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當前,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體的新質生產力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2 0 2 4年巴黎奧運會作為國際人文交流活動重要場合與國際傳播典型場景,為我國數智技術創新成果全方位立體化融入國際傳播生態提供了可能,是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思路和實踐路徑的良好機遇。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通過新質生產力賦能國際傳播,在國際人文交流活動中將新質生產力積極投入實踐,對于我國立足全球數智化浪潮,以新質生產力推動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關鍵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 新質生產力 國際傳播 數智技術 2 0 2 4年巴黎奧運會
一、中國式現代化思想指引下的新質生產力與國際傳播
面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產業變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以下簡稱全會)緊緊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等方面系統部署改革,明確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總體要求。①
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需要從追求高速增長轉向重視高質量發展,但在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過程中,我們還面臨著高端技術、產業結構、經濟和消費等層面的一系列短板。當前,需要用改革和創新的辦法補齊短板,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就在于發展新質生產力。②全會對當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明確任務部署,其中《決定》提出的“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③明確了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體制機制保障的關鍵性作用。與此同時,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也需要從重視物質文明繁榮轉向促進物質與精神文明共榮。但在促進物質與精神文明共同繁榮的過程中,也面臨著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優化文化產品供給以及網絡治理、國際傳播等方面的問題。面對當前不斷變化的國際局勢,全會充分重視當前國際傳播工作,并在《決定》中明確提出了目標任務,要“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深化主流媒體國際傳播機制改革創新,加快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④
新質生產力與國際傳播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發展改革議題,二者互為表里、相互依存,有著深入的理論聯系。新質生產力不僅僅是技術領域的發展目標,國際傳播也不僅僅是傳媒行業的工作任務。只有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予以通盤考慮,才能深刻把握科技創新、生產力躍遷、社會文明演進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近年來,在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強力驅動下,我國新質生產力獲得了快速發展。在面對新一輪變革浪潮的各行各業中,媒體傳播和文化宣傳是其中較早展現出科技創新驅動生產力提升的領域之一。數智技術首先以新媒介為載體改變了全球信息傳播的生態環境,進而激發了處于其中的網絡、終端、渠道,以及內容生產方式和用戶交互方式等一系列的創新變革。特別是在國際傳播語境下,新質生產力對于未來發展方向的引領作用和所帶來的創新動力驅動效應顯得尤為重要。
新質生產力是國際傳播話語敘事的重要議題,也是國際傳播效能提升的動力和國際傳播格局重構的路徑。國際傳播是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理念的傳播者,也可能成為我國新質生產力催生新產業、新模式的試驗田。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中國向世界展示了5G、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數智科技在賽場訓練、比賽轉播到開閉幕式等多元場景中的豐富應用。以巴黎奧運會中的數智技術應用為考察,可以發現高質量的新質生產力與高效能的國際傳播之相互促進作用,為數智時代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打開了新的實踐思路。
二、國際人文交流傳播實踐中的數智技術應用場景
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國際體育盛會,以體育競技為核心,以體育精神為紐帶,為全球文化傳播、文明互鑒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臺。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我國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應用于包括賽前訓練、賽事進程、賽場服務以及賽事傳播在內的各方面工作中(如圖1所示)。從智能輔訓到數字裁定,從賽事轉播到生活服務,多元數智技術的協同作用與深度融合讓這場全球共同參與的媒介儀式盛宴呈現出新質生產力賦能下的數智化新樣態。
