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為背景,針對單一題目《路癡Eva》,構建了一種旨在提升學生場景遷移能力的學習模型。該模型包含情節分解表、特殊句式與重點表達操練、微場景描寫放大等核心環節。情節分解表詳細梳理故事脈絡,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原文情節邏輯,通過情境、情感變化和心理狀態的標注,促進情節的舉一反三。特殊句式與重點表達部分,精選取典型句型和表達,通過針對性練習,強化學生對核心語言元素的掌握,提升其在類似場景中的運用能力。微場景描寫環節則聚焦于放大原文細節,通過細致描繪訓練,培養學生在類似情境中再現生動場景的能力。教學實踐證明,該模型有助于學生在面對類似續寫題目時,能有效遷移所學知識,實現對復雜場景的準確把握和創新性表達,提升其英語讀后續寫綜合能力。
1 緒論
1.1 背景
在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中,讀后續寫作為一種創新性的寫作題型,其重要性日益凸顯。這種題型不僅對學生的閱讀理解、信息整合、邏輯推理、創造性思維及語言表達等綜合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還在很大程度上考驗了他們在面對復雜場景時的遷移能力。隨著高考英語改革的深化,讀后續寫已成為評價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尤其強調了對他們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情感調控以及個人成長軌跡的考察。然而,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在面對單一續寫題目時,既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情境邏輯,又能成功遷移至類似場景,實現舉一反三,是當前教學實踐中的一大挑戰。因此,構建一套系統化的方法,助力學生基于單一題目深入理解并靈活應用于同類場KpcbMD/+2W2PN/ir9eKuXiQ92xE0oEq6IF72Vk6UJpQ=景,對于提升其英語讀寫能力及情境適應能力具有深遠意義。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路癡Eva》這篇續寫題目為案例,旨在探索并構建一套適用于高中學生基于單一題目背誦、理解并自如應用到同類場景的系統化教學策略。這套策略將聚焦于如何引導學生深入剖析原文情節、人物心理變化和主題內涵,進而提煉出可遷移的知識要點和寫作技巧,以提升他們在類似情境中進行有效表達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1.3 文獻回顧
相關研究為本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支持和實踐參考。一方面,續寫教學策略研究揭示了諸如情節分解、重點表達提煉、微場景描寫等教學手段在促進學生理解和運用續寫內容中的有效性。如邱鵠(2024)強調了在讀后續寫教學中,通過輸入強化、文本解剖與邏輯拼接等方法,培養學生的協同效應和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情境學習理論指出,學習應在具體情境中進行,通過情景模擬和問題解決,增強知識的關聯性和遷移性。此外,知識遷移模型如情境相似性理論、結構匹配理論等,為構建基于《路癡Eva》的場景遷移學習模型提供了理論依據。這些研究成果為本研究構建一套基于《路癡Eva》的系統化學習模型,為提升學生在類似場景中的遷移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2 續寫題目分析與學習目標定位
2.1 《路癡Eva》原文解讀
《路癡Eva》是2024年浙江首考的讀后續寫題目,講述了主人公Eva在高中開學初期面臨校園迷宮般的建筑布局,以及體育課上被迫長跑所帶來的挑戰,最終在教練的鼓勵下克服困難、實現自我突破的故事。原文中,Eva的內心世界隨著情節發展經歷了從恐懼、焦慮到驚喜、自信的轉變,展現了她從消極情緒走向積極情感的成長過程。原文還揭示了Eva通過聚焦于具體目標、分解任務以及心理調整等策略成功應對挑戰,顯示出解決問題的智慧與成長的決心。主題上,文章強調了面對困難時積極心態的重要性,以及適時的外界肯定對個體自信心的塑造作用。
2.2 續寫學習目標
基于《路癡Eva》,續寫學習目標應聚焦于以下三個方面。
(1)問題解決與情感轉變。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Eva如何從面臨挑戰到解決問題的心路歷程,強調在類似情境中如何調整心態、制定策略以應對困難,培養他們從消極情感轉向積極情感的能力。
