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面對老齡化、少子化的人口發展趨勢,為確保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平穩運行,本文從財政管理的角度出發,淺析如何實現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要進一步強化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算管理,大力推進社會保險基金的財政科學管理,持續提升系統化、精細化、標準化、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資源配置和資金使用效率。
關鍵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 財政補助 基本養老金
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為《決定》)的戰略部署,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提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任務,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的主要內容。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包括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事關老有所養的生活保障,事關地方社會的穩定發展,是廣大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基本民生事項之一。
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運行基本情況
2023年,內蒙古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運行平穩,基金收支規模進一步加大。截至2023年底,全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總人數1748萬人,其中,繳費總人數1120萬人,待遇領取總人數628萬人。2023年,全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764億元,全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1612億元,當期基金收支結余152億元,年末滾存結余667億元。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相關制度安排,全區各地執行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政策,通過強化基金收支管理,健全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歷年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均確保了按時足額發放基本養老金,保障了全區參保人員的法定權益和基本生活,不斷滿足全區各族人民的養老需求,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充分發揮了基本養老保險的保障作用。
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面臨的挑戰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平穩運行惠及全區628萬參保群體,保障其“老有所養”,使其能夠安享晚年生活。隨著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內蒙古已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截至2023年底,全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546萬人,占全區常住人口總數的22.8%;65歲以上老年人口370萬人,占全區常住人口總數的15.5%。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矛盾凸顯
內蒙古受人口基數小、勞動力人口外流、地區老齡化程度高等因素影響,全區養老保險撫養比逐年下降,基金社會保險費收入較少且月度不均衡,但養老金支出剛性增長不減,基金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二)地方財政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的支出責任較重
按照《社保法》第十三條關于“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的規定,地方財政應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補助責任。伴隨著基本養老金剛性支出持續增長,養老保險待遇調整連年增長,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擴大實施階段性減免緩社會保險費政策,各級財政一般公共預算補助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入保持連年增長。僅2020年-2023年期間,各級財政累計補助自治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高達1946億元,體現出基本養老保險對財政較強的依附傾向。8RKputAqIujjthY2qWphWw==若剔除財政補貼后,基金當期征繳總收入無法覆蓋全部支出,基金自身無法收支平衡。究其深層次原因,主要是養老撫養比的快速下降所致。
(三)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自治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施全國統籌制度,基金實行自治區級統收統支管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盟市級統籌管理;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為旗縣級統籌,實行各級財政分級保障。按照《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等要求,基金預算按照險種和統籌地區分別編制,按程序報批后執行。鑒于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自身規模大、管理鏈條長、涉及多部門協同管理的實際,盡管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統籌級次逐步提升,基金收支管理效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養老錢”不斷實現保值增值,但是基金管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預算硬約束有待進一步增強,防范化解基金風險向財政轉移集聚,基金預算績效管理與評價應用有待向縱深推進,部門間信息共享壁壘有待進一步打通。
三、做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財政管理的對策
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面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新挑戰,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的發展趨勢,實現基金可持續發展。從財政管理角度出發,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堅持系統觀念,認真貫徹落實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明確提出,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健全基本養老保險籌資和待遇合理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擴大年金制度覆蓋范圍,推行個人養老金制度,穩妥有序推進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我們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的大局觀,全面深入落實各項改革舉措,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從根本上實現養老保險制度與地方財力的共同可持續發展,發揮好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保基本的重大作用。
(二)強化預算約束,各部門協同做好養老保險工作
科學合理準確編制基金預算,強化基金預算硬約束與執行管理,提升基金預算的權威性和約束力。基金收入方面,要切實提高地區養老保險參保擴面與征繳水平,通過努力工作實現社會保險費增收來減輕財政依賴度,爭取更多中央基本養老保險轉移支付資金,落實自治區各級地方財政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的長效投入機制,強化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績效管理,做好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現金收益運作管理,做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持續增強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籌資能力和支付能力。基金支出方面,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養老保險待遇政策,健全待遇合理調整機制,持續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養老保障需求,加強基金資金監管與專項整治,防止基金出現“跑冒滴漏”,應用信息化手段強化監控,落實財政資金分配與考核結果相掛鉤的調整機制,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的激勵引導作用。
(三)防范化解風險,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按照中央關于社會保險堅持精算平衡原則的要求,強化基本養老保險精算平衡機制,開展中長期精算預測,及時做出風險預警,準確評估各級財政可承受能力,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風險。全面做好基金運行管理工作,建立基金收支運行月調度機制,強化對基金運行風險的分析研判,規范化全區基金收支管理,落實自治區、盟市、旗縣政府地方財政支出責任分擔管理機制和考核獎懲機制,保障基金平穩運行,切實提高基金抗風險能力,堅決守住不發生拖欠養老金的紅線底線。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是財政社會保障的重要內容。要始終堅持把基本養老保險工作放入全局中思考,守正創新,為實現內蒙古高質量發展,書寫財政社會保障新篇章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2]財政部條法司.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解讀[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21.
[3]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內蒙古自治區本級2023年社會保險基金決算(分險種)說明[EB/OL].https://czt.nmg.gov.cn/yjs/business/page/content?contentId=6c0c85d7ff2c90f17ff924ecbc69d8b7,2024-08-12.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財政社會保障中心)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