(一)從智能輔訓到數字裁定:體育競技場景中的數智技術
當前我國正大力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數智技術深度應用于體育產業之中,有力地推動了體育事業和產業轉向高質量發展。從賽前訓練到比賽現場,數智技術的融入逐步改變著傳統的體育訓練方法和競技方式,使體育競技朝著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驅動方向發展。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中國的數智技術產品為跳水、乒乓球、足球等體育項目的訓練和比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向世界各國展示了中國體育的數智化發展實力。
例如,百度運用文心一言等大模型技術為中國國家跳水隊打造的AI輔助訓練系統能夠對跳水動作進行數據化處理分析,還能實時給出評分與訓練建議,進而實現量化評估。⑤在賽事裁定方面,我國提供的巴黎奧運官方指定使用足球內膽中也含有智能芯片,通過傳感器實現秒級百次的實時感應;在柔道和摔跤等項目中,我國提供的智能運動墊也可以實時采集運動員的力量、速度等數據。這些數智技術應用能夠為比賽的裁定提供有效的判斷依據。⑥
(二)從云轉播到全媒體呈現:媒介儀式場景中的數智技術
在賽事轉播方面,數智技術的融入賦予了新聞媒體更為廣泛的全球傳播能力和全媒體傳播效果,實現了對奧林匹克運動會這一國際性媒介儀式的數智化沉浸式呈現。例如,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賽事轉播中,奧組委官方組織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與阿里云共同研發的奧林匹克轉播云(OBS Cloud)基于阿里云部署在全球的公共云基礎設施,為全球轉播機構提供了云上轉播支持,實現了從巴黎向全球觀眾的賽事直播畫面分發。⑦數智技術為全球各國媒體的賽事轉播工作提供了基于云計算的靈活部署和強大的算力網絡支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更是基于超高清、人工智能、5G和云平臺等數智技術,實現了包括“4K超高清+三維聲”制作、8K超高清電視公用信號制作、云網一體化架構支撐全媒體超高清制作以及在全景報道、伴隨式AI編輯、AI輔助拍攝等方面在內的十大科技創新應用。我國數智技術產品、設施、設備、能力全面應用于奧運會賽事全球傳播實踐中,也是新質生產力推動媒體融合傳播向縱深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奧林匹克運動會這一國際性媒介儀式中,從新媒體技術、全媒體傳播手段到我們所秉承的融合傳播思維理念,都是對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向高質量發展和數智化轉型的集中體現。
(三)從慶典活動到生活服務:社會景觀中的數智技術
不僅是賽場內的智能輔訓、數字裁定和媒體機構的云轉播、全息呈現;賽場之外,我國的物聯網、人工智能新科技產品也被廣泛應用于慶典活動、生活服務、安全保障等方面,發揮了數智技術提高效率,提升效能的重要作用,讓中國企業的創新實力在全球各國面前精彩亮相。在巴黎奧運會期間,我國的無人機編隊多次在巴黎的夜空中執行表演任務。其中,在奧運會火種抵達巴黎的當晚,1100架無人機在夜空中變幻出五環、火炬手、運動員等圖案。⑧此外,我國研制的機器人也為巴黎奧運會提供了包括餐飲、清潔、安保、醫療等在內多個領域的保障服務。從比賽場景到生活服務場景,巴黎奧運會作為向全世界集中展示我國數智技術實力的平臺,不僅推動提升中國企業品牌形象,擴大了中國智造和我國科技創新的全球影響力,也展現出了中國科技發展的前沿地位和我國的科技創新價值觀。
三、數智技術賦能國際傳播效能提升的新質生產力作用機制
《決定》指出,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優化組合和更新躍升,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⑨以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我國的數智技術應用為觀察,可以看到在數智技術創新驅動下,從體育競技、媒體傳播到社會景觀,都體現出了新質生產力所具有的高科技、高質量、高效能特征。特別是在國際傳播語境下,數智技術融入了信息傳播全鏈條,推動了信息傳播的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優化、革新、升級,進而向數智化方向演進。未來,具備數智素養的人與基于數智技術驅動的機器共為傳播主體(勞動者),通過多元數智技術(勞動資料)實現全球范圍內的人機協同工作,高質高效地生產和傳播大量數智新媒體內容及創意作品(勞動對象)。這將成為新質生產力賦能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新樣態。
(一)國際傳播勞動主體的智能化
國際傳播的勞動主體作為主動性因素,其行為能力、知識素養和在傳播鏈條中的身份角色都影響著勞動的效果。在信息傳播的勞動主體層面,當前新質生產力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人工智能與勞動主體的融合,具有內容生成能力和語義理解能力的大語言模型、“智能體”等新質型態或將作為信息源頭,以傳播主體的身份角色參與到全球傳播中。這種新的智能化傳播勞動過程,既包括對全媒體、多模態內容的制作、生產與審核、把關,也包括對全球范圍內的數據計算、分析與整合、優化。不僅如此,數智技術還將進一步對全球各國信息受眾即數智技術的用戶進行“平權”,打破傳統生產力體系下用戶傳播權力的壁壘,釋放用戶的新質傳播力,這也將是新質勞動主體相對傳統勞動主體的最大變革。
1.虛擬數字人成為行動者網絡中的傳播主體
在世界傳媒的國際傳播史中,政府官方背景或身份曾一度成為傳媒這一傳播主體的首要標簽,⑩政府組織和官方機構作為對外傳播的渠道主導著國際傳播活動。隨著互聯網在世界范圍內普及,在數字新媒體平臺所構建的全球傳播生態中,更為多元化的國際傳播主體被納入互聯網時代國際傳播視野中,各國學者圍繞國際傳播主體變遷及其各種變化展開了一系列研究。人類社會發展進入數智時代后,國際傳播視域下,新質生產力也開始從傳播主體層面6eec216ff0cb2d78bba4557b6b922a1e對傳播關系進行重塑。
