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重任,中職院校教學工作的落實,既要關注學生文化知識獲得,更要重視將傳統文化融入課堂,培養學生良好家國情懷意識。以傳統文化滋養學生澄澈心靈,引領學生精彩實踐,讓學生成長為積極承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現從中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現狀分析入手,淺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課堂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并針對當前中職課堂教學現狀,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課堂的有力路徑,達成以文化全面育人目標。
中職階段育人工作的開展,要以全面推進育人為首要目標,重視對學生做好啟智鑄魂工作。在中職課堂教學工作開展中,要加強傳統文化融入意識,通過良好的思想引領促進學生正確樹立三觀,還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讓學生建立對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創新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針對性糾正中職階段學生身上可能存在的思想懈怠、行為懶散、目標不明確等問題,通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課堂,助力學生更好地成長為具備優秀道德素養的時代新人。
1 中職課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的現狀分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勞動人民在探索實踐中積淀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思想,是中華民族文明的集中體現,也是勞動人民最為樸素的實踐所得。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多樣,覆蓋范圍廣泛,是對學生進行思想熏陶的典范性素材。以立德樹人理念為指引,當前中職育人工作中非常重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學科教師也都在對本學科自身所蘊含的知識元素有效挖掘,旨在推動學科育人與中華傳統文化滲透的有機d6ac328b1abb56a568a3fee647dc1d1a統一。但是當前在中職課堂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也存在諸多弊端。
1.1 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比較淺薄
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對學生進步成長的思想引領的作用也非常顯著,但對于中職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年齡較小,社會經驗不足,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直接接觸的傳統文化顯性形式有限,所以在中華傳統文化認知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不容易被集中,對很多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了解也比較少。學生既不能在思想層面,對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有效認同,也難以在行為方面積極實踐,影響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滲透的效果。
1.2 教材呈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不足
在中職院校育人工作過程中,所使用的教材涵蓋了系統的學科知識體系,但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涉及的內容相對單一。還有一些部分只是簡單地一筆帶過,并未展開和詳細介紹,這就使得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些歷史故事、經典人物等核心要義理解不足。學生難以充分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育人魅力,也影響了學生自身認知體系的完善。
1.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不能與現實關聯
在中職課堂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還要與現實有效關聯,喚起學生學習共鳴,從心底增強學生對歷史和文化傳承的意識,但當前在中職課堂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過程中,存在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解析比較生硬、與現實生活聯系不足、學生難以領悟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等多重問題。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學習過程中,能夠留下一定的印象,但是因為與現實不能關聯在一起,學生自身對其缺乏意義理解,這就難以對學生產生深刻而持續的影響。
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課堂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中職生作為特殊群體,他們在思想層面的認知不夠成熟,加之互聯網的影響,使得很多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缺乏探究意識,所以在中職課堂教學中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十分必要。
2.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課堂的必要性
(1)可有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中職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黃金期,在中職課堂教學工作落實中,除了讓學生接受教材上所涉及的知識內容外,立足課堂教學過程,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讓學生對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所傳承的優質哲學思想、道德規范、名人故事以及文學藝術成就等多元內容有效了解,讓中職課堂異彩紛呈,提高學生民族自豪感。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讓學生學習認知的視野有效拓寬,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從而助力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傳承和發揚。
(2)可顯著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中職階段是學生人生觀樹立的關鍵時期,立足課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可以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系統學習。從思想層面讓學生懂得正確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心底播下文明傳承的種子,讓學生對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所傳承的自強不息、勤勞勇敢、工匠精神、創新精神、艱苦奮斗精神有效傳承。針對性抵消學生思想中出現的一些不勞而獲、走捷徑、急功近利等不良思想。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讓學生在品德修養、人際交往、職業發展等多方面樹立長遠規劃意識,并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藝術、人文、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內容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引領學生凝心聚力,具備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
(3)有效增強學生困難應對意識
進入中職院校的很多學生文化基礎并不是很好,在學習中對一些學習方法的掌握也不是很靈活,所以很多學生存在缺乏自信的問題。尤其是在遇到一些困難或挫折時,學生會有逃避退縮心理,缺乏迎難而上的自信。為了更好地助力學生成長為堪當時代重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中職課堂要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力滲透,讓學生具備堅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通過正確積極價值觀的樹立,讓學生可以以自身堅韌不拔的毅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讓學生可以積極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各類挑戰,顯著提高學生道德品質,讓學生更好地堅定文化自信,積極完善自我。