(2)知識與技能遷移。通過分析Eva應對挑戰的具體策略(如關注特定地標、分解任務、心理暗示等),引導學生學會在類似情境中遷移應用這些策略,提高他們在不同生活場景中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3)個人成長與價值觀塑造。通過探討Eva在挑戰中獲得的成長與變化,啟發學生認識到面對困難時積極應對的重要性,以及他人肯定與自我肯定在個人成長中的價值,從而塑造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3 基于《路癡Eva》的場景遷移學習模型構建
場景遷移學習模型是基于一個具體題目如《路癡Eva》構建的,旨在幫助學生通過這一題目理解并掌握一類場景的寫作方法,從而實現對相似情境的高效遷移和靈活應用。該模型主要由情節分解表、特殊句式與重點表達和微場景描寫放大三個核心部分構成。
3.1 情節分解表
構建情節分解表旨在引導學生對《路癡Eva》的故事進行深度剖析,實現對相似情節的舉一反三。該表詳盡梳理了故事中的關鍵環節,涵蓋了Eva在面對大型校園環境的困擾、對一英里長跑任務的恐懼、采取的應對策略、教練的激勵以及個人成長的心路歷程。每個情節節點均標注了對應的情境、情感變化和心理狀態,旨在清晰展現Eva心態的演變過程。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情節的邏輯走向,進而迅速識別并靈活運用相似情節元素,增強對復雜情境的理解力和構建連貫故事的能力。
具體設計思路如下表。
3.2 特殊句式與重點表述
從《路癡Eva》的范文中精選出具有代表性的特殊句式和重點表達,旨在通過有針對性的句式練習,幫助學生掌握這些表達方式,并能在相似情境中準確、生動地再現人物情感波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1)心理變化的細膩描繪。如Eva從最初的恐懼到后來的自信的轉變,通過運用諸如條件句、比較句和比喻等句型,展示她內心世界的微妙變化。
(2)教練鼓舞人心的話語。選取教練Pitt鼓勵Eva的話語,如“Nice work, Eva!”,讓學生理解并模仿如何運用簡潔而有力的語言傳達積極情感。
(3)Eva實際應用策略的敘述。挑選描述Eva運用心理技巧應對挑戰的段落,如“Instead of focusing on the overwhelming distance, she focused on reaching each marker along the track”,引導學生學習如何通過具體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繪展現人物策略的應用。
具體操練內容示例:
(1)心理描寫句型練習。使用虛擬語氣和強調句型描述Eva在長跑前后的心理變化,如“If I can conquer this mile, what challenge cant I overcome?”。
(2)教練話語的模仿與擴展。以“Nice work, Eva!”為藍本,創作類似的鼓勵性話語,用于不同情境中對同學或朋友的贊美。
(3)策略應用的敘述練習。要求學生撰寫一段文字,描述Eva在面對其他生活或學習難題時如何運用同樣的心理技巧進行應對。
3.3 微場景描寫放大
選擇《路癡Eva》中的典型微場景,如Eva在校園中迷失方向、在跑道上與教練交談的瞬間等,作為深度描寫練習的對象。教學設計中強調對場景細節的敏銳觀察、人物心理動態的捕捉以及與情境相吻合的氛圍營造。通過此類訓練,學生將學會在類似情境中細膩描繪人物感受、精準刻畫環境氛圍和生動展現事件進展,從而提升他們在不同場景中進行細節描寫的遷移能力,使文字更具視覺沖擊力和情感感染力。
設計思路與具體操練內容:
(1)場景細節觀察。引導學生細致描繪Eva在龐大校園中尋找方向時的環境特征,如迷宮般的走廊、錯綜復雜的指示牌等,強調對細節的敏銳觀察和準確描述。
(2)人物心理動態捕捉。要求學生揣摩Eva在與教練交談時的心理變化,如從最初的緊張、羞澀到被鼓勵后的振奮、自信,通過對話和內心獨白展現心理活動。
(3)氛圍營造。指導學生在描寫場景時融入適當的修辭手法,如擬人化、象征等,以烘托出特定情境下的氣氛,如Eva在成功找到目的地后的喜悅與成就感。
實際操練示例;
任務1:在體育課上,Eva面臨一英里長跑挑戰。請描繪她在起跑線前的緊張心情、跑步過程中內心的掙扎與自我激勵,以及最后沖刺階段的心理變化。要求使用心理描寫、動作描寫,并結合虛擬語氣、強調句型和so...that...句式。字數控制在100詞。段首句:At the starting line, Eva stood frozen, hands clenched, heart thudding.
