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運用語言藝術不僅能增強管理效果,還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基于此,文章探討和分析了小學班級管理中的語言藝術,以提高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
一、問題的提出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為了有效推進各項管理工作并維護班級秩序,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通常要樹立威嚴的形象,使學生因敬畏而遵守規則。然而,這種管理理念和方式往往會對師生關系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可以運用語言藝術,改變過于嚴肅的形象,促進與學生的積極互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此外,運用語言藝術管理班級有助于營造民主、和諧的環境。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學習習慣會受到班級氛圍的影響。如果班主任能在班級管理中巧妙運用語言藝術,引導學生從班級主人翁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那么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隔閡將逐漸消除,班級內部更容易形成民主、和諧的氛圍,這對提高班級管理質量極為有利。由此可見,班主任在小學班級管理中運用語言藝術非常有必要。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發展尚未成熟。因此,班主任在運用語言藝術時應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增強溝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必須遵循尊重學生個性的原則,以發揮語言藝術的最大效用。每個班級都匯聚了具有不同個性的學生,他們有的內向,有的外向。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應根據每名學生的個性,運用恰當的語言藝術,找到合適的溝通切入點,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使他們愿意向班主任傾訴和表達需求。例如,當學生犯錯時,班主任在與內向學生溝通時要特別注意保護其自尊心,而與外向學生交流時則可以直接指出問題所在。
理解學生是運用語言藝術的關鍵原則。小學階段的學生渴望得到關注,并希望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應努力理解學生,避免采取統一的批評方式,以確保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在遇到班級管理問題時,班主任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細致和全面的分析,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并解決問題,進一步體現語言藝術的價值。此外,在運用語言藝術管理班級時,班主任應遵循淺顯易懂的原則。小學生的經歷和知識有限,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避免使用復雜的理論,而應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使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幫助學生分析問題,逐步改善他們的行為,促進其健康成長。
二、小學班級管理中語言藝術的應用
(一)交流時運用幽默性語言
為了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并營造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環境,小學班主任應運用幽默的語言。在與學生交流時,班主任應保持真誠、尊重和坦率的態度,以贏得學生的信任、理解和依賴,使他們愿意接近班主任并配合管理工作。在溝通過程中,班主任應考慮學生的立場和需求,并適當提供幫助。例如,面對一名平時成績優異但在某次考試中成績不理想、上課專注力分散的學生,某班主任通過面對面的溝通,以幽默而真誠的方式找出了問題的根源。這種溝通讓學生感受到了班主任的關愛和重視,學生的學習狀態得以恢復。
此外,班主任也可以在班會等活動中運用幽默而真誠的語言與學生溝通。例如,在教育學生不要貪小便宜時,直接的理論教育可能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引起學生的反感。對此,班主任可以在班會上借助幽默的小故事進行教育。班主任可以講述這樣一個幽默的小故事:“療養院住著一名沒有牙齒的老人,他的護工貪圖小便宜,經常拿走老人咬不動的食物。有次,老人讓護工倒掉一盤杏仁,但護工沒有按照老人的要求,而是吃掉了杏仁。對此,老人并沒有斥責護工,而是平靜地解釋說,他喜歡的是杏仁外面包裹的巧克力。”在講完故事后,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一起分析故事,討論老人是否真的喜歡吃杏仁外面的巧克力及護工的行為是否正確。班主任通過這種方式能讓學生明白不貪小便宜的道理,從而取得良好的班級管理效果,并充分展現幽默語言的藝術價值。
(二)鼓勵時運用贊美性語言
受到鼓勵和贊美無疑能給人帶來愉悅的感受。對于小學生來說,這種正面反饋尤其有效,它不僅能拉近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能幫助班主任順利進行班級管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班級是學生集體生活的核心場所,學生天生渴望成為受關注的焦點,希望得到班主任的特別注意。班主任頻繁鼓勵和贊美學生,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愉悅感,還能增強他們對班主任的信任和依賴,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并充分展現語言藝術的魅力。因此,在班級管理中運用語言藝術時,班主任應多鼓勵和贊美學生。
例如,有名學生平時上課容易分心,回答問題不夠積極。但在一次課堂提問中,他迅速給出了準確的答案。筆者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全班學生給予他熱烈的掌聲,以表達對他的認可和贊美。在這樣的正面激勵下,該學生既感到害羞又感到自豪,坐下來后認真聽完了整節課。此后,筆者找到了引導這名學生的有效方法。每當他取得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筆者都會毫不吝嗇地鼓勵和贊美他。一段時間后,他的學習情況逐漸改善,成績逐漸提高并穩定下來。同時,這名學生對筆者的信任也日益加深,他開始勇于向筆者表達自己的需求和真實想法。
