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改革背景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已成為廣大語文教師一致追求的目標。構建高效課堂,能使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在一定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實現高效發展,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發揮高效課堂的教學優勢,利用經驗總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高效課堂特征的基礎上,提出教師可以通過優化目標、拓展資源、對比分析、設計問題、組織活動等手段構建高效課堂,幫助學生在高效課堂中實現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高效課堂
作者簡介:何敏(1976—),女,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武利鎮中心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圍繞“核心素養”這一關鍵詞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由此可見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高效課堂具有高效率、高效益的特征,在高效課堂中,學生的自主性更活躍,思維也能更高效地發展,這有益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鑒于此,教師需要深入分析高效課堂的基本特征,積極探索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改善學生學習狀態低迷、教學質量難以提升等問題。
一、高效課堂的特征
課堂是教師教學、施展才華的主陣地,也是教師與學生相互學習、相互成長的場所。區別于傳統的課堂形式,高效課堂有以下特征。
(一)高效率
“效率”即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區別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在高效課堂中,教師通過有效的指導方法,能夠帶領學生在相同的教學時間內,完成盡可能多的學習任務,其不僅僅是學習基礎知識、了解閱讀文本,還在此基礎上,探究學科知識與生活的實際鏈接,與同學及其他教師對相關問題進行探究和討論,完成下一節課的預習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學生是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體。
(二)高效益
“效益”即效果和收益。高效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主動對所學內容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1]。在高效課堂中,教師能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身動、心動、神動”,實現學習的最高效益,使教學過程由封閉走向開放,讓學習、進步和成長真正發生在學生身上。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一)立足核心素養,優化教學目標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教育改革背景下人才培養的重點[2]。在高效課堂中,教師需要積極滲透核心素養內容,幫助學生了解核心素養的真正含義及其與學科教學之間的密切聯系。教學目標具有引領學生學習的功能,因此,教師在教學開始前應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依托核心素養要素,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并將其以清單的方式呈現,52ZkpyC21nVQDo53yhsJrou/l1l3n9r9jM7IOu97w0c=驅動學生在課前準備階段自主瀏覽清單內容,了解課堂學習的重點以及需要達成的核心素養目標。這樣,學生在科學的教學目標的指引下,能夠實現有針對性的學習,提高學習質量與學習效果,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中《開國大典》一課的教學為例,文章描寫了開國大典的盛況,揭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表達了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喜悅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全文按照開國大典進行的順序記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人民群眾自豪、激動的場面,條理清晰,感情強烈。考慮到在以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經驗,能順利查閱字典積累生詞,因此,教學本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目標。
1.文化自信:按照文章結構順序提煉文中的關鍵語句,用小標題概括文章描寫的主要場面,充分感受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的盛況,培養愛國情懷,建立文化自信。
2.語言運用:能夠主動積累文中“政”“賓” “盞”等生字,學習不同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使用技巧,在了解文章場面描寫方法、把握文章結構的基礎上主動參與寫作,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3.思維能力:主動閱讀并與同學探索文章中描寫的“點”與“面”的內容,分析“點面結合”這一描寫方法在文中的作用,體會文章字里行間傳達出的氣氛與情感。
4.審美創造:在閱讀文章的同時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人民的自豪與喜悅,嘗試依據文中的細節描寫,運用繪畫的方式再現當時的場景,體會作者傳遞的思想情感。
(二)拓展資源,推動文化自信素養發展
要想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師不僅需要指導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與技能,還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適當拓展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切實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文化自信素養是指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的素養。教師為達成促進學生文化自信素養發展的目標,可以在原有教學基礎上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分享并補充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學習資源,驅動學生在學習期間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闊文化視野。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中《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對人民深沉而濃烈的愛。古詩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小學階段學生需重點學習的內容。依據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素養的要求,在原有教學基礎上,教師可以圍繞“愛國”這一主題向學生分享相關古詩,如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陸游的“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等等。根據教師補充的古詩詞內容,學生能在把握本詩情感基調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愛國”這一古詩主題,加深對傳統詩詞文化的了解,逐步形成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品質。
