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提出了升學就業兩條腿走路等一系列政策,使得提升中職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信心愈發重要。根據中職生能力發展需求高、學習獨立性和主觀能動性較低的特點,文章依托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從建立細化、分層的語文學習目標,幫助學生發現、創造最近發展區;肯定多形式的語文“啟動”方式,助力最近發展區的生成和轉化;建立多主體、多角度、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促成最近發展區的建立和轉化三個方面,探索建立中職生語文學習興趣與自信的方法。
1 重要又尷尬的語文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指出:“語文課程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于中職生而言,語文不僅是重要的工具性學科,也是升學必考的科目。學習語文可以培養溝通和共情能力,培養鑒賞和發現美的能力,提升文化底蘊和文化自信。但是在中職教育的實際實施中,語文卻常常受到重專業技能、輕文化基礎的困擾,認為中職生學習語文“沒有用”,或者“應該是有用,但不知道具體用處”的大有人在,學習動力普遍不足,中職語文處于重要但不受重視的尷尬局面。
2 最近發展區理論
最近發展區是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其定義為:兒童在成人指導和幫助下達到的水平與他在獨立活動中能達到的水平之間有差距,這個差距就是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在教學應用中,這一理論推翻了以往教學論強調教學必須與學生智力發展和成熟的水平相適應的觀點,認為如果以獨立解決問題的水平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發展和智力成熟水平的尺度,并要求教學不能超過這一尺度的話,那么教學就是滯后的,對學生的發展就不會有積極的作用。維果斯基認為學生的發展水平有兩種: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所謂可能的發展水平,是指學生智力發展中向成熟方向發展,但是又并未到達成熟水平的心理機能,表現為其雖然不能完全獨立解決相關問題,但可以在其他人的幫助下,或在集體活動的相互模仿、相互學習中解決它。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也是教學中應當特別關注的內容。該理論認為,教學應當和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發展過程中即將達到的水平相適應,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為學生創造最近發展區,或者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并創造條件使最近發展區轉化到現有發展水平的范圍之中。
中職學生大多處于15~18歲,他們尚未度過青春期,逆反心理仍然比較強,心情起伏較大,缺乏自控力,特別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渴望愛與歸屬感,怕被孤立,對融入集體的要求迫切,易受環境影響。其心理素質的發展往往落后于年齡。中等職業教育不像普通高中教育那樣單純面向升學,中職生中很大一部分會走向社會,面臨就業的壓力,對能力發展方面的要求會更高。針對中職生的心智發展不成熟,主觀能動性較差,需要更多借助外力來發展,又迫切需要提升自身能力的特點,筆者認為最近發展區理論在中職教學中有很強的實用性。這一點,在語文教學中也不例外。
中職階段語文學習不僅要考慮升學要求,更要考慮就業應用方面的情況,表面看來學的知識比高中淺顯,但實際教學中要涉及的內容更廣,實用性更強,其教學難度并不亞于高中語文。然而中職生文化課基礎薄弱,偏科現象很普遍,單科學習水平兩極分化明顯,又以成績不好的居多,學情比較復雜。基礎薄弱的學生在以往學習過程中備受打擊,自我效能感低,缺乏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基礎好的學生學習功利性往往較強,學習興趣不穩定,受某些錯誤言論的誤導,認為“上職校學好專業課就夠了,文化課無所謂”。這些情況導致語文教學工作事倍功半,教學過程中容易顧此失彼。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讓語文基礎好的學生保持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從失敗的經驗中走出來,建立積極的語文學習體驗,進而建立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自信,是擺在每個中職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3 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幫助學生建立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自信的具體方法
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幫助學生建立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自信,主要有兩個任務:一個是助力學生創造和發現自身的最近發展區;另一個是幫助學生將最近發展區轉化為自身實際具有的發展水平。中職生的具體情況是千差萬別的,因此,在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的過程中要注意差異化,避免顧此失彼。下面,筆者將從建立細化、分層的語文學習目標,肯定多形式的語文“啟動”方式和建立多主體、多角度、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三方面來論述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幫助學生建立語文學習興趣和自信的具體方法。
3.1 建立細化、分層的語文學習目標,幫助學生發現、創造最近發展區