2.2 中職課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可行性
(1)教育目標的一致性
中職階段育人工作的開展,要以提高學生文化底蘊,推動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為目標。在中職課堂教學工作落實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目標也指向以優秀文化因子激發學生進取心理,推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完善,所以二者具有育人目標的高度一致性。通過在中職課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循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能使課堂育人效果穩步提升,在增強學生進取意識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需求,推動高素質優秀應用型人才培養。所以,在中職課堂加強傳統文化滲透與教學工作開展自身目標高度統一,對教學工作的深度落實有重要助力。
(2)教育資源的豐富性
在中職課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另一優勢在于教育資源的豐富性,教學工作的落實可以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對優質教育資源充分運用,教師既可以在課堂上結合課程內容的講解,穿插一些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學生對課程主體內容的理解;又可以用好網絡手段,讓學生在課外時間進行拓展性學習,促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多元涉獵。尤其是伴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學習的渠道日益拓寬,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整合,讓學生在課外時間有效學習,對學生開展持續思想滲透,可為立德樹人工作的落實帶來極大的便利,也能提高學生學習認知的熱情,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提升。
(3)外部環境的適宜性
在中職課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既可以立足課外對學生實施有效教育熏陶,還可以結合教學引導目標,融合外部的政策環境,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內容學習的重視,這也對二者融合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強調要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并鼓勵學校探索多種教學模式,推進傳統文化課堂。學校層面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拓寬了渠道,一些研學活動、實踐活動、跨學科融合育人活動,都可以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所以應把握學生學習成長的黃金期,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堂的滲透,還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做支持。
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課堂的有效路徑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課堂時,是推進系統性育人的重要一步。在教學工作開展中,需學校層面優化頂層設計,從課程設置、教學安排、師資配備、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活動組織等多方面深度推進。真正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培養學生學習意識,提高學生文化素養,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可以進一步豐富,帶動創新性育人目標的有力達成。
3.1 優化頂層設計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堂融入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千年,滋養了無數中華兒女的精神信仰,其中蘊含著深沉而雋永的愛國情懷。中職院校作為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加強課堂教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須作好頂層設計。從學校層面統籌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堂融入的具體方針,通過系統而全面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有豐富認知,還要真正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自身奮進意識。
第一步,優化政策導向。學校領導、黨支部及各院系要能制定出相應的管理細則,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職課堂的有效融入。通過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部署,鼓勵教師在教學目標制定、課程活動實施、創新性教學方法手段應用等多方面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第二步,要制定完善的課程實施標準。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目標,統籌部署教學內容,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能夠深入而細致。學校還可以開辟專項資金,用于支持課程資源開發及教師培訓工作。真正從全局育人角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堂的系統融入,鼓勵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用好現代教學技術,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鼓勵學生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習、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在實踐中讓學生充分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真正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堂的融入撬動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2 立足課堂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統融入
在中職課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要涵蓋多方面的內容,但也不能囫圇吞棗機械融入,而是要能夠分年級、分時段、分章節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縝密滲透。不能以單純一節課的大量教學,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充分吸收,而是要樹立常態化育人意識,讓學生能夠日積月累,持續學習。讓學生真正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例如,在課程教學落實中,可以讓學生通過課前五分鐘,持續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貼合學生實際情況,以經典誦讀解決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學習目標不明確、進取意識不強等問題。通過常態化經典誦讀的落實,讓學生可以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豐富性,也能從詩詞歌賦、書法藝術、戲曲文化、風俗習慣、禮儀文化多個方面讓學生了解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在經典誦讀活動開展的同時,還可以開發相應的微課資源,以圖文并茂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思想內涵。結合學生的專業特色,還可以開發一些特色課程資源,例如,中餐烹飪資源、茶藝課程,服裝專業也可以對中華傳統服飾開展特色化研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滲透與學生專業相融合,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現代價值。
