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要構建一體化的“互聯網+教育”大平臺。這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數字化工具、數字資源、教育數據及師資力量,積極探索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在線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要“推進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鼓勵教師合理利用、創新使用數字技術和在線教學平臺,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逐漸成為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為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部分教師沒有充分發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重要價值,在信息技術融入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文章基于“互聯網+”背景,分析了小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應用意義和策略,以期為相關英語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提供參考。
一、“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應用意義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融合了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優勢,能夠為學習者提供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在線上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課件、視頻等教學資源,布置課前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參與網絡討論、答疑及作業提交等活動。在線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面對面的課堂教學,解決學生在線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具體而言,在“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具有如下應用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開展小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助于推動英語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轉變,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互聯網+”教育平臺的輔助下,學生能夠在課上和課下進行自主學習,這種自主學習方式賦予了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學生應具有更強的自律意識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展現出顯著效果。
(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影響下,教師需要適應“互聯網+”背景下的新教學模式,以及該模式下學生學習的新思維。為此,教師要研究最新的教學趨勢,圍繞教學目標、方法、內容及評價等方面進行優化,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和新時代教學的要求。另外,為了充分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平臺,教師需要提高運用希沃白板、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等工具的應用能力,并將這些技能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這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和教學水平。
(三)推動小學英語教學改革進程
在教育資源領域,云平臺為全國教師提供了一個交流與學習的共享平臺,促進了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豐富了英語教學內容,從而突破了教材的限制。在教學方法方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推動了信息化教育教學服務平臺的應用,構建了立體互動的教學模式,拓展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實現了教學互動的立體化、內容的豐富化及教學過程的完善化。這可以有效推動小學英語教學改革進程,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開展課前預習活動
在“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能夠拓展教學活動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得以借助“互聯網+”教育平臺進行課前預習,提前了解英語課程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知識,為課堂學習的高效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因此,教師應基于“互聯網+”背景設計并開展課前預習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任務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以緩解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消極情緒和畏難心理。
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Holiday fun”中的Grammar time板塊主要介紹“假期趣事”,旨在使學生通過學習熟練掌握并運用一般過去時講述各自假期中發生的故事,從而提高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的語言運用能力。在教授該板塊時,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線上平臺向學生推送預習任務單、微課視頻、英語學案等資源,引導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初步掌握以Where、What、How、Why引導的特殊疑問句和Did引導的一般疑問句詢問假期生活的方法。教師也可以運用英語視聽說軟件開展情景交際訓練,使學生在特定主題的語境中通過模仿初步體驗交流假期生活的方法,加深學生對主題意義的認識和理解,并對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智能評分。通過整合、分析學生的相關數據,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了解他們在預習中的共性與個性問題,并設計答疑課件,從而為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做好準備。
(二)創新課堂互動模式
在“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創新課堂互動模式,引入更多課堂互動元素,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效增強師生間的互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例如,在講解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Chinese New Year”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達成以下目標:首先,學生能夠聽懂并正確朗讀相關詞匯和短語;其次,學生能夠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講述Anna一家如何慶祝中國新年;最后,通過學習,學生能夠了解中國各地慶祝新年的風俗習慣及其差異,從而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因此,在課堂預習環節,教師可以先布置“口語100”作業,要求學生完成聽力和朗讀練習,初步理解課文主旨。為了檢驗學生能否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講述Anna一家如何慶祝中國新年,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嘗試復述課文內容,并制作思維導圖。此外,教師可以讓家長將學生的復述內容以音頻形式上傳至班級小管家平臺。該平臺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于通過這些現代化手段與教師保持積極的互動。
(三)融合課內外知識
互聯網匯集了諸多優秀的教學方案和內容資源。在“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需要靈活應用希沃白板切換教學頁面,并根據教學需求為學生補充相應的課外知識,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例如,在講解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Signs”
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融合課內外知識。這一單元主題為“公共標識”,在講解“No smoking”這一標識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公共場合或商場內的實際標識圖片相結合。同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視頻資源,播放相關場景內的對話,引導學生觀察視頻中的對話,學習句型和日常用語,如“What does it mean? It means‘No smoking’.”。此外,教師可以借助各種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學習和記憶單詞及短語,如shopping centre,careful,restaurant,smoke, public signs等。這種基于“互聯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能夠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通過呈現色彩鮮明的圖片和清晰的場景對話,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四)創新作業形式
在“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創新作業形式。通過富有創意的作業設計,教師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育其創新思維,使學生深刻體會知識學習的價值。
例如,在講解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The king’s new clothes”時,教師可以創新作業形式,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該單元內容涉及《皇帝的新裝》這一童話故事,在教學結束后,教師應檢驗學生能否熟練運用“clever、foolish、laugh、shout”等詞匯,并掌握“There was/were”等動詞過去式的正確用法。在混合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后鞏固環節利用配音App,引導學生為角色配音。這種方式既能增強練習的趣味性,又能評估學生對單詞、句型的掌握程度。此外,教師可以在“口語100”平臺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該平臺完成教師指定的打卡任務,通過口語、單詞或課文的打卡練習,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英語學習延伸至課外,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小管家平臺上傳“課后作業”,設定完成作業的時間,以提高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同時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由此可見,教師可以利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為學生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實時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語
在“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的優化需要教師緊密結合教學實踐,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并科學地規劃教學安排。教師應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完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確保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豐富知識儲備,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
(作者單位:淮安市武墩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