任務2:Eva在巨大的教學樓中尋找化學實驗室,卻在錯綜復雜的走廊中迷失方向。請描繪她四處張望、焦慮詢問他人、反復查看地圖等細節,以及最終找到正確路徑時的如釋重負。要求使用對話描寫、情緒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強調句型和the instant句式。字數控制在100詞。段首句:Lost in the mazelike corridors, Eva's heart pounded, palms slick with sweat.
任務3:Coach Pitt在Eva完成長跑后對她說了聲
“Nice work!”。請描繪Eva聽到這句話時的驚訝、喜悅及由此激發的內心變化,以及她如何將這份鼓勵轉化為面對學校建筑挑戰的動力。要求使用對話描寫、情緒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so...that...句式和虛擬語氣。字數控制在100詞。段首句:As Eva approached the finish, exhaustion etched on her face, Coach Pitt's voice thundered:“Nice work, Eva!”
綜上所述,場景遷移學習模型的構成主要包括情節分解表、特殊句式與重點表達的操練以及微場景描寫的訓練。設計出發點在于通過結構化的情節分析、重點語言元素的強化練習以及具體場景的深度描寫,幫助學生系統地理解、記憶和運用從一個題目中學到的各類寫作知識與技巧,從而實現對同類場景的高效遷移和高質量寫作。
4 模型實施與教學策略
4.1 教學活動設計
(1)情節線分析
首先,教師組織學生集體或小組閱讀《路癡Eva》原文,以期初步理解故事主線。隨后,教師呈現精心設計的情節分解表格,引導學生按照表格架構逐段剖析原文,明確Eva在不同階段面臨的挑戰、采取的行動、心理變化及其評述。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互動方式,教師鼓勵學生深入探究Eva的情感轉折點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最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依據情節表格為Eva設計在類似生活場景中運用相同策略解決問題的情節鏈,模擬其在其他情境中的行為邏輯。
(2)句式練習
教師從范文中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特殊句式和重點表達,如心理描繪、動作刻畫、情感轉折句等,制作成練習卡片。在課堂上,教師先示范這些句式的正確運用,隨后學生進行模仿練習,通過替換關鍵詞、調整情境完成句型填空、改寫句子等練習,確保學生熟練掌握句式結構和應用場景。
(3)微場景描寫訓練
教師選取《路癡Eva》中的典型微場景,如Eva在校園中迷失方向、與教練的對話場景、Eva的內心獨白等,設計為微寫作任務。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描寫,要求運用心理描寫、動作刻畫、環境渲染等手法,教師提供即時反饋和修改意見,以提升學生的細節描寫能力。另外,組織微場景分享會,讓學生朗讀或展示各自的微寫作作品,相互點評,共同提升對細節描寫的敏感度和藝術性。
4.2 教師角色與指導
(1)引導者
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自主分析原文,激發他們提問、討論,培養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在進行情節線分析、句式練習和微場景描寫教學時,教師適時介入,答疑解惑,提供必要的支架,確保學生準確理解并牢固掌握核心知識點。
(2)反饋者與支持者
作為反饋者,教師定期檢查學生的學習進度,針對他們在練習和寫作中出現的問題,提供具體、建設性的反饋,協助學生修正錯誤,提升寫作水平。同時,教師充當支持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如額外的閱讀材料、寫作技巧視頻等,以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拓寬其知識視野,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
(3)學習進程監控者
教師還需擔任學習進程監控者的角色,定期進行形成性評價,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參與度、作業完成情況、寫作質量等方面的表征,全面監控學生的學習進程。根據監控結果,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模型的有效實施,保證學生能夠在模型指導下穩步提升讀后續寫能力。
5 教學效果評估與反思
5.1 學習成果評價
設計了一套涵蓋情節連貫性、情感表達、語言運用、創新思維等維度的續寫評估標準與評分細則。通過教師評分、同伴互評、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續寫作品進行量化評分與質性評價。量化評分側重于語言準確性、句式多樣性、內容豐富度等方面,質性評價則關注學生在情感描繪、動作刻畫、心理狀態表述等方面展現出的個性化表達與創新能力。