教師將內容復雜、難度較大的語文學習目標進行分解,建立分層、細化的語文學習小目標,幫助學生創造或發現最近發展區,即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水平。小目標要強調具體化、可操作性,盡量少用抽象、大而化之的詞語去表述。如“好好學習、認真聽講”這類詞對中職生來說耳熟能詳,但并不具有很強的可執行性。“好好學習”“好好聽講”在中職生尤其是基礎較弱的中職生看來,猶如對自己的批評,是自己從小到大總也做不到的痛點和難點,是無法納入最近發展區的。因此,教師必須把目標層級具體化、可操作化。如把“認真聽講”分四方面表述為“上課不睡覺,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心思跟著老師講的內容走,及時記筆記”,學生可以從任意一個比較有把握的方面去改善、進步,讓進步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可視化、可量化,可以納入最近發展區的。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在教師創設的最近發展區里發現自己“跳一跳,夠得著”,對抗自我效能感低的情況,進而建立興趣和信心。同時,對每個小目標進行分層,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此處應盡量遵循“小步走,多反饋”的原則,讓學生多感受到成就感,同時,結合中職生的年齡特征,通過課堂講解和分組學習等方式,最大程度地幫助他們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
以課堂表現為例,可以將課堂表現目標細化分層為以下目標。一級目標(1分):上課少睡覺,少做與課堂無關的事;能少量(可能只有幾個詞或者一兩句話)記筆記;完成課堂練習。
二級目標(2分):上課不睡覺,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每周(4節課)能在課上主動回答一次問題,能記一部分筆記,課后根據其他同學的筆記補全;按時完成課堂練習,態度認真。
三級目標(3分):上課紀律好;每周能主動回答兩次問題;老師要求記錄的重點內容能及時記錄下來;按時完成課堂練習,完成質量比較高。
四級目標(4分):上課紀律好,能多次主動回答問題;能記錄老師強調的重點內容,還能自己記錄一些感興趣的內容。按時高質量完成課堂練習;能針對課堂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或見解。
學生課前自己選擇本節課的目標等級,完成等級要求就可以獲得口頭表揚和相應等級加分獎勵。每周以小組總分評勝負,勝出組可以小組為單位獲得表彰和獎勵。
這四個目標中第一級非常容易達成,讓沒有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學生也可以在不太費力的前提下,有“我完成了學習任務”“我給小組爭得了榮譽”的感受。而這種感受對建立學習興趣和自信是非常必要的。第四級目標則為語文基礎較好的學生設立,讓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語文學習上更加努力,帶動其他同學。四個等級梯度顧及職校生語文基礎差異大的情況,讓學生都動起來,“跳一跳,摘個桃”,而且采用小組積分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集體榮譽感的驅使下盡量選擇高等級的目標,避免了學生因惰性而止步不前。
3.2 肯定多形式的語文“啟動”方式,助力最近發展區的生成和轉化
不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是千差萬別的,要發展,就要讓所有學生都獲得“跳一跳”的驅動力。除了上文提到的設立細化多層的語文學習目標外,肯定多形式的語文學習方式是滿足學生發展需求的方法之一。
中職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各有各的特點和長處,而發展通常是由優勢方面驅動的。因此,語文學習目標的達成方式不宜固化,而應肯定多種形式的“啟動”方式,在興趣點和學習目標之間創設“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增強內驅力,促成發展結果的生成和轉化,達到提升興趣和信心的目的。
例如,有的學生雖然考試成績不理想,但善于表達,屬于“能說不能寫”的類型。在普通教育階段,這類學生常常受到分數方面的打擊,信心受挫比較嚴重,通過書面考試的方式是很難建立讓他們感興趣的最近發展區的。因此,在職教階段,可以給他們口頭考試的機會,讓他們通過做講座、當“小老師”的方式完成語文學習目標。這一類型的學生往往愛出風頭,為了表現更好的自己,他們會努力地查閱資料,學習很多內容,甚至嘗試提前寫自己不擅長的講稿,語文水平從中獲得提升,達到長善救失的效果。
當然,在實際教學中,中職語文教師常常遇到口頭書面都很薄弱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不拘于語文學科,從各方面發掘學生的特長,多方面幫他們發現或創設自己的最近發展區。比如,善于畫畫的學生,可以讓他做單元思維導圖在班級展示;善于用計算機的學生,可以讓他做PPT或者動畫視頻,幫助同學理解某一具體內容;善于數學統計的學生,可以讓他統計同一字詞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含義以及出現頻率,幫助同學制作學習卡片等等。總之,語文的綜合性和包容性決定了任何一種特長,都可以應用于其中。通過多種方式“啟動”語文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始是教師幫著找“啟動點”,學生嘗到甜頭就會自己找,把興趣和語文關聯起來,揚長避短,殊途同歸。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常常會采用預習作業的方式,要求學生提前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和作家作品。在信息獲取渠道豐富的今天,這種作業其實不難,但是中職生們的完成情況通常不佳。究其原因,有的學生缺乏興趣不愿意做,有的學生懶于思考不知道從何下手做,這就需要教師幫學生去創建最近發展區。可以嘗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采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如唱歌、話劇表演、演講、畫思維導圖、做手抄報、做PPT或網頁動畫等多種方式,也可以用傳統方式條分縷析地寫出來,這種豐富的表達方式可以讓學生各取所長,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提高自己,而且展示的過程趣味性強,相互學習的效果也比較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的表達形式之間容易出現不可比性,因此要在評價模式上秉承語文學習的目標,持公平的態度。如對以上的例子來說,動畫和話劇表演往往更為生動,學生認可度高,如果因此而給他們打高分,就會打擊直接寫出來的同學的積極性。因此,評價過程中,應只針對內容是否完善、敘述是否條理、語言是否生動進行打分,盡量避免形式之間的不可比性導致的分數差。打分后再針對表現形式進行點評,對每個同學的特長進行肯定,增強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語文學習興趣和信心。
