的問題的興趣,激發了團隊內部的合作。教師可以讓每一組都設計好自己的計劃并發表演說,讓學生在充滿挑戰和鼓勵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和辯論,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學生還可以在小組內進行協作,共同解決問題,并將不同的觀點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效的、積極的、輕松的學習氛圍。案例教學法和問題教學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潛力,培養發散思維。這樣的教育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教師為他們創造了一個讓他們去嘗試、去經歷失敗、去接受反饋、去繼續努力的環境。讓學生對所學到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記憶,從而可以熟練地將所學到的設計思想和知識點應用于實踐的創造性案例。
其次,針對藝術學設計專業的特性,結合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對專業設置進行優化,在設計基礎的教學中加入了諸如個性化造型定制等生活功能應用、基本作品應用、產品造型裝飾等多種形式,將基礎教學內容的生活實用性發揮出來,把生活中的創造性思想與學生的課堂結合起來,讓設計基礎的教學更加具有產品性與實用性,讓設計基礎的教學形式多樣化,從而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應用能力,確保教學資源和教學成果最大化,從而提升了藝術學設計專業的社會接軌度。
最后,在藝術學設計專業的基礎教學中,可以把創新創業項目融入課程的內容當中,使學生在實踐項目的鍛煉中逐漸樹立起自己的創新創業意識,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企業真實項目、精心策劃的虛擬項目、校內外的專業競賽和技能大賽等實例來對學生進行培訓和進行分析和引導,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學習到創新創業的方式。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和鍛煉。將設計教學、創作靈x+Hrb3E0B0h/GbHTTQtoBWJXoUkqf2XrfbmCLE6EHtw=感與創業輔導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相互交融、互相促進的教學模式。通過項目化培訓,可以發揮以點帶面的效果,在進行創新意識的教學研究與實踐中,對藝術學設計專業的基本教學系統進行了科學的規劃,提倡創新的思想,這對于建立多樣化的教育模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4.3 拓寬國際化視野
藝術學設計專業要具有國際化的眼光,把藝術設計專業放在國際化的視野中來研究人才培養方式,創新教學模式,在吸收西方先進的教學技巧和經驗的同時,也要將學校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培養出一批既能滿足社會需要,又能得到國際認可的高素質人才。為此,高校應密切注意世界的發展趨勢,并加強與國外的交流和合作。一方面,高校應積極與世界接軌,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觀念和技術,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促進教育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師的能力提升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教師可以將更多的國際設計資訊傳遞給學生。同時,學生也可以在欣賞到國際上大師的作品之后,了解到國內藝術設計和國際的不同和聯系,并把自己的知識和國際上的先進觀念相結合。在此基礎上,高校可以組織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國際藝術展,邀請世界著名的設計師來授課,讓學生了解世界上先進的設計觀念和創意,也可以與海外著名大學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引進優秀的外國師資,力爭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除此之外,學校還應當為學生提供一些對外探究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去體驗一下國際上的藝術設計氛圍,從國外的藝術設計中汲取到一些關于藝術設計的知識與觀念,將自己的學識與創造力相結合,創造出更好的產品,使藝術學設計專業高效穩步向前發展。
5 結語
新文科的建設已經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在此時代背景下,藝術學設計專業的新文科建設,應該以傳統的文科教學為基礎,牢牢把握新文科背景下藝術學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新轉向,完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拓展國際化視野,將文科教育的新功能、新路徑等特征充分地展現出來,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創新化、專業化的教育,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的整體設計能力和專業素養得到全面的提升,真正為我國培養出更多滿足社會與市場需要的高質量的設計類專業人才。
本文系2023年校級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新文科背景下藝術學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S2023SX05。
(作者單位:廣州華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