例如,對比學生在學習模型前后的續寫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情感描繪的顯著變化。在模型學習前,學生的情感描繪往往較為粗糙,如“Eva felt scared”或“Eva was happy”,缺乏細膩的層次和深度。而學習模型后,學生能夠更細膩地描繪Eva的情感世界,如“Anxiety gnawed at Eva's stomach as she peered down the endless corridors, each unfamiliar turn heightening her disorientation”或“Eva's heart swelled with pride as Coach Pitt's approving nod validated her perseverance”。這種情感描繪的精細化,有力地驗證了該教學模型在提升學生情感表達能力方面的實效性。
同樣,動作刻畫和心理狀態表述也展現出顯著的進步。在模型學習前,學生可能簡單描述Eva的動作,如“Eva ran around the track”;而在模型學習后,學生能夠運用更生動的動詞和細節描繪動作,如“Eva dug deep, her legs churning against the unforgiving asphalt, each breath a laborious gasp for victory.” 在心理狀態表述上,學生從模糊的“Eva was nervous”轉變為精確捕捉Eva內心波瀾的“Eva's mind raced with self-doubt, each step echoing her fear of failure, yet determination fueled her onward.”
此外,記錄并分析學生在續寫過程中展現出的獨特視角和創新思維,如學生在續寫中創新性地引入Eva的夢境、內心獨白或與其他角色的深度對話,進一步證實了模型對學生寫作個性化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
5.2 案例分析
選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學生續寫作品,進行深入分析。以學生A為例,其在學習模型前的續寫中,情感表達相對單一,如“Eva felt very lost in the big school”;而在學習模型后,其情感描繪明顯豐富且細膩:“A wave of panic washed over Eva as she stood in the hallway. Yet,
beneath the surface of fear, a flicker of determination sparked within her.”
再如,學生B在學習模型前對Eva跑步的動作刻畫僅停留在“Eva started to run”,而學習模型后,其動作描寫變得生動且具有動態感:“With each pounding footfall, Eva's heart drummed an anxious rhythm, her breaths escaping in ragged gasps. Despite the searing pain in her lungs and the burning sensation in her legs, she pushed on, eyes locked on the distant finish line.”
通過對比分析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續寫作品,可以明顯看出模型對提升學生情感描繪、動作刻畫以及心理狀態表述的積極效果,同時也展現了模型對學生個性化表達與創新思維的有力促進。
5.3 模型優化與未來展望
基于對教學效果的評估與反思,提出了模型可能的改進之處,如加強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關注,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資源,進一步細化教師的反饋與指導策略等。未來研究可探索將模型推廣至其他類型的續寫題目,檢驗其普適性;研究模型在不同年級、不同英語水平學生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更廣泛的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提供有力支持。
6 結論
6.1 研究總結
本研究基于《路癡Eva》構建的場景遷移學習模型,通過情節線分析、句式練習和微場景描寫訓練,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續寫能力。模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自主分析、合作學習、教師引導,實現了知識的深度理解和遷移應用。
6.2 實踐建議
建議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應用本研究提出的場景遷移學習模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原文,熟練掌握重點句式,精細描繪微場景,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需求,提供適時的反饋和支持,確保模型的有效落實,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讀后續寫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