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已經成為新的技術行動主體,其在不斷培育新的傳播模式和樣態的同時,也推動著政治、經濟、文化等其他傳播動力機制的演化。11基于Transformer神經網絡、大語言模型(LLM)和語義通信等新興數智技術,從ChatGPT、數字人到“智能體”(AI Agents)等不斷涌現的新媒體平臺;從智能手機、智能音箱到智能機器人等愈發多元的新興媒介載體。當前,在全球數智化浪潮下,傳統意義上僅體現為工具性質的生產資料正在凸顯其智能化和自主性的主體意義,智能主體正越來越多地參與和承擔著國際傳播各類事務,朝著成為國際傳播行動者網絡中的主要環節和關鍵角色的方向不斷發展。
2.智能媒介技術賦權用戶之全媒體傳播力
新質生產力在創造新型傳播主體的同時,也通過生產資料的數智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戶的信息加工能力,釋放了用戶傳播權力。全球傳播生態中,擁有全媒體傳播能力的智能用戶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國際傳播各環節的傳播勞動中,從信息傳播末端向信息傳播源頭演化。在智能用戶作為勞動主體參與全媒體傳播的創新實踐下,國際傳播的內容生產效率和傳播效果得以突破提升。
數智技術改變了國際傳播勞動主體的勞動效率和勞動質量,其作用機制是在動機、意愿和參與形式層面充分發揮了用戶在國際傳播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進而促進了新質生產力發展。人工智能的賦能作用,促進了個體在共同生產中的參與和自媒體的多元化,ChatGPT、文生視頻大模型(Sora)等AI應用產品極大提高了個體參與的便捷性,有助于解決傳統對外傳播中的單一化和自說自話問題,為交流互動提供了新的語境和條件。12數智技術在促進國際傳播用戶向數智化發展的進程中,也得以基于大量用戶參與行為,實現對傳播活動的數字化記錄和智能化分析,促使數智化的勞動資料不斷持續積累,從而進一步優化國際傳播效果,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二)國際傳播勞動資料的數字化
國際傳播的勞動資料是以數據、信息、網絡、設備,以及能夠用以采集、加工、處理數據和信息的技術工具。勞動資料作為主導性因素,在全球范圍內發揮著實現信息交互,促進交流傳播的作用。數智時代,離不開利用具有中介工具意義的數字媒介技術手段,廣泛建立信息連接,開拓創新傳播場景。在新質生產力發展背景下,物質資料與物質條件愈發體現出數字化的特征與智能化的趨勢;在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語境下,更需要推動勞動資料迭代升級,努力創造、積極采納具有更高技術含量、更高工作效能的數智技術工具,從而在勞動資料層面促進實現國際傳播的新質躍升。
1.5G、大數據、云計算:新基建成為新質生產工具
2020年前后,我國5G商用有力帶動了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相關產業蓬勃發展,促進了新媒體的新一輪發展和新技術的普及應用,為國際傳播提供了具有高度媒介可供性的新質生產工具。我國數字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遍布全球,為全球信息傳播提供了強大的算力資源與新型傳播平臺。依托5G慢直播、云端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數智技術帶來的新型傳播工具,新質生產工具將高效能的數據計算力、高質量的輿論引導力、高效率的內容生產力深度賦予國際傳播實踐。從國際傳播技術革新,傳播效率提升;到數字新媒體平臺崛起,全球互聯網治理新思路,我國的經濟社會數字化之路穩步發展,全球影響力逐步提升。新質生產工具通過技術創新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而促進包括國際傳播在內的社會各領域獲得了新的發展動能。
2.虛擬現實、數實融合:新場景開拓新質傳播渠道
近年來,隨著為社會發展提供連接力的信息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迅猛發展與大范圍普及應用,帶動了數字孿生、虛擬現實等產業逐漸成熟,社會各領域中“數實融合”的發展特征愈發凸顯。網絡通信技術的連接力與VR、AR等技術的展現力相結合,打開了數實融合時空維度中的新質傳播渠道,數智技術協同帶來的創新動能作為信息傳播新質生產資料,促進了國際傳播模式和型態從單純的內容傳播向場景傳播進化。場景傳播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等技術發展為依托,與國際傳播呈現雙向助力的表現特征。13
在2024年巴黎奧運期間,AR、VR、XR技術大量應用于國際傳播的創新場景建構。中國移動咪咕推出的XR空間觀賽平臺通過集成應用AI、AR、VR、裸眼3D、元宇宙等相關技術,讓用戶可以在平臺提供的元宇宙社區中實現不同于傳統直播觀賽的新互動體驗。14在奧運會這個全球同此時的人類命題下,數智技術實現了信息傳播的時間同步和空間拉近,在時間空間維度上改造了傳播形態,加速了國際傳播向沉浸式、互動式的場景傳播時代邁進。
(三)國際傳播勞動對象的數智化
國際傳播中的勞動對象是媒體編輯加工生產出來的一系列內容、產品,是媒體生產過程中的核心因素與勞動成果。新質勞動主體和新質勞動資料只有和新質勞動對象精準對接、有效接合,才能完成新質生產力賦能國際傳播的過程閉環。在國際傳播勞動主體智能化、勞動資料數字化的發展轉型下,國際傳播的勞動對象也需要隨之調整,逐步向構建全新的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靠近。
1.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將新質生產力產業體系融入國際傳播體系
