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的源泉,首創、奮斗和奉獻是“紅船精神”的內核,傳承和弘揚“紅船精神”成為新時代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紅船精神”融入班級文化建設當中,引導學生學習“紅船精神”,讓“紅船精神”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重要策略。將“紅船精神”融入班級文化建設中,要從學生特點出發,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體驗空間、反思空間,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深入學習黨史,感受“紅船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基于此,闡述了“紅船精神”的內涵,探究了將“紅船精神”融入班級文化建設的價值和策略。
關鍵詞:紅船精神;新時代;班級文化;班風
基金項目:本文系蘭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基于紅船精神的班級文化建設實踐研究”(立項編號:LZ[2024]GHO071)成果。
作者簡介:劉進斌(1980—),男,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和平中學。
班級文化是指圍繞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所建立起來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語言習慣、制度體系、班級風氣等的集合體。班級文化建設離不開教師與每一位學生的共同努力。班級文化建設的目的是通過各項文化活動的開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內驅力、主人翁意識、團結協作意識。“紅船精神”彰顯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風貌,將其融入班級文化建設,有助于凝聚班級向心力,激勵學生進取、奮斗、創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紅船精神”的內涵
“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指的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一)首創精神
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是指敢于突破,敢于打破陳舊的觀念,能夠進行創造性思考和實踐,這一精神的內涵與教育領域中的改革創新目標一致。
(二)奮斗精神
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精神核心,代表著個人和國家擁有源源不斷的內驅力。“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堅定信念牢牢地刻在每一個國人的心里,它代表著個人、國家、民族勇于挑戰,不怕困難的強大精神狀態[1]。“紅船精神”中的奮斗精神是當代學生應該學習的精神,有助于學生克服惰性,不斷進取。
(三)奉獻精神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國人的精神底色,無私奉獻刻在歷史里,刻在思想上[2],是當代學生學習的重點,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重要指導思想,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精神引導。
新時代要將首創、奮斗、奉獻的精神傳承下去,立足當下,弘揚“紅船精神”,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共同書寫美好的未來。
二、將“紅船精神”融入班級文化建設的價值
(一)有利于凝聚班級力量
班級文化是班級的“名片”,教師將知識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藝術教育等融合在一起,以有趣的活動吸引學生參與班級文化建設,共同布置班級環境,進行文化展示。每個班級都具有獨特性,班級文化體現了每個班級的特有風貌。將“紅船精神”融入班級文化建設,就是將創新、奮斗、奉獻等精神融入每一次主題活動中,鼓勵學生將個人奮斗與集體奮斗融為一體,將集體榮譽與個人榮譽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其主動加入班級文化建設中,在共同協作中擰成一股繩,形成強大的向心力,踐行積極向上、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興趣、才能,教師要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去發現和了解學生,這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個性,發掘學生各方面的潛力。班級文化建設不是某一部分學生的任務,也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需要全體師生共同配合,打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發揮才能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知識運用能力、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將“紅船精神”融入班級文化建設中,能為德育的開展提供有效支撐[3],有助于學生了解紅色歷史,理解“紅船精神”的內涵,積極創新;有助于學生學習奮斗精神,珍惜當下的生活,樹立遠大的理想,制定階段性的奮斗目標,并為之而努力;有助于學生學習奉獻精神,認識到在班級活動中需要與他人合作,要盡己所能為班級文化建設做出貢獻。在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中,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發現美,創造美,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創造力。
(三)有利于完善班級管理制度
班級文化建設可以營造良好的班級風氣,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環境里學習和生活。通過開展一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習與弘揚“紅船精神”,可以豐富德育內容,對外展示良好的班級風貌,是優化班級管理、創新教學方式的有效措施,有助于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將“紅船精神”融入班級文化建設,有助于將首創、奮斗、奉獻精神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言行舉止、思想上有更高的追求,增強學生的自我約束意識,使學生懂得真善美,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進而降低班級管理難度。
三、將“紅船精神”融入班級文化建設的具體實踐
(一)開展“紅船精神”視聽課堂,引導學生了解“紅船精神”