3.3 用好網絡平臺整合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資源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職課程教學工作落實要用好課堂,對學生實施有效指引,還要重視對網絡資源的挖掘,進一步拓寬學生學習視角,加強對智能教學模式的探索,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育人過程中的系統融入。通過互聯網模式可以深度挖掘課程中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搜集整合民族精神、榜樣精神、工匠精神、職業道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多元內容,讓學生持續學習實現顯性育人與隱性育人的有機結合,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學生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以有效的價值引領,讓學生在心底具備對傳統文化相關內容的學習意識。教師也可以將學生組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與學生密切協作、智慧共享,圍繞教學平臺上所涉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教學資源,開展討論交流活動。將內容學習、合作討論與課外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真正將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一些課程主題有效吃透。并結合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讓學生分享合作學習的創意成果,嘗試進行節目編排,以生動鮮活方式讓學生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實現課堂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以網絡為紐帶,尊重學生興趣愛好,鼓勵學生創意共享,拓寬學習渠道,促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深入理解。
3.4 開辟第二課堂促進精彩實踐活動開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用好課堂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可讓學生更好地堅定文化自信。為深入達成以文化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還要重視教學實踐活動的組織。通過實踐環節,激發學生報國情,引領學生為國盡忠,增強學生進步意識。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堂大比武。立足課堂融合教學活動的落實,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答題活動、進行角色演繹、嘗試劇目編排等綜合性學習實踐中。讓學生在思想層面、傳統美德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層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了解。實踐活動的落實還可以組織研學活動,通過參觀文物古跡、觀看影視劇目、參觀革命烈士陵園等多種方式讓學生了解仁人志士在抵御外來侵略,保家衛國層面所作出的多重努力,用好社會大課堂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思想引領。
還可以用本地的一些特色文化資源,讓學生以實踐調研的方式對當地的一些歷史文物、名勝古跡、民俗風情開展有效的研究分析,讓學生學習傳統手工藝,了解地方戲曲文化,親近傳統文化。以洛陽地區為例,在傳統文化資源儲備方面非常豐富。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洛陽地區有包括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廟在內的眾多歷史遺跡。洛陽地區還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唐三彩燒制技藝,近年來在洛陽地區得到了很好的傳承。洛陽地區還開發了包括唐宮夜宴、動漫大白等特色文創產品,這些也是推動非遺傳承、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的特色資源。洛陽地區還有包括飲食、繪畫、書法、雕塑在內的豐富傳統文化資源。這些都對增強學生歷史人文底蘊,提高學生思想境界,引領學生廣泛實踐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效融合,用活本土特色文化資源,也是增強學生文化自信,促進本土優秀傳統文化有力傳承的重要方式,可顯著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3.5 重視教學評價工作開展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中職課堂教學用好傳統文化,增強學生人文素養,也要推進教學評一體化育人,關注教學過程,實施科學評價。真正將促進學生自身發展放在首位,以激勵性評價手段,對學生課堂表現、實踐活動開展、文化認知等多方面進行科學系統評價。對于在文化傳承創新實踐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學生,還可以給予有效的表彰,進一步增強學生傳統文化研究的熱情。教學評價工作的落實要將教學督導、課堂觀察、標準化測驗與成果評價有機結合在一起,對學生課程學習情況綜合監測。隨時捕捉學生學習表現,找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恰當切入點,以全面育人目標為指引,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讓學生積極了解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隨時捕捉學生的精彩成果。通過動態測評、全面評價、科學鼓勵、正面引導,讓學生具備持久而強烈的學習動機,切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的綜合效果。
3.6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文化素養
在中職課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對學生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需要以教師良好的教學引導作為基礎。因而,學校還要重視優質教學隊伍的打造。一方面,要切實提高教師自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重視。學校可以探索通過統一培訓、研討活動、賽課活動等綜合方式,讓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深入理解。還可以與其他領域的一些專家有效合作,探索合作育人。例如,學校邀請負責古籍修復、中華傳統文化研究相關學者進校,與教師有效對話,邀請專家進校講座,助力教師系統了解與中華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也可以推進同一地區教師協同對話,共同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課堂教學實施路徑的分析。打造高質量師資隊伍,提高教師人文素養,邀請文化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開展講座,安排教師參加一些學術研討會,分享傳統文化融入教學的成功案例。鼓勵教師參與傳統文化宣傳的一些志愿活動,讓教師更好地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積累更多傳統文化學習資源。在教師自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為學生做好教學指引,奏響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融入同步并進的全面育人協奏曲。
總之,中職階段教學工作的開展,要以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為目標,重視在課堂多個環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融入。貼合中職階段學生學情特點,優化頂層設計,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并以網絡平臺拓展優質衍生資源,開辟第二課堂鼓勵學生精彩實踐,用活教學評價促進學生主體進步,打造高質量師資隊伍,為學生進步保駕護航,將學生培養成承擔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青年教師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思政課教學的創新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豫教〔2024〕05694。
(作者單位:洛陽鐵路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