3.3 建立多主體、多角度、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促成最近發展區的建立和轉化
維果斯基認為,動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建立在第一信號系統反射的基礎上的,而人類是以人與人的社會關系為中介的。其他人對行為的反饋,是建立行為模式的重要參考。中職生處于青春期,他們處于對人際關系十分敏感的時期,因此,評價體系對促成最近發展區的轉化,建立中職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信心至關重要。
中職生心智發展水平比較高,但又未完全成熟,他們需要及時、多方面地表揚和肯定,但是對敷衍的表揚又十分不屑。如對于回答問題的情況,只說一個“回答得很好”,中職生可能不會認為自己受到了表揚。要指出其優秀、進步之處,不夸張也不弱化,學生才會真正受到鼓勵。說這節課“表現不好”,他們也未必在意,要告訴他們為什么不好、這樣做的后果、造成的不良影響等,學生才會意識到問題。然而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任課老師的精力也有限,還要顧及課堂進度,很難照顧到方方面面。而且,有的學生更在意任課老師的評價,有的學生對家長評價更在意,有的學生覺得社會評價是最重要的,而更多的學生覺得來自方方面面的評價都是可以促進發展轉化的。因此,有必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采用多主體、多角度、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多主體評價的方式和新課標提倡的全環境育人的理念不謀而合。指廣泛調動學校、家庭、社會團體等各方面的能動性,對學生進行評價,共同促進學生最近發展區的轉化。
(1)學生主體。利用下課前的5分鐘,讓學生提一提這節課你認為誰表現好,為什么?學生會提出某某聽課認真,某某筆記記得好,甚至會提出某某之前上課聽講不認真,但是這節課認真聽了大半節課等。學生之間互相了解得更深,他們的評價更個性化,更細致入微,也更容易打動學生。
(2)組建組內表揚主體。通過肯定學生所在的小組,讓學生獲得表揚。這種方式可以擴大表揚范圍,讓更多的學生得到鼓勵。同時,小組得到表揚時,組員會考慮得到表揚的原因,那么為小組做出較大貢獻的學生也會獲得來自集體的肯定。青春期的孩子更重視來自同伴的評價,因此,來自集體的肯定會給中職生很大的鼓勵,其效果有時比教師、家長的肯定效果還要好。當然,如果在小組內部無所作為,也會受到來自集體的壓力。因此,學生對老師布置給自己個人的作業或許草草了事,甚至根本不做,但是對小組的作業卻普遍很積極,生怕在集體中拖后腿,受到大家的非議。
(3)班主任主體。中職階段的班主任管理范圍寬泛,是學生在校期間的“半個媽媽”,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往往十分親近。比起任課老師,多數中職生都更在意班主任的評價。
任課老師可以將課堂表現有進步的學生名單發給班主任,請班主任表揚,可以達到更好地促進發展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評價主體應以表揚為主,不要動輒找班主任“告狀”,以免引起學生反感。
(4)家長主體。家庭教育對學生影響深遠,中職生處于青春期,既渴望家庭帶來的歸屬感,又反感家長對自己的控制。學生家長的情況也參差不齊,多數家長都有強烈地修復親子關系的愿望。鑒于此,家長表揚主體的應用要特別注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提前和家長充分溝通,以確定可行性。對親子關系比較和諧、家長配合度較好的家庭來說,很容易達到理想的效果;對親子關系不太好,但家長配合度較好的家庭來說,除了能達到提升學科興趣和信心的效果,還能幫助緩和親子關系;但有的中職生家庭親子關系緊張,家長配合度差,家長甚至會對孩子說,“老師讓我表揚表揚你,不是因為你真的優秀,而是哄著你多學學他這門學科”之類的話,適得其反。
(5)社會主體。中職教育是升學、就業兩方面發展,中職生了解社會的愿望與高中生相比更為迫切,也更容易受社會主體的影響。中職生中普遍存在的重專業技能、輕普通文化現象,就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普通文化課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導致的。因此,鼓勵和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可以讓他們更好地了解社會,了解語文在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作用。如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了“仉”字,在社會實踐中需要叫名字的時候遇到了仉姓,他正確地讀了出來,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回來告訴家長,家長也表揚了他,這就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鼓勵,確信自己“真的進步了”,從而意識到學語文的重要性,增強了學科興趣和信心。
除了多主體評價之外,從多個角度進行評價也很重要,如作業的書寫、解決問題的態度、演講的臺風等,這些方面都可以和語文的學習目標形成鏈接,讓學生發現自己的最近發展區,或者幫助他們跨越最近發展區,達成發展目標。
最近發展區理論在培養中職生語文學習興趣,建立語文學習自信方面有著很強的實用性。本文基于教學經歷,從學習目標、“啟動”方式和評價方式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或有不妥之處,愿諸位同仁多多指教。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相信該理論也會在新時代被注入新的活力,也會在中職語文教學領域給我們更多的啟示和思考。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