在班級管理當中,總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學生集體意識薄弱、不愿意參與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不愿意與教師溝通等。從根源上分析,是因為學生缺乏自主性、主人翁意識和自我內驅力。而“紅船精神”敢于挑戰、敢于創新、敢于奮斗、愿意奉獻的精神內涵,能夠成為滋養學生精神世界,驅動學生自主行動的動力[4]。將“紅船精神”融入班級文化建設,要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紅船精神”,了解有關“紅船精神”的歷史故事以及相關榜樣人物的事跡。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教師可以定期開展一些“紅船精神”視聽課,根據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通過問卷調查、師生問答等活動,了解學生對于黨史的了解程度,挑選適當的學習內容,構建有趣的“紅船精神”學習課堂,引導學生理解“紅船精神”。在“紅船精神”視聽課上,教師可以通過任務驅動、玩游戲、知識競答等方式,引導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學習有關“紅船精神”的故事;也可以成立學習小組,設計小組學習任務,由小組自主查閱相關資料,深刻理解“紅船精神”的內涵。
例如,筆者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開展了以“中國有了共產黨”為主題的視聽課。在課堂上,筆者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并以時間為軸,以“紅船精神”為主要內容,展示中國人民奮起抗爭的過程和這一過程中涌現出的許多模范人物。在開展視聽課前,筆者通過發放問卷的方式對班級學生進行一次簡單的摸底調查。問卷圍繞中國共產黨發展歷史、“紅船精神”等內容設置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從而了解學生對“紅船精神”的認識程度,進而根據學生學情開展“紅船精神”主題視聽課[5]。在視聽課上,筆者通過設置“你問我答”“講述有關‘紅船精神’的代表性人物”“小組競猜”等活動,將教學內容以有趣的方式融入每個活動中,讓學生邊聽邊學,邊學邊反思和感悟,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學生通過參與多樣化的有關“紅船精神”的視聽課,能夠反思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感悟先輩的革命精神和愛國精神。筆者在“紅船精神”主題視聽課上著重強調個體與集體的關系,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使其增強集體榮譽感,積極地參與到后續的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中,為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打造良好的班級環境,創新班級文化宣傳
良好的班級環境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將“紅船精神”融入班級文化建設中,可以“學習‘紅船精神’,樹立時代新風”為主題,組織一場班級文化宣傳活動。班級環境是展現班級風采的載體,教師應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環境的布置中,對宣傳欄、班級文化角、個人展示角、班級標語等進行設計。學生在布置班級環境的過程中,能提升團隊協作能力、審美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在教室的墻壁上設計有關“紅船精神”的宣傳內容,可以抒發有關“紅船精神”的感想,也可以繪制有關“紅船精神”的故事。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打造班級特色文化,創新班級文化宣傳。
例如,在打造班級文化環境時,教師可將其分為三個模塊,即“紅船精神”宣傳模塊、“紅船精神”學習角、“紅船精神”展示區。班級文化環境建設追求簡潔、美觀,以代表革命精神的紅色為底色,以“首創、奮斗、奉獻”為標語,營造積極向上、努力奮斗、團結友愛的班級文化氛圍。“紅船精神”宣傳模塊的布置,由教師和全體學生共同參與,教師負責對整體的宣傳主題進行把控,學生負責宣傳內容的選擇和設計,比如可以通過制作手抄報等形式講述“紅船故事”,并印上班級的標志,以凸顯班級特色與學生的創造力。在“紅船精神”學習角,教師可以放置一些講述黨史的書籍或者紅色革命英雄人物自傳,供學生日常學習。“紅船精神”展示區則用來擺放學生的作品。學生學習“紅船精神”得到的啟發、進行的思考以及對未來的暢想,都可以借助文字、繪畫、手工等方式進行表達。教師甚至可以設置專門的評分欄,每周或每月選出最打動人的作品。
(三)開展“紅船精神”主題實踐活動,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將“紅船精神”融入班級文化建設,教師除了可以開展“紅船精神”主題學習會,還可以挖掘校外的紅色資源,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教師可以組織和開展“紅船精神”主題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前往紅色革命紀念館等地方參觀學習,深化學生對“紅船精神”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在參觀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帶領班級學生前往老兵、老兵后代家里,聽一聽紅色后代是怎樣理解“紅船精神”的,豐富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此外,教師還可以聯動其他班級,打造“紅船精神”文聯活動,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紅色”主題文藝活動。教師要綜合班級學生的意見,選擇合適的表演內容,可以是基于當地紅色革命故事創編的情景劇,可以是體現“紅色精神”的舞蹈,也可以是有關“紅船精神”的詩歌朗誦。多樣化的活動形式既能體現班級學生的創造力,又能展示他們對“紅船精神”的理解和感悟,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教師甚至可以邀請學生家長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中,讓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紅船精神”主題實踐活動,更好地落實德育。
結語
將“紅船精神”融入班級文化建設具有很大的價值,開展“紅船精神”系列視聽課、建設“紅色”文化環境、組織“紅船精神”主題實踐活動,有助于深化學生對紅色革命歷史的認識,使其理解并認同“首創、奮斗、奉獻”的精神內涵,愛黨愛國,在學習、生活中自立自強,不斷拼搏進取,敢于挑戰創新,為班級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呂延勤.弘揚“紅船精神”培育時代新人[J].人民教育,2021(5):6-10.
唐燕.怎樣使德育課堂實現生活經驗的意義通達[J].中國德育,2020(14):45-51.
岳丹丹.在實踐活動中實現黨史教育與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有機融合[J].遼寧教育,2021(11):48-49.
黃文秀,趙金飛,郭維平.習近平“紅船精神”論述的深刻內涵及重大意義[J].嘉興學院學報,2016,28(4):5-11.
劉佳儀.“紅船精神”引領新時代青年成長的價值研究[J].大學,2020(45):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