“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深化主流媒體國際傳播機制改革創新,加快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15是《決定》對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提出的明確要求。新質生產力的主要構成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當前建設具有競爭實力和未來潛力的國際傳播體系,需要積極結合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生兩大產業體系,盡快融入兩大產業體系。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圍繞中國智造、中國科技等傳播議題的一系列內容和相關報道得到了廣泛傳播。以2024年巴黎奧運會為考察,可以看到國際傳播影響力在我國數智科技實力的提升中得以同步增強;中華文化感召力在數智沉浸展現中大放異彩;中國形象親和力在國際人文交流合作中深入人心;中國話語說服力在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的貢獻中不斷提高,國際輿論引導力在參與全球數字治理的思想理念傳播中得以優化。這既是新質生產力在科技創新這一核心要素的驅動下取得的國際傳播成果,也是未來新質生產力持續賦能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目標導向。
2.交流與合作:以國際傳播格局闡釋新質生產力理論實踐
《決定》提出:“建設全球文明倡議踐行機制。推動走出去、請進來管理便利化,擴大國際人文交流合作。”16當前,新質生產力為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和現代化數字經濟建設提供了深厚的發展動能,促使了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為我國開展各項國際事務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在國際傳播視域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發展階段需要將新質生產力這一新理念、新動能融入國際傳播頂層設計與戰略體系中;融入我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中;融入各項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實踐中。通過具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具體實在的全球合作項目和廣泛開展的人文交流活動,對新質生產力進行具體闡釋和廣泛傳播。同時,也需要在國際傳播場域中發揮新質生產力帶動作用,踐行中國持續深化作為全球數字經濟重要參與者的身份和責任,結合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實踐和典型案例更加全面、直觀、客觀展示新質生產力“新”“質”之成果,從而為進一步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全球數字治理、全球文明互鑒和數智文明的未來作出積極貢獻。
盧迪系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安培劍系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碩士研究生
「注釋」
①蒲清平、馬睿:《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邏輯進路》,《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8期,第1-10頁。
②洪銀興、郭克莎、賴德勝等:《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筆談(上)》,《經濟學動態》2024年第7期,第3-20頁。
③《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央政府網,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7/content_6963770.htm?sid_for_ share=80113_2,2024年7月21日。
④同③。
⑤羅亦丹:《拿下奧運轉播、AI輔助訓練……盤點巴黎奧運會中的中國科技元素》,《新京報》百家號,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714326422100841&w fr=spider&for=pc,2024年7月27日。
⑥《巴黎奧運會上的中國“黑科技”:足球內膽裝芯片,AI回放慢動作》,“上游新聞”百家號,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352394493693347&wfr=spider&for=pc,2024年8月3日。
⑦劉:《云計算讓奧運轉播更快更強(奧運看臺)》,人民網百家號,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805871424231010150&wfr=spider&for=pc,2024年7月29日。
⑧《中國制造展現硬核實力,1100架國產無人機現身巴黎奧運煙花表演》,央視財經百家號,https://bEzf/BvM14Z2tJ33VS8k9OQ==aijiahao.baidu.com/s?id=1805738013079600708&wfr=spid er&for=pc,1XUjXsrBnUe4La7csvF7tQ==2024年7月27日。
⑨同③。
⑩胡智鋒、劉俊:《主體·訴求·渠道·類型:四重維度論如何提高中國傳媒的國際傳播力》,《新聞與傳播研究》2013年第4期,第5-24頁、第126頁。
11常江、楊惠涵:《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國際傳播:趨勢與檢視》,《對外傳播》2024年第6期,第18-22頁。
12匡文波、曹萩兒:《全球智能傳播:國際信息傳播新范式》,《對外傳播》2024年第6期,第9-12頁。
13王少帥:《場景傳播視域下中文國際傳播媒介使用路徑探究》,《新聞愛好者》2024年第7期,第46-48頁。
14《科技看奧運放開去AI!中國移動咪咕打造XR空間觀賽平臺》,人民政協網,https://www.rmzxb.com.cn/c/2024-08-01/3586502.shtml,2024年8月1日。
15同③。
16同③。
責編: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