(三)拒絕時運用合理性語言
在運用語言藝術時,班主任必須學會以恰當的方式拒絕學生,同時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班主任還應將這種拒絕的藝術傳授給學生,為他們的成長和技能積累提供支持。由于年齡、學習經驗、生活經歷的限制,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往往不夠全面,有時會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表現出不恰當的行為。為了確保班級管理的效果,并為所有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班主任需要掌握拒絕的技巧。例如,當學生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班主任可以通過擺手、搖頭等肢體語言來表示拒絕。這不僅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要求的不合理性,避免他們再次提出類似的要求,還能幫助學生學會拒絕的方式,以便他們恰當地拒絕他人的不合理要求。
拒絕的另一種常見的語言藝術是“拖延”策略。當學生之間發生沖突且無法自行解決時,一方可能會向班主任求助,希望班主任能支持自己。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若未充分了解事情的全貌,可以采取“拖延”的策略,為自己爭取時間了解真相。在充分了解情況后,班主任可以及時與學生溝通,闡明事情的是非對錯,關注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態,并進行適當的引導。在“拖延”后再進行處理,學生通常會冷靜下來,對沖突有了自己的判斷,對問題的關注度也會降低。這樣的處理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班主任的“拒絕”,同時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四)交談時運用親切性語言
交談是語言藝術中的關鍵技巧,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必須熟練運用這一技巧,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以增進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理解,逐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確保班級管理工作的順暢進行。為了確保交談的效果,班主任要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并巧妙運用語言藝術。
班主任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使用親切的語言與學生交談,以迅速贏得學生的信任,從而進行深入的交流。在溝通過程中,班主任應將學生置于主體位置,鼓勵他們積極表達想法,從而改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班主任還可以將學生擅長的領域作為交流的主題,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減少他們對班主任的畏懼,讓他們更愿意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從而增強班級管理的效果。在交談中,班主任應學會傾聽,促使學生分享內心的真實想法。
在傾聽學生的心聲時,班主任應深入了解學生的訴求和問題所在,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或至少成為一個傾聽者,守護他們的“秘密”。對于那些父母外出工作的學生,班主任在交談中應幫助他們理解父母辛勤工作是為了改善家庭生活,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從而消除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隔閡,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五)說教中運用說服性語言
說服技巧是班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語言藝術。說服學生并非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他們,而是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并心悅誠服地接受指導,從而促進他們的個人成長。小學班主任必須熟練掌握此技巧,通過有效溝通說服學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不恰當的行為或思想上的誤區,并努力糾正錯誤,規范自己的行為。
例如,班上有一名學生曾習慣性地拿取他人的物品,筆者和家長多次教育,但效果并不理想。在一次體育課上,該學生不慎丟失了手表,感到非常焦急。幸運的是,手表被另一名學生撿到并交給了筆者。筆者抓住這個機會,對該學生進行了說服教育:“丟失物品時,每個人都會感到焦急,我完全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幸運的是,你遇到了一名誠實的同學,他將手表交給了我,你應該真誠地感謝他。同時,隨意拿取他人財物、不顧他人感受的行為是不對的,我希望你能向這個同學學習哦。”聽完筆者的話,這名學生似乎有所領悟,沉默不語。從那天起,他再也沒有未經允許就拿取別人的物品,還會將撿到的物品歸還失主或交至失物招領處。
此外,將批評與鼓勵相結合也能增強說服力。例如,體育委員在排球運動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通過他的努力,班級在比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然而,他在文化課上的表現并不理想。于是,筆者利用這次比賽的機會,對體育委員進行了說服教育,以他在排球運動中的努力和成就為例,讓他明白只要在文化課學習上也付出努力,同樣能取得成果。
總結
語言藝術在班級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必須認識到語言藝術的價值,并以科學合理的方法將其融入日常管理實踐,確保管理工作的效果。此外,鑒于班級管理的實際情況,班主任不僅要運用語言藝術來開展工作,還應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學生年齡的增長、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創新和豐富語言藝術的運用形式,充分利用語言藝術來提高班級管理水平,以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進而推動小學教育的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涼州區金羊鎮窯溝小學)