(三)對比分析,發展語言運用素養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3]。為構建高效課堂,實現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素養的目標,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在課堂教學期間,教師需要遵循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指導學生用對比的方式進行閱讀,使學生能感受到不同語境下作者表達情感的不同方法。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聯系文章主題選擇與之相近的文本,驅動學生在對比中品味文章語言特點,分析作者的創作意圖,使學生在更具自主性的學習氛圍中實現自主學習、深度學習,主動積累、梳理基本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積累寫作經驗。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中《太陽》一課的教學為例。《太陽》是具有科學性質的說明類文章,在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展示關于太陽的攝影作品,將學生帶到真實的情境中感受美、欣賞美。基于此情境,教師可以驅動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太陽的特征進行描述。同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另一篇說明類文章《松鼠》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從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角度出發,分析兩篇文章的差異。如《太陽》采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松鼠》則主要采用了打比方這一說明方法。在分析兩篇文章的差異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總結說明文的特點,通過對比閱讀加深學生對說明文使用的描寫方法的理解,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文字的豐富內涵,提高閱讀效益,從而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四)設計問題,強化學生思維能力
向學生提出問題是驅動學生發展的重要途徑。高效課堂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實現深度學習、深層發展。思維能力是核心素養的關鍵部分,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學習機會,給予其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鑒于此,教師可以采用問題驅動的方式,圍繞文本信息設計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引領學生思維發展,幫助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增強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4]。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中《少年閏土》一課的教學為例,在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魯迅的生平,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創作背景。文章主要講述了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瓜地刺猹、潮汛跳魚這四件事,展現了閏土活潑可愛、見多識廣、勇敢勤勞的少年形象。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文中主要描寫了什么內容?你認為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在閏土講述新鮮事的過程中,“我”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以上問題層層遞進,要求學生在把握文章主題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為后續深度閱讀做好準備。這樣,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的思維將更為活躍,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五)組織活動,發展審美創作素養
為構建高效課堂,教師不僅要重視多樣化教學模式的建設,還要關注教學活動的重要性,將教學活動貫穿具體教學過程的始終,以豐富課堂內容,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鑒于此,教師可以基于學生學情,設計具有趣味性且可操作性強的課堂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問題,應用所學知識參與實踐。這樣既能緩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疲憊感,又能幫助學生系統性地鞏固并梳理所學知識,使學生形成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5]。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中《草船借箭》一課的教學為例,在教學本課時,教師可向學生分享《三國演義》中與其有關的經典橋段,帶領學生進一步了解文章故事情節和人物特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走進《三國演義》,激發學生對名著學習的熱情,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以下幾項活動。
1.名著人物“大沖關”:學生依據教師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點,猜測出對應的人物。
2.名著人物展示:學生需要選擇自己喜愛的人物,搜集相關資料并選擇典型事例,設計人物手抄報并在班級內進行分享。
3.名著故事復現:學生可以與小組成員共同商議,扮演“草船借箭”故事中的人物,結合自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設計舞臺劇并在班級內展現。
以上三項活動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且可操作性較強,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與精神世界,隨著學生的廣泛參與,課堂效果也將得以提升。
三、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高效課堂教學注意事項
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期間,不僅要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設計更具自主性、開放性的課堂學習環境,還要關注以下問題。
(一)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確保課堂的高效性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建成高效課堂的保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對知識內容的學習存在積極性不足、主動性不強等情況,但對實踐活動或游戲活動的參與欲望較為強烈。對此,教師需要注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保持參與學習的動力。為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劃分小組,實現合作學習。教師不僅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落實合作學習方式,還可以在知識探究階段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驅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分析、解決問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二)實現過程性評價,確保提升各環節學習效果
評價具有助教、導學的現實功能。核心素養背景下構建高效課堂需要教師緊密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情況與其在課堂中的表現對其進行評價。教師需要注意過程性評價的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應密切關注學生的表現,積極與學生開展互動,并及時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計劃,以確保班級全體學生都能順利進入到教師構建的學習情境中,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學習。
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改革背景下,基于核心素養構建高效課堂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期間,要改善學生主動性不強、課堂學習氛圍低迷等問題,積極探索高效課堂構建方式,依據核心素養要求組織教學活動,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使學生能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實現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沈雁君.落實新課標理念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小學生(中旬刊),2023(12):64-66.
陳潔.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實踐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4(1):10-12.
孟文惠.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天津教育,2023(35):156-158.
湯蕾.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踐與思考[J].廣西教育,2023(34):83-85.
陳志霞.讓“高效之花”在小學語文課堂綻放[J].讀寫算,2023(3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